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肥胖幼儿(对于肥胖幼儿的家庭指导有哪些)

文章目录:

家有肥胖儿童别着急,6条食养建议来帮你

新学期开始不久,不少家长发现,过了一个寒假,自家孩子又胖了一些 娃长胖了先别急,快来看看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中的食养建议吧!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指南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辅助预防与控制提供食养指导

来源: 健康中国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新华社重庆3月4日电(记者谷训)“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有些宠爱可能让人忽视儿童肥胖的危害。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儿童内分泌科专家特别提醒,儿童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2型糖尿病、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女孩欣欣(化名)11岁时体重62kg,身高153.8cm,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肥胖,还有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医生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让孩子回去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然而,回家后欣欣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得并不好,且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快就停用了二甲双胍。随后两年时间,欣欣的体重增加了13kg,新的健康问题随之出现。欣欣因为“打鼾伴张口呼吸一年多”,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影响上气道通气,于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必须配合减重才能更好地解决上气道阻塞问题。

于是欣欣再次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检查出空腹胰岛素升高,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显然,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内分泌激素紊乱、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障碍;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更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专家为欣欣制定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科学减重三个月后,欣欣的体重从75kg降到64.5kg,腰围从85cm减到74.5cm;同时,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和空腹胰岛素也降到正常水平。

专家强调,体重管理须遵循医学指导,特别是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在改善体重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文末提示: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

来源: 新华网

健康中国|儿童肥胖怎么办?儿保专家来支招

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肥胖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是一种慢性疾病,还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为1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10.4%。家长能通过哪些表现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肥胖儿童又该如何科学减肥?记者采访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倩琦。

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

专家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通过以下直观现象及早发现儿童肥胖的风险:

1.脖子后面的皮肤发黑

肥胖可以引起皮肤生理状态改变,导致黑棘皮病发生。具体而言,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皮肤增厚呈天鹅绒状,尤其以颈项部、腋下、下腹部、腹股沟处明显。

2.睡觉打呼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打呼噜是睡得香的表现,殊不知,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3.性早熟

超重和肥胖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孩子骨龄增长快速,骨骺提前闭合,最终影响成年身高。

儿童肥胖的危害不容忽视

专家强调,儿童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

2.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3.容易出现脂肪肝,严重时会发展为肝硬化;

4.容易出现骨龄超前导致骨骺早闭,影响最终身高;

5.存在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6.容易合并腺样体肥大,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7.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科学减肥有妙招

专家称,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减肥的过程严禁使用饥饿疗法、减肥药物或减肥饮品,应以饮食、运动、行为矫正等综合管理,肥胖儿童、家长、医师、营养师、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

1.饮食:选对食物、科学进食、合理烹饪。

2.运动:减少静坐的时间、看屏幕的时间;多爬楼、少坐电梯;多走路、少坐车;多做家务;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每天一小时。

3.心理支持:家长以身作则;将运动转化为游戏;不以食物为奖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