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僵硬 肥胖(身体僵硬危害)

文章目录:

身体僵硬不适?6个动作每天做缓解身体僵硬效果杠杠滴!

先来做个体式

检测一下你的身体硬不硬?

再来做个体式

检测一下你的身体稳不稳?

最后再做一个体式

检测一下你的大脑是否能够保持警醒?

如果以上你都是后者

说明你的身体不仅僵硬

没有力量,平衡不行,觉知力还很差!

真的该好好的面壁思过去了

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其实很简单

无非是没有管住嘴,更没有迈开腿!

从而导致身体肌肉骨骼僵硬退化甚至老化

而身体的僵硬同时

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大脑

导致人的反应也会变慢

身体慢慢呈现“老态”

这也是为什么现如今很多年轻人的身体

都不如长期坚持锻炼的大叔大妈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

都是长期久坐不运动

身体僵硬的不行

(61岁的Rossi)

身体“僵硬”其实是一种病

看看它的7大危害

1、身体容易患亚健康疼痛

大家都知道,如果长期久坐,看手机,不正确的姿势,非常容易导致头前倾、圆肩驼背、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等亚健康疾病,而这些问题导致慢性疼痛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2、血液循环慢,免疫力低下

身体僵硬,该区域致血液循环自然会变慢,身体变”寒“,而血液循环慢,身体的免疫力慢慢也会受到影响,变得比较差。

3、更容易怕冷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热量除了来自食物,还来自身体的肌肉。如果肌肉变的僵硬硬、血液流动变慢,热量自然就会变少,身体僵硬的人冬天就会比较怕冷。

4、更容易情绪化

大家都知道,情绪以及压力也会积压在身体里,比如身体僵硬压力大的人,经常就会出现肩颈疼痛。如果这些情绪压力,没有通过适当的方式排泄出来,就会导致情绪的波动,而如果同时出现亚健康慢性疼痛问题,情绪化的特征会更加明显。

5、更容易受伤

身体僵硬不灵活的人,在面对运动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突发状况时,身体反应相对较慢,会更容易受伤。

6、容易疲劳

如果身体僵硬,肌肉没有弹性,也没有力量,那么,则必然无法维持长时间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容易出现疲劳了。

7、更容易出现肥胖、长痘痘等问题

身体僵硬的人,不仅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也会变差,消化和吸收能力出现不平衡,不仅会导致肥胖等问题的发生,而且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皮肤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6个简单的拉伸每天做

帮你消除身体的僵硬

1、猫牛式-灵活脊柱

  • 跪立在垫面上
  • 双膝双手分开与髋同宽
  • 小腿脚背贴地,吸气抬头挺胸
  • 腹部要有控住,呼气含胸拱背
  • 注意脊柱一节一节的延展
  • 重复练习5-8组

2、英雄前屈-延展脊柱

  • 跪立在垫面上,双脚并拢
  • 双腿微微分开,吸气延展脊柱
  • 呼气俯卧向下,双膝在躯干的两侧
  • 双手臂向前延展,前额点地
  • 保持5-8个呼吸

3、小桥式-打开身体前侧

  • 仰卧在垫面上,双脚分开与髋同宽
  • 双手放在身体的两侧
  • 屈双膝,双脚靠近臀部
  • 慢慢的抬髋部向上
  • 双小腿垂直垫面,双大腿平行
  • 保持5-8个呼吸

4、束角式-延展腰臀/大腿内侧

  • 坐立在垫面上
  • 双脚并拢靠近会阴处
  • 吸气延展脊柱,打开胸腔
  • 呼气躯干向前向下
  • 保持5-8个呼吸

5、骑马式-拉伸双腿前侧/腹股沟/髂腰肌

  • 山式站立,左脚向后一大步
  • 脚背贴地,右脚小腿与地面垂直
  • 身体向上立直,比较柔软的伽人
  • 可以继续前屈向下
  • 保持5-8个呼吸,换另一侧

6、下犬式-延展双腿后侧/臀部/背部

  • 骑马式开始,双手放在右脚的旁侧
  • 将右脚向后一大步,双脚打开与髋同宽
  • 抬髋部向上,延展脊柱,伸直手臂
  • 双腿伸直,大腿收紧,保持5-8个呼吸

杭州13岁女孩胖到218斤,脖子腋下像黑炭!爸妈后悔莫及:这个习惯5年没改……

来源:钱江晚报

外卖

曾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不想做饭?点它外卖

不想洗碗?点它

不知道吃啥?还点它!

