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斑怎么去除肥胖(脸上长斑怎么去掉最快的方法)

文章目录:

内分泌失调,又胖又丑!老教授:坚持5点,去掉色斑瘦出杨柳腰

现在的女性随着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重,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期化妆等诸多因素,容易扰乱气血运行,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而出现内分泌失调。现在的女性,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一些内分泌失调上的问题,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当内分泌失调的时候,往往身体上会出现一些小的症状,比如说:脸上经常长痘痘,莫名其妙的就会发胖,脸上的斑点越来越多,经期紊乱等等!

内分泌系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失调,是最为常见的生理因素。而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分泌失调的人群在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女性不知道自己存在内分泌失调的情况,只是感觉自己胖了就去减肥,痤疮就去痘痘,脱发就来强肾,可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如何自检自己是否内分泌失调了呢?

1、 脸上开始长斑:内分泌失调会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多,会刺激身体中酪胺酸酶的活性,从而分泌出大量的黑色素。过量产生的黑色素,会在肌肤真皮层中逐渐的沉积,慢慢的就会形成色斑。

2、 脸上长痘痘:内分泌紊乱会导致皮脂腺分泌油脂旺盛,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毛孔堵塞,引发痘痘。尤其是对女性来说,在经期的时候,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痘痘。这也是很多女性非常烦恼的问题,每次来例假都会长满脸的痘痘。

3、 脱发:女性一般在产后三四个月,或者更年期阶段,口服避孕药后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头发脱落严重,出现斑秃,头发稀疏等。现在女性的压力很大,加班过多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掉头发,这其实就是一种内分泌失调的表现。

4、 易怒、暴躁:尤其以更年期和月经期的女性为主要表现,内分泌紊乱时会明显有情绪不稳,痛经,脾气暴躁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等表现。

5、 肥胖:即使吃的不多,也难以减肥成功,如果之前进食了比较多的甜食,高脂肪的食物,也会诱导内分泌的失调,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并且会诱发一系列的代谢类疾病,要重视。

6、 睡眠紊乱:睡眠状态发生异常,有的时候很嗜睡,有的时候又失眠,睡眠质量低下等等,都有可能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

出现3个以下,表示内分泌基本正常,无需过多干预;占4~8条,提示有内分泌失调,需要调整;占9条以上,预示内分泌失调严重,需要加以干预。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

1、 泡脚

经常泡脚,泡澡能够促进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尤其是采取反复入浴的方式,能够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改善肤色,去色斑,同时稳定内分泌的水平。

2、 稳定内分泌激素

如果一些习惯都无法改变内分泌水平的话,就需要借助外力,比如补充鹿胎茸粉,通过它来稳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卵巢等的功能,抑制卵巢功能亢进,也能预防甲减,是比较理想的稳定内分泌的选择。

3、 不要熬夜

在大脑紧张工作时,细胞空隙间积累的废物就会一直堆积,只有在睡眠时间,这些废物才能被清除。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3时是美容时间,也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胆、肝的时段。这两个器官如果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会表现在皮肤上,容易出现粗糙、脸色偏黄、长黑斑和青春痘等问题。

4、 少吃外卖

尽量自己做饭,减少吃外卖和快餐的次数,降低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均衡饮食,均衡营养。

5、 情绪稳定,不生闷气

很多女人都爱生闷气,可是《素问·举痛论》告诉我们“百病生于气也”。假如心里有特别不痛快的事情,情志会感到抑郁,气机则会阻滞,也就出现了肝气郁结之证。大家别觉得“肝气郁结就是生生闷气,过一段时间就好了”,闷气过一会儿是好了,可是时间长了,脸上会长黄褐斑,月经不调和妇科病也会找上门来。

「大夫说」怀孕之后不仅发胖、变丑,还长斑,怎么办?

孕期脸上长斑怎么办?

由于妊娠期激素水平的问题,孕妇发生黄褐斑的几率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70%的孕妇皮肤上会出现深色斑块,通常叫作妊娠斑(学名叫黄褐斑或黑斑)。

黄褐斑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血管最丰富,也最易形成色素沉着,所以在黄褐斑多发于面部、眼睛下方。

肤色较深的孕妇比肤色浅的孕妇更容易出现这种色斑。而且怀孕次数越多,妊娠斑就可能越明显。这种黄褐斑的生成因人而异,有的人严重,有的人并不明显。并且妊娠性黄褐斑有部分可以随着妊娠的结束而消退或变浅,所以各位准妈妈应该在妊娠期注意面部防晒,防止其他诱因生成黄褐斑的几率增加。

脾虚爱长斑的人!多吃这个食物,调脾和气血,脾胃好了,斑都少了

爱美是人的天性,一个人的脸能透露出他的内在精神和气血状态。你看不论佛像也好,菩萨像也好,脸上都很干净,红润而有光泽。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内无壅滞、气血和谐、营卫周流、阴阳平衡,那么他就是一个精神焕发的状态,情绪也很稳定,面部和皮肤就有弹性,有光泽,摸上去比较柔软,饱满而富有温度,这是健康皮肤的一个标准。

而如果一个人风寒不避,七情内起,总是做一些与生理违逆的事,那么就会气血内伤、阴精流失、阳气暗耗,自然面部和周身皮肤都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从而失去光泽和弹性,表现出苍白、萎黄,或有暗斑、眼袋、面皱等。因此,我们说,养好气血就是在养自己的皮肤。

美从何处来?

