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南宋的蒙古大汗死于肥胖: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征服了南宋的蒙古大汗死于肥胖: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去世
忽必烈在1294年突然死去,很多人怀疑他是被人谋害。
其实,忽必烈是胖死的。
简单说一下,忽必烈是怎么当上大汉的。
他是成吉思汗小儿子拖雷的第四个儿子。
蒙古人的习俗是幼子继承部落,所以拖雷理应是大汗的继承者。
然而,最终的大汗却是窝阔台。
而窝阔台上位以后,拖雷仍掌握着强大的兵权,却在短短3年后暴死。
今天的史学家,高度怀疑拖雷是被窝阔台暗算而死。
拖雷死后,窝阔台由此坐稳了9年大汗的位子。
窝阔台因烂饮而暴死后,他的儿子贵由一样嗜酒如命,在位不到2年就暴毙。
贵由横死后,窝阔台家族的几个皇子窝里反,互相厮杀争夺大权,导致家族迅速衰败。
拖雷家族借着术赤家族的支持,趁机夺回了大汗宝座。
拖雷得儿子蒙哥,继承了王位。
由此,窝阔台、察合台家族极为不满拖雷家族,双方明争暗斗,甚至公开厮杀。
由此蒙古帝国开始分裂,到忽必烈时代彻底崩盘。
没想到,蒙哥在远征南宋钓鱼城,被大宋的投石车砸死。
蒙哥死后,早就不满的窝阔台、察合台家族,立即支持留守大漠的阿里不哥继位,连术赤家族出于现实也不反对。
相反,拥有强大兵权的忽必烈,支持者只有后来伊尔汗国大汗旭烈兀。
由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始大战。经过长达5年战争,忽必烈最终胜利,将阿里不哥毒死。
阿里不哥被杀后,四大汗国中的窝阔台、察合台、金帐汗国都指责忽必烈是篡位,愤然脱离帝国的控制,甚至还出兵攻打忽必烈。
只有伊尔汗国旭烈兀支持忽必烈,还从中东前线调转主力试图支持。结果,这导致蒙古西征的部队只有区区1万多人。在巴勒斯坦,这些蒙古骑兵被数量优势的埃及马木留克骑兵军团击溃,没有进入非洲。
忽必烈是消灭南宋的蒙古皇帝,他却在功成名就的时候,突然暴死了。
这也不稀奇,很多蒙古皇帝都是这样。
元代的蒙古皇帝,一般会有三个很严重的问题:贪食;好酒;好色。
自然,好色的问题对于皇帝来说很普遍,汉人皇帝同样也是如此。
只是,蒙古皇帝似乎更夸张一些。
以成吉思汗为例,史书记载的妻子就有40多人,分为不同的民族。
实际上,成吉思汗的女人众多,包括一些侍妾,甚至女奴。
有的史书记载,伺候成吉思汗的女人有四五百人之多,和他有过关系的至少过百人。
这对于蒙古的大汉来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一些大汗的女人太多,多到自己都记不住。
曾有个大汗,举办了招待各部落领袖的酒宴。
酒席结束散场后,他看到大帐外有个美女走过。大汗被这个美女吸引住,偷偷问管家“这是哪个领袖的妻子?”管家疑惑不解的回答“这不就是您的妻子吗!”
一说,成吉思汗的死亡,也同女人有关系。
对于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的暴死,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
其一就是,60多岁的成吉思汗,强迫西夏,将公主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嫁给他。在陪睡当晚,公主用利器或者暗藏的毒物暗算了成吉思汗,后者几天内就死了。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大军对西夏进行了残忍的种族灭绝,党项人几乎被杀绝。对比金国和南宋的抵抗,西夏人的抵抗并不算猛烈,甚至还长期帮助蒙古攻打金国。
那么,如果成吉思汗真的是病死或者坠马而死,又为啥要对西夏进行种族灭绝?蒙古人还没疯到这种地步吧!