它不仅能填饱肚子

还让我们轻松实现“吃饭自由”

尽管因为便利高效备受追捧

但近年来,对外卖的诟病也越来越多

不卫生、不健康、没营养、重口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和营养科专家联合提醒:

“外卖看着好,不能当成宝

吃时美滋滋,病时哭唧唧”

提起杭州13岁女孩娇娇(化名)

医生们既感慨又叹息

今年13岁的娇娇,正在上初二,身高1.6米的她,体重却足足有218斤。因为肥胖,她被父母硬“拖”着来到浙大一院儿科就诊,却查出了多囊卵巢、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一身的毛病。年纪轻轻,却浑身是病,这与她连续5年的一个习惯有关——天天吃外卖,餐餐离不了

13岁女孩218斤重

就诊发现了大问题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娇娇在父母的陪伴下出现在浙大一院儿科门诊,内向的她几乎没说几句话,倒是一旁的爸妈心急如焚。“医生,你看看我女儿现在胖的,她已经有200多斤了,最近4个月更是胖上加胖,一下子涨了20斤,这可怎么办呀?”

接诊的方燕兰副主任医师仔细打量了一番娇娇——她的脸肉乎乎的、腰围很粗,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心型肥胖。尤其明显的是,她的脖子和腋下黑得像炭一样,这两处的皮肤摸上去像脚皮一样粗糙,医生初步诊断,这是黑棘皮病,是胰岛素抵抗在皮肤的表现。更糟糕的是,娇娇妈妈偷偷告诉医生,娇娇在今年1月份来过一次月经后,已经连续4个月没有再来月经了。

在门诊,内向的娇娇怎么都不肯上秤,为了弄清楚她的肥胖原因,有无糖代谢异常以及是否引起了并发症,医生将她收治入院检查。

无法再逃避的娇娇,最终在病房完成了各项检查,结果令人瞠目:体重218斤,腰围122厘米,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将近5厘米(正常同龄儿童0.8-1.2厘米),BMI指数超过42,空腹胰岛素、尿酸、肝功能纷纷突破上限,尤其尿酸超过650umol/L(正常值上限为357umol/L),代表肝功能的谷丙转氨酶超过200U/L(正常值上限为40U/L),重度脂肪肝,双侧卵巢多囊样变。

从这一连串的异常数据中,医生找到了一点苗头: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浙大一院儿科主任王春林主任医师解释,多囊卵巢的女孩往往伴有肥胖,但像娇娇这种程度的肥胖,考虑主要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连吃5年外卖

这个习惯真要不得

各种毛病,怎么就找上了一个13岁的女孩?抽丝剥茧,经过一系列医学检查,排除了病理性肥胖,医生最终将主要原因锁定在娇娇的一个生活习惯上:吃外卖。

娇娇的父母开公司,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公司业务发展也确实非常红火,女儿吃穿不愁,却最难得到家人生活上的关怀。娇娇家里基本不开火,她从小学开始,除了午餐在学校食堂吃,早晚两餐都是吃父母点的外卖。

上了初中后,有了手机的娇娇充分实现了“外卖自由”,想吃什么就直接自己点外卖了,汉堡炸鸡、麻辣香锅、红烧肉……她的外卖菜单上几乎都是些“重口味”的荤菜,要是碰上她喜欢的菜,可以就着吃两份米饭,有时候觉得学校食堂的菜难吃,也靠外卖解决。

“我们也愁啊!她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长得快,差不多从4岁开始,一年都会增重10斤。”父母透露,娇娇确实从小就很会吃,等到后来,女儿体重控制不住了,他们也常常批评她,让她少吃点,可每次孩子都不愿交流,转头就吃起了零食。

多年来把外卖当正常用餐,摄入的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日常又缺乏锻炼,再加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往往喜欢找上肥胖的女孩,所有这些因素,让这个花季少女在最美好的年龄遇到了最烦心的事。

“目前最急需治疗的是肥胖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王春林主任介绍,检查结果显示娇娇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已经出现了肝损,所以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进行科学的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改善胰岛素、提高敏感性,防止糖尿病、痛风等并发症的出现。之后,再根据其自身情况和医生评估,制定多囊卵巢的治疗方案。

外卖怎么点?

营养科专家如此建议

浙大一院儿科每年都会收治很多儿童肥胖患者,王春林主任介绍,据既往研究发现小学生肥胖发生率高达8.9%,100个肥胖儿童中约有2个儿童患有2型糖尿病。但像娇娇这样,因天天吃外卖导致的重度肥胖患者并不多见。

夏天到了,点外卖的人也变多了,那么,外卖怎么吃才健康?家有儿女,还能点外卖吗?

