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造句(肥胖症用英语怎么说)

文章目录:

说“费事”

人民网-人民日报

生活里,“费事”二字,总会不时听到。“真不想费事”“需要费这么多事”……其语一出,往往伴着脑袋一摇,眉头一紧,心中嘀咕几句,面露为难之色。

“费事”释义多种。但概括起来,就是麻烦、费周折。做事总要花时间和体力,但觉得费事,多半是感到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出差归来,要清理衣物,件件手洗,实在费事。洗衣机一键设定,功能多样,省时省力还洁净彻底。购买火车票,以前要到车站,辛苦奔忙不说,还要排长队。如今购票软件打开,余票多少,车次信息一目了然,一键下单,省时高效。智能家电推广、网上购物风行、在线选座普及……科技的发展,服务的优化,让我们的生活愈发方便快捷。某种意义上看,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越来越省事的历程。

然而,有的时候,所谓不愿费事,可能只是一个借口。体重上升,身材肥胖,深知应该减重。可转念一想,要跑步,要健身,要挥汗如雨,要注意饮食,坚持下去不易,太费事了,索性放弃,照常如昨。大学读书,想要考证,获得一技之长。可一看专业书籍众多,学习压力巨大,想要考过不易,实在费事,还是算了,立时心生退意。这些时候,与其说怕费事,不如说是怕用功、怕付出,都是懒惰和消极的托词。这样的怕费事,本质上是不想做事。

更重要的,是有些时候我们必须去“费事”、要“费事”,否则就在投机取巧,破坏规则,危害不小。想过马路,要步行一段过天桥。不愿“费事”,横穿车道翻栏杆,看似方便自己,却在破坏交通规则,制造巨大安全隐患;毕业论文难写,不想“费事”,找人代笔,抄袭粘贴,看似省事,却在破坏学术公平,污染学风正气,也难让自己真正学有所成。借怕费事之名,行做错事之实,都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不负责。

所以“费事”虽然时常听到,但真正有多少是真的费事,还是值得反思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费事虽然时常意味着麻烦、耗时耗力,但在生活中,也会看到有一些人,愿意去费事,甚至主动去费事。

比如我的一位好友。他有个习惯,出差一地,总要买些礼物带回家,次次不落。细看他买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特殊的宝贝,多是点心零食,小件摆饰。大家常调侃他“老派”,如今网购发达,下单快递,省时快捷;次次亲力带回,费事不说,价格也未必划算。可他总说一句习惯了,也不多做回应。直到有一次,我刨根问他缘由,他才说了心里话——我很享受家人看到我带回礼物时那惊喜的表情。他们知道,无论我去哪,心里始终想着他们。

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我忽然意识到,很多我们看似费事甚至不理解的举动,往往蕴含着别人更珍视的东西。

我曾遇到的一位电器销售员。那次我买完电器,因时间匆忙,忘记打印发票。没想到第二天一早,销售员来到我家,亲自把发票送过来。我说完全可以快递寄过来,不必费事跑一趟。她告诉我,快递虽方便,但亲自送过来,她才放心。这句话,让我感动许久。

我曾见过一位驻村扶贫干部。那天,他有事要联系一户村民。本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但他却执意走一段路,到村民家去说。我问他何必这么费事?他说电话虽然省事,却只能就事说事。到村民家里看看,不仅把事说了,还能坐下聊聊,万一他有什么别的困难,自己也能及时了解,帮上忙。

这样的人,这样的事,我还见过很多。我相信,他们并非不知道网购更划算、快递更省事、电话更方便,但是他们愿意费力背回、亲自登门、多跑几里,只因他们有着更珍视的东西——责任与情意。因为看重这些,他们觉得这些用心的付出就不是费事,而是情之所至,理所应当。

说到底,“费事”二字,关键看所费何事。若是无用之功,耗费一点都为费事;若是心中看重,或许费事还成了乐意的事,甚至更加用心。可见,“费事”二字,看似简单,所含之意,并不简单!

