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 | 单亲二倍体(UPD)诊断性检测:ACMG声明
单亲二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指两条同源染色体均遗传自一个亲代。UPD可以是染色体上的某一片段,也可以是一整条染色体。UPD是否导致临床表型发生取决于其是否存在于受遗传印记影响的染色体上,或是否导致相关隐性疾病的发生。
UPD概述
2020年4月份,ACMG针对单亲二倍体的诊断提出了权威声明,该声明主要是为临床医生在单亲二倍体的遗传检测方面做出更专业的临床判断提供参考。
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 ,UPD)的概念在1980年由Eric Engel首先提出,在该概念中,两个同源染色体都是遗传自同一个亲本(即:两条同源染色体均遗传自一个亲代,与另一个亲代无关的现象)。在1988年报道了首个UPD导致的孟德尔遗传病:一个患有囊性纤维化的孩子从杂合子携带者的母亲那里遗传了变异基因CFTR的两个拷贝,而孩子的生物学父亲不携带变异。
对于大多数染色体来说,UPD是没有临床表型的,但是对于第6、7、11、14、15和20号染色体,如果存在UPD,那么可能会由于基因印记差异等,导致表型异常。另外,UPD可以导致不受遗传印记影响的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发病,X染色体的UPD可能导致X连锁的隐性遗传在女性患者中发病。还有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两条性染色体均遗传自父亲会导致父亲遗传给儿子X连锁疾病。
UPD机制和临床表型
UPD通常是由两次不分离事件引起的,第一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二个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I期的不分离是两个同源染色体不能分离,导致来自同一亲本的两个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或单亲异二体的概率增加。减数分裂II期的不分离是指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成子细胞失败,造成单亲同二体。减数分裂出现不分离产生的配子可能是二体型(包含受影响染色体的两个拷贝)或零体型(不包含受影响染色体的拷贝)。在与正常单倍体配子受精后,合子受影响的染色体可能为三体或单体。然后,形成合子后的有丝分裂不分离可能作为第二个事件发生,通过丢失第三条染色体(三体自救)或复制单体染色体(单体自救)来挽救非整倍体。另外,分裂后期延迟(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运动延迟,导致子细胞细胞核中染色体丢失)也可能作为引起三体挽救的第二个事件出现。
1.三体自救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的二体型配子与正常单体型配子受精结合形成三体合子。由于自救,卵裂过程中随机丢掉其中一条染色体。如果丢失的是来自正常单体型配子的那条染色体,三体合子变成单亲二体。一般而言,不分离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形成的是单亲异二体,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形成的是单亲同二体。大多数不分离出现在母源的减数分裂I期,三体由两个不同的母源同源染色体和一个父源染色体组成更常见。后续的三体拯救是通过失去一条父源染色体实现的,这样就使母源单亲异二体更常见。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体单体重组,通常会导致受影响染色体上出现一个或多个纯合子区,(regions of homozygosity,ROH),但在重组被抑制的着丝粒周围杂合性保留。同理,单亲同二体也通常不完全表现为纯合子。此外罗伯逊易位携带者,其胎儿发生UPD风险增高。
2.单体自救
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结合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复制变成二体。一般为单亲同二体,且单体自救将导致完全等位体,没有杂合子区。通常情况下是母源性染色体不分离产生缺体配子,此外绝大多数的单体自救中的等臂染色体为父源。
3.有丝分裂重组
嵌合及局部UPD,影响染色体的末端区域。作为合子后事件,由于早期胚胎发生中的染色单体之间的有丝分裂重组,一般为嵌合体。这种UPD机制导致了一部分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病例,BWS是由11号染色体p15.5区印记基因簇中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活性改变引起的印记障碍。
