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脾虚、易发胖?送你一方参苓白术散,补脾益气,告别肥胖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痰湿、脾虚为什么痰湿脾虚的人容易发胖呢。我们先来讲一下什么是痰湿。如果你的舌头胖大、舌苔黄腻、厚重、面色不佳,脸部暗黄、脸上总是油光瓦亮的,身体就很容易发胖,一胖就胖肚子,那么就要需注意了,这个就是痰湿的表现。俗语说得好,“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这里的痰呢,就是指水液代谢 不通,不能被化解的痰湿在四肢,人就容易产生水肿,痰湿和肝火加在一起,肝火往上冲,就会造成脸部油腻,当我们体内湿气严重的话,慢慢积累多了,也会形成痰湿。
脾虚很多人应该都遇到过,但是脾虚也不可以小视,脾虚也会给我们的人体带来很多的问题,有句老话说得好,十个胖子九个虚,说起虚,我们可能会想到肾虚,但实际上导致虚胖这些原因的是脾虚,形成脾虚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吃得太多,脾在我们的身体中就像是一个过滤器一样,能够很好的清除我们血液中的异物,病菌等,还有免疫的作用。往往造成脾虚的因素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脱不开关系,平时吃饭暴饮暴食,爱吃肥肉,辛辣刺激高热量的食物,吃饭无度,还容易发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平时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底脾胃功能就会产生影响。
明确指出脾脏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形体的肥瘦。在中医典籍对肥胖也有记载,《素问·痿论》里提到过:“脾主身之肌肉”,指出身体脂肪与脾有关,《杂病源流犀烛》也有提到:“肉也者,所以主一身之肥瘦。
从舌象上看,舌中线以观察疾病,舌尖属上焦,舌心属中焦,舌根属下焦,舌尖属心,中间属胃,舌根属肾,舌缘属肝胆,吴坤安曾说道:“其脾胃湿热素重者,往往经年有白厚苔,或舌中灰黄,至有病时脾胃津液为邪所郁,或因泻痢脾胃气陷,舌反无苔,或比平时较薄,其胃、肾津液不足者,舌多赤而无苔或舌尖边多红点。
下面给大家说的这个方子参苓白术散,药方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方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功效性能:具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的功用。重在健脾,其次益气。方子可用于脾胃虚弱,四肢乏力,饮食不消化,时有呕吐或腹泻或大便稀不成形,大便色淡, 面色黄,舌质淡,苔白腻的患者不适用。
方药分析:白术可以起到补气健脾燥湿的效果,茯苓可以健脾利水渗湿,人参则能补益脾胃之气,三味药结合在一起,益气健脾,降燥除湿。
莲子肉补脾涩肠,山药益气补脾固涩,这两味和人参、白术相结合益气健脾、固肠止泻。薏苡仁健脾利湿、白扁豆健脾化湿,这二味药结合白术、茯苓健脾除湿止泻。再配入伍砂仁调畅气机,增强茯苓、薏苡仁等的利湿之功。炙甘草益气和中、与上面几味药相结合既能除湿降噪,健脾益胃,又能改善体内湿气,化解痰湿。
简直是祛痰妙方!三味药,改善痰湿体质,从源头赶走囊肿息肉
大家好,我是中医杜医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深受痰湿体质的困扰。痰湿不仅会让人感觉身体沉重、困倦乏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咳嗽痰多、胸闷腹胀、肥胖等。而且,痰湿长期积聚在体内,还极有可能会长出息肉和囊肿。 从中医角度来说,痰湿的形成主要与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蒸腾紧密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肺主宣发肃降,若肺失宣降,水液代谢失调,也易生痰湿。肾主水液,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同样会导致水湿积聚成痰。
有这么三味药,是我在临床改善痰湿体质时经常使用的,可以从源头应对痰湿问题。
首先是陈皮,它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帮助脾气健运,让脾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脾气健运了,就能有效地减少水湿的生成,从而截断痰湿之源。
再有就是半夏,它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的效果,能够快速去除体内已有的痰湿。
最后一味是茯苓,性平,味甘淡,它能利水渗湿,引导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减轻痰湿的积聚。
这三味药合用,既能健脾理气,又能燥湿化痰、利水渗湿,从根本上改善痰湿体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和病情,随方加味,治疗会更有针对性。比如,如果患者痰湿较重,可加味苍术、厚朴、薏苡仁等。苍术燥湿健脾,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去除痰湿。
总之,要想改善痰湿体质,不能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要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的内环境。通过合理运用这三味药,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随方加味,可以有效地去除痰湿,降低长息肉和囊肿的风险,让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肥胖赘肉难减,是脾里痰太多!一张中医经验方,把脾里痰湿排干净
最近在门诊中,遇到了许多被肥胖困扰的患者。
正常情况下,只要少吃多运动,一般会瘦个几斤,但大多数肥胖患者尝试过节食、运动后,体重依然没什么变化。
很多人就会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中医看来,是脾里的痰湿太多了。
肥胖与痰湿陷入恶性循环
曾经一位肥胖患者找到我,说自己这几年尝试过很多办法:节食、运动甚至减肥药都试过了,不是坚持不下来,就是很快就反弹了,体重居高不下,让她心里很难受。
肚子上、四肢赘肉很多,穿衣服也不好看,并且头面油腻、毛孔粗大,整天没精神、没力气,容易腹胀,失眠多梦易醒,大便不成形……
其实她的这些症状都与脾胃痰湿有关。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关键脏腑,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果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脾胃就会变得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不能被有效利用,就会转化为痰湿在体内堆积,进而导致肥胖。
对于她的情况,我给她开了一张以二陈汤为基础的辨证加减药方。
二陈汤是中医祛痰湿的经典方剂,对于脾胃痰湿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是化痰的要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能增强半夏的化痰之力,还能行散气滞,使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能帮助脾胃运化水湿,杜绝痰湿的生成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兼能润肺和中。
考虑到这位患者除了痰湿重,还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我又加入了一些健脾益气的药材,如党参、白术、山药等,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还添加了荷叶、泽泻等利水渗湿的药物,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痰湿。
两周后,就反馈说大便不再那么黏腻了,身体也感觉轻松了一些。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我根据她的身体变化不断调整药方。经过3个月的调理,体重从140斤降到了117斤,四肢明显瘦了不少,腰腹也细了,皮肤也细腻了,精神也好了许多。
中医有话说
其实中医治疗肥胖,关键就在于两点。第一,要把体内多余的痰湿清除出去,减少痰湿在体内的堆积,这是解决肥胖问题的治标之法。痰湿排出了,身体的负担减轻,体重自然会有所下降。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要从根本上调理脾胃功能。脾胃是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强健了,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从源头上杜绝痰湿的产生,这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