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使战斗力下降!美陆军升级作战体能测试
美国战略之页网站1月5日发表题为《消耗:肥胖使部队战斗力下降》的报道称,美国陆军和整个美军都面临着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即士兵超重,无法继续服役,而且新兵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男兵中的47%,女兵中的59%)可能体重太重,无法进行基本训练,看来也没有能力减掉足够的体重,以使自己合格。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尝试了许多解决办法,因为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不断恶化的问题。最新的解决方案是基于自2001年以来所有战区部队的陆军作战体能测试(ACFT)。
2018年10月,美国陆军开始进行ACFT测试的实地测试,以确定失败率可能是多少,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测试前的准备训练,或者ACFT测试本身。到2020年10月,通过ACFT测试将成为强制性规定,不能通过的将因体力不支被开除。陆军预计会损失一些军人,就像过去一样,当时陆军实施了新的体能标准,以应对战区许多军人明显的体能不足。
报道认为,ACFT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个原因而已,说明为什么在身体、品德和教育方面有资格参军的美国人数量继续减少。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了20多年,问题的解决看来遥遥无期。然而,与此同时,陆军从最近(和过去)的作战经验中了解到,在战区,体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因此,不管合格的新兵多么少,一些政策都不会改变。
这种对低体脂的强调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人变得非常肥胖和体形不佳。目前有3400万适龄入伍的美国人(17至24岁)。但由于糟糕的生活方式,其中只有28%的人(950万)身体合格,可以服役。ACFT测试满足了在战区生存所需的对适当体力的要求。
报道称,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所有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都在招兵和新兵训练后保持训练标准方面遇到类似问题。就连中国也面临这个问题,因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中国家庭突然变得富裕起来。孩子们有更多的食物、更多的电子游戏,还有更多的孩子生活在城市地区。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6道题测出你的健康水平!快看看你能答出几道
城市中匆忙的我们
总是会忽略很多
紧张的学习,繁重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
让我们的身体经常陷入超负荷运转之中
长期对着电脑,久坐
时不时感到腰酸背痛
不经意间的错误姿势
……
这样的你
真的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完全了解吗
废话不多说
一分钱不花
看看你的健康状况能得多少分
超准哦
如果6题你没有全做对
(答案都是第二项)
哪怕错了一题
请自觉提高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是啥?为何要提高?
权威解读告诉你健康素养多重要
很多亲可能不太明白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啥东东呢
为什么需要提高这个素养
赶快往下看
视频加载中...
#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提高这个能力
能够帮助老百姓
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策略
改善老百姓健康水平
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
“
健康素养调查的目的
了解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
分析我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确定优先工作领域;
评价卫生健康政策、健康教育工作效果;
提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为制定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结果
是评价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制定卫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大家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支持和宣传
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工作
河北11个地市28个监测点
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
9月中旬
河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拉开了序幕
▲河北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进行中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委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人员
在全省11个地市28个监测点
开展入户问卷调查
以全面了解
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调查员开展入户调查,了解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监测点名单如下
快看看会不会去你家吧
☟☟☟
特别提醒
居住在以上这些地区的居民朋友们
当您看到调查员身着工作服
携带调查问卷
前往您的家中对您进行问卷调查时
请您积极参与
认真填写问卷
▲调查员晚上前往居民家中进行问卷调查
参与知识问答,现金红包等你抢
还在等什么,手机就可以答题
没有自己家乡
就没有机会答题啦?
当然不是
线上也可以答题
只需要动动手机就可以啦
5万个现金红包等你抢
更有“神秘大礼”
↓↓↓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答题
http://wx.sjc907.com/mod/jikong.aspx?action=topicinit&cl=11d786572e6a0be0
闯关攻略
01、每天答10次
每天可以答10次,每次答题随机抽取5-20道题,全部答对者即可获得1次抽奖机会。
02、积分兑奖
累计500积分,可领取现金红包一次。累计3000积分和5000积分,可分别获得由省疾控中心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
各地市前50名最高积分人员
将自动成为当地健康志愿者
可参加疾控中心组织的各种健康活动
当然
比获得实物礼品更重要的
是您的健康素养大提升
测什么?有没有参考资料?
