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我讲得很严重,要运气顶好时修道,精神旺健时打坐
有修行的发心,把修行当第一,好!很多人都认为修行是第一,但因为生活没安排好,把修行摆到第五、第六位了。名望、事业、金钱、利害,乃至家庭、夫妻,这些都排在前面,反而把修行放到后面,普通人都如此。
我当年,年轻正飞黄腾达之时,为修行而摆下一切,这个是很难的。所以,学道如牛毛,但真的走这条路的很少。真走这条路,要调整生活。平时工作生活时间安排得太紧,太疲劳,对身体是有妨碍的。正如古人的话,这是细细消磨渐渐衰。
我的一生,从二十几岁起,在声望最好时,为修道都放掉了。几十年来,很多升官发财机会,一概不理。我个人一概不要这些,这个可作为你们调整个人生活的参考。外面找我的人非常多,一概不理。我的书,那么一大堆,大多是同学们的听课记录。为了这个修行,我没有时间动笔写书。若放开的话,很多人来找,就没有时间修行了。真修行只管自己。时间用在何处最好?修行。
修道要什么时候修啊?要你精神好的时候修,可是人做得到吗?年轻搞这一套,不肯干!像我们是年轻来干的,年轻什么都不管,先来修道,年老了来吹牛。普通人不然啦,年轻去吹牛,去忙事情,你叫他修道去,不去。等到要死了,所有精神消耗完了,要赶快修道了。那不是修道,那是养老啊!
你们什么时候打坐?白天太忙,事情忙完了洗把脸,快要睡觉时要打坐了,那不是打坐,那是要睡觉休息了嘛!那时打坐又有什么用呢?然后说坐了三个月还没有功效!怎么没有功效?你没有死掉就是功效,这是很简单的事啊!所以修道要精神旺健时修。我常常说,真要打坐先去睡觉,睡够了精神好的时候才来打坐,能够制伏得住,静得住,那个打坐才叫修道,叫静坐。你们累得不得了时打坐,那是在休息;病得不得了再打坐,是想治病,你病不恶化已经功效很大了。老得没办法了学打坐,自己叫做修道,能慢一点死,那已经功效很大了。修道不是这样的啊。
有些人常常说,运气不好去学佛修道。我说佛和神仙不是倒霉人能修成功的呀!那是第一等不倒霉的人来干的啊! 释迦牟尼太子皇帝不干,所以他成了佛;吕纯阳功名不要了,才成仙。你倒霉透顶来学佛修道,那叫倒霉佛、倒霉道。你们诸位要搞清楚这个道理,这是告诉你真话。我常常说,你要运气顶好的时候放得下修道,那叫做修道的。运气好,忙得不得了,谈修道?哎哟!慢一点啊,把这一点事情了了,把股票卖了,赚了钱我就来打坐。等你卖完了股票,是赚钱了,你的命也差不多了!这有什么用?这个道理就在此。
譬如讲到水火在我们自身的作用,当静坐达到极清净的时候,就是水的境界;当我们坐到精神蓬勃,阳气上升的时候,就是火的境界。大凡碰到阳气精神极旺的时候就难了,因为一般人精神旺的时候念头空不了;到了精神衰败,念头自然清净,那是阴的境界,那是纯粹的水,没有火。工夫的调配是要水火既济。
因此我也讲过,一般人学打坐是把事情忙完了,精神疲劳,差不多死了半条命时才来打坐修道,那是没有用的,那是休息。真修道,是在精神极旺极好的时候打坐,叫做修道。拿个人的生命来讲,一个人在运气最好最得意的时候,功名富贵都来了,这个时候放下来修道,才叫做修道。退休了,倒霉了,得病了,然后盘两个腿叫做修道,那不叫做修道,那就无以名之了。这个话我讲得严重,诸位真正向这条路上走的人,特别要注意。
大家修行的人,一百个找不到半个成功的,为什么?第一,大家都想修长生不老,更希望又有钱,也有官,寿也长,儿子孝顺女儿好,媳妇更听话,自己还要成佛当神仙,天下的好处会都给你占光吗?不可能。有这样多的愿望,每天打坐十几分钟,心都静不下来,定不下来,气不会聚到正子位上,这个一阳决不会来复的。大家有的人肚子跳一下,气动一下以为是工夫,那是见鬼!那根本没有关系,是你经脉穴道有些不通,真的通了的人不会有震动的,不会跳动的。像一个水管一样,很通畅时,它不会弹动了,如果噗噗跳动,这个水管里头一定有问题,有障碍才发生震动现象。所以不要认为那个就是工夫。