4. 其他罕见机制
其他导致UPD的罕见机制也有报道,包括受精后错误(通过体细胞重组或基因转换)、配子互补、衍生染色体的体细胞重组、染色单体交换校正和导致额外小标记染色体(sSMC)的三体校正。UPD也被观察到可以由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罗伯逊易位、等臂染色体、相互易位、衍生染色体和倒位导致。
因此,UPD的形成机制包括配子互补、三体自救 、单体复制、有丝分裂异常等,根据涉及染色体数目的多少,又可细分为片段化UPD、整条染色体UPD、复杂型UPD(伴有等臂染色体、易位染色体等)、全基因组UPD。对于大多数染色体,UPD没有明显的表型效应。然而,一些染色体包含具有亲本特异性基因表达(印记)的区域,这些染色体的UPD可能导致临床上可识别的表型。迄今为止,母本UPD的第7、11、14、15和20号染色体,父本UPD的第6、11、14、15和20号染色体的特定表型已得到充分证明。对于某些染色体(例如2和16), UPD是否具有可归因于印迹的表型效应仍存在争议。
UPD流行病学特征
总体而言,UPD的发生率约为1/2000。非同源染色体(例如,der[13;14])之间的罗伯逊易位(新发或遗传)携带者,其胎儿发生UPD的风险约为0.6%。对于同源染色体近着丝点重排的平衡携带者(其中大多数是新发的等臂染色体),其胎儿中发生UPD的风险约为66%。遗传印记或隐性遗传引起具有临床表现的UPD的患病率约为1/3500-1/5000。
产前如果能在特定染色体上诊断出嵌合性非整倍体或者产前诊断出罗伯逊易位,那么就可以推断出存在相应的UPD风险。在绒毛膜绒毛取样分析(CVS)中,观察到限制性胎盘嵌合的15号三体嵌合,则可能导致UPD的几率估计为11%-25%。
UPD检测方法
1.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
基于DNA的多态性标记是研究UPD的经典方法。研究UPD,最常用的是短串联重复(STRs)序列的标记。STR标记物在整个基因组中非常丰富,许多具有非常高的杂合度,它反映群体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它们非常适合于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除了先证者的DNA样本外,还需要来自父母双方的样本来描述所检测到的STR等位基因的亲代来源。如果并不是亲代两方的样本都可用,也可以只检测父母一方。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对单个亲代样本进行检测并不能完全排除另一方的杂二倍体。对于目的染色体,需要对多个序列标记进行检测。
STR标记在检测中可能出现滑移等情况,建议2个以上位点显示UPD或正常作为诊断依据。该技术在体细胞嵌合、节段性UPD和组织特异性UPD样本中存在局限性。
2. 具有SNP探针的CMA平台
具有SNP探针的CMA平台也可以用于UPD的检测,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通过对算法的调整也可能有所发现。CMA可以很容易地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出同源性UPD,因为这种UPD在受累的染色体上很明显地会存在大量连续的ROH,但是如果没有亲代的样本常规的CMA分析不能判断染色体的亲本来源。另外,同源性UPD只是UPD很小一部分。异源性UPD更为常见,如果在CMA分析中发现某染色体与ROH频繁关联,那么也可以认定为疑似UPD,由亲代配子发生减数分裂期间的减数分裂交叉互换产生。然而,有研究表明,在所有经分子确诊的UPD病例中,大约1/3没有表现出连续的ROH, 无法被CMA无法检测到。即使存在,与异源性UPD相关的ROH的大小也不同,并且已经证明与UPD相关的ROH和由于偶然或父母血缘关系而发生的ROH之间的大小重叠。实验室应确定报告ROH和建议后续UPD检测的大小阈值和其他标准。
UPD产生的ROH区域长度存在差异,大小不一,需要与偶然出现或亲缘关系近产生的ROH区域作区分。由于非UPD染色体极少会在末端出现ROH,因此如果末端存在ROH,即使片段很小(5Mb)也应该报告;对于非末端ROH,片段大小阈值可以设置稍微大一点(15-20Mb)。如果ROH区域仅限于一条染色体则应该做后续的验证,以排除该条染色体因携带相关的印记区域而导致印记病的发生。重要的是,经CMA检测出的ROH不需要覆盖印记区域也可能会导致印记病的发生。无论ROH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哪个位置,一旦被检测出来,则该条染色体就是一条潜在的UPD,如果后续被确诊就是病人印记病的病因。如果ROH区域出现在单条染色体且该染色体包含印记区域,那么UPD可能是导致异常表型的原因。当检出的ROH区域与印记区域不重叠时,也提示整条染色体可能是UPD(mixUPD),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3. 外显子组测序/基因组测序
