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提示肥胖(bmi肥胖指标)

文章目录:

BMI在哪个范围属于肥胖?

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的BMI正常范围是18.5~23.9,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来源: 健康中国

超过这个数才算是肥胖 科学减重应该这样做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流量词汇。同事聚会聊天,无论胖瘦,控制体重都是永恒的话题;搜索减肥,网络上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可达数百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减肥之路。但是,你是真的胖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减肥这件事。

肥胖有哪些原因?为什么需要减肥?

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热量大于了消耗的热量。摄入的热量太多,简单来说就是吃得太多了,实际所摄取的热量需要远远大于了机体正常所需,于是就变成“多出来”的体重储存下来。另外,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现代职业和家务劳动量减轻,人类的活动量越来越少,消耗的少了,由此“省”下的能量也变成了“多出来”的体重。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身体成分,情绪性格,环境温度等都对机体的基础代谢有所影响,从而对体重产生影响。

减肥,用医学的说法是肥胖的营养治疗。而什么是肥胖呢?书本上的定义是,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体重过重,体脂过多。调查发现,肥胖和死亡率会有着明显的关系,当同样身高下,人们的体重越重,死亡率就会越高,肥胖导致死亡率增加的原因就是肥胖会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病的危险性。所以,把体重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

在临床上使用BMI指数来判断肥胖,BMI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体重(kg)÷身高2(m2),比如小明身高1.6m,体重52kg,那么小明的BMI就是52÷1.6÷1.6≈20.3kg/㎡。那么,小明的BMI是20.3,他胖吗?在中国,对于肥胖的分级如下:

由表格可见,小明属于“不胖”的范畴。

减肥的方法有哪些?什么情况需要到医院进行医学减重?

减肥的方法是因BMI而异的,当BMI(kg/㎡)在24-28之间,或者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以通过一些基础治疗方法来减重,具体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治疗、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而当BMI(kg/㎡)在28-35之间时,基础治疗无效,则需要前往医院的相关科室,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个体情况采用药物治疗,当BMI(kg/㎡)≥35,并存在危险因素时,更可以进一步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肥胖。

BMI正常代表不需要减肥吗?

其实也未然。我们还需要测量一些会影响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当然这需要前往医院或者医疗机构做一个全面健康体检。常见的包括腰围,身体成分分析,空腹血糖,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然后会询问家里人的患病情况,有无遗传病以及自己平时的饮食,运动习惯,从而综合评估关于肥胖以及会不会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风险。然后还要看看自己的意愿,对自己身体的要求,从而得出一个个体方案。

如何科学减重?

如果没达到前往医院减肥的标准,但还是觉得自己胖,应该怎么科学地控制自己的体重?

首先,先评估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规律的进餐,规律的进餐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改掉自己随心所欲进食的习惯,在每天固定时间进食,从而再固定地减少进食量。然后,养成一个定期体检的习惯,每年定期对身体做一个健康评估,看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减重计划。最后,加强锻炼配合科学的饮食计划,可以有效减重。

在完全不控制饮食的情况下,想要达到真正“减重”,还是需要很大运动量的。距相关研究提示,想达到减重,需要每天运动消耗500kcal(女性)或者700kcal(男性),3个月左右才可以减重5%-7%。可以理解为,在跑步机上以10km/h(6mph)的速度跑1小时,对于体重50kg的人可以消耗500kcal,对于体重70kg的人可以消耗700kcal。另外,运动不仅可以减肥(减低体重),而且减少了减肥过程中肌肉的流失,可以让身体成分更健康。

如果不爱运动,又想苗条,可以在保证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短期内采取低能量平衡膳食或者轻断食模式。

在2017年中国的肥胖率已经高达12%,肥胖人口自然也是全世界首位,青少年肥胖问题也日益严峻,但是,由于不科学减重导致患上抑郁、厌食症的患者也比比皆是,希望借由此文,能让大家对自己的体重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2016

BMI不靠谱?专家建议重新定义肥胖……一起来听健康早闻!2025年1月20日

要闻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回升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比2023年增加5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2023年提升0.38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实现自2017年以来首次回升,主要受近几年生育意愿累积、各地生育支持政策逐渐落实以及龙年生肖偏好等因素影响,也要看到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仍在减少,对我国下阶段出生人口依然存在影响。

我国长护险制度覆盖1.8亿人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0年稳妥有序扩大至49个城市。截至目前,长护险制度覆盖1.8亿人,累计260余万失能参保人享受待遇,基金支出超8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30万个,拉动相关产业社会资本投入约600亿元。

地方

河南部署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

日前,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儿童健康“五小”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聚焦“小胖墩”“小眼镜”“小星星”“小骨干”“小蛀牙”5种重点健康关切,用3年时间,推动建立部门联动、医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儿童健康“预、筛、管、治、康”一体化服务链条,有效控制儿童重点健康问题。

广东开展爱卫统一行动周活动

1月13日至19日,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部署开展以“干干净净迎新春,健健康康过大年”为主题的爱卫统一行动周活动。行动周期间,各地市、区、镇街、社区(村)四级联动,聚焦环境卫生整治,重点灭杀以伊蚊为主的越冬蚊,提早预防登革热等媒介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力求营造干净整洁的健康环境。

科技

BMI不可靠 专家建议重新定义肥胖

据新华社消息,58名全球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基于现有证据讨论和撰写了《临床肥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报告。报告指出,诊断肥胖不应局限于身体质量指数(BMI),因为它不是身体脂肪含量的直接衡量标准,也不能提供有关个人健康状况的准确信息。基于BMI的肥胖诊断方法可能造成对肥胖诊断不足或过度。报告呼吁使用新的、更细分的诊断方法来重新定义肥胖。相关成果近日在英国《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杂志上发表。

我国团队揭示顽固慢性鼻病背后“元凶”

据新华社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罗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教授团队、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王建斌副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现,由记忆性CD8 T淋巴细胞分泌的颗粒蛋白酶K可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加剧,从而加重炎症反应,使得鼻窦炎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这项研究成果16日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杂志上。

国际

法国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功能性治愈”

据新华社消息,法国媒体17日报道,该国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兼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后,实现“功能性治愈”,这在法国尚属首例。据介绍,匹配的骨髓捐献者存在一种特殊的CCR5基因突变,而CCR5蛋白是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毒株入侵免疫细胞的受体。世界上有极少数人的CCR5基因有这种自然突变,使他们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德国又发现一例口蹄疫疑似病例

据新华社报道,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巴尼姆县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继邻近的梅尔基施-奥德兰德县确认暴发口蹄疫疫情后,巴尼姆县又发现一例疑似病例。为防止疫情扩散,德国有关部门已采取扑杀受感染动物和设置隔离区等措施。

健康小提示

发热时不能吃鸡蛋?

有人认为,发热了吃鸡蛋会增加身体能量,不利于退烧,所以最好不要吃鸡蛋。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其实,人们日常吃的大多数食物都会引起体温升高。这是因为食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时,会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能消耗,促使体温上升,这个过程被称为“食物热效应”。这种效应是暂时的,且这种额外增加的热能,对成年人体温的影响微乎其微,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大

人在感冒、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体内蛋白质分解加速,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如果患者一直未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反而不利于康复。所以,发热时可以吃鸡蛋,适当摄入对身体康复有好处

今日天气

1月19日20时至20日20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新疆北疆北部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西部、青海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其中,南疆西部山区和西藏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贵州西北部、台湾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编辑:秦明睿

审核:叶龙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