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引起代谢紊乱 专家找到治疗新靶点
李红良教授(左二)指导赵光年博士(左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提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研究发现,溶酶体相关蛋白TMBIM1是一个抑制脂肪生成的全新因子,对脂肪生成和肥胖相关代谢紊乱发挥关键负调控作用,是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潜在分子靶点。该研究论文6月8日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在线发表。
图为在线发表论文截图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全球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伴随肥胖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目前,用于治疗或缓解肥胖及其引起代谢紊乱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有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博士赵光年在袁玉峰、李红良教授等指导下,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小鼠和人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组学数据,发现TMBIM1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肥胖模型中,脂肪前体细胞特异性TMBIM1被敲除后,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表现为脂肪细胞增生并改善肥胖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而脂肪前体细胞特异性TMBIM1转基因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表现为脂肪细胞肥大且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
调控脂肪生成新机制示意图
研究揭示,脂肪前体细胞TMBIM1缺失,可以促进营养过剩诱导的脂肪组织增生并改善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证实了TMBIM1在脂肪生成和肥胖相关代谢紊乱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了新分子靶点。(记者黎昌政)
肥胖是病!过度肥胖会引起这4大后果,医生提醒:科学减肥很重要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餐桌上的食物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虽然不用再担心饥饱问题,但因为碳水,脂肪摄入过多,肥胖也会随之而来。但近年来,随着肥胖人数的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肥胖视为常态,认为肥胖只是一种“可能会影响健康”的生理表现。
但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肥胖一直都是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列为生理代谢疾病的一种,且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50多种并发症与肥胖症相关,肥胖也因此一跃成为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疾病。
为什么说肥胖是病呢?还请提高警惕
我们不妨从疾病和肥胖的共同点开始讲起:
一般来说,大部分疾病,都是以损伤身体健康为前提进行发展的,在疾病恶化的过程中,患者大多会出现身体虚弱,生活自理困难,心理压力大等相关症状。
而肥胖人群同样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因此肥胖者体重较大,因此身体骨骼,器官等承受的压力大,生理功能下降,身体就会变得虚弱;
而过度肥胖者,无论是起身或是弯腰等行为都很难做到,因此生活自理也会出现相应的影响。
还有例如因体型、肚腩的外形原因导致滋生自卑,社恐的情绪,增加了肥胖者的心理压力等。综上所述,疾病和肥胖所造成的身体健康,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出一辙,因此说它是疾病,真的一点都不假。
不仅如此,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肥胖一直都是并发症状最多的生理表现,这也是肥胖被列为疾病范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这5种健康的负面后果,更值得各位肥胖的朋友“敲响警钟”。
长期肥胖,身体可能会承担这4大严重后果
【呼吸道疾病】
肥胖者的一大显著特征就是脂肪堆积,而大量的脂肪也会长期堆积在咽喉,下颚等部位,受到脂肪的挤压,呼吸道也会因此变窄。
因此肥胖者大多会有呼吸困难,喘不上气的情况,长期如此,呼吸道受到压迫而毛细破损,炎症的风险增加,极易引起气管炎,咽血,结节一类的疾病症状。
【消化系统隐患】
肥胖者的脂肪大多会堆积在腹部,因此腹腔的空间会因为脂肪的挤占而变小,因此处于腹腔中的肠胃压力会增大,继而出现反酸,胃食管反流等一系列消化疾病症状。
不仅如此,肝脏也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肥胖者脂肪占比较大,肝脏也会因为代谢能力减弱而被脂肪浸润,增加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风险。
【内分泌紊乱】
肥胖是代谢症状的一种,同样也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长期激素异常,容易造成月经紊乱,子宫肌瘤等一系列妇科疾病。
【骨骼负担增加,骨病隐患提高】
因为脂肪储备增加,肥胖者的体重也很大,骨骼作为支撑身体的结构,同样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膝盖,关节等部位,承受的压力和磨损更严重,出现潜在的关节炎,膝盖积液等症状的隐患也会更大。
不仅如此,大量的脂肪游离在身体环境内,还会阻碍钙质的吸收,钙质是生成骨质,提高骨骼密度的重要营养物质,肥胖者身体的骨质不断流失,骨质疏松也会加速出现。
综上所述,肥胖之所以归属疾病的范畴,不仅仅是因为它和疾病的相似度,更和这些因肥胖引起的并发症脱不开关系,身体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持续恶化,甚至还会诱发糖尿病,高血脂,慢性炎症,甚至是肿瘤等更严重疾病,还请肥胖的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积极且科学的减肥,才能护佑身体健康。
对于肥胖者而言,怎样才能科学地减肥呢?
