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 pdf(肥胖的女的)

文章目录:

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发布!预计2035年,全球将有40亿人超重/肥胖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3年3月,2023版《世界肥胖地图》于世界肥胖联盟官网重磅发布!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而世界第一肥胖国家超重率或超过67%。(完整版《世界肥胖地图》文献链接见文末)

来源:世界肥胖联盟官网

全球肥胖人数急剧上升!2035年,预计全球超重/肥胖人群超过40亿

《地图》中对超重的定义为BMI≥25kg/m^2,对肥胖的定义为BMI≥30kg/m^2。数据表明,在全球年龄>5岁的人群中,「超重/肥胖率」将从2020年的38%迅速增加到2035年的51%,人数将由2020年的26亿人,攀升到2035年的超过40亿人;「肥胖率」将由2020年的14%上升至2035年的24%,人数将达到近20亿。

图1 全球超重/肥胖总人数预测(2020-2035年)

表1 全球超重/肥胖总体趋势预测(2020-2035年)

其中,成年男性肥胖率将由2020年的14%增长至2035年的23%;成年女性肥胖率将由18%增长至27%。

表2 全球成人肥胖趋势预测(≥20岁)

儿童肥胖形势严峻!2020~2035年间,肥胖率将翻倍上升

《地图》预计,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在所有年龄段中上升得最快。2020~2035年间,全球男孩的肥胖率将从10%上升到20%;女孩的肥胖率将从8%上升到18%。

表3 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趋势预测(5~19岁)

聚焦中国:2035年,我国成年人群肥胖率预计达到18%

数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将达到18%,2020-2035年的年增长率达到5.4%。超重/肥胖管理相关费用预计会达到GDP的3.1%。

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亟需关注:2020-2035年间,预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年增长率为6.6%,2035年,男孩肥胖率将超过50%,女孩肥胖率将接近40%。

图2 中国肥胖率的预测趋势图(BMI≥30 kg/m^2)

图3 超重/肥胖相关经济支出(BMI≥25 kg/m^2)

聚焦全球:世界不同地区的肥胖趋势

来源:世界肥胖联盟官网

➤非洲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非洲地区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将迅速上升,特别是女孩的肥胖率将从5%大幅上升至14%。到2035年,女性的肥胖率预计将从18%上升到31%。

➤美洲区域(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美洲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将快速上升,特别是男孩将从20%增加到33%。在此期间,总体肥胖率预计也将上升,预计到2035年,近一半的成年人(47%~49%)将受到肥胖的影响。

➤东地中海区域(北非和中东):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东地中海区域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将翻一番,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均将从11%上升到23%。到2035年,女性的肥胖率预计将上升到40%以上。

➤欧洲地区: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欧洲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将快速上升,2035年将有14%的女孩和21%的男孩受到肥胖的影响。到2035年,肥胖将影响35%的女性和39%的男性。

➤东南亚地区:当前,东南亚地区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相对较低,不过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该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将大幅上升,女孩的肥胖率将从3%上升至11%,男孩的肥胖率将从5%上升至16%。成人的肥胖率预计将翻一番,男性从4%增加到10%,女性从8%增加到16%。

➤西太平洋地区:据预测,2020年至2035年期间,西太平洋地区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可能会显著上升,女孩肥胖率将从9%上升到28%,男孩肥胖率将从19%上升到41%。对于成年人而言,肥胖率预计将在此期间翻一番,男性从8%增至19%,女性从9%增至16%。

经济状况与肥胖趋势:低收入国家的肥胖率升高更迅速

《地图》预测,低收入国家的肥胖率将持续上升。预计到2035年,被认为是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基里巴斯,成年人肥胖率将达到67%,成为全球成年人肥胖率最高的国家。

到2035年,居住在低收入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或将成为肥胖的最高风险人群。预测表明,低收入国家的女孩2020年肥胖率为4%,男孩为2%,到2035年将分别上升至13%和6%;成年人中,2020年男性和女性肥胖率分别为5%和14%,预计到2035年将分别增加至11%和26%。

COVID-19对肥胖的影响

在COVID-19流行期间,不良饮食习惯和久坐行为的增加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例如,于中国进行的一项涵盖了超过1万名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的研究发现:2020年初疫情期间,肥胖率从10%增加到12.5%,而超重率也从21%增加到25%。既往研究表明,群体层面的体重增加更难预防或逆转。鉴于COVID-19疫情相关的体重快速增加,当前估计的肥胖和超重水平可能要更高。

文献链接:https://www.worldobesityday.org/assets/downloads/World_Obesity_Atlas_2023_Report.pdf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12 年内,中国将有近 5 亿成年人肥胖:世界肥胖地图发布

本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 2023 版《世界肥胖地图》(以下简称《地图》)。《地图》表示,未来 12 年内,全球将有 51% 的人口、即超过 40 亿人超重或肥胖。

2023 版《世界肥胖地图》

《地图》中将“超重”定义为 BMI≥25kg/m²,将“肥胖”定义为 BMI≥30kg/m²。报告显示,除5岁以下儿童,2020年有超过26亿人超重或肥胖,到2035年,这个数字或将升至40亿。