由此推测,成吉思汗被西夏公主暗算而死,很可能就是真的。
这种说法最早见于《蒙古源流》,这是在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成的书,蒙古亲王将其进献清廷后,被乾隆收入《四库全书》。
至于野史就更夸张。西夏公主用利器或者毒药暗算,基本是不可能的。
没有经过仔细搜身,公主不可能去侍奉成吉思汗。即便公主藏着毒物,也早就被抄走了。至于使用利器偷袭成吉思汗,一来大帐内哪里有利器,二来成吉思汗再老也是马背皇帝,恐怕一拳就能把公主打飞,不可能偷袭成功。
野史的说法是,西夏公主是咬断成吉思汗的男根,后者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这一咬是不是历史真相,现在当然是无法考证了。
好色是皇帝普遍现象,贪食和好酒却是蒙古皇帝的特点。
至少三分之二的蒙古皇帝,死于毫无节制的烂饮,引起的包括急性酒精中毒在内各种疾病。这也是游牧民族的特性,没什么值得奇怪。
在苦寒之地,酒是最好的解愁之物。当年匈人大帝阿提拉,一说也是饮酒过量导致脑血管爆裂而死。
远的不说,窝阔台同他儿子贵由的暴死,都同烂饮有关系。
窝阔台曾说:“这人世一半是为了享乐,一半是为了英名。当你放松时,你自己的束缚就放松,而当你约束时,你自己就受到束缚。”
成为大汗以后,窝阔台天天豪饮。
历史记载,窝阔台每日彻夜饮酒,一定要喝醉才罢休。大臣耶律楚材见多次劝谏无用,便拿着铁酒槽对窝阔台说:“这铁为酒所浸蚀,所以裂有口子,人身五脏远不如铁,哪有不损伤的道理呢?”
可惜,窝阔台当做耳边风,还是天天豪饮,几年后就中风而死。
不过,忽必烈的死亡主要不是因为嗜酒,而是贪食。
需要长期艰苦的放牧和作战,蒙古成年男人的食量往往很大,一次能吃很多东西,肉多是半生半熟。
在明代,曾有汉人的商人记载过蒙古牧民的饮食。他们可以二三日只饮马奶充饥,也可以一餐吃二三日的份量。常见的是煮肉或者烤肉,牧民们自己用刀切着吃,一顿可以吃半只羊。看到这个场面的汉人,往往瞠目结舌。
自然,蒙古人不常吃羊肉,因为养牲畜并不容易。即便是偶尔吃一次,这个食量也是堪称大胃王的。
忽必烈嗜酒成性,还非常能吃。
同当年的窝阔台一样,忽必烈从1276年开始(1260年成为大汗)就不再骑马作战。随后的日子,他像汉人皇帝一样在深宫隐居,直到1294年去世,享受了十多年的清福。
在近20年时间内,忽必烈很少活动,每顿都是大吃大喝。
元代的资料记载了忽必烈一餐的食谱:煮羊肉和烤全羊等高热量食物,是必须要有的。还有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糖茶、马奶酒。以上只是每顿必备的食物,实际上每餐都会有新花样的多道菜色。
到了忽必烈晚年,体重已经增加到200甚至250斤以上(他的个子很矮),连普通的马匹都承受不了。
好在,忽必烈的体质还是不错的。如此肥胖和生活不健康,他暴死的时候也有79岁,也算寿终正寝。
可惜,忽必烈死前有严重并发症,包括痛风病和糖尿病,让他痛苦不已。
写到这里,萨胖不觉打了个寒颤。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历史故事——忽必烈因过度肥胖病逝于大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绢本的《元世祖出猎图》,描绘的是忽必烈率随从出猎的情景。忽必烈外穿白色裘衣,内着金云龙纹朱袍,乘一匹黑马,侧身向后张望。与其并驾的是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应该是察必皇后。画面左侧一少年正侧身挽弓欲向空中的飞禽劲射,众人的目光大都被这一举动吸引,注视着是否能弓响禽落,猜测这个少年是嫡长子真金。此画左下方署“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画”。元朝画家刘贯道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绘制的《元世祖出猎图》,是刘贯道补入御衣局的第二年。刘贯道,生卒年不详,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州)人。
1279年3月19日,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至此,天下一统,结束了中国自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到了1280年,元朝的疆域范围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并到达朝鲜半岛中部的铁岭和慈悲岭一带,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谭其骧版地图认为北到北冰洋),到达贝加尔湖以北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西北至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以及缅甸北部,南到南海,东南到达东海中的澎湖列岛。
《元世祖出猎图》将忽必烈的相貌、身形、服饰等都十分精致地描绘了出来,连眉毛、胡须甚至皱纹这些小细节都画的十分精致,这幅画被认为是古代肖像画史上传真写实的典范之作。不难看出,画中的忽必烈身形较胖,体态发福,这也是对忽必烈的真实写照。根据史料记载,忽必烈不是一个行动笨重的胖子,而是一个作战勇猛、一马当先的勇士。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这样记载忽必烈“中等身材,筋肉四肢”,从这八个字中便可以看出,忽必烈是非常健壮的。电影《马可波罗》上映之后,曾经有一段这样的小插曲。电影中本尼迪克特饰演忽必烈,本尼迪克特曾向记者表示为了深入该角色,特地增重了30磅左右。他在电影中的表现令中国人印象深刻,极大地还原了中国人对忽必烈印象中的样子。
