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性生活吗(肥胖的人性功能旺盛吗)

文章目录:

什么!肥胖竟会影响男人性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超重或肥胖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有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公民肥胖率超过50%,肥胖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超重或肥胖会引起身体代谢紊乱,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除了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外,还给男性同胞带来诸多影响!

1.肥胖让男人看起来变“短”

肥胖除了影响男人外观,外表上给人一种大腹便便的视觉感,还会让男性的阴茎看起来变“短”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使腹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大量的脂肪“掩埋”而显得短小,并非阴茎实际长度变“短”。

臀部、大腿及腹壁脂肪增多可导致性交时阴茎不能插入阴道,影响双方同房体验感。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或超重情况会对睾丸以及阴茎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2.肥胖让男人变“快”

肥胖是诱发早泄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BMI指数越高早泄情况越严重,有学者认为这与肥胖男性“瘦素”合成释放增多有关。

3.肥胖让男人变“软”

有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会引发阳痿。肥胖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而睾酮水平往往偏低,随着体重的增加睾酮水平逐渐降低,雌激素的升高和睾酮水平的降低均可增加男性阳痿以及性欲低下的发生。肥胖使勃起所需的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从而影响阴茎血管血液的供应,导致阳痿。

4.肥胖让男人生育变得困难

肥胖可通过影响精子功能、生殖激素、睾丸功能及微量元素等多种途径影响男性生育功能。有研究表明,肥胖会导致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精子浓度降低、精子畸形率变高。此外,肥胖还导致精子DNA碎片率升高,引起女方流产而影响生育;导致男性生殖激素紊乱,进而使男性生殖能力下降。

肥胖还会导致睾丸发育异常,尤其是青少年肥胖男孩成年后,其睾丸发育往往偏小,精子质量也往往偏差,影响其生育。肥胖男性由于体表及阴囊脂肪过多,导致阴囊及睾丸的温度变高,破坏精子生发的低温环境进而影响精子质量。微量元素如锌、铁、铜等在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获能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肥胖对微量元素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增加不育的风险。

5.肥胖让前列腺变得“脆弱”

肥胖是前列腺增生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腹型肥胖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率会增高。肥胖通过影响患者体内血脂水平、性激素水平、肽类调控因子以及微量元素等增加前列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肥胖可引起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这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BMI越大,前列腺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越高。

6.医生小建议

肥胖影响男性的方方面面,中医认为肥胖患者多与痰湿、血瘀、脾虚、阳虚、气虚等密切相关,若“管住嘴、迈开腿”仍未能控制体重,则应立即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作者:吴林

镇雄县中医医院男科生殖科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师从云岭学者、云岭名医秦国政教授。在读期间主持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级课题1项,参与云南省教育厅课题3项、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第二、三作者发表文章4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会议论文3篇。在“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1篇,“云岭男科”微信公众号发表科普2篇。第七届兰茂论坛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获得者;校级“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省级优秀毕业生获得者,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阳痿、早泄、功能性不射精症、逆行射精症等性功能障碍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不育症(少、弱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症,免疫性不育等)、膀胱过度活动症、睾丸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等男性疾病,以及泌尿系结石、小儿遗尿、过敏性紫癜、内耳眩晕症、顽固性头痛、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颌窦炎等疾病。

别让肥胖影响了女性的“性福”生活,影响怀孕。警惕肥胖的影响

肥胖会影响女性健康,这位女士的经历估计不少人都经历过。

今天下午在“体重管理门诊”遇到了这样一位女士。

张女士,31岁,体重85kg,身高155cm,体重指数:35.4。体检报告上存在的问题:高脂血症,高尿酸,脂肪肝,鼾症,多囊卵巢。

在问病史的过程中,了解到:她和爱人备孕半年余,一直没有怀孕,并且自己的“欲望”很低,白天总是打不起精神。

根据她的情况,解释了她存在的健康问题,给了她减肥的计划。

在日常工作中,像张女士这样的案例,遇到过不少。

肥胖导致女性健康出现不少问题,所以在这里科普一下,并呼吁一下女性关注自己的体重,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

肥胖伴随着哪些健康问题?