那么修道是什么呢?就是坎离两卦的水火,要使它凝结为一。所以说“水火均平,方得交济为用”。所以你看道书,这些理论把握不住,你修道的工夫永远是白做。光是身体上有感觉啊,转来转去没有用的,不会成功的。你跑步啊打拳啊,动中求静,体能累了自然什么都不想了。修道这个道理也是一样,所以说一动一静之间,一定会变成偏胜。修道的人,如果道理搞不清楚,一定会走偏,水火不会平均。在光明的境界里,被光明牵走啦,光明境界可以产生精神健旺,就是道家说的,“日出没,比精神之衰旺;月盈亏,比气血之盛衰”。
你们大家打坐有经验,当你比较灰心,精神也疲累时,打起坐来一下子好像入定了。实际上不是入定,是月亮一样虚了要下沉了。所以不要把那个昏沉的境相当成定。坐久了以后,一阳来复,精神旺起来不想坐了,所以做工夫难就难在这里。你们很多人早上上班以前打坐,坐得差不多了,要上班去了!一天到晚忙,心里根本没有宁静。晚上打坐,一坐起来就想睡觉,嗯!坐好了要去睡了。真修行打坐不是这样子!等到你事情做完了跑去打坐,那是休息,永远不会成功。就是要你睡够了,精神好的时候,看你定不定得下去。但是,精神好的时候打坐,反而坐不住,心里也坐不住,屁股也坐不住,腿也坐不住,坐在那里想,这是干什么!何必坐呢!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就下座了。所以做工夫永远不上路。
真的修道上路,就是“持盈保泰”四个字,“盈”就是精神满的时候要把它保持,水装满了不使它漏掉,永远保持这个满。“泰”是太平的时候,充满的时候,心情泰然,永远把它保持。有人说,哎呀现在不行,等我事情搞完了,一定学佛修道。搞了几十年,棺材已经抬到前面了,还有件事没搞完呢,这哪里是修道!只好进棺材,下辈子再说吧,都是不能切断。
这个道理就是说水火要均平,如何能使水火均平?就是动与静之间“交济为用”,这四个字很难办了。人这个生命很难弄,有时我们心想静,身体不能静,身体精神很强化,不想休息。有时候我们身体疲劳极了,尤其是打麻将,一边打呵欠一边硬舍不得,头已经昏啦,还是要打,因为心不肯休息。这两个都把人拉住了。做事业的人一样,做生意的做官的,老兄该退休啦!我早就想退休,不过还有几个月,还有几件事做完了来,就像麻将桌上那样死打,是同样的道理。这个是水火不能均平,你要把身心拉平均,难啦!这个要自己体会、自己检查了。
人有时是气旺血不够,有些人你看活得很健康,实际上他已经很衰败了。有人虽然血压低贫血,他生命活力强得很,那是靠他的气。以道家的医学来讲,有些人看似健康,气已经衰败了,气血两样能够拉平均也很难。再进一步呢,心念,这个思想念头,动静之间拉到平均,也是很难。这些在道家都属于火候,没有固定的方法,你看清楚了才可以修道,可以随意地把水火相交,相交以后就产生新的生命,这就是说“交济为用”的道理。
整理自《南怀瑾与彼得·圣吉》《我说参同契》
南怀瑾老师谈“打坐”的57个问题之10个心理部分的问题
1、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及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
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相并不是坏事,那是静坐进步当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当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迷幻成真,最好停止静坐。
2、静坐时胡思乱想不已,怎么办?
