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困重懒动、发胖,到底咋回事?医生指出重要原因→
在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冬季不养脾,来年必大病。”在冬季,寒冷不仅会引发呼吸道问题,也容易伤害到体内的器官。
脾对我们有多重要?
脾为后天之本:我们出生后,生命活动需要的大量能量都要通过饮食来获取。食物在体内经过脾胃消化,化生为水谷精微物质,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脾生成气、血,气血是人体的支撑和基石。
脾虚的症状有哪些?
脾虚的症状:头晕、嘴唇发暗无光泽、面色暗黄、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月经淋漓不断、身体困重懒动、发胖。
在冬天,我们容易出现脾阳虚的问题。脾阳虚时,会有上腹部隐痛、四肢不温等症状。脾阳虚又会导致肾阳虚,会伤害到先天之本。脾肾阳虚百病生,会引发很多身体不适的症状,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黄精炖鸡汤,补脾又益肾吗?
《神农本草经》把黄精划分为上品药材,以补益效果为主,没有毒性。黄精具有补脾、益肾、养肺阴、补中益气的作用。鸡也是补中益气,强筋骨的食材。
黄精炖鸡有润肺、补肾、强筋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亏虚、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肺虚、肾虚等一些情况的调理。
特别提示:非常强壮、内火炽盛的人,纯阳体质的孩子,感冒发烧的人都不太适合食用这道汤。
转自 | 央视财经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
贪睡也可能是疾病在作怪?睡觉和哪些疾病有关?
你肯定想不到吧?睡觉还能睡出病来?听到这个说法,您可能和多数人的想法一样,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嘛!不过确实疾病就是在睡觉过程中引发的。
专家表示,我们人体正常需要休息时长应该控制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少于7小时,可能会导致中风,但是如果超过8小时,引发的后果会更严重,即是嗜睡。太贪睡了,有可能就是某些疾病在作祟。
肝病。对于肝部出现问题的人,身体容易感到疲劳,常见症状有精神不济、乏力、恶心呕吐等,患者会出现嗜睡现象。如是长期感觉疲劳、乏力、困倦,请及时就医,以免引起肝病。
脑缺氧。如果脑缺氧会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犯困,体力上明明没有什么大的消耗却感觉疲惫,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感觉非常困却又睡不着。脑缺氧的原因很多,像过度用脑、大幅度情绪波动、高原反应等,都容易导致脑缺氧。正确应对,往往可及时治愈。
糖尿病。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春困秋乏,其实在季节变化时想睡是正常的,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老人经常嗜睡,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糖尿病就会引起嗜睡。
由糖尿病引起的嗜睡,是因为病人体内糖代谢紊乱,血糖无法被机体充分利用,导致血糖升高,大量的糖分只能从尿中排除,从而引起体力减退、精神萎靡,甚至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氧化应激反应减退,引起嗜睡。
心脏病。疲劳、乏力是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心脏病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刺激神经末梢让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分轻重,轻的问题不大,重的可妨碍工作。
感冒。很多人感冒后会嗜睡,医学界认为可能是和吃的感冒药有关。有一部分感冒药服用后会出现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但是有些人并没有吃感冒药却仍然嗜睡,说明身体免疫力下降,患者缺乏休息。
贫血。贫血会导致嗜睡。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年代,很多人因为肥胖而节食减肥,从而导致营养单一、贫血。贫血就会导致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影响大脑的供氧,而缺氧状态的大脑会逐渐进入一种抑制状态,出现嗜睡、疲乏、思维迟钝等现象。
中风。正常的睡眠时间为6~8小时,若超过8个小时,血液的浓度会增大,新陈代谢也会减缓,体内堆积的废物无法排出,很容易引起中风。
男子胖到“出不来气”走路也能睡着,原来是得了这种病!除了手术还有这些干预方式
春节后掀起了“健身热”,你是否已经将“减脂”提上了日程?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接诊了一名因肥胖导致的“特困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发现自己随时随地都会睡觉,走路时眼睛一闭都能睡着,同时还存在呼吸困难的症状,经常睡几分钟就‘出不来气’。”患者谢大哥告诉记者,即便在病房等待医生进行手术的间隙,都能坐在沙发上“呼呼大睡”,旁人很难叫醒。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原来,这是一种因肥胖导致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主治医师杨华武告诉记者,这名患者来自都江堰,身高1.67米,体重却达到了135公斤,“患者今年34岁,由于此前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经常吃夜宵、喝啤酒,导致重度肥胖,患上了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即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经常说着话就睡着了,影响了正常生活,为此,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能够通过手术让其恢复正常体重。”
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类病症最大的危害就是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二型呼吸衰竭、暂停时间过长,甚至存在睡眠中猝死的风险。”杨华武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患者呼吸困难带来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也会导致他们突发不可控的间歇或潮式呼吸、神志不清、嗜睡或昏睡等症状,就像被强制按下了“关机键”。
记者了解到,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带来外观上的变化,过多的脂肪堆积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近年来,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存在综合性原因,既有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比如摄入高热量食物、运动量减少、熬夜增加,也有一些疾病因素的诱发。
“我们今天看到的患者谢大哥的BMI指数接近50,处于重度肥胖的状态,出现了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及嘴唇发白、巩膜充血等症状,目前已经入院快一周的时间了。”杨华武介绍,从身体来看,患者的腹部堆积了较多脂肪,在吸气的时候限制了胸廓下移,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没有办法进行充分呼吸。同时他的颈部脂肪垫较厚,气道难以扩张,增大了呼吸的阻力,这些因素就导致了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症状。
事实上,就在今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经接诊了数位肥胖导致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肥胖群体,尤其是BMI>30的男性群体,约80%以上都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杨华武提到,对于这类群体,首要的治疗措施就是减重,“对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而言,要减30%-50%的体重才能够有所改善,因此我们今天将对谢大哥实施减重代谢外科手术,进行外部干预。”
而除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外,肥胖带来的疾病还有很多,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月经紊乱、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不育等各种问题。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医院相关门诊的外部介入治疗?杨华武提醒,市民可以通过BMI(身体质量指数)数值来进行计算,用体重(单位为公斤)除以身高(单位为厘米)的平方数,“如果BMI大于28就算肥胖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例如改变生活方式来进行干预和调整。如果多次减重失败,就需要到专科门诊进行系统的诊疗。”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成立于2011年,“除了减重代谢外科手术之外,我们常见的治疗方式还有内科诊疗,包括药物干预、饮食干预,以及胃转流支架和胃内球囊的植入,但最根本的还是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和干预,来帮助患者降低体重。”杨华武说。
红星新闻记者 吕佳羽
(来源:红星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