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双腿乏力无力(肥胖四肢无力)

文章目录:

肥胖并非全因湿气重,多与气虚有关!药膳可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很多人认为,胖是由于湿气重造成的,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于是各种减肥祛湿产品应运而生,比如红豆薏米茶、暴汗服、美人鱼姜蒸等。但其实并非所有的肥胖都与“湿气重”有关。

肥胖多与气虚有关

肥胖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中便将人分为“有肥、有膏、有肉”三类,认为“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即肉坚实、皮肤完满健好的,属肥型;肉不坚实,皮肤松弛的,属膏型;皮肉紧连不相分离的,属肉型。而其中膏型的人皮肤宽缓,腹肌松弛,脂肪聚积于腹部,导致腹部肥大下垂,类似现代常见的腹型肥胖。

至于肥胖产生的原因,《丹溪心法》中提出:“凡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景岳全书》认为:“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者也。且肉以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之证。”《石室秘录》记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则治痰焉可仅治痰哉,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为得耳。”可见,肥胖其实为本虚标实之候,虽常有痰湿偏盛的表现,但其本质与气虚有关。若长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衰,则脾胃运化转输无力,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出现体型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腹大胀满、头沉胸闷等症状。或素体虚弱,肾气虚衰,则血液鼓动无力,水液失于蒸腾气化,致血行迟缓,水湿内停,导致体型肥胖、腰酸腿软、动则气喘、形寒肢冷、下肢浮肿等症状。

日常减肥有妙招

故而想要减肥,不应一味祛湿,而应重视补益脾肾之气。日常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和药膳食补来温补脾肾,助力减肥。

穴位按摩

穴位推荐

按摩选穴主要以任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按压任脉的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水分穴(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可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尤其是按压腹部的任脉穴位,可健脾益胃,助力减肥。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按压脾经的大横穴(在上腹部,脐中旁开4寸)、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由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形成的凹陷中)及胃经的天枢穴(在上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丰隆穴(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的外缘)能有效促进脾的运化及胃的受纳功能,帮助健运脾胃功能,帮助减肥。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

药膳食补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肥胖的发生发展,改善肥胖患者的体重状况,调整日常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版)》。现摘录部分食谱如下。

黄芪橘皮饮

材料:黄芪10g,橘皮5g。

做法:将黄芪、橘皮洗净,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代茶饮用,温热频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g,鲜山药100g,粳米30g。

做法: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备用。将白扁豆洗净,清水浸泡2小时。将粳米洗净,加入鲜山药、 白扁豆,一同煮粥,煮至米、豆熟烂即可。

功效:补益脾胃。

山药黄芪炖鸭肉汤

材料:鲜山药100g,黄芪10g,生姜3~4片,鸭肉300g,板栗100g。

做法:鸭肉切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水;板栗加适量清水煮熟凉后剥皮壳备用;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备用。上述食材一同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大火烧沸后,再用小火煲1小时,放入少许精盐调味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补益气血。

人参核桃汤

材料:核桃仁3个,人参3g,生姜5片。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备用,将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核桃仁、生姜,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胖、腰膝酸软、浑身乏力,体重难减,把脾肾养好,代谢就提高了!

现如今,肥胖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大多数人常通过节食、运动、服用减肥药等方式来瘦身,但效果往往因人而异。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肥胖与肾虚之间关系的独特视角,并介绍一张具有典型意义的补肾减肥秘方。

患者孙女士,身高165,体重154斤,明显超重。自述近5年体重一直在上涨,起初,她并没有过于在意,但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她开始感到身体出现了许多不适: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夜间盗汗、咽喉干燥、手脚心发热,以及全身乏力感。

她也多次尝试各种方法,但体重依然居高不下,在家人的劝说下,决定试试中药调理。

综合辨证,她的肥胖问题根源在于肾阴虚。

我为张女士开出了一张补肾减肥的方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鸡内金、枸杞子等十余味中药。

水冲服,早晚各一剂。

这张方子融合了滋补肾阴、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等多种治法,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她的肥胖问题。

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是滋补肾阴的要药,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肾阴虚的状况;茯苓、泽泻等则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痰湿;丹皮、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能够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消除体内的淤血;山楂、鸡内金等则具有化痰消食、促进脾胃运化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肥胖患者的脾胃功能。

结果如何呢?