本版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4日 20 版)

健康的最高境界是节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饿鼠效应”,说的是,适当节制,发展良好;过度放纵,早衰短命。

一位网友想起自己差点被毁掉的经历,“刷抖音,刷微博,看电影,熬夜,这时候,我除了迷茫,空虚,什么也做不了。一度认为自己过得失败,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其他网友纷纷表示赞同。

当你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透支健康的时候,风险就会躲在你看不见的角落,给你致命一击。过度的放纵,会让自己的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剧。

放纵食欲——爱吃就放肆吃

肆意贪吃,举杯痛饮,极尽口腹之欲。但放纵去吃,代价也是残酷的,肥胖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严重问题,连带着血脂高了,肠胃坏了,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洪指出,很多病都是吃饭“撑”出来的。

长期吃得过饱,胃部长期“负重”,消化不良,不但能会诱发胃炎,长此以往还可能导致胃溃疡等;其次,肾也“抗议”了,长期过饱饮食会导致肥胖,会直接增加肾脏负担;内分泌系统可能也会跟着被打乱,甚至导致血糖升高发展成糖尿病;此外,肥胖也会加重关节面的负担,使得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引起变形性关节炎,从而引发骨关节的病变,特别是膝关节。

放纵玩欲——手机从不离身

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刷朋友圈;出门在外没带手机就焦躁不安;朋友聚会都在低头玩手机……这是不是你的状态?刷到凌晨两三点的抖音或微博、一追就停不下来的肥皂剧、一玩就停不下来的王者和吃鸡,你总是说看完这集就是最后一集,玩完这把游戏就最后一把,可是最后一集又一集,一把又一把,欲望让你内心成瘾。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喻晓兵指出,过度依赖手机容易导致眼疲劳,诱发眼部疾病,睡前玩手机对身体危害更大,甚至诱发青光眼。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也指出,长时间维持同一坐姿玩手机太久,容易使下肢血管内形成血块,极有可能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诱发急性肺栓塞。

放纵熬夜——不想睡就通宵

尽管最近几年,熬夜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但依旧无法阻挡年轻人习惯于晚睡、熬夜的步伐。加班、学习、娱乐、失眠……不睡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熬夜已成为很多人生活“新常态”。

今年3月份,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了《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你不放过身体,总有一天身体也不会放过你。看看这些网友分享的经历就知道了!

网友@瑞:经常熬夜会丧失食欲,加上我自己还不太爱喝水。最后不仅肾虚肾炎,还尿血。

网友@不了吧:熬夜三年多,一年前突发性耳聋,现在我的左耳已经听不见了。

网友@我很爱玉米:我的闺蜜,熬夜四年,是护士,最后得癌症去世了。

放纵性欲——不安全性行为

无安全意识的性行为,可能让一些懵懂无知的年轻人陷入深渊!2018年8月,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版)》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数量大,每年约900万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低龄者、未育者占比大,重复人流比例高。

此外,年轻一代对性生活的态度比较开放,但对安全性知识的了解却相当局限。由于性活跃趋势增加和安全性知识的严重缺乏,他们容易成为艾滋病的高发群体。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成为中国传染病当中占死亡第一位的传染病。到了2018年,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是其他所有传染病死亡人数之和的10倍。数字背后反映的正是年轻人不安全的性行为方式。

放纵馋欲——喜爱重口味

臭豆腐、卤鸡蛋、宫保鸡丁、辣子鸡、水煮牛肉……这些国人最爱的“重口味”食物,往往是高盐、高油、高糖、过辣。重口味,已成为了国人的饮食常态。

2012年,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发表了一篇题为《糖的毒性真相》的文章指出: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如果长期摄入高糖饮食,可以从上到下毁全身,增加心脏病风险、容易发胖、毁坏牙齿。

另外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五分之四被调查群体每日平均盐摄入量12.5g,是中国膳食指南规定的两倍多。而过量摄入盐,正是高血压、心脏病、肾病、中风等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还指出,辣椒素会刺激黏膜充血水肿,除了对消化功能有影响,还会加重便秘症状,使循环血量增加,诱发心动过速。

放纵懒欲——能不动就不动

有汽车就懒得走路,能坐电梯就不爬楼梯;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懒,是多少自我调侃“废柴”年轻人的常态。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重要领导人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

懒得动,各类慢性疾病便会找上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副教授徐凯表示,运动不足会增加疾病的风险,这是有大量证据的,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某些癌症,都和运动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放纵情绪——坏情绪不克制

有些人,行走时被旁边人碰了一下,就破口大骂;开车时,因为红绿灯转换时晚走了几秒,就猛按喇叭;高铁上,因为座位问题、倒水、上厕所问题产生争吵更是不胜枚举……

但是,情绪失控会令自己的身体遭受重创。生气、悲伤、郁闷……负面情绪就好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毁掉身体!

海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宋少军谈到,心理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胃癌、肝癌甚至颅内恶性肿瘤等,与易怒、“小心眼”、过度压抑自己情绪有关。

生活不易,命运无常,很多挫折和失败总会不期而至,每当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事,要学会放过。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克制!