当然有!小编带你先睹为快
涉及到的问题
主要包括3个方面
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技能
其中有6类健康问题
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
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
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可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
查找
文章开头的6道题也都出自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具体内容如下
可滑动上下文查看
01
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mmHg,舒张压≥60mmHg且<90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0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0.膳食要清淡,要少油、少盐、少糖,食用合格碘盐。
31.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
32.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3.成年人每日应当进行6~10千步当量的身体活动,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34.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35.“低焦油卷烟”“中草药卷烟”不能降低吸烟带来的危害。
36.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戒烟门诊可提供专业戒烟服务。
37.少饮酒,不酗酒。
38.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39.拒绝毒品。
40.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41.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当主动寻求帮助。
42.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43.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4.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45.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46.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47.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48.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49.加强看护和教育,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0.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51.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52.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53.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要尽早干预。
54.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03、基本技能
55.关注健康信息,能够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
56.能看懂食品、药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57.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58.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59.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60.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61.寻求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寻求健康咨询服务时拨打12320。
62.发生创伤出血量较多时,应当立即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轻易搬动。
63.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
64.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
65.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放低姿势逃生,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66.发生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震方式,震后立即开展自救互救。
如果您被抽中
就会有调查员身着工作服
拿着介绍信、问卷
前往您的家中
也可能提前电话预约
请您积极配合完成调查工作
您的所有个人信息将被严格保密
绝不会对您和您家人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如果没有被抽中
那就一起在线上闯关
共同提“素”吧
答题学知识,还有红包拿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李瑶
专家建议制定肥胖诊断新标准,区分“临床肥胖”与“临床前肥胖”
当地时间1月14日,《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最新发表了由全球56位专家参与制定的肥胖诊断新框架,称肥胖应分为两类,即“临床肥胖”和“临床前肥胖”。
全球估计有10多亿人患有肥胖症。专家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使诊断更加精确,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
这一肥胖诊断框架得到包括美国心脏协会、中国糖尿病学会以及世界肥胖联合会等在内的全球76个国际医疗组织认可,它建议医生应该以不同的方式,依靠更广泛的标准对肥胖症进行诊断,并考虑该病症何时会影响健康。
目前,临床医生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诊断肥胖症,这是一种基于人的体重和身高的计算方法。
根据专家最新的建议,临床肥胖包括体内脂肪过多,以及器官功能下降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或心力衰竭)或日常生活问题,并建议将其视为慢性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临床前肥胖是指没有任何持续的疾病迹象、器官功能正常的肥胖或体内脂肪过多。专家表示,此类肥胖应被视为临床肥胖和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因素,支持患者通过监测或积极治疗来降低这种风险。
“肥胖应该是一个范围。”制定该框架的专家委员会主席、伦敦国王学院教授Francesco Rubino表示,“由礼来和诺和诺德率先开发的治疗肥胖症的GLP-1类药物的出现改变了肥胖症治疗的格局。”他强调,尽管这些药物的使用并不是新框架的重点,但如果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采用更明确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根据个人风险决定何时开出最佳处方。
专家委员会还表示,明确临床肥胖和临床前肥胖意味着医疗保险公司可能会考虑将治疗临床肥胖症的药物作为独立疾病来承保。目前,许多药物需要合并另一种相关疾病的风险,例如糖尿病才可进入保险。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曲伸教授早在2015年就曾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题为《肥胖分类的重新思考与基于代谢的个体化诊断》的论文。其中指出,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共识,肥胖的发生与基因、环境、生活方式及炎症关系密切,既往按体重指数作为唯一诊断标准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肥胖的诊治和治疗判断。
此后,在2021《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发表的《基于临床的肥胖多学科诊疗共识》,也强调了中心化管理的理念。在最新发布的《肥胖的长期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24》中,进一步定义了肥胖是源于脂肪组织的慢性反复发作的代谢性炎性疾病,同时强调了BMI的局限性,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腰高比”的概念,提出按临床肥胖尽早进行药物干预的理念。
“上述共识指南与后来发布的欧洲肥胖诊疗新框架以及《柳叶刀》最新的全球专家共识不谋而合。”曲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讨论肥胖是否是一种疾病已无意义,关键是要对肥胖的诊断标准进行确定,使之可行可治,肥胖的分型势在必行,是个体化诊疗的前提。”
他进一步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肥胖的分类及个性化诊断在全球酝酿多年。“简单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以体重论轻重,肥胖的精准分类中的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和我们平时强调的中心化管理、个体化诊疗等在中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的指南中都有体现。”曲伸说,“但这次全球的专家提了个新名词叫‘临床前肥胖’,与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的概念相对应。”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