全球“超重/肥胖率”将从2020年的38%增加到2035年的51%。其中,“肥胖”的患病率预计从14%上升到24%,人数将达到20亿。

全球“超重/肥胖率”变化

《地图》预测,2020~2035年间,全球男孩(5~19岁)的肥胖率将从10%上升到20%;女孩的肥胖率将从8%上升到18%。成年男性(20岁以上)肥胖率将从2020年的14%增长至2035年的23%;成年女性肥胖率将由18%增长至27%。

同时,报告显示了与中国相关的数据预测。

《地图》显示,到2035年,中国男孩肥胖率将超过50%,女孩肥胖率将接近40%;中国成年男性的肥胖率将接近20%,成年女性的肥胖率将超过15%。

中国不同人群肥胖率变化

2020-2035年之间,中国成人的肥胖年增长率达到5.4%,青少年肥胖年增长率为6.6%,《地图》将两个增长率定义为“非常高”(very high)。

《地图》预测到2035年,中国产生与超重/肥胖管理相关的费用将会达到GDP总额的3.1%。

文献链接:

https://www.worldobesityday.org/assets/downloads/World_Obesity_Atlas_2023_Report.pdf

来源:丁香园

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找到了发胖首要外因,竟与糖摄入过多有关!

俗话说“春季不减肥,夏季徒伤悲”。最新发布的肥胖地图就给了我们沉“重”一击。

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与肥胖息息相关的因素中,“糖”这一普遍且诱人的调味品,已然成为导致肥胖的主要外因,其过量摄入添加糖已对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添加糖过量摄入是肥胖首要外因

2024年3月,世界肥胖联合会发布了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其中显示我国成人肥胖上升率为2.8%/年,儿童肥胖上升率为2.0%/年。

肥胖的趋势在向年轻一代蔓延。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2020年,我国5至19岁的人群中有37%属于高BMI(身体质量指数)人群,共有超过9704万人;到2035年,我国5至19岁人群的高BMI人群占比可能会达到72%,总人数将高达1.3亿。①

肥胖趋势预测。图自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导致肥胖的因素多是多方面的,据《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食品添加糖/甜味剂摄入是影响我国肥胖人群的首位环境相关因素。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教授3月14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甜味饮料、吃可口的零食,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各种美味食品变得越来越易得。此外,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往往更容易选择高糖、高盐、高脂肪、高热量的便宜食品,这些食品的摄入则更容易导致肥胖。②

吃“糖”太多引起45种疾病风险上升

2022年7月,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人发表在《欧洲公共健康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1990年到2019年,30年间我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研究人员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超重肥胖、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③

2023年4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柳良仁团队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

研究截图

其中:

18种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10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卒中等。

7种癌症:如列腺癌、胰腺癌等。

10种其他疾病:涉及神经、牙齿、肝、骨和过敏等。

比如,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11%。④

远离藏在食物中的6类“隐形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韩婷2024年在该院微信公众号刊文提醒,相较于蛋糕、巧克力、糖果这些容易识别的糖分大户之外,更多的糖实际上以一种“隐形”的方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虽然吃起来不是甜味的,甚至打着“低糖”或“无糖”的招牌,但其实富含糖。

“隐形糖”指在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糖,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也包括食品工业中常用的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物;而不包括新鲜完整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奶类中的乳糖以及粮食谷物和薯类中的淀粉。⑤

她提示,“隐形糖”往往多习惯藏在6类食物中:

(1)饮料、果汁、风味酸奶

(2)烘焙类食物

(3)果干、肉脯类零食、膨化食品

(4)各种酱料和菜肴

(5)冰饮

(6)“营养麦片”和各种“糊粉”类产品

健康时报图

健康减糖,做好这4点

当一个人习惯频繁地摄入高糖食物后,每次总是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才能获得跟之前一样的满足感。糖瘾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紊乱。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刘少伟2024年在健康中国刊文介绍,生活中可以这样减糖:

1.重建大脑奖励系统

可以试着重新激活自己想要的大脑奖励系统,比如重复地获取新鲜食材,仔细品味;重复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喜欢的运动,而不是喝含糖饮料。重复做这些,会让你记住这个循环,逐步改变大脑的奖励系统,助你慢慢脱离糖瘾。

2.选择递进式减糖法

可以选择不同含糖量的食物,逐渐从高糖食物慢慢转化到低糖食物。

3.避免情绪化进食

人有某些情绪时,会特别想吃某些食物,尤其是高糖、高脂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正在靠吃东西来发泄情绪,那就不妨先尝试一些正确的情绪疏解办法,比如看书、跑步。

4.减少精加工食品

选择低脂高纤维、低血糖负荷、饱腹感强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如粗粮、全麦面包、玉米、紫薯等。合理搭配一餐,吃够蛋白质,减少饥饿感,提高基础代谢。学会看配料表,不主动喝含糖饮料,尽量选择新鲜、低糖水果或是含有天然甜味剂的甜味产品来满足对“甜”的感受。⑥

本文综合自:

①世界肥胖联合会.《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

https://data.worldobesity.org/publications/WOF-Obesity-Atlas-v7.pdf

②2024-03-14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发布,添加糖摄入为肥胖首要外因》

③Jiang Y, Xu T, Dong W, Chu C, Zhou M. Study on the death and disease burden caused by high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tak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Eur J Public Health, 2022, 32(5): 773-778.

④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BMJ.2023.

⑤2024-01-05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健康大讲堂-139】当心“隐形糖”悄悄吞噬健康》

⑥2024-03-06科普中国《为什么戒掉甜饮料这么难?| 科普时间》

来源: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