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闭月经怎么办(肥胖型闭经调理)

文章目录:

肥胖,月经不调,不孕……中医说:这都不是小事

“李医生,我来月经啦!”

昨天一大早,中医李翔刚走进医馆

32岁的吴小姐就把脑袋探进来,乐滋滋。

来月经?这件对普通女性来说很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吴小姐来说,却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因为过去,她曾经收到过一份令人绝望的判决书——去年做的激素水平测试,报告上的数值指向一个明确的诊断“卵巢早衰”。

长期睡不好觉、皮肤松弛、经常停经……最重要的是,在和老公努力了一年多以后,吴小姐始终没能怀上期望已久的宝宝。

辗转多家医院就诊,终于在接受了中药调理和药灸两个月后,吴小姐第二次月经准时而至。

“身体感觉轻松多了,希望很快能怀上宝宝,”吴小姐第一时间赶来医馆,向自己的主治医生李翔报喜。

今日服务:微坐诊

生为女人,身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卵巢

卵巢负责女性的内分泌系统

对女性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都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今天,四川名医请到了李翔医生来到微坐诊,请他给大家讲讲:

●中医是怎样看待卵巢早衰的?

●中医怎样运用调肾、调脾、调肝的思路,来整体调理女性卵巢早衰的?

点击这里,直接预约来电咨询名额

不想做“更年期少女”的女性朋友们,别错过这个和他直接交流保养心得的机会哦!

卵巢早衰是什么?

“卵巢早衰,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卵巢这个器官过早地衰老了,承担的相应功能发生减退了,从而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李翔医生说。

西医这样说…

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孕育卵子之外,还有分泌孕激素、雌激素,两种激素协同促进才能维持月经的正常发生和妊娠。

而如果卵巢激素分泌异常,就会引起一列症状:

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阵发性潮热、面部潮红、失眠、易怒、抑郁焦虑……

②女性特征提前退化:乳腺萎缩、皮肤弹性减退……

③泌尿生殖道感染:外阴瘙痒、阴道干涩伴灼烧感、尿频、尿急……

④女性生殖功能异常:月经的停闭、不孕……

中医这样说…

而在中医理论中,卵巢早衰是“肾气衰落”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

女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衰落都与“肾气”的盈亏有关,并符合一定的自然规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女孩子7岁开始换牙、第二性征发育)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14岁开始来月经,可以怀孕生育)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49岁后失去生育能力)

如果女人“肾气”过早地虚亏或不足,那么“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也会提前出现,也就是卵巢早衰的一系列表现。

为什么会卵巢早衰?

李翔医生认为,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发生卵巢早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人流,卵巢、子宫相关手术——损伤肾气

饮食生冷、煎炸烧烤造成脾胃负担过重或节食、减肥——损伤脾胃

过于劳累、熬夜——消耗气血

思考、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压抑不及时疏泄,造成——气血瘀滞

所以,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就可以针对以上这些病因,对症下药、下针、下灸……

李翔医生介绍,和西医采用雌、孕激素的人工周期疗法相比,中医调理是从女性体质入手进行根本性调理,调理后不易复发,也避免了长期使用人工激素的一些潜在危险性。

用心保养

愿你的卵巢永远18岁哦!

本文编辑:王欢

图片来源:Pexels 、pixabay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众号加关注,每日获取更多权威健康内容。

女性提前闭经,无非是这5个原因,不用激素药,让月经重新回归!

闭经患者往往曾接受西医学治疗,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泌乳综合征”等诊断,部分患者甚至检查无异,但仍无法正常月经。

有的患者觉得不来月经挺好的,每个月不用为那几天烦心。而大部分患者因为不孕前来治疗,一直怀不上发现没有成熟的卵泡,已经闭经了哪来的排卵。

中医认为闭经属血病实证较少,虚实夹杂者居多,治疗不宜过度攻伐通利,以免伤气血。闭经并非皆因气血不足,故不可滥用滋养之品。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化验单与西医诊断仅供参考,需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分类。

常见闭经类型包括:

1. 肝肾亏损型:

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伴头晕目涩、腰膝酸软、阴部干涩、带下减少乃至消失、失眠健忘等症状,舌淡苔薄,脉沉细弱。

治:宜滋肾养肝调经

方选:归肾丸(《景岳全书》)。若伴有情绪低落、食欲不振,可加郁金、香附、党参调肝健胃;如失眠严重,可加酸枣仁、五味子、夜交藤养血安神;如足跟痛、脱发,可加何首乌、桑葚养血生精。

2. 气血虚弱型:

月经逐渐后延,量少色淡,继而停经,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脱发等症状,脉沉缓或细,舌淡苔少或白薄。

