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年入伍后吃了一天大米饭打掉了肚子里一斤多蛔虫
这是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发生在一九六八年四月入伍后的第二天,那年我正好是十七岁,我和我三哥很荣幸一年入伍,而且是同时分到一个连队,铁道兵十四师给水营三连,我哥分到二排木工班,我分到三排电工班,都在一个连长指导员的领导之下,虽然离我老家山东聊城地区路程不是很远,但那时候我们老家可是个穷的不能再穷的穷农村了,由于从小家中人口多,村的耕种条件落后,加之自然灾害等原因,入伍前的十几年在村子里算是吃糠咽菜长大的,吃了上顿愁下顿,加之农村卫生条件极差,入伍前带着一肚子“蛔虫”到了部队,河北省保定高碑店。
那时候身重一百零三斤,一米七的瘦小伙,瘦黄脸,能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记得到了部队的是晚上了,住的是农村,当时还想怎么从农来的又到农村了,住的各家各户的平房,睡的是木扳通铺,当时新兵到的比较多,足够一个营四个连队,因为新兵多的原因,部队新兵训练统统安排到了离部队不远的农村训练,那个年代部队和老百姓的关系相当密切,他们往往把最好的房子让给新兵住,而战士也争气,业余时间村里的大大小小事基本上全让新兵给抢光了,整齐干净的 街道都是新兵加班加点形成的。
记得到部队说上吃的第一顿饭是纯白米饭,白菜粉条炖豆腐,有点白肉片,饭是随便吃的不限量,菜也是随便吃,十多只大铁桶排成一排,每只桶里放把勺子,自己吃多少取多少,这是长大后的第一顿相当与过年饭,也是第一次见到吃到的大米饭,更是吃的最饱的一顿饭。
可能是蛔虫不习惯,心想从来没见过这是啥东西,怎么变味道了,也可能它吃的太饱了,第二天去露天公厕方便时,公厕都是砖头,蹲在砖头上排岀来的都是十多公分长的蛔虫,足够一斤多,与我们村一起入伍的老乡和我一样,多长一段时间里成了讨论的热门话题。
这就是部队的饭即让我发白了、发胖了、还治好了我的病。回想起来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经常回忆从前的艰苦的日子,更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的日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未来的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的奋斗。
原创,部分插图为网上下,载有侵必删。
在树林里捉到肥胖胖的虫子喂鸡
在树林里捉到肥胖胖的虫子喂鸡
一天在树林里发现许多已经腐朽的树木,想到可以把这些树木收集存放起来,以后到了冬天,在寒冷的天气时可以用于烤火。
在搬运这些木头的时候,发现腐朽比较严重的树木,当这些树木被用力碰撞之后,树木里面的虫子就掉了出来,这些钻到树木木榍的虫子,长得肥嘟嘟的一个,想到这些虫子若是给鸡吃应该是最有营养也是鸡最喜欢吃的美味了,于是敲开腐朽的树木,捉到了许多这样的小虫子。
当把这些小虫子拿去喂鸡食时,鸡们也是纷纷的抢食,别看现在的这些鸡会抢食小虫子,这可是要经过野外训练的鸡才知道抢吃这些小虫子的,如果是一直关着用饲料喂养的鸡,它们是不会也不敢叮这样的小虫子的。因为用饲料喂养的鸡,它们不缺食物,没有饥饿感,关键的是它们从来未见识过这样的虫子,自然就不知道享受这样的美味了。
济阳一村花生地遭蛴螬虫害!专家说没见过这么多虫子
“我们家花生地里全是虫子,今年的花生算是绝产了。”济阳太平街道东三教村一农户称,这两天,她和同村六七户村民家的花生地里都遭遇了严重虫害,每棵花生下都埋着十几条虫子,花生果被啃食得七零八落,每亩地的损失有1000多块钱。
刘关荣拿着地里拔出来遭了虫灾的花生十分发愁。
马上就收获却遭了虫灾
