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趵突泉锦鲤胖成猪,大爷劝游客别再喂了,已经撑死好几条了
趵突泉作为山东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三股泉水从地底喷涌而出,每天涌出的泉水高达7万立方米,并且泉水清澈透明常年恒温18℃,这样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游客慕名前往,只为近距离见证趵突泉的神奇。
除此之外,生活在趵突泉中的锦鲤也成了另一个看点,因为这些锦鲤都非常的胖,几乎条条都跟条小猪似的,只见它们懒洋洋地在水中游动,看着它们呆萌憨厚的模样,估计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投食喂养,不过有时候吃的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已经有鱼被撑死了!
2024年10月4日早上10点左右,官方媒体@生活帮发布了一则视频并说道:“10月4日,山东济南,趵突泉保安手拿“罪证”劝阻游客投喂:已经撑死好几条了,说你们还不信。”
在这条视频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身穿保安服的大爷手里正拎着一条鱼,看样子应该是刚刚死去不久的,并且保安大爷还朝着大家喊话:“大家千万别喂鱼啊,已经撑死好几条了!”
保安大爷手里拎着的这条鱼,个头虽然不算很大,但是它的肚子却非常的突出,甚至连脊骨都被被压迫出现了弯曲,可见这条鱼平时有多贪吃!
只可惜这条鱼吃太多被撑死了,这样的情况确实也让人感到非常的惋惜。
当天下午5点40左右,@生活帮又发布了一条采访这位保安大爷的视频,只见大爷在视频中说道:“来的游客啊,都喜欢咱们这个可爱的鱼,吃得很胖了,它也不缺营养,活动量也很小,大家不要过多去投喂。”
保安大爷也是为这些鱼愁怀了,毕竟现在正值国庆节,来趵突泉的游客也比平时多上不少,如果一人喂一点,那加起来就非常多了,如果这些鱼管不住嘴,那可就惨了!
当视频被发到网上之后,很快就引来了网友们的热议,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才的网友们都说了些啥吧。
只见一位四川的网友说道:“趵突泉的鱼长得跟猪一样,啥放下去它们都要嘬两口!”
对于这样的说法,一位陕西的网友也表示:“是真的,我上次去看那鱼个个肥的和猪一样,游不动了都快。。”
虽然小编没有在现场,但是通过视频和网友们的描述,也能想象到一条条胖嘟嘟,圆滚滚的鱼在水中游动时,究竟会有多可爱,就问谁能忍住不喂它一点吃的呢?
另外一位黑龙江的网友则表示:“今年去了趵突泉,给我馋的呀,我说这个适合酱焖,那个鱼适合红烧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另外一位山东的网友也表示:“我21年的时候跟我妈去,我妈一直瞅着人家鱼看,我说你是不是馋了,我妈馋的晚上回来就是一顿火锅鱼!”
人家都是去看风景的,没想到你们去了之后居然馋这些鱼,不过胖嘟嘟的鱼谁不爱呢,看着就非常有食欲呀。
也有来自广东的网友留言道:“请问大家,医生说游泳能减肥,那为什么趵突泉的鱼天天游只肥不瘦?”
对于这样的说法,一位江西的网友则表示:“因为还有前一句管住嘴,管不住嘴,迈开腿也一样没用!”
生活在水里的鱼儿,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动,按理说游动就会消耗能量,这也是大部分地方的鱼为啥比较廋的原因,但是为啥趵突泉里面的鱼会这样胖呢,大家觉得是什么原因呢?
各位朋友,关于“山东趵突泉锦鲤胖成猪,保安大爷劝大家别再喂了,已经撑死好几条了!网友:不是说游泳减肥吗?”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想法呢?
大家觉得游泳能减肥吗?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各抒己见。
科普|景区的锦鲤胖成球 鱼感觉不到饱吗?
节假日期间,各处景区人山人海,这也让很多景区里的锦鲤得到了“特殊关照”。人们出于对动物的喜爱、祈福的需求、互动体验感的向往,纷纷拿出食物向水里的锦鲤投喂。于是肉眼可见的,这些鱼儿日渐圆润。比如趵突泉的锦鲤,就因为被游客喂得太胖,被戏称为“鸡翅包饭”而走红,有工作人员说趵突泉里的锦鲤每天至少要被喂三斤粮食。
喂食的人那么多,这些鱼真的会一直不间断地进食吗?难道它们感觉不到饱吗?也许鱼的记忆真的只有7秒,它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自己吃的第几顿?
锦鲤是什么鱼?