忽必列继位后开始享受奢华生活,再加上他晚年生活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不幸,先是最钟爱的妻子察必在1281的去世。失去了一位不可或缺的助手,忽必烈变得暴怒难安,迫切的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可此时帝国疆域已经无限辽阔,放眼周围,不太听话的国家,只剩下了一个日本。于是,忽必烈再次征伐日本,却都由于古人对气象的无知无识,出征的船队因为碰上了台风,加上指挥失误,出征时的14万元军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逃了回来。消息传到日本,举国欢腾,日本人将台风称为“神风”,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鬼魂掀起的,全国上下兴起了大规模的祭拜神风的活动。此后,“神风”陪伴了日本人600多年。第二次远征日本带的惨败并没有让倔强的忽必烈罢休。2年后,他再次以阿塔海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发兵2万征日本,并责令江南行省大造海船,并在各地强征水手。不过由于此时元朝国内起义频发,在安南等地的作战又不顺利,这次远征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后被迫停止。
1285年,被忽必烈寄予厚望的继承人,察必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真金因禅让奏章事件惊惧忧郁而死。忽必烈开始变得喜欢酗酒和暴饮暴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他愈发地发福发胖。史料记载,忽必烈的日常饮食以肉食为主,极少有青菜之类的食物,其中煮羊肉和烤全羊是忽必烈日常必备的菜肴。
据说涮羊肉传说起源于元代。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经过多次战斗,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忽必烈猛地想起家乡的莱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火夫宰羊割肉时,探马突然气喘吁吁地飞奔进帐禀告敌军大队人马追赶而来,离此仅有十里路。但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清炖羊肉来不及了,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切了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人碗中,撤上细盐、葱花和姜末,双手捧给忽必烈。忽必烈抓起肉片送进口中,然后挥手掷碗,翻身上马,英勇地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生擒敌将。在筹办庆功酒宴时,忽必烈特别点了战前吃的那道羊肉片。这回厨师精选了优质羊肉,切成均匀的薄片,再配上多种佐料,鲜嫩可口。文武大臣吃后,皆竖大拇指,忽必烈更是喜笑颜开,给这道新菜赐名“涮羊肉”。从此,涮羊肉成了宫廷佳肴。
因为过于肥胖,马已经无法承受他的重量了。但是作为一国之君,步行出行又不够有气势,不能彰显出一国之君的威严。于是他便有了专门属于自己的座驾——东南亚大象。史料记载中,将它称为象辇,或者象驭,象轿,象舆等。越南等中南亚国家被忽必烈征服后,便每年向忽必烈进贡大象和驯象师。大象生活在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而长途跋涉被运到中国蒙古的重要用途就是作为忽必烈的座驾。当然,除了因为肥胖之外,彰显皇室威风这个原因也很重要。
忽必烈的过度肥胖也给他带来了病痛的烦恼。为了治疗疾病,忽必烈请了很多医术高明的人为自己看病,甚至还去东南亚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医生、巫师等,但都没能治好自己的顽疾。晚年的忽必烈常常闭门不出、避人不见,这也与他的肥胖有着很大的关系。过度肥胖不仅使得他行动不便,还对他的性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在大都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忽必烈:胖子的烦恼,你不懂
2020年,地狱开局。
纷纷扰扰中,这个年,也算快过完了。
每逢佳节胖三斤。有些人是虚胖,有些人是真胖。而忽必烈啊,是死胖死胖。
胖子的烦恼,你不懂:忽必烈,最近比较烦。
70岁的他,发现自己的体重一路飙升,渐有控制不住的趋势。
▲叱咤战场的忽必烈也曾“身材傲人”过。
这位曾经叱咤战场的战神,在年老时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后开始暴饮暴食。抑郁情绪中的忽必烈,急剧发胖。甚至胖到马匹“不能沉受之重”时,只得改骑大象。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压垮了这位帝国统治者?