1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济阳太平街道东三教村,在位于村南头的一片花生地里,村民刘关荣正将一棵棵还未完全成熟的花生连根拔起堆在一旁,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片地已经遭了虫灾。
三天前,刘关荣看到自家花生地有几株花生枝叶发黄打蔫,就将其拔出来。“这一拔吓一跳,地下土里埋着十几条虫子,花生果都被啃得七零八落。”
刘关荣本以为只是个别现象,没想到隔天再来看时,枯萎的花生苗越来越多,且拔出每一棵,土里都有许多虫子,花生果仁都被啃没了。
9月10日上午,济阳县太平街道东三教村村民在一平方米的花生地里,居然挖出了155条肥胖的白色虫子。
大惊失色的刘关荣立刻通知了家里人,村里一起种花生的农户也都陆续得知,纷纷去农田里查看,结果有六七户人家地里都出现了这种现象。花生较细的根须都被吃光了,花生壳上全是洞,虫害程度十分严重。
“正常情况下每一棵花生能结40多个果,现在有的能剩几个,有的全被啃光了。”村民说,东三教村种花生的农户分两季种植,春花生和夏花生,今年种植春花生的农户收成很好,这次虫灾只出现在种植夏花生的农田中。
这次东三教村发现虫灾的花生地有六七十亩,刘关荣家的花生地有5亩半,其他村民家有6亩半、9亩半,村民王女士家的15亩地全部用来种了花生,是损失最严重的一个。“本来四十天后就有收成了,没想到临近收获出了这种事,今年算是白种了。”
仅一会儿,就从地里挖出一堆虫子。
密密麻麻的是害虫蛴螬
“就这一上午,我一个人就挖出来这么多虫子。”刘关荣指着水桶里盛的小半桶虫子苦笑。这种虫子呈“C”形蜷缩着身体,头部是褐色,身体是白色。密密麻麻蠕动着的虫子看上去十分瘆人。
据村民查看,每一棵花生下少则六七条,多则十四五条。现场,村民找了一块一平方米的花生地,将花生拔出后挖出里面的虫子,统计了一下,居然有155条。
刘关荣和其他村民告诉记者,这种虫子学名叫蛴螬,以前不光在花生地里出现过,玉米地也有,但数量并没有那么多。“我们种花生都四五年了,往年收成很好,花生个大饱满,偶尔一片地里能出现几个蛴螬虫。今年和以前一样种法,没想到蛴螬数量这么多。”村民们也感觉到这种虫子繁殖力很强,这几天挖出的虫子越来越多。
资料显示,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不过,奇怪的是,遭受虫灾的村民家的花生地分布位置都不一样,并不连片出现,中间隔着的其他地块并没有遭受虫灾。许多花生叶子还绿油油的,但拔出来土里就有不少蛴螬。“就快成熟了,真的舍不得拔出来。”村民说,也有人打听到蛴螬有药用价值,想将挖出的蛴螬卖掉,“但我们咨询了收购站,他们只要专门养殖的蛴螬。”
蛴螬,以前不光在花生地里出现过,玉米地里也有,但数量并没有这么多。农业专家说工作20年了,没见过这么多虫子。
有农业保险但不保花生
“每年靠这几亩地的收成过活,现在收成全没了,还赔上了不少钱。”面对几近绝产的花生地,村民们愁容满面。原来每亩地能收获花生800斤,现在都赔进去了。
“不算付出的人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在内的成本,每亩地就要1000块钱的成本。”村民们说,如果正常收获,按今年的价格每斤花生能卖2.8元左右,10亩地的话就能卖两万多块钱,现在光成本就搭进去1万块钱。
刘关荣说,她每年都要交种植农作物的保险,一亩地交3块钱,但这份保险只能保玉米,不包含花生。现场,东三教村村委会及太平街道办的相关负责人也称,该保险只能投保小麦、玉米等作物,花生无法保障。“我们会一起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看看能不能对农户遭受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