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别害羞,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
“痔疮,长在我们的隐私部位,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多人会觉得难以启齿,甚至讳于就医”
为什么今天来和大家聊聊痔疮的话题呢,因为今天去肛肠科会诊,发现他们科室里来了唯一的一位女医生。在大家的印象中,外科是个体力活,一般除妇产科、乳腺科外,其余科室多为男医生。之前听肛肠科主任聊起过想招一个女医生的想法,其实我觉得还是考虑得非常周到的。
因为痔疮长在我们的肛门处,而且社会上往往女同胞受到妊娠腹压增加等影响,患病率大大提升。大家也都知道,与西方的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女性普遍还是保守、内敛不少,所以这种病本就不好意思去看,再加上肛肠外科多为男医生,在不少基层医院那就诊起来就很尴尬,虽说医生眼中没有性别之分,但患者多多少少还是不太好意思,所以我觉得招一位女性肛肠科医生,恰恰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
从解剖学角度来讲,痔位于肛管的血管组织,在正常情形下可协助控制排便,但是注意了,当痔肿胀或发炎时,痔疮就出现了。与Thomson在1975年提出的观点是一致,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痔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属直肠下端和肛管内丰富的静脉丛的肛垫组织,具有防止大便和废气漏出的功能,对我们还是有帮助的。但是这个部分如果出现病变而出现得“疮”,那是我们不想要的。
至于我们为什么会长痔疮,大家别看这么一个常见病,其实目前医学上也没完全弄明白具体是怎么造成的,但是关于一些会增加腹腔压力的因素可能提高痔疮发生风险的说法是目前业内认可度比较高的,如经常便秘、腹泻、缺乏锻炼、低纤维饮食、痔静脉中午瓣膜、年龄增加、女性妊娠、蹲厕所时间长、久坐、久站、等等。其实临床上也有“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但都是有争议的,所以未被医学上完全认可。
相信得了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因为根据类型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便血、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何为内痔呢?内痔的痔核主要集中在齿线上面,综合参考临床症状,又包含四个类型:Ⅰ度,痔核相对较小,患者在大便过程中血量较多,但没有肿物外脱现象;Ⅱ度,痔核相对较大,患者在大便过程中的血量较少,存在肿物外脱现象,能够自行纳入;Ⅲ度, 痔核大,便血相较于Ⅱ度进一步减少,存在肿物外脱现象,无法自行纳入;Ⅳ度,痔核大,便血较少或者没有便血,存在肿物外脱现象,无法自行纳入。
何为外痔呢?外痔的痔核主要集中在齿线外面,其也包含四个类型:静脉曲张性外痔,症状集中表现为肛门皮下小静脉丛扩张、瘀血症状;血栓性外痔,肛门四周皮下位置的小静脉当中存在血栓形成的情况,一般为红色血栓;结蹄组织性外痔,主要是肛周位置继发感染症状,痔疮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现象;炎性外痔,即外痔继发感染逐渐发生炎症性问题。何为混合痔呢?主要指的是患者同时患有外痔与内痔,临床症状集中表现为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变慢,同时血量增长,引发瘀血问题。同时因为血管壁存在渗透性改变,导致出血、水肿问题,表现为坠、胀、痛、出血现象。
有人可能会想,这么痛苦,直接切了不就完事了,其实做手术也并非一了百了,不少人恰恰又有便秘,再加上手术后怕疼不敢大便,但活人不可能被屎憋死吧?终究有忍不住的时候,伤口崩开,鲜血直滴,染红了整个马桶,不少女同胞看到了要直接晕过去了。其实按道理来说,我们解完大便,用冲洗方式把屁股整干净其实是最健康的,大便完用纸擦,是很不卫生的一件事,无论再昂贵的纸上面都有很大的摩擦力,那股摩擦力很容易伤害人类脆弱的小肛门,尤其,是痔疮患者的。相信大家也看得到,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有很多的智能马桶就是用水冲洗的,完事了你用纸擦擦干就行了。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56.7%的人患有混合痔,这个数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高。其中,50岁以上人群中患有混合痔的比例高达95%。我们常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很多人由于羞于就医,就喜欢网上搜索一下,自己给自己下诊断,认为肛门凸起、疼痛或者瘙痒都是痔疮,临床上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值得提醒的是,痔疮患病率的的确确是很高,所以即使现在没有患,那么了解相关预防知识,并没有坏处。