使用计算机算法对来自外显子组或者全基因组家系数据的SNP分布也可以检测UPD。目前已经被用于鉴定外显子测序数据中的整条染色体的UPD以及大于10Mb的片段性UPD。由于杂合性缺失跟片段性UPD不容易区分,因此需要后续的检测来鉴定这两种异常。在大部分临床实验室中,UPD的分析并未被纳入常规的临床外显子或者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中去。然而,如果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了UPD,对于愿意接受次要结果的病人就会在报告中给出一个次要发现的结果,并建议需要其他的临床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
4. MS-PCR和MS-MLPA
此外对于印记基因疾病,甲基化PCR和MLPA对于病因检测有一定意义,原理是分析染色体较大区域(通常是几兆碱基)内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或印记中心(位于印记基因的染色体上)甲基化状态。DMRs对于母源和父源有不同的甲基化状态。它们在已知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印记染色体区域被定位,被测序,功能特征也已经被确定,并被认为在建立和维持周围印迹基因的亲本特异性表达方面发挥作用。MS-PCR和MS-MLPA检测的目的是区分目的染色体上DMRs的正常甲基化谱和印记病相关的异常谱,而不需要父母的样本。然而,这两种技术都不能辨别UPD和印迹异常。因此,需要STR分析来确定UPD是否是所观察到的异常甲基化模式的原因。
任何染色体的UPD都会导致患隐性遗传病的风险增加,因为当孩子的父母中的一方为隐性遗传病致病性变异的携带者时,UPD会出现纯合的现象。即使在单亲异二体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在亲代配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交叉互换会产生同二体区域。会因UPD而导致患隐性遗传性疾病风险增加的患者可以同过CMA检测来确认。如果基于通过CMA检测到单个染色体上的大ROH而怀疑为UPD,特别是如果基于体检或其他辅助诊断研究的结果也存在隐性疾病的临床怀疑,则建议对隐性疾病进一步评估。通常如果测序检测到某个纯合的致病性变异,但是患者的父母只有一方是该变异的携带者,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隐性遗传病通常是由UPD导致的。
遗传印迹相关疾病
1. 母源UPD15和Prader–Willi综合征(PWS,MIM 176270)
PWS,又称为小胖微利综合征。15号染色体母源性单亲二体是PWS的重要致病机理之一,约占PWS病例数的20-30%。主要由于卵细胞减数分裂I期不分离,以致缺少遗传印记15q11.2-q13区域父源基因表达,而母源基因过表达。临床表现为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和吸吮不良,发育迟缓和/或智力障碍,儿童期肥胖,身材矮小,性腺功能减退和行为异常等。
2.父源UPD15和Angelman综合征(AS, MIM 105830)
AS,又称为天使综合征。可由于15号染色体父源性单亲二体引起,该致病机理约占AS病例的3-7%。由于卵细胞减数分裂II期或早期卵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遗传印记15q11.2-q13区域的父源单亲二体,母源基因不表达。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智力损害,失语,共济失调,小头症,癫痫发作,以及愉快的性格与阵发性笑声等。
3. 父源UPD6和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TNDM,MIM 601410)
TNDM是一种罕见但公认的糖尿病类型,是由染色体6q24.2印迹位点基因PLAGL1和HYMAI过表达引起的。包含PLAGL1和HYMAI的部分或完全父源UPD6已经在大约40%的TNDM病例中被报道。除TNDM外,巨舌或其他先天性异常是UPD的有力指征。大部分的父源UPD6是单亲同二体,因此,患者罹患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HFE相关的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MIM 235200)、甲基丙二酸血症(MIM 251000)和21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MIM 201910)。
