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发布:减少在外就餐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最近一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发现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人数达到3400万。日前,由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持撰写的《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发布。
《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中指出,建议儿童青少年少食快餐食品,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减少添加糖的食品消费并避免含糖饮料,禁止饮酒;减少高脂、高钠或加工食品的消费;减少儿童和青少年的饱和脂肪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按时、规律进餐,避免不吃早餐和白天不断加餐,尤其是放学后和晚饭后及睡前,避免看电视或电子产品时进食。
《指南》中指出,在肥胖儿童生活干预方面,建议1-3岁婴幼儿,每天体力活动60分钟;大于3岁每天60分钟体力活动包括30分钟有指导的结构化体育锻炼。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天至少保证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天的增强肌肉和骨骼的高强度运动;建议儿童将屏幕时间限制在每天1-2小时,并减少其它静坐少动行为。
妇幼健康研究会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珊:《指南》详细的对孩子的饮食运动,睡眠,心理评估,家庭教育,社会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做了一个明确的详尽系统的一个规定。那么这些规范的制定会引导我们这些无论是医疗工作者,保健工作者还是我们广大的这些民众能够从根本上,从源头上能够知道如何来预防儿童肥胖。
来源: 央视新闻
儿童肥胖症 | 郑大五附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儿童发育系列科普
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新时期儿童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提高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是由河南省卫健委为主管单位,河南省发改委审批的“河南省儿童早期发展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
该中心设有生长发育门诊、体格测量室、神经心理测评室、营养与喂养门诊、高危儿保健、早产儿随访、发育行为门诊、家庭养育咨询指导室等诊室,对全省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与个体化指导、心理测评、发育行为异常的筛查和早期干预,身高管理,体重管理,矮身材及性早熟的诊治等,使每个儿童发挥最大的生长潜能。
为促进此项工作的广泛开展,郑大五附院儿童早期发育与评估中心专家精心推出儿童发育系列科普,敬请生长发育期儿童家长关注。呵护健康,共同成长,我们一起来!
什么是儿童肥胖症?
儿童肥胖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遗传、疾病、心理等,导致孩子的能量摄入远远的大于能量消耗,进而脂肪在孩子的体内进行堆积,这是一种慢性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对孩子的身心都有极大的危害。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有一个具体量化指标,也就是体质指数BMI。体质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家长一定要注意,体重的单位是公斤、千克,身高的单位是米。
以8岁的男孩儿为例,如果孩子的体质指数计算的结果大于17.8为超重,如果大于20.1就可以定义为儿童肥胖。
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
儿童肥胖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身体方面:儿童期的肥胖和成人期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密不可分的,还会导致孩子的内分泌异常,身材矮小,甚至成人期不孕不育。
心理方面:肥胖的孩子受拒绝的比例是明显的增高的,和同伴的关系差,容易受到别人的取笑,社会交往能力、活动 学习能力会明显的下降。肥胖的孩子常常表现为自卑、内向、焦虑、抑郁等,所以肥胖的孩子一定要进行早期的筛查。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的筛查首先要对肥胖的孩子进行相关的检查,来判断孩子是否合并代谢的异常。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腹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肝脏的彩超等;另外肥胖的孩子一定要排除继发性的肥胖,继发性的肥胖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增多、生长激素缺乏等。
怎样治疗儿童肥胖症?
和成人的减重是不一样的,成人可以选择手术、药物,但是手术是禁用于儿童期肥胖的,可以选择的药物也是非常有限,所以目前儿童肥胖主要是通过饮食、运动和心理 进行综合干预。
饮食方面:与成人减重也不一样,成人可以通过严格的控制饮食,但是孩子一定要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还要保障其生长发育,摄入均衡的营养素。
运动:一定要选择孩子喜爱的运动,这样孩子才能坚持下来,养成每天主动运动的习惯。比如跑步、平地自行车、跳舞、游泳这一类的运动,每天要保证孩子进行20分钟以上中强度的体育运动,最好是一个小时。
孩子的减重过程中,家长很重要,因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在孩子的减重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全程陪伴。如果孩子的父母当中有减重成功的案例,这样孩子减重成功的几率是明显提高的。
如何预防儿童肥胖症?
首先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儿童肥胖是一种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儿童肥胖一定要从小开始,甚至要从胎儿期开始,胎儿期也就是母亲怀孕的时候。母亲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和体重,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新出生的宝宝体重过大。6个月以内的孩子,我们提倡纯母乳喂养,按需喂养。
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不吃早餐、晚餐过量进食,睡前进食过多;一定要清淡饮食,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尽量少吃甚至不吃高热量食物,比如薯条、汉堡;一定要养成每天主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最后家长一定要起到榜样作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坚决不做“小胖墩”!教您3个方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孩子肥胖危害大
坚决不做“小胖墩”
你家宝宝是不是“小胖墩”?宝宝胖嘟嘟的是很可爱,可是胖胖的真的健康吗?有些家长一定会说:“我家宝宝是壮,才不是胖呢!”
请注意,健壮与胖是有明显区别的。健壮的孩子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强,动作敏捷、协调,反应快。而肥胖的孩子一般缺乏活力,运动能力差,动作迟缓,肢体协调性差,缺乏自信。
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儿童肥胖又该如何防治呢?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
1.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最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2-5岁儿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值,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
2. 身长的体重评价法
年龄 1),大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Z评分> 2)。
3.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最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2、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3、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4、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儿童肥胖应如何防治?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幼儿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
1. 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
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更为合理,母乳喂养行为本身也可调控婴儿母乳的摄入量,从而达到能量平衡,有利于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3. 增强体育锻炼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
(1)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 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2)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4.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流程编辑:TF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