浙大一院儿科和营养科专家联合提醒:有小孩的家庭要慎点外卖,必须要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摄入,为孩子从小打造一个健康的体魄。

营养科高级营养师赵卫玉介绍,最好的饮食习惯就是自己在家烹饪,并且做到少油、低热量、低脂肪饮食。像娇娇这样家境优越但又没时间做饭的父母,可以考虑请保姆,尽量不要点外卖。

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点外卖,赵卫玉也不建议每天都吃外卖,将外卖作为每天食物的主要来源。她给出了外卖选择的一些意见:

01

油炸或含油量高的食物,饮料、奶茶、糕点类的食物尽量少吃,点餐时注意避开这些雷区。根据中国人的膳食指南,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控制在25克左右,即一汤匙。

02

可以选择以蒸、煮为烹饪方式的食物,选择中餐式的外卖时,应该均衡营养,兼顾豆制品、鸡蛋、蔬菜、荤菜的搭配。像*功夫、*娘舅这类快餐外卖总体搭配还是较为科学的。

03

当然,还可以自己再配点黄瓜、番茄、韭菜等根茎类蔬菜,避免土豆、芋艿、藕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在用餐次序上,建议先食用蔬菜,再食用荤菜

总体来说,外卖作为快餐,多是高温、多油爆炒而成,热量高,不宜多吃。无论是自己在家做还是点外卖,专家都提醒,一定要增加运动量,防止脂肪细胞堆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别再给自己添“堵”了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头号杀手”,但是血管堵塞、硬化,并非一朝一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殊不知,正是你一点一点把自己血管堵死的。

刚出生:动脉内壁光滑有弹性

其实,人在刚出生时动脉内壁光滑而富有弹性。

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表示,在我们刚刚出生时,血管非常平滑,管壁厚度适中,血流也很通畅,就像刚刚装修完的房子里换的新水管一样,畅通无阻。

而随着我们对身体的使用,脂质、胆固醇开始在血管内沉积,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这个过程就是“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管堵了。

而生活中,血管堵塞的速度和情况也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年纪有关。

青少年:开始出现血管斑块

一般来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实际上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汪芳说:“我们的心脏很强大,平时只需要用到25%就足够供血了,所以往往到血管狭窄到了75%以上,才可能会影响心肌供血。”

营养过剩 十多岁的孩子吃得太油,再加上摄入过多高脂、高糖的零食,糖分、油脂吸收过多,会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等的含量。这些物质会附着沉积在血管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运动太少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排出废物。不热爱运动的孩子,不仅血液循环慢,也容易在身体中囤积更多的脂肪,容易增加血管中的脂肪条纹。

过度肥胖 2019年,《柳叶刀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在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变得僵硬。而动脉僵硬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明显的信号,会增加心梗、中风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中年:血管壁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近年来,中年出现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迅速上升。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说,一些不良习惯使得一些人年轻时,胆固醇就开始沉着在血管壁上。到了动脉粥样硬化快速发展期,血管壁上沉积的垃圾越来越多,就好像包饺子,馅儿越来越大,皮越来越薄,血管腔被挤压狭窄到70%的时候才会出现临床中的症状。

如果再熬夜、不休息,靠吸烟来提神或是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体内的交感兴奋,使心率血压升高,使斑块出现破裂,促使血栓形成,快速封堵血管,出现严重的致残致死后果。

压力过大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颇有压力。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吕树铮指出,高压力、经常情绪化的人也是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必然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和痉挛,同时血管压力也会增加,造成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沉积而导致动脉硬化。

长期熬夜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马帅指出,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跳加速,引发室速、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还有一些人死于脑中风,原因是血压过高使脑血管破裂。

长期久坐 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烟不离手 吸烟更是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致命因素。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指出:“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冠心病。”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氮、一些氧化物质会导致交感兴奋、心率血压升高、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

喝酒应酬 酒桌上、饭桌上,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对于长时间应酬的男性,长期在外就餐,盐和油的摄入量很容易超标,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肥胖了,时间久了,更会引起血压、血脂水平异常,对血管内壁造成持续性伤害。

老年:斑块沉积加快出现堵塞

汪芳教授表示,一般女性55岁、男性45岁以后,身体的衰老开始真正来临,血管斑块沉积的速度也会加快,血管壁随之也会越来越厚。

血管壁变厚直接导致的就是身体各个部位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肾脏供血不足等等。如果血管完全封闭,就会出现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直接威胁生命。所以老年人脑梗心梗的概率非常大。

来源: 武汉晚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