肥胖属于代谢性问题,严格来说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义为疾病。代谢性疾病还包括高血脂,脂肪肝,和高尿酸。

肥胖的原因是因为摄入的热量过高,过多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在身体上储存起来,最常见的是腹部脂肪,所以肥胖者会有“大肚子”出现。脂肪还会沉积在肝脏上,形成脂肪肝。脂肪在血液中会导致高血脂。所以肥胖者常伴随着脂肪肝和高血脂。部分人还会伴有高尿酸。

肥胖为什么会有鼾症存在?

我们都知道肥胖者多数都有打鼾的情况,是因为肥胖者外观可以看到有双下巴,咽腔内可以看到软腭肥厚,咽壁肥厚,舌头增宽,那么会导致咽腔内狭窄。在睡眠的时候,咽喉肌肉松弛,容易出现舌头后坠,阻塞气道导致呼吸不顺畅,会出现打鼾的情况。

打鼾会导致身体缺氧,所以也会引起性欲减低,与张女士的症状相符。

肥胖为什么会伴有多囊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内分泌紊乱,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导致,多数伴有肥胖,多毛,痤疮等问题。

所以张女士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肥胖。所以备孕半年没有怀孕。

该如何对待肥胖?

在给张女士的处方中:

首先建议她控制饮食,控制高热量食物,控制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减少高脂食物,可以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其次,增加运动量。给她的运动建议是:游泳,因为她的体重大,膝关节负荷重,跑步的话会损伤膝关节。同时增加无氧运动,建议她增肌器械的训练。

其他:配合代餐等方式进行调整体重。对于打鼾的情况,在减肥的同时,建议耳鼻喉科门诊进行呼吸机治疗。

祝她减肥成功,祝她生活幸福。早日好孕。

#湖南医聊超能团##科普王医生说科普#@头条号@头条传媒@头条健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湘雅戴教授@湖南医聊 @大咖热评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肥胖,不仅会缩短寿命,还会导致不“性福”?

导读

肥胖背后的“元凶”是?

来源:医脉通

作者:大菊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年世界肥胖日倡导“人人需要人人”的口号,呼吁国际社会团结一致,为实现人人更幸福、更健康、更长寿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可是当面对“肥胖”这一现实难题,很多人只能摸着像皮球一样的肚子扼腕兴嗟。

当前,全世界有8亿人患有肥胖症,儿童肥胖症预计在未来10年增加60%(到2030年到达2.5亿),与肥胖症相关的医疗费用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对此,世卫组织曾发出警告: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万,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科学减重刻不容缓。

都是肥胖惹的祸

前几天,一名38岁的男性患者来就诊,询问患者哪里不舒服,答曰“没什么不舒服,能吃能睡能长肉,就是血糖有点高?”问“血糖空腹多少,餐后多少?”患者答曰:“空腹15、16mmol/L左右,餐后23mmol/L左右。”量体重95kg,身高170cm,BMI32.87kg/㎡,明显的肥胖。查生命体征,HR97次/分,血压170/106mmHg,年纪轻轻,爬二楼就得喘,还没开始具体检查,就发现了一堆问题。

告知患者:“糖尿病、高血压的帽子都得戴上了,真是贵气逼人呀!”患者一脸不在乎,大手一挥,说:“正常,我胖嘛。”本秃头扶了扶老腰,一脸恨铁不成钢,“大哥,你才38岁呀,多好的一个劳动力,一胖毁所有!”

所谓心宽体胖大致如此吧!

在这里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些通常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富贵病越来越年轻化了。以前大家都说“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现在是“四高”、“五高”甚至“六高”了。“第四高”是指高尿酸,“第五高”是指高体重即肥胖,“第六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又被称为“新时代的胆固醇”,真的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呀。

可更扎心的是,肥胖不仅有害于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日常生活,比如性生活。

男性肥胖导致控制性腺发育和运作的脑垂体后叶脂肪化、使垂体功能下降,性激素释放减少进而导致性欲减退及勃起功能障碍。

医学研究发现,随着体重的增加使男性分泌雄激素—睾酮水平呈下降趋势。睾酮可调节阴茎的勃起功能以及调节勃起过程时间及性欲功能的发生。

另外肥胖本身以及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会加重性生活的难度。

对于女性而言,研究认为肥胖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女性的性欲强弱取决于体内雄激素水平,肥胖女性性欲普遍低下与其体内雄激素水平低下有密切关系 。

看完这些,单身小胖子瑟瑟发抖中:“难道我们就不配拥有爱情?”

