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游戏鏖战 小伙嘴歪眼斜患上面瘫
武汉晚报讯(记者武叶 通讯员薄云娜 杨诗雨)和同学联机打了一夜游戏后,小伙儿竟然嘴歪眼斜流口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确诊为周围性面瘫。
20岁的小张家住汉阳,今年读大二。上周末,他和同学联机打游戏,在电脑前足足坐了七八个小时没动弹。不料一觉醒来感觉面部僵硬、耳后胀痛,刷牙时发现嘴巴漏水,连眼睛都无法完全闭合。看着镜中嘴歪眼斜的自己,小张吓得连忙前往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就诊,检查证实为面瘫。
接诊的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刘晨介绍,劳累过度会使免疫力降低,加上最近武汉急剧降温,夜晚寒气入体从而出现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针对小张的情况,刘晨医师对其阳白穴、四白穴、鱼腰穴、颧髎穴及太阳穴等十余个穴位施以针灸,并开具口服性中草药方联合治疗,目前小张的症状明显缓解。
刘晨医师介绍,从中医角度看,面瘫主要是因为正气不足,以至于风邪、寒邪、湿邪等外邪侵及面部经络,导致面肌瘫痪。面瘫的发生常和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有关,长期面瘫身体可能会出现相关病变,连累到肝、肾脏腑功能。
专家提醒,发生面瘫一方面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另一方面多运动,强化体质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饮食规律,避免吹风受凉。
来源: 武汉晚报
什么是面瘫?且看小小银针如何来搞定!
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一袭春风花满楼……正当这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心旷神怡的时节,却不想这也是面瘫多发的时节,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面瘫发生。
面瘫是什么?
面瘫俗称“口眼喎斜”,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引的。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核以下的部分受损引起。通俗来说,中枢性面瘫是继发于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颅脑病变,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神经炎,现代医学认为,该疾病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有人根据其早期病理变化即面神经水肿、髓鞘及轴空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推测可能是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也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
周围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特点为: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常急性发作,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做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腮和噘嘴等动作。部分患者发病前会有耳后、耳下疼痛,还有可能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
中医认为,面瘫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脉络、筋经失于濡养,以致面部肌肉缓纵不收而发。
患上面瘫怎么办?
虽然有部分病情轻浅的面瘫患者在一周左右能够自愈,还是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就诊,尽早规范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公认针灸是治疗面瘫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面瘫,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对于面瘫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面瘫首选针灸治疗,可配合中药内服和外敷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发病的哪个阶段介入针灸比较好?
由于治疗时机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通过许多医生、学者多年大量针灸临床观察证实,尽早进行规范地针灸治疗,对于面瘫的恢复及机体体质的调整均有良好的作用。患病初期即采用针灸治疗可以鼓舞正气、激发经气、濡养筋肉、祛邪外出,调和面部局部经气血脉,达到尽早治愈的目的。
面瘫患者应不应该使用激素?
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当中,面瘫最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是激素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营养神经治疗。但是该不该使用激素呢?使用激素在面瘫的治疗当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部分患者经过一周激素治疗后痊愈或明显好转,但大多数面瘫患者在激素治疗一周后未缓解再选择针灸治疗,治愈率大打折扣。昆明市中医医院经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部分面瘫无效病例可能与激素的不当使用有关,急性期单纯、大量使用激素有可能加重茎乳孔内的组织水肿,使面瘫体征难以恢复。许多针灸医生、学者通过大量针灸临床研究,也发现激素治疗会影响面瘫的针灸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时间。慎用或不适用激素类药物,可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同样是面瘫为什么治疗效果、疗程不一?
面瘫治疗效果,与患者发病原因、神经受损程度、神经损伤部位与节段、病程长短、早期治疗方法、药物使用以及患者体质禀赋等有密切相关。
治疗面瘫的方法有哪些?
(1)针灸治疗
针灸主穴:阳白、攒竹、四白、地仓、人中、承浆、合谷、太冲;风寒袭络加用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用外关、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用风池、丰隆;气虚血瘀证加用足三里、气海、血海。早期应用泻法,但手法不宜过强,后期适用补法。
(2)其它治疗
配合艾灸、火罐、梅花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内服正容汤、外用正容膜等。
怎眼预防面瘫的发生呢?
1、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劳逸结合,增强体质;
2、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3、春季早晚温差大,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
4、少吹空调,开车过程中时尽量不要摇下车窗;骑摩托车或电动车时尽量戴头盔、口罩。
面瘫患者应注意些什么?
