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的标准正确的是(腹型肥胖的标准腰围)

文章目录: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但其实,即便体重不超标,也有可能是肥胖。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要警惕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超标,它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得不防。

什么叫做腹型肥胖?

肥胖有两个测算标准,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国际上认为BMI超过25属于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对中国人而言,理想BMI应在20-22之间。

至于腹型肥胖,主要测量数据就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应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则不宜超过80厘米,否则即便体重不超标,也可认为是腹型肥胖。还可以计算腰臀比,男性数值大于0.9,女性数值大于0.85,也属于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腹型肥胖患者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顶着大肚子的人,除了少量的孕妇以外,其实大多都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或者说潜在患者。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可带来一些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甚至可以致死,与普通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含量更多,因此其危害性也会更高。

首先,腹型肥胖可以诱发脂肪肝,腹型肥胖患者会出现内脏脂肪超标的现象,这些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以肝脏为代表的器官带来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其次,腹型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这是由内脏脂肪太多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所导致的。

此外,腹部脂肪过多还可能会压迫到肺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为什么现在腹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都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常一定要少吃多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要防止腰围不觉一天天增加哦~

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

科普【如何判断是不是腹型肥胖?】1.体重指数(BMI)= 体重/身高的平方。目前临床用BMI来评价:BMI<18.5者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范围,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2.用腰围(WC)来判断。一般中心性脂肪/腹型肥胖,通常使用腰围(WC)来评估,也被发现与几种癌症类型的风险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如果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可诊断为:中心型肥胖。但根据针对中国人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的标准,中国成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属于中心型肥胖。

来源: 广东12320

赶走“大肚腩” 未必非得饿肚子

人到中年,“抬头见褶子,低头见肚腩”似乎成了标配。对此,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医师夏燕琼表示,只要做到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人到中年未必一定发福。她指出,通过长期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率能量的平衡膳食,结合增加运动,如此可减轻体重,同时又能维持身心健康,这才是“管住嘴,迈开腿”的正确“打开方式”。

人到中年,自然发福?

“大肚腩”似乎成了中年人士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可谓抬头不见低头见。

夏燕琼感慨,由于基础代谢率的下降、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不足以及慢性病困扰等因素,中年人士确实更容易发福。

但是很多人认为“人到中年,发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则是误解。实际上,只要做到合理饮食、坚持运动,中年发福就可能不会那么“自然”。

夏燕琼表示,虽然临床上见到的腹型肥胖人群以中年人居多,但近年来腹型肥胖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腹部肥胖家族史、饮食过量、轻体力劳动、久坐、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出现腹部肥胖,其中饮食过量和久坐不动是造成腹型肥胖的最主要因素。

体质指数正常也可出现腹型肥胖

夏燕琼介绍,“大肚腩”在医学上叫作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的特别堆积,表现为腰围的增加。参考我国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男性腰围超过90cm(含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含85cm)即为腹型肥胖。

腰臀比(腰围/臀围)也是腹型肥胖的间接诊断指标:男性腰臀比大于0.9,女性腰臀比大于0.8,也可诊断为腹型肥胖。

“与欧美人相比,我国肥胖人数的比例要低,但是腹型肥胖率却更高。”夏燕琼指出,我国成年男性肥胖几乎都属腹型肥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将军肚”“啤酒肚”“苹果形”身材。而中年女性肥胖的特征也大多以腰腹部及臀部脂肪堆积为主,也就是“梨形”身材。

日常生活中常以体质指数(BMI)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

夏燕琼表示,体质指数只能看作是对体重及相关健康隐患的粗略测算。BMI指数正常,也可能出现腹型肥胖。

在采访当天,夏燕琼便接诊了一位典型的腹型肥胖患者。该患者年龄不到三十岁,乍一看体型完全不显胖,不过从侧面看时“小肚子”却若隐若现。检查结果显示,她的BMI指数正常,腰臀比却超出正常范围。

长了“啤酒肚” 不能全都怪啤酒

很多人喜欢喝啤酒,喝一段时间后发现长出了“啤酒肚”,因此认为是啤酒导致了肥胖。对此,夏燕琼表示,这种说法其实没看到主要问题所在。喝啤酒时,一般会同时吃很多食物,以大家普遍青睐的烧烤 啤酒组合为例,在喝啤酒的同时,往往也吃进了很多肉和油,如果摄入能量超过人体消耗的能量,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肥胖。不过,啤酒还是具有一定的能量的,饮用也要适量,关键还是看全天总能量的摄入情况。

不少人会在饭后站上一段时间再坐下,认为这样就不会长肚子了。夏燕琼说,保持站立姿势确实会有一定效果。不过,如果只站不动,其实所消耗的能量与坐着差别不大,建议站起来活动一下手脚,这样效果更好。

这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上班期间,许多上班族由于长时间坐在办公室,较少活动,脂肪很容易堆积在腹部,可以工作一段时间站起来稍做活动,伸伸胳膊踢踢腿等柔韧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控制进食量 不妨试试分餐

说起减肥瘦身,“管住嘴,迈开腿”可谓人人皆知的减肥“六字箴言”。然而,不少人一心求瘦,却一脚陷入减肥“大坑”。夏燕琼说,像节食减肥、单一食物减肥、过午不食、减肥不能碰油、剧烈运动等都是临床很常见的减肥误区。

“减肥不单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少脂肪。”夏燕琼表示,“管住嘴”不代表要“委屈嘴”,其关键是要聪明地吃、健康地吃,可以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身体需要的能量,通过长期摄入低于基础代谢率能量的平衡膳食,结合增加运动,体内储存的脂肪就会分解用于提供能量,从而减轻体重,同时又能维持身心健康。

如何做到食不过量?夏燕琼支招,定时定量进餐,每餐少吃一两口,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如果不能避免,可于外出就餐后的几天里适当减少进食量。

需要强调的是,不论在家还是在外进餐,都提倡分餐、简餐、份饭,倡导节约、合理的饮食“新食尚”。

谈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夏燕琼建议:有氧运动天天有,抗阻练习每周进行2~3次,柔韧性练习随时做。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林惠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