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关于盗汗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可能很多朋友都有盗汗这种病,一觉醒来发现浑身都湿透了,衣服,床单上也都是汗。提醒大家哦,千万不要觉的是因为热,而掉以轻心。其实,盗汗是一种病,需要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盗汗的相关知识。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历史来源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 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 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 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 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小儿盗汗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 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补钙和补维生素D必须同时补,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人体吸收的载体,没有维生素D再多的钙也不吸收,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 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中医上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 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
男性夜间盗汗,是病吗?严不严重?该怎么调理?听听怎么说
夜间出现盗汗的情况,很多人应该都出现过,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过盗汗的经历,对于盗汗的原因,也有很多种说法。正常来说,女性容易在更年期中出现盗汗的现象,主要是体内的激素变化较大,影响了人体代谢,可能就会出现盗汗的情况。
偶尔出现盗汗,与生理性出汗有关,可能是受到环境、情绪或者药物的影响,不用过多处理,自动就会消失。可是,对于经常在夜间盗汗的男性,就会产生担心,害怕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再加上听说夜间频繁盗汗,是身体虚了,就更加地紧张了。对于盗汗的原因,就更加地想要知道答案。
那么,男性夜间盗汗,究竟是咋回事?
1、发生感染
人体感染到一些病毒或者细菌,会引发一些炎症,或者脓肿,又或者引起一些疾病,在感染较为严重的时候,就可能会让男性出现夜间盗汗的表现。比较常见的感染问题,就是结核病,比如说肺结核。
正常来说,感染结核杆菌以后,除了会出现夜间盗汗的表现,还会有其它的表现,比如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问题,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症状会更加明显。如果你出现这一系列的表现,则可能是感染结核杆菌了,需要及时给肺做个检查。另外,除了结合杆菌的感染,还可能是心内膜炎、骨髓炎或者艾滋病。
2、伴有心悸——甲亢
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的人,甲状腺分泌不正常,导致甲亢的出现,很容易引起盗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内分泌发生紊乱,受到激素的影响,才会让男性出现夜间盗汗的问题。可以看看出现夜间盗汗时,有没有心悸、身体消瘦的现象,如果伴随这两种表现,建议去检查一下甲状腺。
3、伴有尿多、口渴——糖尿病
男性在夜间频繁出现盗汗的现象,还频繁地起夜和口渴,很有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在《北美更年期协会的杂志》上,就有过相关研究报告,表明夜间盗汗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不过这项研究说明了女性相比男性会更容易患糖尿病,但男性出现夜间盗汗,且身材较为肥胖,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比一般人要高。
男性夜间盗汗,可能与以上3种疾病有关,也可能是其它因素导致,与疾病没有关系。比如说原发性的盗汗,这样的盗汗大多是由运动、情绪、温度刺激到了神经,让交感神经处于活跃期,就很容易出现盗汗现象。还有的人则是因为遗传,家族里有人经常性的夜间盗汗,那么自身也就会经常出现,主要是受到基因的影响。
从上述内容来看,男性夜间盗汗可能是病,也可能不是病,是否严重,就要看什么原因引起,如果是疾病引起的,一直放任不管,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为了不给健康增添太多麻烦,在发生频繁夜间盗汗问题时,要及时找到原因,并进行调理。
男性发生夜间盗汗,该如何调理?
当然是对症解决问题,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盗汗,就需要尽早治疗疾病,需要用药时就要按照嘱咐按时按量的用药,疾病能够得到缓解,盗汗的情况才会有所改善。
若是其它因素引起的盗汗,则是需要避开影响因素,不需要用药就能逐渐地改善问题。需要提醒一下,有些男性出现的夜间盗汗,的确与身体虚弱有关,这个时候就需要改善身体素质,可以通过饮食,或者运动以及睡眠,来慢慢的加强身体素质。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对于体虚引起的盗汗,需要搞清楚是哪里虚,到底是肾虚还是脾胃虚,是阳虚还是阴虚,只要搞清楚,才能对症去调理。有种东西,如果能经常用来泡水喝,能帮助滋阴补虚,还能清热止汗,对于缓解盗汗会有一定的益处,这种东西就是马齿苋,隔三差五喝点,慢慢远离盗汗问题。
如果你也有盗汗的问题,不妨对照自查一下,如果是因为疾病出现的盗汗,就不要拖着不管了,应该早点进行治疗才对,当然,在治疗之前,先要确定是不是患有相关疾病。在排除疾病之后,就可以考虑是不是其他因素导致的,不论如何,都要及时地进行调理。
参考资料:
1. 《马齿苋轻松治盗汗》·健康时报·2017.11.3
2. 《经常盗汗不能忽视》·医学论坛网·2012.9.24
3. 《盗汗别不当回事,日本科学家发现这是2型糖尿病的“先兆”!》·医学论坛网·2017.12.7
4. 《夜间出汗是因为得了结核病吗?》·丁香医生·2017.6.21
糖尿病人,出现心慌、冷汗时,要提防低血糖
华子在回答一位糖尿病人的咨询时,嘱咐他平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他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为什么还要提防低血糖?华子告诉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偶尔的高血糖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低血糖,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
华子有一位朋友,家里的叔叔就是因为低血糖造成了脑损伤,在ICU里住了两周,最终成为了“植物人”。
人体正常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健康人血糖低于2.8mmol/L,或是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是低血糖。人的大脑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当出现低血糖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死机”。
初期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随着程度加重,可能会出现躁狂、妄语、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脑功能障碍症状,之后会发生昏迷,如果6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大脑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水肿、坏死。
曾经在一个案件中,有个护士趁男友睡觉时,向其注射了胰岛素,最终导致了男友死亡,利用的就是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
1、空腹饮酒:酒精可以阻止人体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反应,空腹状态下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使人更容易醉酒。所以在喝酒前,要吃些主食“垫底”,不要空腹饮酒。
2、反应性低血糖:肥胖、糖尿病前期者,会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如果吃碳水类食物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在餐后2~3小时造成反应性低血糖。
3、肿瘤:在胰腺内发生肿瘤,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
4、糖尿病:糖尿病人需要使用降糖药物、饮食控制以及规律运动共同控制血糖,在用药过量、吃饭不及时或是运动过量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在发生低血糖时,初期表现为心慌、冷汗、手抖,此时要迅速补充含糖食物。糖尿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含糖饮料,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降糖药物中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时,会抑制多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吃普通的含糖食物不能解救。在发生低血糖后,需要直接补充葡萄糖才可以。
同时服用洛尔类药物的糖尿病人要注意,因为洛尔类药物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会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慌症状,从而没有低血糖的前驱症状,就有可能直接进入脑功能障碍、昏迷。
如果糖尿病人已经发生昏迷,则不建议强行喂食或是喂水,因为此时有可能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此时需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抢救。建议糖尿病人随身携带联系卡,写明所患疾病与联系人电话,在出现意外时便于施救。
总结一下,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的威胁。平时要对血糖进行监测,不要低于3.9mmol/L。如果出现了心慌、冷汗时,要提防出现低血糖。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要按时吃饭,不要过度运动。对用药有疑惑时,要向医生或是药师咨询,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