答:那很难办。要走心地法门,那要多研究佛学啰。我也没办法帮助你,只能够叫你空。佛也只能说:“住一切皆空”,怎么空?佛、神仙都没有办法帮你空。
3、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容易昏沉。一个是生理问题,身体、头脑不健康也有这种情形。最好是睡够了再起来静坐。
4、静坐如何观想光明点?观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已经超过静坐的范围,完全是密宗与道家所注重的问题,属于佛法修持和修道的范围。修道学佛的人,不一定要观想光明点,可以观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现在道家错误的解释,肚脐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实下丹田的位置依每个人的体型、手指长短而有不同。正确的量法是以每个人中指中间一截的背面为标准长度,从肚脐往下量这个长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间脑这里。
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三个丹田,所以观想的时候,把这个光明点定在哪一个丹田,要看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而且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而是修道学佛的人功夫到达某一境界,光明出现,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点。观想的明点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摆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这样,否则对身体不好。这是学佛修道的专门问题,要专门研究。
5、为什么要数息、数两下就忘了,观想佛、想不起来?作白骨观也作不起来?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
答:那是学佛的专门问题,至于为什么做不起来?因为心念不能止,不能专一。学佛能够训练到心念专一,也不昏沉、也不散乱,这是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谈何容易啊!至于说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这太专门了,各有专书,不能笼统地讲。
6、学习静坐的人在日常生活、办公时,应如何练习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静坐可以说有关联,也可以说没有关联。有定力的人,就算不学静坐,也可以日理万机,事情虽然多,头脑还是很冷静,心情也很平静。至于说,静坐做得好,练出定力,用来做事,那要相当的功夫了。怎么样去练习?方法太多了,要现场做,不是空谈理论的事。
7、为什么静坐后,亲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更觉浓厚、更难割舍?该如何排遣?
答:这是智慧问题,不是静坐的问题。不过因静坐,头脑清楚了,自己发现情重,并不是静坐使你多情。这是心理同生理状态,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学再讲。
8、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答:这个很难讲了,正常的人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一笑)怎么叫正常的,很难下定论。以佛眼看来,这个世界,便是病态的变相,人生,也多是变态的。
9、如何克服恐惧感?
答: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经、念咒,实际上这还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检查自己的心理,为什么恐惧?
10、脾气大、嗔心重怎么办?
答:这也要道理搞清楚,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个不是静坐可以解决的。
南怀瑾: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
当有人问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自己打坐修行,越修烦恼越多,甚至打坐的时候,比平时不打坐的时候,烦恼还要多,根本控制不住的妄想。
南怀瑾先生借用《圆觉经》的经文开导,并阐释,经文曰: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居一切时,就是任何时间,都不起妄念,对于起的妄心,也不去理睬。为什么不用理睬?
因为自性“本无”妄想,一个本无的虚幻相,你去执着,去刻意的压制妄想、去除妄念,岂不是水中捞月,终无所得。
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你做不到?
因为你不敢承认一个事实,这也是众生的“大病”所在,那就是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
你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多么高不可及、深不可测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高推圣境”,你这种幻想会束缚你一辈子,你总是向外求,想修成一个你妄想的佛菩萨的境界。
这才是大妄念,修行的大病!此心既然是佛,佛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实相,本来就“清净、清凉、安稳、寂灭”,所起的烦恼,如大海中的波浪,随缘而起,随缘而灭,你在自己的妄念上起生灭心,岂不是幻中造幻。
所以苍雪大师做了一首对应《圆觉经》这段经文的偈子: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
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所以圆觉就是观心,是正修行之路,观心就是禅。
你之所以做不到,之所以打坐的时候烦恼不断,是因为你不明白“平常心是道”,你非要追求一个“作意”的道,岂不是到就是平常心,就是“如来藏心”。
你做不到,是因为你不肯“平常”,你非要求取一个“非凡”的境界,那是大毛病!
《圆觉经》为什么伟大,因为这是佛陀给十二位菩萨直指人心的教法,告诉菩萨们倒驾慈航而来的时候,如何普度众生,是如来藏的最经典教诲。
南怀瑾先生讲《圆觉经》更是透彻,以经文为本,以实证为基,直指修行人的种种错误见地,实在如指路明灯、慧光明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