世间万物都讲究一个“度”字,过犹不及。

节制是一种自律、一种忍耐,它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节制,往往让你在生活中比他人获得更多的幸福。

从来没有什么天生的好身体,好状态。有的只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克制住了欲望并加倍自律。希望每个纵欲的成年人,都能从此戒掉过度的欲望,不再沉迷于肤浅的快感。

记住,只有先谈克制,再谈欲望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综合健康时报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

《唐宫夜宴》出圈 带火河南博物院

今年春节假期,除了电影票房大热之外,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也火出了圈。

The classical dance program Palace Banquet in Tang Dynasty created by Zhengzhou Song & Dance Theater has gone viral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won much acclaim from netizens after its debut at the 2021 Henan TV Spring Festival Gala. 由郑州歌舞剧院创作的古典舞《唐宫夜宴》亮相2021年河南春晚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走红,受到网友的广泛赞誉。

【单词讲解】

这里的acclaim用作名词,表示“(公开的)赞誉,称赞,赞扬”,上文中的搭配win acclaim from someone就是“受到某人的赞誉”,我们还可以说someone deserves the acclaim he/she has received(某人受到的赞誉是当之无愧的)。此外,acclaim也可以直接用作动词表示“称赞,赞誉”,相当于praise或applaud,上文的表述也可以改写为the program was widely acclaimed by netizens。

The program presents a banquet at which plump and lovable girls in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sometimes dress themselves up and sometimes play together. Many say it is pretty much like walking in an ancient painting scroll which shows the prosperity of the Tang Dynasty in an incisive and vivid way.节目中,参加夜宴的唐朝少女们“圆润讨喜”,她们时而梳妆打扮、时而嬉笑打闹,如同在古画中穿梭行走,将大唐盛世的繁华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单词讲解】

Plump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表示“having a full rounded usually pleasing form”,用中文来表述就是“圆润的,丰腴的(身材)”,是一个比较积极正面的词。我们熟知的fat如果用来形容别人的身材,则有一些冒犯之意,要慎用。Overweight和obese则是在健康领域常用的两个词,客观形容某个人“超重”或“肥胖”。

《唐宫夜宴》到底牛在哪?

Fourteen dancers wearing jumpsuits filled with sponge and with special cotton in their mouths recreate the plump figures of Tang Dynasty females. Besides, crescent-shaped makeup and costumes resembling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make audiences feel like travelling to the Tang Dynasty 1,300 years ago.为体现丰腴的唐俑形象,演员们穿着塞海绵的连体衣,嘴里含着棉花登台演出,而月牙形的妆容和仿唐三彩陶器的服装,让观众仿佛穿越回1300多年前的唐朝。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微博

据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adapted from an entry in the 12th Chinese Dance Lotus Award in 2020)。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such as 3D and AR are used to produce a combination of virtual scene with real stage, along with nifty dance moves of actresses and demonstration of national treasures, have all made the show impressive .3D和AR等现代电子技术的运用让虚拟场景和真实舞台结合,配上演员们俏皮的舞蹈动作以及一些国宝的展示,让整个节目得以精彩呈现。

节目里融入的文物元素也是其一大亮点,其中就有三件国宝亮相:

Fu Hao Xiao Zun (Bronze wine vessel in the shape of owl)

妇好鸮尊

Lian He Fang Hu (Rectangular wine vessel with lotus and crane)

莲鹤方壶

the Jiahu Bone Flutes

贾湖骨笛

对于这个舞蹈创意的来源,《唐宫夜宴》主创、郑州歌舞剧院舞蹈编导陈琳说: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nation'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we visit many museums every year, trying to get some inspiration for our creation. When we saw the distinctive Tang Dynasty singing and dancing figurines at Henan Museum and Luoyang Museum, we began to think how to recreate such scenes in our dance work with artistic skills.古典舞深深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年都会去很多博物馆进行采风创作,当在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看到极具特点的唐代乐舞俑造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如何用艺术的手法将唐代的乐舞场景在舞蹈作品中呈现。

河南博物院的唐代乐舞俑造型(图片来源:大河网)

据《河南日报》报道,继河南春晚爆红“出圈”后,河南卫视计划推出2021河南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仍以备受观众喜爱的14位“唐朝小姐姐”为主角,她们将走进河南博物院上演奇妙之旅,陪伴大家闹元宵。

有没有很期待呢?

【相关词汇】

春晚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古典舞 classical dance

中国传统文化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文物 cultural relics

参考来源:大河网、中新网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Helen)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