✿ 读懂了大自然,就读懂了美

我们常常讲「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我们通过感知大自然就能看懂美从何处来,四月初北方各地的海棠花次第竞放,而柳芽和桃花开的更早,真应了杨万里的那句诗,「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内经》说春三月的时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海棠之所以开的那么美,就是得了春三月的阳和之气。我们从小就背课文中的一首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万物的光辉就从阳气中来,从风调雨顺和土中来。而且,天气越热,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万物就越繁盛。

✿ 三焦阳气与人体的美

放诸人身,勃勃的生机就在于各自的气血,尤其是气的层面,而气就指阳气、神气。

《内经》中还有一句话,「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则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可见,对于大自然和人体而言,阳气的动力才是生生不已的根本,当然也是美的根源

如果,阳气衰少了,任凭再怎么涂搽浓抹都只是一种遮掩,而不是内在的自然释放。

中医还讲「三焦阳气」,上焦管着心肺之气,大约从头到膈膜这个范畴;中焦统脾胃之气,从膈膜下起到脐中都是中焦的领地,从脐中一直到足,这是下焦,管着肝肾之气。三焦分别对应天、地、水,而中焦脾土起着调和阴阳枢纽的作用。

郑钦安说:「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乃人身最关要之府,一气不舒,则三气不畅,此气机自然之理」。我们说,心之华在面,脾之华在唇,肾之华在发,我们通过面、唇、发的光泽情况就可以大致断定三焦阳气的虚实情况。

面色苍白、粗糙、斑点等皮肤的问题

都可能与三焦阳气有关

✿ 皮肤与中焦:没有光泽、水斑

三焦里,如脾阳不足,就像锅中火力不够,蒸汽无法上达,饭食亦无法蒸熟,或土温不足,阴寒弥漫,地上的庄稼无法生长,枝叶无法有力的伸展。我们说「阳明脉衰」,就是指脾胃机能衰弱了。

《内经》还讲:「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可见经脾胃运化的饮食精微最终都转化为气血濡养脏腑、皮肤和毛发。

如果后天脾阳弱,痰湿蓄积,除了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以外,势必会出现肌肉消瘦无力,面色苍白、青黄或萎黄,皮肤没有光泽,毛发干枯,如果夹有湿邪水饮,甚至会出现水肿、眼袋、水斑等,水斑就是水邪滞在皮表无法气化掉。

而光泽,其实就是气血充实于肌表、营卫和谐的表现。当然亦有肺胃壅热导致的皮肤热证如粉刺、毛囊炎等,多见于青春期的孩子。

✿ 皮肤与上焦:面色苍白、粗糙

假若心肺之阳不足,上焦的阴血化生亦受影响。我们还知道,肺主皮毛,实际上,皮毛的光泽与否就是气血通过「肺朝百脉」的职能散布到周身发挥的濡养作用。

心肺之阳的先天之根在于肾,后天之根在于脾土,《老子》在第三章中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一方面的意思就是要人们重视下焦肾的能量,骨即属于肾所主,这样上焦才能宣化有力。

假若一个人先后天都没有大问题,肺主呼吸的功能是正常的,就不会出现上焦阳弱血虚的问题。反之,日久出现肺气虚,心血不足,表现为面部苍白,血色欠盈,周身毛发稀疏,没有光泽,有的人还表现为皮肤粗糙,部分毛窍闭塞,汗毛无法透达出来。

阳气在人身是有盛衰的自然规律的,对于女子,二十八岁阳气达至鼎盛,从三十五岁始,「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四十二岁始,「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对于男子,四十岁始,「发堕齿槁」,四十八岁始,「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可见,随着年龄增长,阳气自然衰少,面部及皮肤、齿发皆失去气血的濡养而老化。但是,如果养生得当,消耗减少也是合乎科学的。

✿ 皮肤与肾精:没有光泽、晦暗

汉语词汇中有「面如死灰」、「形同枯槁」、「无精打采」这样的成语,站在中医学角度上,本质都在说气血,而气血的根就在肾之元阳。

如树干及枝叶的根就在地下,但是根中蕴有元阳之气,土壤及根部才不至于太过寒凉。我们说一个人神采奕奕、眼睛炯炯有神就是肾精的作用,如果肾精不足,反应于外,就是没有光泽。

