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信肥胖(肥胖建议信英语)

文章目录:

建议提案零距离 | 全国人大代表唐岳建议: 提升肥胖诊治能力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湖南日报】

唐岳代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尚文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已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岳呼吁,加强肥胖诊治能力建设,助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尚未形成体系化的诊疗能力发展格局。”唐岳介绍,目前国内应对肥胖的措施仍存在防大于治、体系化诊疗能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唐岳建议,将肥胖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列入后续的《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同时设立健康中国肥胖防治委员会,统筹部署全国肥胖防治专项行动。

唐岳建议,由政府牵头组建专家委员会,形成标准化的肥胖临床诊疗路径,为多学科肥胖管理模式的开展提供标准化参考。以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及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为基准,鼓励建立多种类型的国家级跨学科肥胖诊疗中心或门诊。参考国家卫健委七大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肥胖分级诊疗网络。

“制定相关保障措施,支撑肥胖诊疗体系建设与落地。”唐岳还建议,加强肥胖诊治能力建设相关资金投入和资源保障;加强肥胖诊治相关教育,完善肥胖诊治人员培养体系;建设与肥胖诊治配套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肥胖相关商业健康保险顶层设计与发展等。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韩学者建议肥胖标准从BMI25提至27

据韩国《国民日报》13日报道,国民健康保险公团发布了一项追踪21年的研究成果。研究对2002至2003年接受一般健康检查的847万成年人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韩国现行肥胖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该研究指出,BMI在25左右的死亡风险最低。而据韩国现行标准,BMI超过25即被视为“肥胖”。

《韩国先驱报》称,东国大学一山医院家庭医学教授吴尚宇表示,由于人们体型、生活方式和健康模式的变化,死亡风险最低的BMI值从过去的23上升到25。他建议,将韩国的肥胖标准从BMI 25提升至27,以更符合当前韩国人的健康状况。

报道称,韩国肥胖学会副会长金京坤认为,肥胖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相关,BMI超过23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便持续上升。因此,肥胖标准的调整需慎重,以预防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来源: 环球时报

肥胖人群还要“贴秋膘”吗?专家建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下午举行发布会,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这一主题,重点介绍寒露时节健康养生、疾病防治知识。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深秋已至,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秋天的时候,很多人会有“贴秋膘”的习惯,那么肥胖人群还要“贴秋膘”吗?可以正常减肥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表示,“秋膘是金,秋膘冬肥”,这是老百姓的一句古话。“秋膘”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有生理现象。因为到了冬天的时候,食物就少了,所以在秋天的时候赶紧“贴秋膘”,这是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但这都是古代食物非常少的时候的进补方法。现在,特别是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如果抓“秋膘”,前期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

夏天的时候苦夏,消耗得大,一般人需要在这个时候有秋补。肥胖人群在这个时候仍然要很好地控制饮食,吃得不要太油腻,尽可能吃得清淡,可以多吃山楂或者喝点普洱茶、红茶,多吃蔬菜、水果。此外,还要适当运动,把体内多余的脂肪消耗掉,经常说“腰带少一寸,健康多一分”。以及可以用一些非药物疗法,像刮痧、火罐等促进新陈代谢。在原本秋天、冬天代谢减慢的情况下,可以用非药物疗法加速代谢。肥胖或者超重的人群在这个时候不要去“抢秋膘”,而是要继续减肥。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