肥胖、大肚子医案
孙某、男、43岁。常年饮食不规律,喜食肥甘厚味,近年来体重激增,身高175cm、体重260余斤。由于肚子很大、整个身体成圆球状、同事都叫他“钢子儿”。为此很是苦恼、多方求医无效来诊。但见患者大腹便便、身材敦实、脖子圆粗、其人肤色黄暗。烦躁,胸闷,头蒙、气短乏力、懒动、两肋胀满、烦躁易怒、头面似有油垢,说起话来声音高亢而喋喋不休、大便干燥、口苦口干、每天早上吐黄稠痰、目赤。舌前部少苔偏红,中后部舌苔黄厚腻、脉濡弱无力。
舌象分析:舌质暗红、苔黄腻、舌体肥厚、中间凹陷。舌质暗红、舌体肥厚属于肝郁气滞;舌苔黄腻、中间凹陷、属于脾虚湿盛、痰热互结、阻滞气机、枢机不利,经气不畅。
症属肝郁脾虚、气滞痰瘀、痰热互结
治法:和解少阳、内泻热结;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处方:大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
组成:柴胡、姜半夏、黄芩、白芍、炒枳壳、厚朴、紫苏梗、茯苓、制大黄(另包,后下),生姜、大枣(掰开,去核)。 7剂 。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
患者反馈:症状改善明显,先后服药三个多月、配合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基本达到理想状态,现身轻体健、精神愉悦。
肥胖症医案:温中健脾,祛痰化湿,月瘦15斤
患者:女,身高162cm,体重162斤
西医诊断:血脂、血压正常,单纯性肥胖
患者运营工作,经常加班,饮食作息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常熬夜。
刻诊:神疲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一般,动则汗出,嗜睡,大便溏薄,月经量少,经期正常。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邪中阻,治疗方向宜疏肝健脾,温中除湿,减脂降重。
用方如下:
苍术、柴胡、半夏、决明子、香附、茯苓、泽泻、厚朴、党参、荷叶、附子、炒白术、陈皮。
方中陈皮、厚朴、苍术合为平胃散,常用以燥湿运脾,和胃消胀;
炒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半夏由六君子汤化裁,去甘草,余药用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行气化滞,燥湿除痰,理气降逆;
考虑到患者月经量少,特加党参、白术补气以生血;
余药中柴胡疏肝解郁,附子温中健脾祛湿;
制半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理气消痞;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泽泻利水渗湿;荷叶利湿健脾,决明子清肝润肠,二药均可清肠通腑。
嘱咐三餐定时,无特殊节食,按时睡眠,上下班回家走路,保持每天走1万步以上。加减用药2个疗程,第一个月即减重15斤。
肥胖水肿,是身体太虚,一把黄芪,熬成“补气汤”,断了7年肥胖
倪海厦治疗肥胖症的方子中,有一个观点:十个肥胖九个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肥胖患者身体疲乏,虚弱无力,不想动哪怕就是走两步,也会气喘吁吁。这就是“虚”的表现,追溯到根本,是身体里的“气血”和“脾胃”出问题了。
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机能,气血不足,脏腑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运作,不能及时将人体中的垃圾排出体外。这些垃圾在身体的内部组织出现堆积,有可能会引起人体经脉瘀阻,随着堆积垃圾的越来越多,就会出现肥胖。
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越堆越多,就会形成脂肪,变得肥胖。
所以调理的思路很简单,健脾补气养血就可以了。
张仲景有一个——防己黄芪汤,是非常厉害的补气血汤,对于治疗脾虚气血虚引起的肥胖效果显著。
方中包括:防己、黄芪、炙甘草、白术、生姜片、大枣。临床遇到脾虚气血虚的肥胖患者,我常用它加减治疗。
分享一个门诊真实医案:
患者31岁,女性,已经肥胖7年了,双腿脚踝经常水肿发胀,两腿上楼无力,上眼皮经常肿,严重时脸部、双手都肿。每天口渴能喝水,汗多,后背头部居多。自觉身体沉,头不清醒。小便每晚上两次,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自长胖后就不规律,经常几个月不来,血量少。舌软苔白腻。
辨证:脾虚湿重,还有点气血不足。
拟方: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防己、白术、炙甘草、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生姜、大枣等。
注意:中医讲一人一方,体质不同,用量不同,必须辨证用药!
结果如何呢?
一个月后,水肿消了大半,虽还有口渴但喝水量已减少,身体也觉轻快,头也清醒了很多,小便每晚一次了。调方续服三个月后,患者瘦了30多斤,身体轻快多了,水肿发胀都没了,月经周期规律了,每月都来,量也正常,患者现在面色红润有光泽,身材也匀称了。
方子这样用有何道理呢?
【白术】是脾胃病之要药。一边恢复脾胃功能,一边把脾胃讨厌的水湿气化掉。
【黄芪】可以补脾,主要是补脾胃之气,让脾胃恢复活力,水肿的肥胖患者一般要重用黄芪。
【防己】【茯苓】【泽泻】【猪苓】可以利水渗湿,湿气重的人用它们,喝完之后湿气就从小便一点点走掉了。
因为防己比较苦寒,所以加了【生姜】【大枣】,可以补脾胃,对苦寒的药物起到牵制作用。另外生姜 大枣的组合,还可以补血益气健脾,治疗水肿虚胖。
【桂枝】甘温,既温脾阳,又温肾阳,入膀胱经,可以消除水湿痰饮之邪,通月经,消水肿。
【炙甘草】用来调和诸药,增强全方补益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