这里我再着重强调一遍,这九大类人群要高度重视其阿里,①久坐人群;②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③长期便秘的人群;④饮食口味较重的人群,如辛辣、油腻等;⑤长期酗酒的人群;⑥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大的人群;⑦脾气暴躁和长期焦虑的人群;⑧生育后的妇女更容易患痔疮;⑨由于痔疮是一种随着身体机能衰减而逐渐加重的退化性疾病,所以肥胖、年龄增长容易发病。
由于饮食本身是痔疮的重要诱因,所以要想有效预防痔疮,日常饮食应当尽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增加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饮食,目的是提升胃肠蠕动效率,避免便秘症状的发生。与此同时, 对于痔疮高发群体来说,需要在生活中高度重视饮食的控制, 尽可能减少刺激、辛辣的食物,并且尽可能减少饮酒,以此来 避免痔疮的发生。其二是保持肛周的清洁卫生,尽可能使用温水进行肛周的清洗,避免因为细菌感染诱发痔疮的问题。其三,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切记不要久蹲和过分用力,解不出的话不妨用一支开塞露。以上种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痔疮症状的发生,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轻度痔疮的患者,亦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寄语:本文是笔者综合数小时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收费,无偿、免费地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没有健康保健观念的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在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大家的支持。
俗话十人九痔,“痔”在,人不自在,教你8个办法,痔清人自在
俗话说“十人九痔”,尽管这话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痔疮患者之多,发病率之高。
提及痔疮,可能让人略显尴尬,因而这“难言之隐”也极易被患者拖延治疗。大部分早期患者对于痔疮都采用“忍、躲、藏”的对策,认为只是有一点点便秘,有一点点便血罢了,想着过几天总会好的。如此不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且痔疮久拖不治甚至还可诱发败血症等多种疾病。
今年58岁的胡女士,多年来,就被这种“难言之隐”所困扰。除了痔疮,胡女士还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等病史,因此,多年来,胡女士想做手术解决痔疮问题,都以风险高为由被拒之门外。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胡女士来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医院普外科胡良胜主任副主任医师接诊后,与心脏中心、麻醉科等科室进行联合会诊后,认为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胡女士的“难言之隐”。
近日,胡良胜副主任医师为胡女士施行了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困扰胡女士多年的“难言之隐”终于得到解决。
胡良胜副主任医师说道,由于很多肛肠疾病大都没有非常典型性的症状,以直肠癌、肛瘘、肛裂及痔疮等疾病来说,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便血。因而,在产生痔疮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久拖很容易耽误治疗,使病情恶化。
当然,日常的生活中,大家也要注重个人生活习惯,比如,有些人经常喜欢边蹲马桶看报纸、手机之类的,不知不觉时间就长了,长期如此,也会增加痔疮的发病率。因此,大家也要尽量杜绝这种情况,不要蹲马桶太长时间。生活中也不要长时间久坐不动,如果坐的时间长了,可以适量起身站一站或者走动走动,这对预防痔疮都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胡良胜副主任医师提醒,痔疮在肛肠疾病中是非常常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增高。虽然早期的症状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并不影响生活,如果一旦轻视,任其发展,则后果也会很严重。
小tips:
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痔疮”?
1.排便时出血:便后手纸上染血,或者是鲜血滴下、喷射状出血导致便池都红了;
2.排便时肛门疼痛、坠胀:包括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和闷闷的痛;
3.排便后肛门内有肿物脱出:有时可自行回去,有时则需要通过热水泡洗或用手推回;
4.排便时间延长但排便量少:有排便不净的感觉,有时稀便会污染内衣;肛门周围潮湿、瘙痒、分泌物多。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痔疮”?