锦鲤,鲤科鲤属,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基因改良和筛选后的人工选育品种。我们常说的“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种鱼。在我们和鱼类漫长的协同进化史里,人类觉得这四种鱼是最有经济价值的。锦鲤则集中地体现了“观赏价值”。
锦鲤的鳞片颜色和类型多样,体色受色素细胞影响,可呈现丰富的色彩变化,因此有“观赏鱼之王”的美称,也被人们称为“活的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又因为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成为了备受青睐的观赏宠物。
锦鲤的适应能力强、性情温顺,喜生活在水流缓慢、水体较深的中下层水域,并在泥沙中觅食。
鲤鱼是杂食性水生生物,锦鲤更是典型的荤素皆食。在自然环境中,锦鲤喜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但在人工养殖环境下,它们和我们某些人类一样,尤其热爱碳水和甜食。
鱼能感觉到饱吗?
鱼的消化系统比较原始,简单说来,可以分成有胃鱼和无胃鱼两大类。
顾名思义,无胃鱼的消化道里没有“胃”这个结构。一些鱼也没有大小肠的分化,甚至没有消化吸收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只能粗略地将消化道分为前、中、后三部分,鲤鱼和金鱼都是无胃鱼。
因为无胃鱼的消化道比较通畅,食物多的时候,吃下去的东西会把便便往外顶,于是拉得也快一些。因此,它们往往会略多吃一些。
对于有胃鱼来说,胃这个结构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能够分泌蛋白酶等消化酶,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一般有胃鱼都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它们能够利用胃,更好地感觉到“饱”,饮食比较有节制。
无胃鱼的饱胀感要比有胃鱼迟钝很多,但这并不表示它感觉不到饱,肠道里塞满食物后它也会停止进食。
鱼的记忆只有七秒?
实际上鱼类的记忆远不止7秒。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们就对金鱼的记忆进行了研究,发现金鱼可以在长达1个月里记住“光—躲避”的行为模式。
除了金鱼,天堂鱼能记住之前见到过的“陌生邻居”并能保持数月之久。斑马鱼在训练后,能学会根据信号灯的颜色辨别进食时间、学会如何走迷宫等。水塘中的观赏鱼,一旦有人接近,它们就会迅速游过来,吐泡泡,试图获取食物,这也是食物刺激下的记忆。
所以,锦鲤并不会忘记自己几秒钟之前刚吃过东西。
尽量不要投喂景区的鱼
可以看得出来,杂食性的锦鲤确实会比较贪吃,而且吃得很不科学。被投喂后之所以会不健康地“胖成球”,是因为我们现在给它们吃的东西,是它们在天然环境中、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没有大量摄取和消化过的食物。
虽说锦鲤并不是感觉不到饱,不会记不得有没有吃过东西,但大家在景区游览的时候,还是尽量不要投喂它们。食物投喂不当,很容易伤害到鱼类,甚至造成死亡。
这还要回到鱼的消化系统上来。
首先,鱼的牙齿的主要功能就是攻击猎物和撕裂食物,一般装备在了肉食性鱼类上。杂食和草食的鱼类很少有牙齿,有牙的也只是有切断功能而已。所有鱼类的牙齿都没有咀嚼功能,或者说,不能嚼碎食物。
而这些没有经过研磨的大块食物,就会通过鱼类极短的食道进入到肠道里。鱼类的消化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差,甚至一些食物非但不能被消化,反而会把鱼类的消化道划伤。消化道的损伤将给鱼的健康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一般来讲,对于锦鲤等无胃鱼,应该采取“多次少喂”的原则。食物块比较大或锋利、一次投喂过多或者投喂时间不规律,都会对鱼的消化道造成损伤,或者给消化道造成过大的压力。还有一些鱼食在吸水状态下会膨胀,就更不应该一次喂太多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死因就是,食物投喂过多,鱼没有吃完,结果食物在水中腐败变质,影响了水质,最要命的是,腐败过程消耗了水中的氧气,使鱼的生存条件变差。
所以,面对水中悠然自得游动的锦鲤,我们可以观看、拍照、许愿,但最好不要去投喂打扰它们。
(文章源自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喂得多,锦鲤就长得壮吗?
听到很多鱼友说:“给爱鲤喂了那么多好东西,为什么还是长不壮?”知乎上经常有鱼友问:“为啥自己养的锦鲤长不大也长不胖呢?”南方高温地区的鱼友都有经验,锦鲤长势最好的是五、六月份,到了高温的七、八月份,鱼反而长得慢,这又是为啥呢?