3. 父源性UPD7和Russell-Silver综合征(RSS,MIM 180860)
RSS的特征是产前和产后发育不良、相对大头畸形、肢体、身体或面部不对称。完全性和局部母源UPD7约占RSS患者的7 -10% 。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的片段性母源UPD7(导致位于7q32.2印记中心MEST基因的过甲基化)在多位RSS病人中被检测到。母源性UPD7的单亲同二体及单亲异二体都在RSS病人中被报道过。在一些病例中也报道过7q的嵌合母源片段性UPD。
4. 父源性UPD11和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 MIM130650)
BWS是一种先天性过度生长障碍,易发生肿瘤。该疾病是由11号染色体短臂上两个甲基化差异区域(DMRs)的异常引起的:调控H19和IGF2表达的印迹中心1 (IC1)和调控CDKN1C、KCNQ1和KCNQ10T1表达的印迹中心2(IC2)。BWS的常见原因是影响印迹中心的甲基化异常。约20% 的BWS患者发生11p15的部分父源性UPD,导致在正常情况下父源性表达的IGF2在两个等位基因点都表达,该基因编码一种有效胎儿生长因子。据推测,整条染色体的非嵌合UPD11是致死性的,事实上,大部分的病例都是以嵌合形式存在的,这就进一步验证了这类UPD是受精后形成的。在产前检测涉及11号染色体的非嵌合ROH可能与胎儿的高死亡率有关。
5. 母源性UPD11和Russell-Silver综合症
母源11号染色体的UPD极少被描述为RSS的单一致病原因。11p15相关的RSS主要是与IC1的高甲基化有关;导致H19的双等位基因表达及IGF2两个拷贝的沉默,从而导致生长受限。到目前为止,报道的因母源性UPD11而导致的RSS病例少于10例。与因其他原因导致的RSS病例的表型也有所区别,包括生长受限,不对称和头大。所有报道的病例都是嵌合的,这跟这种UPD是合子后起源吻合。嵌合性母源UPD11导致RSS的可能性比目前观察到的可能更高。然而这种异常很难检测,要么是由于其较低的嵌合比率,要么就是因其总是存在于组织而非外周血,而通常我们用外周血作为样本来检测比较多。
6. 母源UPD14和 Temple 综合症(MIM 616222)
TS的特征是出生前和出生后发育不良、轻度发育迟缓、张力减退、关节过度伸展、手和脚小、躯干肥胖、性早熟以及成人身材矮小。母源性UPD14是最广泛公认的TS病因;导致所有在14q32.2上的父源表达的基因DLK1, RTL1, 及DIO3缺失及母源表达的基因(非编码RNAsGTL2/MEG3, MEG8, RTL1as等)过度表达。在极少数情况下,母源性UPD14被报道以嵌合形式存在,与罗伯逊易位及sSMC相关。
7. 父源UPD14和Kagami-Ogata综合症
KOS(MIM 608149)的表型较严重,包括羊水过多,脐膨出,胸部发育不良伴呼吸衰竭,腹壁缺陷,发育不良,发育迟缓,面部异常,包括面颊饱满和中突。父源UPD14约占KOS患者的三分之二。其余的病例与母源14号染色体的微缺失及表观遗传缺陷有关。14号染色体q32.2区RTL1过度表达和MEG表达缺失是这些患者表型异常的主要潜在因素。
8. 母源性UPD20和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症
Mulchandani-Bhoj-Conlin综合症是一个罕见的疾病,文献中报道的病例不超过20个。该疾病的特点是宫内和产后发育不良和突出的喂养困难,无法茁壮成长。大多数患者没有畸形特征,先天性畸形或重大发育迟缓。与RSS及其他主要表现为产前和产后生长不良和身材矮小的疾病有显著的表型重叠。出乎意料的是,在大多数报道的病例中,CMA检测的基因分型模式提示UPD是由于减数分裂II错误或合子后有丝分裂错误导致的,而不是更常见的减数分裂I不分离造成的。
9. 母源性UPD20
20号染色体父源UPD可导致1b型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HP1B,MIM 603233),其特征是肾脏对甲状旁腺激素抵抗,表现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异常高。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位于20q的GNAS的DMR的缺失或STX基因(GNAS位点甲基化的远程控制元件)缺失造成的。这些缺陷导致母源Gs-α亚型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缺失。关于父源UPD20导致PHP1B的病例报道比较罕见。
产后UPD检测建议
1、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不论是否是先天性的)并且携带14号或15号染色体罗伯逊易位(不论是遗传还是新发)的患者。