1.心爱的妻子离他而去:其实历史上对于忽必烈的妻子记载不多,有名的只有两位。第一位是他最喜欢的妻子,名叫“察必”,第二位是“察必”的远房亲戚,名叫“南必”。当察必预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时,将远房亲戚南必介绍给了忽必烈,或许也存着让南必代替自己继续照顾忽必烈的想法。但正如人们所说的——你一出场,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
▲忽必烈的察必皇后。
在忽必烈的一生中,给他生了最多儿子的就是察必,一共生了四个。而“南必”则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史料中对于其他妻子的描述,我们只知道她们生了另外的七个儿子,但具体情况皆在史料中被“省略”了。
忽必烈对察必的独宠,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据史学家研究,察必是忽必烈妻子当中唯一在太庙中立有牌位的女人,也是忽必烈唯一将画像留存下来的女人。除此之外,1273年,忽必烈还将两人的长子“真金”选定为继承人(封为皇太子)。除了英年早逝的儿子“朵儿只”之外,另外两个儿子“忙哥剌”和“那木罕”,也得到了重用。而反观南必和其余妻子的儿子,记录为一片空白。
▲台北故宫藏《元世祖出猎图》,画中穿白色裘衣者为忽必烈,边上为妻子察必。
为何忽必烈对察必如此钟情呢?因为察必不仅是一位美丽的妻子,还是他不可或缺的助手。或许是巧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察必去世后,晚年的忽必烈在决策方面变得反复无常,并暴躁易怒。这致使整个地区都遭受了一系列的激烈变故。察必未必能阻止这些变故发生,但她起码可以使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忽必烈当时做出的一些稀奇古怪的决策。
而当察必在1281去世时,忽必烈显然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痛苦中。
2.钦定继承人壮年去世:察必去世后,忽必烈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两人的长子真金身上。真金拥有当时最好的老师,他所学习的科目更是包罗万象,比如谋术、战术、历史、佛教等。一切都在为将来继承这个庞大帝国做准备。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等到继承大统,真金在40多岁时(1285年)因禅让奏章事件惊惧忧郁,突然就一命呜呼了。
▲元世祖忽必烈。
继承人的意外离去,再一次严重打击了忽必烈。这不仅仅是丧子之痛,更是全盘打乱了他的继承计划。无奈之下,只得改立真金的儿子“铁穆耳”为继承人。但正如人们所说的——你一出场,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
心灰意冷的忽必烈从此不愿出门,整日待在屋中。有必须处理的事项,也改由南必传达。
3.没有可以发泄的对象:接连失去了妻子和儿子的忽必烈,变得喜怒无常,暴躁难安。他急切地需要一个发泄对象。但当时的蒙古已经版图十分辽阔,放眼四周,唯一不听话的,就只剩下一个日本了。那么,就它吧!
▲忽必烈在晚年因为忧郁而发胖。
于是,14万元军踏上了海上征途。
可惜的是,由于古人对气象现象的认知不足,船队在海上遭遇强台风。外加指挥失误,14万元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举国欢庆。他们大肆祭祀台风,称台风为护国“神风”,认为是神武天皇的魂魄在保佑他们。从未在军事上遭受这般打击的忽必烈很不甘心,不甘心输给了一个不知来路的“神风”。于是,2年后他再次以阿塔海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并责令江南行省大造海船,又在各地强征2万名水手。但当时的元朝局势已经趋于不稳,起义频发,在安南等地的作战又不顺利,忙着四处灭火的忽必烈最终对于远征日本也就没了兴趣。
4.饮食习惯:晚年丧妻又丧子,对各地的作战又不顺遂。老年忽必烈只能将最大的兴趣转移到了“吃”上面。
▲豪爽的蒙古人似乎从不介意暴饮暴食和酗酒。
蒙古人爱吃什么呢?肉食为主。比如煮羊肉、烤全羊、鸡蛋、藏红花拌生菜、烤薄饼、糖茶、忽迷思(马奶酒)以及葡萄酒。从这个菜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都是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豪放的蒙古人从不在乎暴饮暴食,且除了三高饮食之外,蒙古贵族还喜酗酒,可汗更是“个中高手”。晚年遭遇一系列变故的忽必烈,为了减轻被悲痛与衰老所控制的痛苦,常暴饮忽迷思(马奶酒)和葡萄酒,宴席中对于三高食物的摄入也从不懂节制。所以,他不胖谁胖?更为糟糕的是:得了肥胖症的忽必烈,又患上了痛风。
疾病缠身的忽必烈,一边继续暴饮暴食,一边又请来许多医生为他治病,甚至最后还请来了巫师,可都收效甚微。
老年忽必烈的肥胖程度,甚至一度连最强壮的马匹都无法承受,帝国只得进口几只东南亚大象作为忽必烈的坐骑。这种以大象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被他们称为“象辇”。“象辇”不仅解决了肥胖出行问题,更凸显出帝国国君的威严。虽然如此,但晚年的忽必烈自感形象鄙陋,变的不爱出门。不出门就没有运动量,这也更加重了他的肥胖程度。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在大都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作者:西奇妹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