1.长期坐着工作的人群:由于身体重心往臀部压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回流不畅,静脉曲张而形成痔疮;
2.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用力而导致盆腔充血、会阴下降,容易造成黏膜的松弛和“肛垫”的脱垂而形成痔疮;
3.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间长的人群;
4.饮食习惯偏嗜油腻、辛辣、腌渍、口味较重食物的人群;
5.爱喝酒甚至长期酗酒的人群;
6.每天喝水较少,摄入水分不足的人群;
7.不爱吃蔬菜、水果,摄入膳食纤维较少的人群;
8.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
9.急躁易怒,脾气暴躁,爱发火的人群;
10.妇女生育后,大部分人都会继发痔疮;
11.由于痔疮是一种随着身体机能衰减而逐渐加重的“退化性疾病”,所以肥胖、年龄增长容易发病。
生活中如何预防“痔疮”?
1.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作息规律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预防痔疮的发生。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
便秘是诱发痔疮的原因之一,日常饮食中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顽固性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治疗原发病,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以免直肠粘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反使痔疮发生。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最好是晨起排一次大便,不要长时间忍便,防止蹲厕时间过长(5分钟为宜,不能超过10分钟),排便时不要读书、看报、玩手机。
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注意卫生,平时应经常进行肛门的冲洗清洁,勤换内裤。尤其是痔疮发作时,每天至少进行两次肛门热水坐浴,可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减轻肛门局部炎症。
5.避免久坐久立
6.注意孕产期保健
妇女妊娠后,子宫膨大影响痔静脉回流,易诱发痔疮,且孕期一般活动较少,引起大便干燥而诱发痔疮产后大量血液流失,引起便干、便秘,加重或诱发痔疮。
因此孕期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坐久立,每次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血液循环,产后宜多食一些富含津汁食物,如蜂蜜等,防止大便干燥、便秘,引起痔疮。
7.常做提肛运动
具体做法是:全身放松,或坐或立或卧均可,摒弃一切杂念,有意收缩肛门,缓慢上提,就象强忍大便一样,然后放松。
如此反复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一般每次做30次,每天做两次。这项运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办公时、乘车时、看电视时、走路时、休息时都可做,效果很好。
8.自我按摩
痔疮是局部血脉瘀结的结果,按摩为我国传统健身祛病的方法之一,长强穴(尾骨尖前面)为治疗痔疮首选穴位,取长强穴按摩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是很有效的。
吃盐多的危害,远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文 | 国馆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谁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舌头,谁就能控制住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低盐生活”最大的意义。
看过一则新闻:
小女孩佳佳才四岁。一天早上妈妈给她洗脸的时候,发现她长了淡淡的雀斑。
妈妈也没细想:小孩子长雀斑也挺正常,何况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算了吧。
没想到半个月后,妈妈接佳佳放学的时候,女儿大哭了起来。妈妈忙问怎么回事了,佳佳说:同学都在嘲笑我长麻子!
仔细一看,妈妈发现佳佳脸上的雀斑不仅变多了,而且颜色还深了很多。
她赶紧带女儿上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之下,才发现原因竟然是女儿喜欢重口味,尤其是吃咸的菜!
医生解释:盐吃多了会长雀斑,是因为吃盐过多,体内水分减少,黑色素容易沉积在皮肤表层,脸上就会长黄褐斑、雀斑。(新闻来源:东方头条-健康频道)
法国有句俗语:“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边。”因为生在海边的女人,平时摄入海盐比较多。过度的盐,真的有毁容作用。
比如水肿。人吃太多盐分,血液中的钠例子增多。由于人体内的平衡机制,我们就会感觉口渴,从而想着多喝水。
身体为了能够留住更多水分,很容易促进水肿的出现。另外,《黄帝内经》里说过“咸入肾”,适当吃咸,可以保护肾脏。但大量盐分,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毒素的排除,从而导致脸上浮肿,脸还会变大!