2、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不论是否是先天性的)并且携带一个来自14号或15号染色体的额外的结构异常染色体。
3、携带一个会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性位点的纯合突变,并且父母只有一方是该变异的携带者,但是有没有其他的理由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比如基因内缺失等)。
4、6q24 DMR区域内TNDM和低甲基化的患者。针对UPD6的检测可以依次进行或者同时进行MS-MLPA的检测。
5、临床怀疑为RSS的患者。针对UPD6的检测可以依次进行或者同时检测11p15区域IC1的甲基化。
6、BWS患者IC2区域甲基化缺失并且IC1区域甲基化增加。值得注意的是,BWS的一线分子检测应包括IC1和IC2的DNA甲基化分析。
7、患者的临床结果及身体特征提示为父源或母源UPD14。
8、PWS或者AS患者的甲基化检测异常(非MS-MLPA),核型及CMA结果正常。虽然CMA检测到的大片段ROH高度怀疑UPD,但是仍需要其他的方法来验证。DNA甲基化分析是PWS和AS的一线检测方式。
9、PHP1B患者在GNAS位点的DMRs甲基化异常,核型及CMA结果正常。另外,生长迟缓并且喂养困难的患者SNP检测通常会在20号染色体会检测到ROH。
10、携带无法解释的X-连锁临床表现以及在X染色体上检测到致病性变异的纯合突变的女性患者。
11、携带无法解释的X连锁疾病(由父亲传递而来)的男性。
产前UPD检测建议
1、羊膜穿刺或CVS中,6、7、11、14、15或20号染色体的三体或单体嵌合为II或III级。
2、羊膜穿刺核型结果正常,CVS检测6、7、11、14、15或20号染色体为II或III级嵌合三体或单体。
3、PGS植入了一个嵌合三体或单体的胚胎(6、7、11、14、15或20号染色体),后续的产前诊断需要包含UPD相关检测。
4、产前影像异常符合UPD相关表型。
5、羊穿或者CVS诊断为罗伯逊易位或者等臂染色体(14或者15号染色体)。
6、胎儿检测出新发sSMC(无明显常染色质)。
7、印迹染色体之间可能存在3:1分离的非罗伯逊易位,可导致三体或单体拯救或配子互补。
UPD机制和技术归纳
1.目前明确有表型效应的是6、7、11、14、15和20号染色体单亲二体。
2.单亲二体根据来源可以分为:单亲同二体(isodisomy, isoUPD),单亲异二体(heterodisomy, hetUPD),以及混合型单亲二体(mixUPD)。
3.UPD由两个不分离事件导致:减I或减II染色体分离失败,正常受精后产生三体或单体;三体或单体自救后可能产生UPD。
4.ROH区域只能辨别isoUPD和mixUPD,无法辨别hetUPD,因此SNP-array约漏检1/3的UPD。
5.ROH区域可以识别mixUPD,在分析中非常容易遗漏。因为检出的ROH区域与印记区域可能不重叠,但提示整条染色体可能为UPD。
6.识别UPD的技术包括: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b.SNP-array;c.外显子组测序/基因组测序;d.MS-PCR和MS-MLPA。
IgA肾病常见20个问题与解答,转给需要的朋友们!
IgA肾病是我国青壮年中最常见的一类慢性肾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种疾病,肾上线整理了20个常见问题与解答,一起来学。
1. IgA肾病能治愈吗?
IgA肾病目前无法彻底治愈,但可以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即通过治疗使血尿、尿蛋白、血压和肾功能正常,长期与疾病和谐共处。
2. IgA肾病是什么?
IgA肾病是一种慢性肾小球肾炎,它的全称是「免疫球蛋白A肾病」,主要表现为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导致肾脏损伤。
3. IgA肾病有哪些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少数患者表现为单纯血尿,意思是只有尿红细胞异常,其他都正常。但大部分患者除了血尿,还会有蛋白尿,病情重的还会伴有高血压和血肌酐升高。
4. IgA肾病严重吗?
IgA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差异较大,可以说是“同病不同命”。
有些患者病情较轻无需治疗,只需要观察;随着时间延长,有的会自发缓解,而有的当初病情轻微的患者会加重。
有些患者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达到缓解;缓解后有的人有可能因为感染或其他原因而复发;控制不好的可能在几年、二三十年后发生肾衰竭;
