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常识:关于盗汗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可能很多朋友都有盗汗这种病,一觉醒来发现浑身都湿透了,衣服,床单上也都是汗。提醒大家哦,千万不要觉的是因为热,而掉以轻心。其实,盗汗是一种病,需要得到我们大家的重视。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盗汗的相关知识。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历史来源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 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 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 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生理性盗汗
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 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小儿盗汗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 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补钙和补维生素D必须同时补,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人体吸收的载体,没有维生素D再多的钙也不吸收,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 心为汗。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治宜滋阴降火。中医上有“动汗”和“静汗”之分。由于天气环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属于静汗,相当于被动出汗。不少异常的静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盗汗等。有些人不热、不运动时前心后背会出汗,且容易疲劳、感冒、心慌,特别怕风怕冷,这叫自汗,是气虚的表现。夜 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额头面部出汗过多,是积滞、内热壅盛的表现,容易烦躁、口苦、尿黄;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气虚,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梦、恍惚健忘。
怕冷、盗汗、疲劳多,肾虚变胖最难过
为什么会肾虚?
我将肾虚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理性肾虚,另一个为后天失养!
一、生理性肾虚 到了中老年阶段,肾的精气衰退,形体、面容会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齿摇发脱;《内经》有云:“人年四十则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步入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就如同午后的太阳,精力由充沛走向减弱,这是人的自然衰老,也是肾脏的自然衰老,每个人都要面对和经历。因此人到中年之后都会出现肾虚,这也可以称为生理性肾虚。
二、后天失养肾虚 长期喜欢喝冷饮,工作太过劳累,思想负担重,晚睡熬夜;房事过劳或导致的肾气不固,肾精亏虚。
肾虚有哪些表现?
①、怕冷 冬天这种状况更明显,出门在外感觉耳朵和手都要被冻掉了。
②、盗汗 严重的人睡觉被子都会浸湿,而且做梦的时候状况更明显,睡醒都很累。
③、气短气喘 爬一点楼梯就开始喘气。
④、容易疲劳 及时睡足了,白天还是没睡醒的样子,无精打采的样子。
⑤、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集中,越来越记不住事情。
⑥、 脾气暴躁 容易急躁,容易发火。
⑦、小便频繁 夜尿增多,尿不尽的状况增加。
⑧、女性月经不调 生育能力下降,男性性兴趣下降。
⑨、抵抗力下降 经常感冒拉肚子,还容易生其他的疾病。
⑩、腰酸背痛 提不了重物,充足休息以后也恢复不了。
⑪、腹部冷痛绵绵喜温暖喜按揉,或肠鸣,大便清稀或含有未消化食物。
对于没学过中医藏象的朋友来讲,这一块儿还是太难理解了。通俗的说其实肾就好比是一个大大的“水库”。人体代谢的种种垃圾就像现在的工厂所排的垃圾一样,都是想办法排出去,通过水将垃圾转运走。水带着这些垃圾最后都会汇集到“水库”,也就是肾。在肾中,垃圾和水转化为小便,随后被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的代谢方式。只要有水,有水库,还有排泄口,就不会形成垃圾堆积。没有垃圾堆积,人体身体指标都会趋于正常,既不会太瘦,也不会太胖。
人到一定年龄,或者是能量消耗太多,会造成肾虚。肾虚就好比是这个水库突然变小了,不能容纳更多的水和垃圾进来。于是这些垃圾就被堵在肾的外边,不能通过肾化为小便排出了。
阴主盛载,阴虚了,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了。所以垃圾就被堵在身体的各个部分,堆积起来就是肥胖。
减肥前一定要辨证自己有没有肾虚的因素在,如果有肾虚,不补一味的减,无疑是饮鸩止渴,垃圾没有排出去,反而又伤了正气。
所以首先要补肾,补肾就是扩大水库的容量。水库扩大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垃圾都能排进来,随之排出去,就会恢复正常。
肥胖者肾虚态如何调理?
1.规律饮食,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过度苦寒性凉的食物,忌食肥甘厚味,忌暴饮暴食。
2.进食羊肉、鸡肉、猪肚、淡菜、韭菜、辣椒、刀豆、肉桂、核桃仁、海参、海虾、粳米、黑芝麻、黑豆等温补脾肾的食物。
3.可服用干姜、肉桂、等补益脾肾的中药调理。
4.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
5.经常按摩脾俞、肾俞、腰阳关、气海、关元、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以补益阳气。
温馨提醒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未涉及具体用药)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提出,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糖尿病人,出现心慌、冷汗时,要提防低血糖
华子在回答一位糖尿病人的咨询时,嘱咐他平时要注意预防低血糖。他有些不解,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为什么还要提防低血糖?华子告诉他,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偶尔的高血糖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出现低血糖,就会导致严重的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
华子有一位朋友,家里的叔叔就是因为低血糖造成了脑损伤,在ICU里住了两周,最终成为了“植物人”。
人体正常血糖在3.9~6.1mmol/L之间,健康人血糖低于2.8mmol/L,或是糖尿病人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是低血糖。人的大脑依赖葡萄糖提供能量,当出现低血糖时,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就会“死机”。
初期会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随着程度加重,可能会出现躁狂、妄语、行为异常、精神错乱等脑功能障碍症状,之后会发生昏迷,如果6小时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大脑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水肿、坏死。
曾经在一个案件中,有个护士趁男友睡觉时,向其注射了胰岛素,最终导致了男友死亡,利用的就是低血糖对人体的伤害。
1、空腹饮酒:酒精可以阻止人体肝糖原分解与糖异生反应,空腹状态下饮酒容易引起低血糖,使人更容易醉酒。所以在喝酒前,要吃些主食“垫底”,不要空腹饮酒。
2、反应性低血糖:肥胖、糖尿病前期者,会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如果吃碳水类食物过多,可能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在餐后2~3小时造成反应性低血糖。
3、肿瘤:在胰腺内发生肿瘤,会刺激胰岛素过度分泌,导致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
4、糖尿病:糖尿病人需要使用降糖药物、饮食控制以及规律运动共同控制血糖,在用药过量、吃饭不及时或是运动过量时,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在发生低血糖时,初期表现为心慌、冷汗、手抖,此时要迅速补充含糖食物。糖尿病人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含糖饮料,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
要注意的是,如果降糖药物中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时,会抑制多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吃普通的含糖食物不能解救。在发生低血糖后,需要直接补充葡萄糖才可以。
同时服用洛尔类药物的糖尿病人要注意,因为洛尔类药物有降低心率的作用,可能会掩盖低血糖时的心慌症状,从而没有低血糖的前驱症状,就有可能直接进入脑功能障碍、昏迷。
如果糖尿病人已经发生昏迷,则不建议强行喂食或是喂水,因为此时有可能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此时需要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通过静脉输液方式进行抢救。建议糖尿病人随身携带联系卡,写明所患疾病与联系人电话,在出现意外时便于施救。
总结一下,有糖尿病的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低血糖的威胁。平时要对血糖进行监测,不要低于3.9mmol/L。如果出现了心慌、冷汗时,要提防出现低血糖。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要按时吃饭,不要过度运动。对用药有疑惑时,要向医生或是药师咨询,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