这应该让很多女性受不了。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你可能不知道,长期高盐生活,除了会“毁容”,还会导致更大的问题。
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
去年5月,天气热到要融化。浙江台州有位63岁的郭大妈,早早煮好了粥,等到放凉了吃。
才吃没几口,觉得口味寡淡了点,于是剥了个咸鸭蛋下粥。
吃完这顿早饭,郭大妈突然感觉全身乏力,还出现了呕吐的症状。一开始她以为就是普通中暑。
就这样一直拖。到第二天晚上。郭大妈突然又感到全身乏力,这次还有头晕、胸闷的症状,甚至连嘴唇都变紫了。
家人吓得不轻,赶紧把她送往医院急诊科。一检查就发现:郭大妈的血化验显示“高铁血红蛋白34.7”,比正常值整整高了几十倍。
急诊医生说:“这是明显的中毒症状,经确诊就是咸鸭蛋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发现了根源之后,郭大妈才用对了药,情况好转,转到了普通病房。(新闻来源:《台州晚报》)
咸鸡蛋等腌制食品,有可能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这已经是常识。
多少中国人喜欢用咸菜拌饭、拌粥。这种现象,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还几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中国南方,渔民由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气候炎热、食物匮乏,相信只有多吃盐才能够补充体力。福建人、广东人就一直保留着腌制咸鱼的传统。
我爸妈早已退休,他们最喜欢做的菜就是咸鱼。秋天,从菜市场里买来最便宜的带鱼,洗净以后沥干水分,抹上大把大把盐,用竹绳穿好,拿到天台上一晒好几天。
晒出来的咸鱼,肉身浓缩遒劲。切一段下来,放电饭锅里边煮饭边蒸。要吃的时候,一股独特的香味四溢。虽然我不吃咸鱼,但闻着也觉得香。
味道够重的咸鱼,用来下饭一流。我爸妈经常别的菜都不用吃,就着咸鱼都能吃两大碗饭。
作家陈宝塔曾描述过这样的事:
早年福建一带的渔民,舍不得扔掉食用价值低的鱼虾下脚料,于是就将这些碎料加入大量食盐,放入敞口大缸中暴晒、搅动和熬煮,数十天以后就成了一种叫鱼露的琥珀色液体。
这种鱼露用处很广,当地人每天炒菜、煮面和熬汤都会放几滴鱼露进去。
杭州人喜欢吃的东坡肉、红烧肉,宁波人喜欢吃的抱腌黄鱼,绍兴人喜欢吃的霉干菜,都是著名的高盐菜。
然而就是这样的重盐饮食,不仅极有可能导致肾衰竭,还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胃癌。
曾有研究者对宁波慈溪的199位新患胃癌居民做了生活习惯排查,发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
相比起健康人,这些刚刚得了胃癌的人大多数喜欢吃咸虾蛄。这是一种慈溪当地特有的海鲜制品。就像虾干一样,把新鲜的小虾米用盐腌起来,放常温下一两个月都不会坏。
当地人可喜欢吃这玩意儿了:咸虾蛄里有螃蟹一样的膏,吃起来嚼劲十足。有用来放汤的,甚至有的直接吃。
肿瘤医院程向东医生说:“其实,腌黄鱼、霉干菜都属于腌制食品,在腌制过程中,还会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诱发胃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新闻来源:杭州网)
高盐能够直接损害人的胃粘膜,使胃粘膜发生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帮助胃炎的“元凶”——幽门螺杆菌找到了繁殖的“土壤”。
每年世界上新增的胃癌病例有超过半数来自东亚地区。陈宝塔做过一个总结特别触目惊心:
“得胃癌的人到处都有,但东亚尤其多;因胃癌而死的人到处都有,但中国尤其多。”
高盐饮食,导致了中国的胃癌发生率高。目前,大多数国人面对的问题不是吃不够盐,而是如何防止食盐的摄入过多。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盐摄入量是6克,大概是铺满一个啤酒瓶盖那么多。
在中国,大约81.6%的居民食盐摄入量超标。我敢保证,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每天食盐量肯定更加远超这个量,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我们必须得高盐:
外卖
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街工作的苏小姐这样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9点上班,10点半到11点半之间点餐,在办公室继续工作,12点就能吃上饭,中午还能在办公桌上打个盹,稍事休息。
如果是外出就餐就太麻烦了,没有一到两个小时肯定搞不定。“
如果你是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你一定也是这样的作息制度——朝九晚不定时,根本没有心思自己做饭,于是就成了外卖行业的“头号目标”。
很多人觉得外卖好吃,是因为里面都是高盐高糖的重口味食品。做外卖的人不会管这样对你健不健康,反正把你的味觉挑逗起来,先赚了你的钱再说。
难怪有人说:“外卖吃多了等于慢性自杀!”