还有的危重患者短短几个月从发病就发展为肾衰竭。
5. IgA肾病会影响寿命吗?
如果不控制尿蛋白和血压,滥用药物,病情恶化为肾衰竭可能会影响寿命。但通过早期积极管理,患者可以长命百岁。
6. IgA肾病会遗传吗?
大部分IgA肾病不遗传,少数有家族聚集现象(一个家族中≥2位IgA肾病),对于有家族聚集现象的患者如果要生育,提前找具有遗传病诊治经验的专家,必要时可以做基因检测指导优生优育。
7. IgA肾病都需要做肾穿刺吗?
IgA肾病目前只能依靠肾穿刺才能确诊,但并不是每个怀疑IgA肾病的患者都建议肾穿。
临床表现轻微如仅有血尿,蛋白尿不多,仅需要观察或者通过医生经验性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的患者,可以不穿刺,保守支持治疗。
对于血尿多、尿蛋白持续性大于0.5g,或有新发高血压、肾功能(血肌酐)异常的患者,及早进行肾穿刺有助于进行精准治疗,改善预后。
8. IgA肾病的主要治疗药物是什么?
传统治疗药物最常用的2类包括
- 支持治疗:RAS阻断剂(普利/沙坦)
- 免疫治疗: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
除非不能耐受,支持治疗是IgA肾病都需要使用的。
其他药物包括格列净类(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非奈利酮、安立生坦、羟氯喹、环磷酰胺、霉酚酸酯(骁悉、吗替麦考酚酸酯)也常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使用。
全球目前批准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Nefecon(布地奈德肠溶胶囊,耐赋康),也已经在中国上市。不过由于价格原因,目前仅少数患者能用上药。
9. IgA肾病必须用激素吗?
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使用激素,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对激素反应好。由于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多比如感染风险显著升高、向心性肥胖、消化道溃疡、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股骨头坏死等,因此是否上激素,需谨慎权衡利弊。
对于支持治疗效果不佳、肾病进展风险高、病理为活动性病变的患者才考虑使用。
10.什么样的IgA肾病患者会获益于激素治疗?
并不是所有IgA肾病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都好,有的患者上激素后不仅无效而且还要承担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因此,在用之前需谨慎权衡激素的利与弊,评估激素的必要性。
那么,哪些患者将获益于激素治疗,哪些对激素效果不佳呢?
肾穿刺病理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参考价值,牛津分型MEST-C的意思是:
- M代表系膜细胞增生:系膜细胞增生平均分<0.5 为M0,系膜细胞增生平均分>0.5 为M1
- E代表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无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是E0,有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是E1
- S代表节段肾小球硬化:无节段肾小球硬化是S0,有节段肾小球硬化是S1
- T代表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比例≤25%是T0,26%-50%是T1,> 50%是T2
研究显示,M1、E1、S1和C1 2评分的患者,通常预示着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反应,更可能获益于糖皮质激素。
S1(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进一步细分,根据肾活检情况将S1分型细分为三个亚型,非特异性病变(NOS)、NOS病变的黏连病变以及足细胞肥大的FSGS病变。
结果显示,存在足细胞肥大或肾小球仅表现出黏连病变的S1 IgA肾病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较好。
而T的评分较高者,病理主要表现为T1 T2而上述活动性病变较少的患者,更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无反应,也就是说从糖皮质激素中获益较少。
11.半量激素的效果好吗?
由于全剂量激素(注:全剂量激素是指泼尼松0.8-1mg/kg/天,或甲泼尼龙0.6-0.8mg/kg/天,泼尼松5mg等效甲泼尼龙4mg)在大型临床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过多而导致试验提前终止,后续探讨了半剂量激素(注:半剂量激素是指泼尼松0.5mg/kg/天,或甲泼尼龙0.4mg/kg/天,泼尼松5mg等效甲泼尼龙4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发现,半剂量激素组在预防IgA肾病肾衰竭的效果上和全剂量激素组的疗效相似,而半剂量组发生严重感染致死的风险却远远低于全剂量组。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目前IgA肾病多使用半量激素的方案,效果也不错而副作用减少很多。
12.IgA肾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是什么?
