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焦虑失眠文案(跟肥胖、失眠的相关疾病)

文章目录:

调侃肥胖的幽默文案

曾经小小少年,如今又大又圆。

出来混,总是要胖的。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是一口一口可以。

别人微微一笑倾国倾城,而我微微一笑双下巴。

我不是真的胖,只是女娲捏我的时候多放了点泥。

脸圆七分财,不富也镇宅。

虽然没体验过二人世界,但体验过二人体重。

我打算胖一段时间,不然生活不圆满。

你又是如何调侃自己的肥肉呢,欢迎来评论。

原创杂文回顾系列之十:若要心健康,千万别肥胖

【注:本文首次发表于2005年9月1日《生活与健康》。作者:祁胜利(笔名:齐捷)】

肥胖的状态每持续一天、每肥胖1公斤,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就增加一分——

若要心健康,千万别肥胖

文·祁胜利

人身上哪个重要器官一生都要工作?除了肺,就要属心脏了。粗算一下,如果一个人寿活80岁,心率平均为60次的话,他从生到死心脏就要不停地跳动25亿2460万8000次,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护心脏。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危害在于无人种、年龄和地域之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其中造成致残、致死严重后果的心肌梗死等病症的发病率上升急剧,并呈年轻化趋势。如何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世界(临床)医学界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缺乏运动、营养失衡、精神紧张等。这几个可测可控的因素中,肥胖又占有特殊的地位。

肥胖何以危害心脏

肥胖首先影响生活的质量,破坏“心”情。有一位“胖墩”哥们踢球后喘息着自我调侃:“身上多背了20多斤肉,能跟你们比吗?”的确,肥胖者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生理和心理负担都挺重,重在哪?主要是心脏,因为累,所以更怕累。据权威性的调查和诊断,很多肥胖者心肌肥厚,大部分肥胖者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加上吸烟,可以说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几大主要因素多多少少都与肥胖有关。前瞻性的资料还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冠心病发病危险。

肥胖已成全球卫生问题

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自打买了私家车,就真拿它当成了代步工具——哪怕去很近的地方也得开车,结果口称要身材苗条,体重却在增加。确实,由于经济水平的增长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现象的发生率正在急剧增长,2004年公布的成人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肥胖者有6000万,超重者达2亿人。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问题更为严重,今年北京市针对9316名已婚男性的调查显示,体重超标者占到60%!可是不少人竟认为男人胖“有风度”,所以肥些没关系,恐怕这些大腹便便的男子汉就是被这种错误观念给害的。

您想必对这样的生活也不陌生:在郊外买了房子,开车或者坐车去做那一份得之不易的工作,到了单位所在的大厦,坐电梯直奔办公室,在电脑或会议桌前坐上一天,也懒得下楼运动,下班时早已身心俱疲,于是用一顿营养丰盛的大餐犒劳自己……如此精神紧张、运动不足、饮食不当,时间一长,难免不肥胖。

关键是肥胖有百害而无一利:法国国家疾病保险公司今年6月公布的调查说,因为更易罹难各种疾病,肥胖成年人的医疗费用比常人高出27%,同时英国科学家也证实“肥胖是导致人体衰老的最大因素”,并且推算出肥胖者的生理年龄比标准体重的同龄人大8.8岁。由此可见,肥胖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您是否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目前最简单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实测体重/实测身高的平方(单位:千克/平方米);BMI在25~30之间属I级肥胖,30~40之间属II级,大于40属III级肥胖。

当然,肥胖不只定义于过多的体重,还应该是过高的身体脂肪组织与实测体重的比值。我国大多采用超过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判定肥胖的程度。标准体重的通用计算方法为:标准体重=(身高-100)×0.9(单位:千克),其数值的正负10%为正常。另外一个指标是体脂百分比,体脂百分比=体脂含量/实测体重(目前有不少仪器可以方便地测知体脂含量)。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30%、体脂百分比为30~35%者可诊断为肥胖病;体重超标30~50%、体脂百分比为35~45%者为中度肥胖病;体重超标50%,体脂百分比超过45%者为重度肥胖病。

人开始变胖,还不仅仅是脂肪多少的问题,重要的是堆积在哪里。主要储存于臀部被称为梨型体脂分布;主要储存于腹部的被称为苹果型分布。如果体脂趋向于储存在腰部,则具有更高的患心脏病的风险。腰臀比可以反映腰部和臀部脂肪的比例,男性腰臀比大于1、女性大于0.85,或者普通人的腰围大于102厘米(合3尺零6分)、女性大于88厘米(2尺6寸4分),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将显著增加。

减肥“偏方”

肥胖者减肥势在必行,其实体重超过标准10%就属超重,此时人们就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了。我们建议肥胖或超重者到国家认证的、有资质、有医学专家指导的健身减肥中心去咨询或锻炼。在此介绍几种另类方法:

全国消化内镜学会外科学组主任姚礼庆的办法是:在胃里放入一个鸡蛋大小的水囊,用以减缓饥饿的感觉。此法已帮助299名肥胖病人在3年内平均减重36%,不过其中90%的病人曾感到恶心、呕吐、胃灼热和腹痛。

今年6月,英国路透社援引《儿童青少年医学文献》的报告说,儿童的日常饮料应该就是白水,因为喝脱脂牛奶可能让人更易发胖。

德国营养研究所的舒尔曼教授最近表示,基因决定了人们对于营养的不同需要和吸收情况,因此必须测出患者的基因类型,再开出食疗药方。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建议:每天大笑10~15分钟,一年下来就可甩掉2千克赘肉。