治:宜补气养血调经

方用: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因虫积导致血虚闭经,应先驱虫,再调理脾胃、补充气血。 如食欲不振,可加党参、木香、砂仁健脾益气生血;如畏寒肢冷、便溏,可加干姜、乌药、扁豆温中健脾益气生血。

3. 阴虚血燥型:

经血由少渐至闭经,伴五心烦热、潮热汗出、面颊潮红等症状,舌红苦少,脉弦数或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调经

方选:加减一阴煎(《景岳全书》)加黄精、丹参、枳壳。如虚烦潮热,可加银柴胡、鳖甲清热除烦;如烦躁不安、喜叹气,可加橘络、香附、大麦芽舒肝解郁。

4. 肝郁脾虚型:

月经量少渐至闭经,伴精神抑郁、少言寡语、烦躁易怒、纳少便溏、失眠心悸等症状,舌边有齿印,脉细弦。

治:宜疏肝健脾调经

方选:逍遥散(《局方·卷九治妇人诸疾》)。如胸肋及小腹胀满,可加青皮、香附行气解郁;如郁而化火、口干心烦,可加黄芩、栀子清解肝热;如纳呆、食后腹胀、大便稀溏,可加豆蔻、扁豆健脾行气;如失眠、心悸,可加郁金、香附、合欢皮解郁安神。

5. 痰湿阻滞型: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胁满闷、呕恶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肿、或带下量多色白、苔腻、脉滑、或濡。

治:宜祛痰、除湿、调经

方选: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妇科》),如见呕恶、脘腹满闷甚,加厚朴、竹茹,以宽胸和胃止呕;若痰湿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而经闭者,可用四妙散加味,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经;如四肢不温、夜尿频数、加用仙灵脾、仙茅、鹿角膏,以温补脾肾。

西医认为,闭经属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不成熟所致,强调内分泌方法治疗,所以会给一些外源性的激素调经

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副作用比较大,并且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就会出现过度抑制现象,反而进一步引起内分泌失调

中医辨证治疗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结合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调整肾阴肾阳间平衡,促进肾的功能,使失调的肾-心-子宫轴之间的阴阳平衡重新建立,从而调节内分泌,促进月经正常来潮,达到治疗的目的。

我是山东公立三甲医院周雪源,多年来始终坚持只开对症药物、不开昂贵药品的原则。

我深知大家生活不易,所以希望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和耐心为更多人提供帮助。由于许多患者来院就医不易,我希望借助此平台,帮助那些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患者朋友解决问题,同时也希望我的医学普及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有益的参考。

闭经的辩证论治、及理法方药

闭经辨证首分虚实

辨证论治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非生理性停经达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少女初潮1~2年,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前,均可有暂时性的停经,属生理现象。

西医把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原发性闭经是因先天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而无月经者,非药物治疗所能奏效,不属本病讨论范围。

‌1、停经三个月以上,或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初潮,可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

2诊断时应排除生理性的停经,尤其是与早孕作鉴别。进行妇科检查或辅以尿妊娠试验,便可明确诊断。

3确诊闭经后,应详细了解病史,并作有关检查,尽量找出闭经的原因及病位。由于各自的医疗设备条件不同,有些检查可能是无法做到的。但除妇科检查外,还可先检查双乳头有无溢乳。如有自动溢乳或挤压后溢乳,则可诊断为闭经一溢乳综合征,为辨证提供了可靠的临床资料,并可简化检查手段。

闭经是月经病中最复杂的疑难病症,其病因病机可分虚实两端,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损伤坚气,冲任气血而致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余可下;实者常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而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闭经辨证首分虚实,一般而论,原发性闭经,正常女子年逾十八尚无月经初潮,或已有月经或生育或人流过多,出现月经后期、稀发、过少,进而逐渐停闭不来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证;如以往月经正常而突然停经者,常为实证闭经。

闭经的治疗原则

虚症闭经为虚者补而通之。因肾阴是月经的主要化源,血是用经的物质基础,故滋肾、益阴、养血乃调治闭经之要着。由于月经有周期月节律,每月节律中又有肾阴阳、气血的消长规律,故现代对虚证闭经的治疗有“中药周期疗法”或“三补一攻法”等。

实证闭经治疗原则:泻而通之。至于虚实兼夹者,又需根据病情和月经期的不同时间,灵活运用攻补兼施。此外还有因他病而致经闭者,又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可调矣。