“慢水养鱼,鱼会肥;快水养鱼,鱼会壮”。想想看,每天都喂锦鲤吃食,尤其秋季食量增大的情况下,若是水流慢,锦鲤吃完不动,缺乏运动,自然长胖。而如果适当的调快水流速度,锦鲤也会游得勤快,身体得到了锻炼,自然就练出好肌肉,变得强壮。
水流的流量(流速)大小还关系到锦鲤正常生活的临界溶氧值和水中污物排除的干净程度。因此鱼池进、排水口设计和进、排水的调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尽量使进、出水平衡。每天通过观察鱼群的摄食情况,大致可以掌握水中含氧量是否充足,流量是否恰当。
含氧高鱼群摄食旺盛,摄食量也稳定,否则说明含氧不足,如出现浮头,更说明溶氧已降到临界值,应马上采取加大流量的措施。有条件的话,可通过测定排水口及鱼池中溶解氧的值来调节流量。
锦鲤鱼池过滤
水池的流量(也可以说是循环量)是以每小时内的水体交换次数来表示的,一般按水中溶氧含量和有机氮量的多少来调节流量。水中溶氧高,含氨氮量低,流量就可小一点,反之则应增大流量。
水中含氧量的消耗与鱼池密度、规格等有关。从理论上也可以根据某一阶段内的鱼池体积及容纳量、所养品种在当时的水温、规格下的耗氧率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再计算出所需流量的大小。下面列出具体公式仅供参考:
每小时耗氧量(克)=锦鲤总重量×每小时耗氧率
每小时需要水流量(吨)=每小时耗氧量/(进水每吨含氧量—每吨水最低含氧量)
鱼池的适当流量(每小时水流交换次数)=每小时需要流量/鱼池总容积
注意:流速流量过大则会消耗锦鲤太多体力,过小锦鲤则易缺氧致死,因此不可盲目增大或减小,适合才好。希望大家一定重视起流量问题,找到适合自己锦鲤的流速。
另外,温度也是影响锦鲤的生长和鱼池水质的重要因素。
温度高时,鱼的生理活动增强,代谢水平却下降,特别是合成代谢水平急剧下降,合成的蛋白质很少。
由于代谢水平低,加上应激反应,使得摄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这些不正常现象就是生理异常。
鱼摄食少,消化快,消化率低,吸收的营养少,生理活动强,消耗的营养物质多,合成的肌肉少,表现出来便是吃食少,长势差,甚至不长。锦鲤长势最好的是五、六月份,到了高温的七、八月份,鱼反而长得慢,就是这个缘故。
在室外条件下,锦鲤鱼池使用较优质的饲料正常投喂和鱼正常摄食情况下,饲料的消化率只有80%左右,投喂的饲料只有25~30%的蛋白质用于鱼的增长。
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大体上是:鱼摄食的饲料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有20%会被消化而成为粪便的一部分排出体外,30%蛋白质用于增长,50%的蛋白质、基本上全部吸收了的碳水化合物和大部分或部分脂肪用于维持生命和活动。
这里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喂得多锦鲤拉得多,再加上积累的残饵,水体溶氧量降低,水质恶化的可能性急剧增大,水质问题又会回到锦鲤本身的健康问题,所以投喂也是一门技术活,根据不同的气温及锦鲤生态特征适当调节。
回到刚刚的话题,如果投喂或鱼的摄食量减少一半,那么鱼的增重是不是同样减少了一半呢?不是,而是基本上只够维持生命和活动的消耗,不能增重或只能轻微增重,甚至可能减重。
锦鲤是冷血性动物,随着气温下降,投喂量也应该相应调整。如果喂食量太大,很可能会导致锦鲤突眼或消化不良而患上肠炎。
锦鲤鱼池过滤
那么到底如何投喂呢?——必须定时、定量投喂,少食多餐,以减少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的产生。选择优质鱼饵,完善鱼池过滤系统及时处理池底食物残渣及粪便,可直接减少氨、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而降低对溶氧量的消耗,增强生化过滤。
从初春到梅雨季节,秋季过后气温变化很大时当然要控制投喂量,预测到因下雨或日落等原因气温(水温)会下降时一定不要投喂。例如,天气预报说从傍晚开始下雨,则最迟要在正午之前完成投喂工作。
抓住气温正上升的时间投喂,气温上升又下降或者一直下降时都不宜投喂。气温(水温)上升时投喂的话,摄食量会偏少,水温高时刚好促进消化,对鲤没有负担。但是,水温变化过大,就会对鲤形成压力,而且阻碍消化的进行,这点希望大家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