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不会对身高增长造成影响?能否长高,和4点有关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的身高总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在讨论孩子的身高增长时,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肥胖到底会不会影响长高?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与生活习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肥胖与身高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影响孩子长高的4个关键因素!
肥胖与身高的直接关联
首先明确一点,肥胖确实可能对儿童的身高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儿童时期的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身高的发育。
1、骨龄提前与骨骺闭合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促使性激素提前分泌,导致骨龄提前,骨骺线(骨骼生长的部位)提前闭合。一旦骨骺闭合,就意味着身高增长的空间大大缩小,从而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
2、生长激素受影响
肥胖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是促进儿童长高的关键激素。过量的脂肪细胞会抑制生长激素的活性,减少其在体内的有效利用,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3、运动能力受限
体重过重的儿童往往不愿意或无法参与足够的体育活动,这限制了他们的运动量,减少了骨骼受到的机械应力,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4、营养失衡
虽然肥胖常常与营养过剩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许多肥胖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可能摄入了过多的热量,但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骨骼和身体的整体发育非常重要。
影响长高的4大因素
在探讨肥胖与身高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关注4个直接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
1、遗传基因
遗传是决定身高的首要因素。父母的身高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子女的身高潜力。尽管如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状况仍可在遗传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2、均衡营养
营养是支持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石。均衡摄入钙、维生素D、蛋白质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身高增长。
3、充足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最为旺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支持身高的增长。
4、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同时帮助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跳跃、游泳、篮球等运动特别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
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面对肥胖可能带来的身高增长障碍,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充足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孩子每晚有8-10小时的睡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心理关怀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鼓励孩子建立自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3、定期体检
关注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必要时寻求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记住,身高增长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细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迈向属于他们的灿烂未来!
肥胖带给孩子的烦恼你真的了解吗?有些健康隐患会影响他一辈子
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我们照例在这个时间点说说儿童肥胖的问题。
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长大的。老一辈和年轻父母之间,对于孩子成长,经常存在的一种观念不同,就在孩子的饮食方面。
老一辈看不得孩子吃得不好,对于孩子各种馋嘴的要求,一般也都顺着来,对蛋糕、糖果、饮料以及汉堡,都是不加节制,即使孩子的体重不断增加,也会以胖点有福、孩子正在长身体等理由,来反驳别人。
如果你再次因此和老一辈有了争执,不妨让他们看看这篇内容,儿童肥胖的健康隐患,要比表面看起来的,要多得多。
造成儿童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多数是没有疾病影响的单纯性肥胖。
在儿童肥胖中,遗传因素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父母其中一方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可能性占1/3;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子女肥胖的发生率超过一半。
这种遗传因素并不单指遗传基因,后天的家庭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外,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进食过多,营养过剩以及运动过少等原因,都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
如果你的家庭或是孩子自身存在上面这些因素,就要警惕孩子肥胖的风险了,需要家长及早进行预防和调整了。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生理
因为儿童期的肥胖,影响的不仅是体型和行动能力,潜在的健康和心理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1
智力发育
虽然儿童肥胖并不一定会影响智力的发育。但在某些肥胖儿中,确实存在着由于肥胖导致的呼吸困难,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脑细胞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患儿嗜睡、记忆力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进而影响智力发育。
2
身体发育
小儿早期发胖会使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而且早期体重过重,加上缺钙,容易发生X形腿、O型腿及扁平足等畸形。
早期发胖还可以使生长加速,尤其是骨头的生长变快,导致骨龄提前,然而这样有可能导致骨头发育过早停止,骨骺过早关闭,从而使胖孩子小的时候显得比较高,到了别人蹿个儿时反而长得慢,导致“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3
疾病隐患
肥胖的孩子比体重正常的孩子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冠心病多2-5倍,高血压多2-6倍,糖尿病多4倍,胆石症多4-6倍。
4
成年肥胖
儿童时期的肥胖与成年期再发胖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但使脂肪细胞的变大,而且还伴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这让成年时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肥胖儿童成长的烦恼:心理
除了健康隐患,在心理测评中显示,大多数“小胖墩儿”存在心理轻度异常,其中3个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2个出现轻度的敌对症状,2个出现轻微的焦虑现象,少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问题等。
体型不美,活动不方便,在集体活动中常是同学们取乐的对象,常受到同学们排斥和嘲笑,妨碍他们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他们较少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渐渐导致抑郁、社交退缩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行为问题。所以小胖墩儿往往自我评价低、自信心不足、自卑感明显,表现出较多的焦虑情绪、悲伤、孤独、紧张、担心等行为特征。
从社会适应能力与同伴的关系看,随着儿童肥胖程度加重,社会适应和社会交往能力、学校活动和学习能力均随之降低。
一方面由于肥胖儿自身体型不佳、活动不灵活,为保护自己不被同伴取笑,他们不愿意或拒绝参加集体活动,减少与同伴的正常接触与交往。
另一方面是来自同伴的因素,同伴觉得其难看或因为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笨拙而不愿与其玩耍,儿童的肥胖症会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肥胖儿童正常同伴关系的建立。
和外在的影响相比,这种心理方面的影响更容易被家长忽略,因此在发现问题时,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接受肥胖的现实,科学认识肥胖的实质。
鼓励胖孩子参加小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参加减肥夏令营等,在这样的团体中,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当然,建立积极的生活环境,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寻求专业帮助,制订合理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计划,帮助孩子减掉多余的体重,才是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静”享健康丨肥胖也会影响孩子身高?如何应对?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孩子出现了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的孩子们不仅在体格上不如正常的孩子健康,而且心理和行为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肥胖还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骨骼的发育。
骨龄是衡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较准确的指标,是儿童内分泌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辅助手段。肥胖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骨龄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骨骼肌、体脂肪的发展基本同步,国内外部分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儿童肥胖与骨龄提前、早发育存在一定的关联,且肥胖对青春期前期及儿童期骨龄影响较大。
此外,身体成分中某些指标及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能导致骨龄提前,进而引发性发育提前、预期身高降低等一些临床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定期监测肥胖儿童的骨龄,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有助于预防骨龄提前和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除了肥胖本身的影响,过度进食甜食或油腻食物也可能导致胖孩子长不高。这些食物会导致高血糖、高脂血症,进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此外,胖孩子还容易缺乏维生素D,这会影响骨骼的钙化和成长,进一步影响身高。
那么,
胖孩子该怎么办呢?
近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的评估、治疗和预防指南》专家组提出:一旦发生肥胖,应将促进健康的饮食、活动和环境等作为主要目标。
饮食
1.减少食用快餐食品,减少在外就餐及外卖点餐;
2.减少添加糖的食品并避免含糖饮料;
3.减少高脂、高钠加工食品的摄入;
4.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
5.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6.按时、规律进餐,避免不吃早餐和白天不断加餐, 尤其是放学后、晚饭后和睡觉前;
7.避免进餐时使用电子产品。
活动
建议3—6岁的儿童每天保证60分钟体力活动,包括30分钟有指导的结构化体育锻炼。建议>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天至少保证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天的增强肌肉和骨骼的高强度运动。
睡眠环境
推荐1—2岁幼儿保持11—14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包括小睡和打盹。推荐3—5岁儿童保证每天10—13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纠正因睡眠时长和时段的紊乱导致的进食和代谢异常状态。推荐6—12岁学龄儿童每天有9—12小时睡眠时间。
记者:郁婷苈
资料:区卫生健康委、区妇幼保健所 孙洁著
编辑:陈攻
图片: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