此外晚饭少吃,也能够降低肥胖的发病率。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就是预防肥胖需“从孩子做起”。因为肥胖一般由饮食和静息的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现在城市里的不少孩子经常吃快餐等高热量的食物,还喜欢玩电脑游戏,这些都是肥胖的主要因素,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多运动。

当然,减肥的主要目的还是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长期小量饮酒已经被确认为心脏的保护因素。少量的概念是:每天的饮酒量不能超过200毫升葡萄酒,或600毫升啤酒,或100毫升白酒。简单说,只要认真改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安步当车、坚持运动,心血管疾病就可防治。

关注“世界心脏日”

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注,世界心脏联盟从2002年起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 “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是“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其宗旨在于激励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呼吁人们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嗜好。今年(第四届)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正是“肥胖与心脏病”,主要目的是提高政府及民众对肥胖危害身体健康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在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我国自2003年起正式在北京开展“世界心脏日”活动。2004年9月,大连也组织了相关活动,全国有60家电视台播放了以“世界心脏日”为主题的晚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常设机构,中国区世界心脏日组委会随时保持与国际上的沟通和协调,并把工作贯穿至全年的始终。几年来,他们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医生教育、患者教育,并到全国宣讲普及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组委会尹荣秀女士介绍说,我国目前预防肥胖和心脏病的状况与20年前的美国类似,应充分借鉴他们的成功做法,因为美国经过30年的努力,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6年,其中3.9年得益于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应该说,现在我国老百姓普遍欠缺对医学常识和专业知识的了解,加之高血压、高血脂的症状又不明显,往往到发现时,心血管疾病已经到了中期甚至晚期。尹荣秀说:“对疾病晚期的介入疗法和开胸、搭桥手术的费用,很可能是买一辆汽车的钱。所以预防非常重要,现在花几百元积极预防,将来就不用受病痛的折磨,还能省下几万元。”

今年9月25日,中国区组委会将在北京龙潭湖公园举行嘉年华式的大型活动。届时除群众咨询、专家义诊、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之外,有医疗机构、卫生部、医保单位、企业、媒体参加的高峰会将成为焦点——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医生们将拿出临床证据,让政府重视,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预防肥胖和心脏病的发生。

世界防治肥胖日,减肥“十要”“十不要”快记牢

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也是传说中的全民减脂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在中国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而长期肥胖对对身体的危害很多,不仅生活不便、运动能力下降,更严重的影响是其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研究发现,肥胖与十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及生存率降低有关,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功能丧失,损伤大脑、增加痴呆风险等危害。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策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树立均衡营养膳食的理念,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特邀湖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减重专家、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华就减肥“十要”“十不要”进行解答。

一、十要

1. 要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非淀粉类蔬菜水分含量高,吃这些蔬菜可以补充水分,达到保湿和减肥的完美组合。

2. 要减少盐的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因此日常要尽量减少盐的摄入。

3. 要饭前多喝水:保持水分是减肥的重要步骤,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减少用餐时食物的摄入量,建议每天喝八杯水以上。

4. 要避免吃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十字花科蔬菜。

5. 要放弃加工或包装食物:避免吃包装好的食品,建议用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来制作你的佳肴。

6. 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以在整个减肥期间保持肌肉质量和正常的新陈代谢,如鸡胸肉、鸡蛋、鱼、海鲜等。

7.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规律作息,睡6-7小时,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想吃东西的荷尔蒙会上升,这会导致体重增加。

8. 晚餐要清淡:吃饭吃得晚会影响减肥成效,要有计划性的选择营养丰富且热量较低的食物。

9. 要健身: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个训练肌肉的好方法。慢跑或冲刺再休息,反复重复。短时间爆发的高强度运动可以保持心率,同时增加肌肉。有氧运动,如跑步或骑自行车,对心脏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10.要咨询专业营养师:快速减肥通常是减水,考虑到身心健康建议找专业的营养师咨询。

二、十不要

1. 不要选择单一的食材:单一食材意味着单一营养的摄入,身体无法补充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身体运转循环速度就会低下,减肥速度就会下降。

2.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肥期间我们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因为身体逐渐适应了运动的模式,学会了节省热量支出来满足能量消耗,后期减肥效果就会变差。

3. 不要忽视力量训练:减肥期间除了有氧运动外,也不应该忽略力量训练,这能刺激肌肉生长,保持旺盛代谢水平,提高燃脂塑形速度。

4. 不要熬夜:熬夜时刺激食欲的生长素水平升高,机体容易感觉饥饿,此外作息不规律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5. 不要喝含糖饮料:饮料中含有过多的糖分,这些糖分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产生大量的热量。

6. 不要吃油炸食物:油炸食品脂肪含量超高,极其容易导致肥胖。

7.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身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身体热量和营养摄入不足,新陈代谢也会降低,《20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该在200-300克,粗细搭配。

8. 不要断食成瘾:断食期间,胃肠会积累大量胃液,造成肠胃功能紊乱,轻断食是把双刃剑,可以加快瘦身速度,同样也会因为饥饿引起暴饮暴食。

9. 不要不吃早餐: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不要想着通过节食来减肥,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好。

10.不要过度依赖减肥药:不要过度依赖减肥药,市面上部分减肥药成分不明,长期服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想短时间减重建议咨询相关正规专业机构。

潇湘晨报记者夏盛 通讯员蔡华 彭秘辉

来源: 潇湘晨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