我们说肾精就是包括父母给予的先天能量和后天生殖之精,它们都封藏在下焦坎水中,而这个肾精是饱含阳气的精,不是死着的状态,正是有了这股阳气,肾精方能借后天脾土之力转化为阴血,并且周流全身。

还有一点,就是肾阳能够通达周身离不来脾土的通透,如果中焦壅滞,湿邪太盛,一味地扶助肾阳可能会产生壅热胀满之弊。若肾阳衰弱,反应至外表,会有形寒怕冷、目光晦暗、面部㿠白、没有光泽、头发稀疏、肥胖,或产生水饮导致水气上冲导致斑秃症等。

✿ 皮肤与肝气的疏泄

还要提及一点,就是肝气的疏泄作用,它的表现主要还是在于对阳气的的条达作用。

有谓是「女子以肝为先天」,情绪对女性的影响是至要的,很容易波及脾肾,干扰月信的正常规律,形成气滞血瘀,出现月经不调、带下杂病,气血滞在表,面部可能会出现黄褐斑、肝斑,皮肤发暗不够透亮。

像一些过早出现的老年斑,也是一种血瘀,因为在表的阳气不足,营卫循环无力,瘀血才不容易化去。这时候,逍遥散就有了用处,可加白蒺藜、蝉蜕,坚持服用,也可化去色素沉着。(文中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平和的情绪、均衡饮食和艾灸

帮你养出好气色

✿ 皮肤的养护从心灵开始

有经典如是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清净故,端正无比,以端正故,一切人见心得清净,爱乐瞻仰」,可见,情绪和心理确实可以影响气血,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容貌和气质。

一个经常生气的人,他的肌肉就是偏于紧张和僵硬的,肝之气血的运行薄疾而容易瘀滞,日久就会面部晦暗,瘀象就会显现出来,如果热盛,会有长痘、粉刺等。

总之,七情是气血内伤的主谋,对此,郑钦安有言:「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何内伤之有乎」。可见,拥有一颗善良和安静的心灵,这是美的根源。

✿ 通过艾灸调理气血,也是在调理皮肤状态

《扁鹊心书》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并说:「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并有歌诀曰:「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

可以说,通过艾灸来调理气血,强壮元阳是保养皮肤的一大法宝。

艾灸关元和命门和可强壮先天肾水,足三里可强壮后天脾阳,气血双调。对于那些脾肾俱不足,面色萎黄或苍白无泽,多有面斑,肌肉瘦削之人,艾灸足三里就是很好的方法。

建议选用手持悬灸或麦粒灸,时间选在上午不饥不饿时为宜,可悬灸左右各半小时,麦粒灸各七壮,二至三日一次,坚持灸下去。当然,若有气滞血瘀之证,可加合谷、太冲以行气活血,周身阳气不振的,可加大椎穴以振发阳气。

除了艾灸,还有很多面部的外用美容法,比如按摩,把双手搓热了,以劳宫穴为受力点,对整个面部进行按摩,然后进行提捏,这样可促进面部气血的运行,散去一时壅滞的气血。当然,最好对整个头部和颈项都按摩一遍,把整个上焦和外部的营卫气血给打开。

还有外用的药物如膏、散,可洗可敷,常用的药物有白芷、茯苓、白芍、当归、白芨、白附子、僵蚕、杏仁、甘松、牵牛子、零陵香、白蔹、细辛等。

✿ 内服药物,调理气血

有属表里皆热证的,可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有属胃热上冲者,可用清胃散,湿热熏蒸的,可用三黄汤;

有脾阳虚而夹湿邪者,可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或胃苓汤加减;

肾阳虚证,当用肾气丸;

脾肾皆虚寒者,可用附子理中汤加还少丹加减;

脾气虚兼心血不足者,可用归脾汤或人身养营汤加减。

(文中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食材的四气五味关乎皮肤健康

《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可见平常食用的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都是可以养正的。而食材各有其四气五味,而四气五味皆会归入对应的五脏六腑,化于气血之中。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经验,一旦吃了一些味道比较重的食物如蒜薹、洋葱等,它的味道会遍及全身,甚至小便中都有它的味道。嵇康在《养生论》中说:「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可见四气五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

日常可以居家食用一些调脾理气、对气血好的的药食两用品,平和缓慢地补养,如芡实、茯苓、山药、扁豆、薏米、大枣、陈皮、玉米、太子参等。

也可吃一个流行千年的八珍糕。据《上用有参底薄》记录,清朝乾隆皇帝要「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八珍糕」,这一吃就是很多年,足见帝王对八珍糕的喜爱。

慈禧也喜吃八珍糕,直至晚年服食八珍糕从未间断,晚年的她体态容貌都保持得很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