与疾病和谐共处。
尽可能达到血尿和蛋白尿的完全缓解,血压正常,延缓肾功能下降,纠正贫血、高血脂、酸中毒、高血钾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3. IgA肾病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怎么保养?
- 戒烟、不酗酒
- 肥胖者减肥
- 饮食健康、不乱忌口
- 运动锻炼
- 少熬夜
- 避免反复感染,如扁桃体炎、胃肠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 不滥用肾毒性药物、少接触肾毒性物质(如铅汞)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活注意事项。
14. IgA肾病患者可以吃辣吗?
可以吃辣椒,但要避免油盐过多的辣椒酱
15. IgA肾病患者可以跑步、打球吗?
病情不稳定期(比如尿蛋白较多的时期)以温和的运动方式为主,比如散步、打太极、瑜伽、骑车等。
病情达到相对稳定期(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至1g/天,血压正常),可以跑步、打球、跳舞等活动量更大的运动项目,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体力好了可逐渐增加运动量。
16. IgA肾病患者可以过性生活吗?
可以。适度性生活对肾脏没有伤害,性就如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本能需求,不必视性为洪水猛兽。过犹不及,以不疲劳、精神愉悦为度。
17. IgA肾病患者可以怀孕吗?
肾功能正常和轻微异常的女性可以怀孕,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某些药物,大多数治疗IgA肾病的药物如RAS阻断剂、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等在怀孕期不能使用。
18. IgA肾病尿蛋白消失了还需要吃药和复查吗?
临床指标完全缓解≠IgA肾病好了。即使指标都正常了,也必须定期复查,走一步看一步,是保证IgA肾病预后好最基础最要做好的事。
至于药物是否停用,一定要咨询了解自己病情的医生具体指导。有些病情不太重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能停药,但有些人尤其是病理中MEST-C评分高、病理比较重的患者,千万别自行乱停药。
指标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复查频率更高。
19. IgA肾病患者复查什么项目?
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20. IgA肾病患者可以活多久?
积极管理和控制,IgA肾病患者可以活得长长久久且有质量。不管病情轻重,都有办法,别灰心!
疾病来了就来了,那就去接受它,体验它,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活好每一天就好。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IgA肾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治疗。关注肾上线,呵护肾脏健康!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举办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 20个新锐品牌亮相
初夏时节,万物并秀。5月22日下午,“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在晋阳湖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办。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郝建新,山西省医院协会会长、省卫健委原二级巡视员任小勇,太原市人大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爱萍,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会长柴志凯等领导出席。
本次论坛作为2025中西部(太原)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及2025科技品牌传播工程营养与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又恰逢第23届全国医疗器械博览会同场举办,参会参展企业众多、规模较大。
论坛共分为开幕式、专家报告、专题分享和品牌发布三部分,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长兼办公室主任石宝新主持开幕式和专家报告。
△石宝新主持会议
石宝新在主持时说,今天的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健康中国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探索与实践,也是中国品牌日活动持续和延伸,同时,也是广大专家学者向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献上的一份厚礼。5月10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以来,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联合多部门先后举办了主题为“智创山西 品筑未来”的2025 科技品牌传播工程营养与健康系列主题活动。主要包括“五大行动”:一是营养与健康科技品牌创新行动。二是全民营养周优碳食养与健康促进行动。三是高血压日慢病防治3658行动。四是营养与健康科学传播行动。五是营养与健康品牌推广活动。本次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是主题系列活动之一,邀请业内专家作主旨报告,组织营养与健康十大创新品牌及其它山西特优产品进行展览展示展销和主题分享,为营养与健康消费新锐品牌授牌。
中国科协科普专家、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常务理事、山西医科大学教授程景民致辞。他说,今天的"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既是一场智慧交融的学术盛会,更是一曲奏响在三晋大地上的健康长歌。特别是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的理解"健康中国"战略的千钧分量。他指出,今天,在2025全民营养周之际,518全民营养节,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我们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上,开展营养与健康这个主题系列活动,正是落实“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全民行动”的生动实践。
在主旨报告环节,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肥胖与体重管理分会会长、山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王彦就《为啥国家喊你来减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王彦教授从政策解读、肥胖与多种疾病关系、科学减重方法、不同人群体重管理策略等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体重管理的重要性,她告诉我们,肥胖损害寿命和健康,适当减重可改善肥胖相关疾病,莫将肥胖污名化,肥胖须评估,减重要科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彦教授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健康体重=健康体魄=健康中国。