1、尽早治疗,稳定情绪,增强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2、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避免粉尘入眼。不能用脏手帕擦眼泪,临睡前使用有润眼、消炎作用的眼药水,并用纱布盖眼或戴眼罩。
3、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面部直接吹冷风,用毛巾热敷和按摩患侧面肌,练习皱眉、闭眼、鼓腮、叩齿等动作。
4、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进餐前后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春季面瘫病高发,春风拂面,谨防面瘫。如果发生面瘫,早诊断、早治疗,首选针灸治疗,不可讳疾忌医,贻误病情;合理就医规范治疗,避免到处就医过度治疗。
作者简介
王祖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就职于昆明市中医医院,任针灸科科主任。精研传统针灸,研习导引术,擅长经络辨证、针灸平衡脏腑、疏通经络、调治精、气、神。运用“抓主病,整体调理”为核心的传统针灸术对患者进行施治,临床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络诊病及治疗方法。以针灸治疗心身疾病、内科病为研究方向,擅长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尤其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脾胃病、眩晕症、顽固性面瘫、头疼病、面肌痉挛、月经病等病。云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云南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昆明市知名专家培育人选;兼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昆明市中医学会物理康复分会常务理事。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脚臭怎么办?中医教你如何摆脱脚臭困扰
长痘发胖月经不调,当心患上多囊卵巢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肥胖的人更容易脑中风?6个中风发生前的信号不可不知!
最近30年我国肥胖症患病率明显增长①。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高达16.4%②!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引起较多并发症。可怕的脑卒中就是其中之一,俗称“中风”③。
肥胖的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王阿姨(化名)今年67岁了,特别喜欢吃美食喝奶茶,体重偏高,前几年查出了高血脂,可王阿姨没当回事儿,还是天天出去吃很多好吃的,体重是越来越重了……有一天,王阿姨突然出现了面瘫、说话说不清楚的情况,家人将她送去了医院,医生说,王阿姨得了中风……
王阿姨只是肥胖,为什么会得中风呢?肥胖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增加相关,同时脂肪组织的增加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肥胖可能会与慢性炎症有关,从而促进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发生风险④。
用我们熟悉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来看的话,数据显示,BMI每增长2 kg/m2,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即增高18.8%⑤!
中风危害大,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经济负担的特点。我国中风发病率更是不断上升,位居全球首位⑥。
我国约40%中风患者遗留中度功能障碍,15%-30%存在严重功能障碍,70%-8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无法独立生活⑦。全国每年死于中风的患者约达188万⑤。
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大血管每堵塞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使患者永久性脑损伤、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明显增高⑧。研究发现,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治疗可以提高恢复的可能性。因此,及时识别中风、尽早就医非常重要!
中风常见症状包括:
1.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或瘫痪;
2.神志迷乱、说话或理解困难;
3.单眼或双眼识物困难;
4.走路困难、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5.无原因的严重头痛;
6.昏厥或失去知觉⑨。
为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可以采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帮助患者早期、快速识别中风⑥。
【1】看到1张脸(是否口角歪)
【2】查两只胳膊(是否有一侧不能抬起)
【0】聆(零)听语言(是否出现说话不清楚、大舌头)
如果发现有可能是中风,一定要立即拨打120,前往最近可治疗中风的医院进行治疗。
远离中风,肥胖人群做好3点
1.营养干预②③
可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鱼肉、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及油炸食品,尽量避免饮酒和饮用含糖饮料,同时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运动干预①
建议每周运动3-5天,累计150 分钟以上。每周也可以进行2-3次抗阻运动,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
3.认知和行为干预③
可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采取饮食日记、营养教育APP或小程序等自我管理方式,逐步学会识别食物的特性、选择健康的食物进行科学的饮食搭配、控制进餐过程等。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经评估后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或者减重手术治疗③。
温馨提示:
肥胖患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身体活动以及体重的自我监测等措施来减轻体重,进而减少中风风险。如果出现了中风危险信号,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最短时间内送至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危害发生。
参考文献:
①中华医学会,等.肥胖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2):95-101.
②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等.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11):959-972.
③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等.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23(5):321-339.
④曹娟,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12:917-920.
⑤王陇德,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217-224.
⑥湖北省脑卒中防治中心科普宣教专家组,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脑卒中防治科普宣教专家共识[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713-718.
⑦张通, 等.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4):25-26.
⑧Sources: Saver,J.L(2006).Time is brain Quant fied.Stroke,37(1):263-266.
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慢病管理专业学组. 中国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基层管理路径专家共识(建议稿)[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251-261.
审批号:SC-CN-14582,有效期:11/7/2026
来源: 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