孙女士在服用这张方子后,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体重下降了32斤左右,看上去明显比之前瘦了一大圈,头也不晕了,浑身也有劲了,身体也轻松了,又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那么,为什么肾阴虚会导致肥胖呢?

首先,肾主水液代谢。当肾阴不足时,水液代谢失常,痰湿内阻,导致体内湿邪过重。湿邪是肥胖的重要成因之一,它能够阻滞气血运行,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变得缓慢,从而引发肥胖。

其次,肾阴虚还会引发阴虚火旺的症状。阴虚火旺会导致身体消耗过多的能量和水分,从而产生一种“虚胖”的现象。这种虚胖不仅体现在体重上,还表现在身体的形态上,如面部浮肿、眼袋明显、四肢粗壮等。

最后,肾阴虚还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当脾胃功能受损时,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会下降,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和肥胖并存的现象。

因此,对于肾阴虚型肥胖患者来说,单纯的节食和运动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只有通过补肾阴、化痰湿、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肥胖问题。

脾虚湿组——肥胖的根不解决,用再多方法也是白费力气

前几天诊室来了位女士,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节食、运动、吃减肥药,折腾了大半年,体重依旧在140斤上下徘徊,还总感觉身体沉重、四肢乏力。

她满脸沮丧地问我:“中医真能减肥?” 我坚定地回答:能!因为中医减的不是 “体重数字” 这个表象,而是要找出病根 —— 脾虚湿阻这四个字不解决,用再多方法也只是白费力气!

同样是脾虚湿阻,表现却各有不同,中医辨证就像精准的导航,得找准它的症结:

1、水肿虚胖款

症状:身体看起来浮肿,尤其是下半身,按下去有明显凹陷,恢复较慢,常感觉身体沉重,容易疲劳,大便溏稀。

舌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

对策:用茯苓、泽泻煮水代茶饮,利水渗湿。

2、痰湿壅盛款

症状:体型肥胖,腹部赘肉多,身体困重,胸闷腹胀,痰多,口中黏腻,食欲不振。

舌象:舌质淡,舌苔白厚腻。

对策:取陈皮、荷叶煎汤,化痰祛湿,

3、气虚瘀滞款

症状:肥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女性可能伴有月经不调。

舌象:舌质淡暗,有瘀斑瘀点。

对策:用黄芪、当归泡水,补气活血。

中医从整体出发,从三个维度调节身体:

调脾胃 —— 给代谢装上 “加速器”

绝招: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效果显著。

调气血 —— 打通身体的 “减肥通道”

案例:一位上班族,长期久坐不动,肥胖且经常感觉手脚冰凉。用八珍汤调理三个月,不仅气色变好,体重也下降了不少。

调痰湿 —— 排出身体的 “多余负担”

秘方:取薏苡仁、冬瓜皮煮水,祛湿化痰。

我的门诊医案

曾经有位宝妈,产后体重飙升,达到145斤,全身乏力,腹胀纳差。

诊断:脉象濡缓(脾虚湿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脾虚),舌苔白腻(湿盛)。

方案:内服: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每天用生姜、艾叶煮水泡脚,温经散寒,促进气血运行。

效果:坚持调理3个多月,体重稳定在120斤左右,乏力、腹胀等症状消失,精神足了

送你一套 “体重管理大礼包”

穴位:感觉腹胀、消化不良时,用力按压中脘穴、天枢穴,每个穴位按压 3 - 5 分钟。

食疗方:减肥 “黄金粥”:取薏苡仁、赤小豆、粳米,煮粥食用,健脾祛湿、利水消肿。

忌口清单:冷饮(伤脾胃)、油炸食品(加重痰湿)、甜品(助湿生热)。

日常养护:早晨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晚上睡前用双手搓热后腰,按摩肾俞穴,强腰健肾,促进身体代谢。

记住,减肥的关键不是盲目节食,而是唤醒身体的代谢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