零食
不要说炸鸡、方便面、汉堡包、油炸土豆这些快餐垃圾食品,就是你平时坐在办公室,没事磕的几粒瓜子、辣条都含有大量盐,你根本防不胜防。
比如,话梅一吃起来就让人止不住,但只要你吃10颗话梅,你就相当于已经吃了一天需要的一半以上的盐;
磕几粒瓜子,50克,你就已经吃了1.4克的盐;
薯片、锅巴、小小酥,别提有多好吃,吃完了你还吮一下手指,回味回味,其实已经吃了不少盐;
豆腐干、辣条、泡椒凤爪这些,是好吃,也有一定营养,但在加工过程中,商家可是加了不少盐的。5片薄薄的豆腐干,就已经含盐3.8克。
隐形盐
并不是只有食盐才能当盐用,味精、鸡精、酱油、耗油、番茄酱、沙拉酱、辣椒酱、腐乳等调味料都加了很多盐,千万别不把它们当盐使。
我们常吃的挂面,其实也是“隐形盐”的藏身地:制作者为了让面条更有筋道,往往在加工面时会加入盐。想不到吧?
因此,“低盐生活”的理念真的需要被提倡。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外卖,能不吃都不要吃
之前曾有一篇爆文《外卖,正在毁掉你》,详细讲到外卖的卫生情况,很令人担心。
再者,外卖为了做得好吃,什么重口味的都往里加,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下去的到底是营养还是毒品。
所以,尽量自己做饭。你说回到家很累,不想动。其实越是不想动,越要动。你连为自己做一顿饭的精力都没有,怎么能做好其他事呢?
用自律鞭策自己,从为自己做一顿饭开始吧。
第二,零食,能少吃就少吃
对于女性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想保持身材苗条的人。
边工作、边嘴里嚼点零食,确实会让自己的工作没那么单调。但往往这就是各种疾病、尤其是肥胖的开始。
瘦的人为什么能一直瘦?因为他们能控制住自己,只在肚子饿的时候才吃饭。而胖的人为什么一直胖?因为他们总喜欢在一日三餐之外,不停吃零食,哪怕自己其实并不饿。
你不知道,这个习惯就让你变成了高盐食物的牺牲品。
管好嘴、迈开腿,永远都是保持身材的良方。
第三,实用的烹调建议
真的,没事就逼着自己做饭吃,绝对比你在外面吃要好。
1,烹调的时候,在菜快要出锅时放盐最好,因为这时候盐没有完全融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咸味。你会发现,用这种方法,你放一点点盐就足够满足你的“重口味”了。
2,减少味精、酱油这些含钠调味品用量;
3,买菜尽量买天然的,加工、有包装的食物少买;
4,增加蔬菜和水果在你饮食中的分量;
5,肾功能良好的人,可以使用含钾的低钠盐。低钠盐的咸味和钠盐相当,但由于低钠盐里的钾元素有排钠作用,所以可以帮助身体减少对钠的吸收。
也许一开始,你会不习惯清淡的口味。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即使不加过多重口味的调味料,你的一日三餐依然可以很鲜美。因为食物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味道,只等你的舌尖慢慢去开发。
“低盐生活”,不仅仅代表着选择一种健康的饮食,还代表选择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律,清淡,注重健康。
谁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舌头,谁就能控制住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低盐生活”最大的意义。
我们家那边吃盐就挺重的
之前也没有注意到这方面问题
知道去年去医院看病
医生说甲状腺有问题,以后尽量少吃盐
这才了解了这方面知识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也有帮助
作者:国馆:一个有品有内涵的公号。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8重磅新书《图说二十四节气》正火热销售中。
责任编辑x塞柏 值班编辑x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