一、肝肾足型

证见

年逾18岁尚未初潮,可见发育不良,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身材矮小,或检查为卵巢功能不全,子宫发育不良,甚或幼稚型子宫,也可有染色体异常;继发闭经多因房劳多产,反复流产,损伤冲伤气血,或久病伤肾、由月经后期、月经稀发、过少发为闭经。或年仅“五七”之年,性欲淡漠,月经停闭,阴中干涩等早衰表现,伴见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或五心烦热,交睫盗汗,身体赢瘦,眼眶黯,面部黯斑,唇淡黯。舌淡红或红,苔少,脉细涩或细弦,尺脉弱。

【治法】

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

1、主方:归肾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当归,熟地黄,茹丝子,山萸肉、山药,枸杞子,云苓,川杜仲,肉苁蓉,何首乌,丹参,香附子。水煎服。

若兼见肾阳不足者,选加淫羊霍、破故纸、鹿角霜之类,以温肾壮阳,阴阳双补。如属先天禀赋不足,子宫发育不良者,选加紫河车、续断、巴戴天、紫石英、茶蔚子,以补肾填精,充养奇经,升发干宫,如属卵巢早衰,重在调整肾阴阳,可在归肾丸中加入淫羊霍、巴戟天、仙茅、龟板、党参(或红参)之类,以恢复肾一天癸一冲任一子宫轴的平衡协调关系,促使月经复潮。

本证型常可用“中药周期疗法”或“三补一攻法”,以归肾丸为基础方,在“经后期、经间经、经前经随证加减,经前及经期用桃仁四物汤加丹参、牛膝、益母草,以活血通经。

2、中成药

滋肾育胎丸,每次6克,每日3次。如觉口干苦,可配六味地黄丸同服。

二、气血虚弱型

证见:

月经后期量少渐至经闭,或大病失血,继而闭经。面色晓白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疲肢倦,或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法:

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

1、主方:人参养荣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 党参、北黄芪、白术、云苓、当归、白芍、熟地黄、远志、五味子、何首乌、鸡血藤、香附子。水煎服。

如为产后大出而所致的血枯经闭,西医称之为席汉氏综合征,除闭经外,还出现生殖器苯缩,毛发脱落肌体消瘦或虚弱,面色苍黄,劳力衰退或丧失等一派虚痨证。对此,治宜大补肾脾及气血。

可用二仙温补汤(罗元恺验方)。

处方: 仙灵脾、仙茅、熟附子、炙甘草、党参、熟地黄、当归、川芎、水煎服。并视病情,可同时炖服吉林参、每日1次,连服1个月; 既要注意增加营养,尤其是肉类食品,又要防止食滞。

2 中成药

(1)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补血调经丸(片),每次1丸,每日3次;或每次3片,每日3次。说明:上述两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虚证。因“经水出诸肾”,肾藏精,精化血,血为月经的主要成分,血又能生精,精血同源而互生,同为月经之源,故在临证时滋肾补肾与养血常配合使用,以充养天癸,益冲任,使血海由满而溢泻月经。

三、气滞血瘀型

证见

月经数月不行,或生活环境改变或七情内伤,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少、小腹胀痛。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弦细涩。

治法

理气活血,化瘀通经。

方药

1、主方:血府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加减

处方: 桃仁、川红花、当归、川芎、赤、白芍各、生地黄、柴胡、牛膝、鸡血藤、香附子、益母草。水煎服。

如偏干血瘀,证见下腹疼痛,拒按,或胀痛不话,平时经来而块多,或属宫腔术后周期性腹痛闭经和宫腔粘连者,可加入三棱、莪术、鸡内金、水蛭之类,以化瘀通经。若偏于肝郁气滞,证见手、胀痛或痒痛,烦躁易怒,善叹息等,则可改用逍遥散或丹桅逍遥散加丹参桃仁、牛膝、香附子之类,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经。如属溢乳--闭经综合征,则以肝郁气滞型较多见,可于逍遥散中重加麦芽、山楂、鸡内金、露蜂房、青皮(或郁金),调治数月,意在先回乳再通经。

2、中成药

逍遥丸,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三、痰湿阻滞型

证见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痰多,或院腹胀。神疲倦怠,劳则气短,或面浮足肿,带下量多,质清稀,月腰酸乏力。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滑。

治法

豁痰祛湿,补肾脾,益气血。

方药

主方: 启宫丸(经验方)合归芪调经汤加减

处方: 法半夏、香附子、苍术、陈皮、神曲、云苓、川芎、当归、黄芪、淫羊藿、菟丝子。水煎服。

痰湿阴滞,实则脾肾虚为本,水湿内停,聚湿成赛为标:痰阴经隧冲任、胞脉闭而经不行。故本型宜标本同治。启宫丸重在豁痰除湿治其标;归芪调经汤,则脾肾气血同治。二方合用,药精量重而力专,再加佛手散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经,故能豁痰除湿,补脾肾,益气血以通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