所以啊,为了下半身的性福,还是要适当控制体重呀!

肥胖背后的“元凶”是?

其实,以上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即代谢综合征,与肥胖非常相关。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以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疾病,常与2型糖尿病(T2DM)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关系密切。

MS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危险因素的合集。MS病因包括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亦从侧面导致了该疾病的蔓延。与非MS患者相比,MS患者患T2DM的风险上升5倍,中风或心肌梗塞的风险上升2倍;如果MS患者接受肝脏移植手术,术后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较代谢正常患者可能上升4倍。而且,这一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并向儿童、青少年伸出了魔爪。

图源:摄图网

天津市一妇幼保健中心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血糖、血脂、超重和肥胖情况,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7-2019年天津市河西区幼儿园大班的儿童进行调查,测定其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指标,分析其肥胖及代谢异常的情况。共调查天津市河西区学龄前儿童9765人,其中消瘦361人,正常7447人,超重883人,肥胖1074人。

根据性别及年龄进行分层比较,发现男童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童,6岁以上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肥胖学龄前儿童的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消瘦、正常及超重的儿童。因此该区学龄前儿童存在超重的情况,肥胖发生率高,与儿童营养过剩、脂类代谢异常有关,影响其生长发育,对其健康不利,急需引起重视。

江西省儿童医院为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收集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该院以肥胖就诊的115例儿童依体质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对他们的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15例儿童正常28例,超重51例,肥胖36例;正常组儿童无代谢综合征。超重组腹型肥胖6例,高血压1例,高甘油三酯1例,肥胖组高血压6例,腹型肥胖27例,空腹血糖增高1例,高甘油三酯3例,低高密度胆固醇2例;正常、超重及肥胖三组的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6.4±4.3,100.2±5.9,103.8±12.7mm Hg,正常组与超重、肥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腰围分别为67.8±6.8,87.7±6.7和98.4±6.1cm,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空腹血糖分别为4.6±0.7,4.7±0.5和4.8±0.6mmol/L,三组间差异无统统计统计学意义;平均HDL-C分别为1.26±0.28,1.28±0.22,1.27±0.28mmol/L,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糖血脂异常检出率肥胖组明显高于超重组;肥胖组2例符合MS标准,发生率为5.5%。而一项北京市肥胖儿童的研究发现MS发生率是15.1%。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代谢综合征(MS)被称为“死亡四重奏”,可使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同时与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骨质疏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相关。

对于本病,预防是关键,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前提和基础,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个体化、联合治疗。包括有氧运动、控制热量及饱和脂肪酸摄入、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久坐时应每隔30 min进行一次短暂的身体活动,目标是每周150 min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鼓励MS患者多吃粗粮、谷物、蔬菜,我国成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25~30 g/d,每日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的50%~60%,成年人主食摄入量约250~400 g/d,胆固醇摄入量<300 mg/d,食盐摄入量<6 g/d。

参考文献:

[1]Metabolic health: a priority for the post-pandemic era.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1 Apr;9(4):189.

[2]Rochlani Y,Pothineni NV,Kovelamudi S,et al.Metabolic syndrome:pathophysiology,management,and modulation by natural compounds.Ther Adv Cardiovasc Dis,2017,11(8):215-225.

[3]Fatourou EM,Tsochatzis EA.Managem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9,4(9):731-741.

[4]徐翠翠.学龄前儿童血糖、血脂、超重和肥胖调查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4):62-64.

[5]骆晓燕.儿童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症与代谢综合征[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01):211-213.

[6] 王海俊,马军,尹遵栋等.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78-880.

[7]冯金章,刘锁红,冯俊芳,迟戈夫.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5(06):525-528.

[8]刘艺.代谢综合征的危害和综合干预[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1):37-39.

[9] 薄立伟,阮晓笑. 男性肥胖对性功能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8,26(05):422-42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