山西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食疗中心主任韩世范就《从家庭护士项目谈食疗与慢病防治》的健康理念作了分享。韩教授从家庭护士食疗项目谈起,分别从慢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慢病与饮食的关系、非营养素概述、家庭护士食疗理论的提出与验证及饮食健康教育等方面展开,叙述了其科研团队目前在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探索,阐明了非营养素对于疾病防治的核心作用。
△李建军主持专题分享与品牌发布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白睿 张宝林 李菊芳 冯晋斌 张雨来 马耀光 孔文志 张政玉 牛晓佳
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军主持了专题分享与品牌发布环节。白家老号中医馆创始人白睿就《守护中医根脉,拥抱时代浪潮搭建中医综合性健康平台》进行了探讨;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沉鱼智库理事长、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原主任、山西省医学会整形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宝林围绕《沉鱼之美助力健康与美丽同行》进行了交流;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营养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山西省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菊芳以《特医食品在临床营养中的应用》为话题与大家进行互动;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沉鱼智库专家、太原久姿俏医美创始人、解放军第264医院烧伤整形科原主任冯晋斌与大家进行了关于《久姿俏 点亮由内而外的肌肤之美》的分享。
与此同时,山西生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雨来给大家带来《智能降压-MEST中医穴位治疗仪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新产品;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学术部口腔健康顾问、爱瓦健康学术经理马耀光为大家科普了雅珂氏口腔抑菌膏;山西斯帕塔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健康专家孔文志带来的《跨界创新本草 啤酒》让大家耳目一新;山西益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无锡生命之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区负责人张政玉分享《九珍血红蛋白肽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恒义集团执行总裁、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普大使牛晓佳通过《沙棘有话说》,向大家展示了神奇的沙棘系列营养与健康产品。
山西省食品营养与健康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发布了20家营养与健康消费新锐品牌名单(名单附后)。
任小勇、王爱萍、郝建新、柴志凯、程景民、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会长张成龙以及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书长、医学部部长郑书谊,协会副秘书长、山西科技传媒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孙茹,协会医学部副部长兼医学转化中心主任曹小有为20家营养与健康消费新锐品牌授牌。
活动现场,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十大创新品牌与推荐产品展示活动。该活动聚焦创新品牌与优质产品,为山西大健康产业的优秀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的绝佳机会,有力地推动了山西大健康产业创新品牌的崛起,为建设健康山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悉,本次活动由2025中西部(太原)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山西省食品营养与健康学会、山西省品牌研究会和健康生活方式论坛组委会协办。
附:营养与健康消费新锐品牌(排名不分先后)
白家老号中医馆(白家老号(山西)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唯卡能牌特医食品(哈尔滨拜仑斯特临床营养有限公司)
久姿俏(久姿俏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素晴茜牌脂质体护肤品(西安力邦医美科技有限公司)
MEST牌中医穴位治疗仪(山西生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火塘瑶牌米草啤酒(山西斯帕塔娜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九珍牌血红蛋白肽(山西益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雅珂氏口腔抑菌膏(爱瓦健康(山西)有限公司)
炎黄善济牌中医四诊仪(山西芯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汉方四知堂牌酥梨膏(四知堂药业有限公司)
北国今朝有机小米(临县东海源农业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燕藜乐膳食纤维王(山西北麦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纪兰牌沙棘氨基丁酸肽饮(山西纪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待见有机沙棘果汁饮品(山西待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香知牌玉露香梨汁(山西玉露香梨运营中心)
雏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山西摆渡人科技有限公司
天天享健(健康管理)山西今日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巴公大葱(晋城市沐春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晋祠桂花元宵(山西三晋韩福元食品有限公司)
辛村任氏小店牺汤(太原辛村全羊牺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