不少肥胖者意识到了肥胖的危害性,从而选择去减肥,但如果用错了方法,比如盲目的绝食,过量运动,或者借助减肥药,抽脂等方式,不仅不能有效减脂,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因此,想要科学减肥,还请牢记以下2点原则:
①要有坚持的信念
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时间的一时兴起,根本无法起到减肥的效果。
所以各位有心减肥的朋友,首先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有坚持下去的决心,这才是减肥成功的基础。
②降低碳水的摄入
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吃肉就是减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碳水才是引起肥胖的真正原因,科学降低碳水摄入,才能真正起到减肥效果。
常见的碳水比如米饭、馒头、面条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碳水摄入,并不代表不吃碳水,可以利用“粗粮代替细粮”的方法,用升糖更低,膳食纤维丰富的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等来部分代替米饭,面食,通常替换占比在三分之一左右相对科学。
综上,肥胖真的是一种疾病,不容小觑,合理科学地减肥,才能真正帮助肥胖者找回健康。仍需重申的是,科学减肥的前提,需要根据自己具体的身体情况来制定计划和目标,拥有坚持不懈的决心,才能真正看到减肥成功的曙光。
参考资料:
[1]翟屹, 赵文华. 肥胖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1):3.
[2]郝莉莉, 穆西珍. 关于肥胖与疾病[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都是代谢惹的祸?专家为市民详解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真相
来源/视觉中国
当人体代谢出现问题,会引发什么疾病?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原来肥胖、糖尿病、脂肪肝这些非常流行的疾病,本质上都是因为代谢异常!下周二(7月10日)下午,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科普基地—健康大讲堂将特邀3位本市三甲医院的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专家,为市民开讲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的来龙去脉,以及代谢性疾病患者该如何管理饮食和运动。
肥胖是种“病”,代谢来背锅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肥胖学组组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曲伸教授的科普演讲以“胖不胖?代谢说了算!”为题。曲伸教授表示,最近几年来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肥胖和脂肪肝的比例越来越高。肥胖带来的麻烦不仅仅是影响外形美观,还会带来巨大的健康隐患,甚至会转变为 “病态肥胖”。也就是说,肥胖已经导致了内分泌或代谢功能的紊乱,产生了并发症。如糖尿病、脂肪肝、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紊、儿童多毛等都是“病态肥胖”的一种信号,这些“病态肥胖”大多是由于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很多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片面鼓励运动减肥、饮食减肥甚至吃药减肥,其实在医学上往往是不靠谱的。究竟该如何减肥呢?曲伸教授将向大家推荐国内外最新的医学指南。
颠覆性观念:“低脂饮食”不如“低碳高脂”!
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殷峻教授在谈到健康饮食和代谢病的关系时,他特别忧心地指出,目前民众对于高脂肪饮食比较关注,却忽略了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的危害。现代人崇尚低脂饮食,一谈到肥胖就怪脂肪。长久以来都强调戒油戒荤,很多人甚至将自身的肥胖归结为“低脂饮食不够彻底”,从而更加严格地控制脂肪的摄入量,结果却是“越吃越肥”。殊不知,一直被我们认为低脂的碳水化合物,才是引起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根源!
殷峻教授指出,在人体代谢脂肪的过程中,胰岛素起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人体分泌的胰岛素越多,脂肪细胞上的脂蛋白脂肪酶越活跃。那么同理,胰岛素水平上升,我们的身体就会储存脂肪。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极大程度上是由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决定的。我们所吃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占比,决定了我们身体会储存多少脂肪。所以到底怎样才是健康饮食,殷峻教授将在讲座中细细列举真正健康的食谱。另一位来自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盛辉教授则会讲解代谢肥胖的孪生兄弟——糖尿病的认识误区。
权威专家为何科普?给百姓一个真相
生活中,到底还充斥着多少关于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的误区?专家们表示,很多时候,在朋友圈里广为传播的所谓健康知识未必是真相。权威专家花时间来科普讲座,就是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肥胖、糖尿病及脂肪肝之间的“爱恨纠葛”,用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促进全民健康。
<<小贴士
讲座时间:7月10日 14:00-16:00
地点:上海市医学会(北京西路1623号)西会场二楼
通讯员 朱晓 新民晚报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