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毁所有:不仅影响气质,还可能毁掉男性本该有的“雄风”
本刊记者/柴玉
采访专家/王琦 国医大师
研究人员发现,男性体重大幅增加有可能会加大睾丸激素水平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其更易衰老。生活习惯与性功能障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和ED有着密切的关联。
01
“八成以上的阳痿患者都是血管病变。”王琦说,阳痿与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常常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合并存在。比如高血压病,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坏,使血管的弹性减弱,血液流量减少,供血差;糖尿病,会造成血管、神经末梢的破坏;心脏病,通常心脏射血异常,阴茎供血就会出现问题;高血脂症,血液黏稠,血管壁形成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 这些都会引起阳痿。
所以,被诊断为阳痿后,心脏疾病风险增加三成。同时,也是很多其他疾病的早期信号。阳痿的患者如果不进行干预,5 年后发生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的比例达到八成以上。
02
有四分之一的勃起功能障碍是药物造成的,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药物和抗抑郁、镇静的精神类药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也会导致阳痿。王琦曾经有个性功能障碍的患者,病史显示,有高血压病,并且在服用降血压药物。王琦给患者开具了可以降低血压并能改善勃起功能的药物,患者的勃起功能慢慢得到了恢复。治疗阳痿,必须找准原因,不能不问缘由直接开方,因其很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治疗疾病的同时把阳痿也治好了,或者说治疗阳痿的同时把另一个病也控制住了。
03
阳痿也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没有好的心情或者是恶劣的情绪、悲伤的氛围、惊恐的状态,都会导致阳痿。中医认为的情志因素可导致阳痿。
多年前,王琦在临床上遇到一对夫妇,丈夫因阳痿遍访名医,药吃了不少,就是不见效。望闻问可导致阳痿。
性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舒适、能让人放松的环境。如果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就会发生“想而不举”的尴尬场面。
04
还有些生活上常遇到的情况,比如打鼾、牙龈出血等,也会引起阳痿。
王琦说,睡眠中因打鼾导致的呼吸暂停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发生的时候大脑会缺氧,心肌的供血也受到影响。缺氧、缺血导致血管内血液运行障碍,继而导致阳痿。
牙龈出血一般是牙周炎的症状,容易细菌感染,随血液运行引起血管病变,进而影响到阴茎血液供应,发生阳痿。生殖器的问题比如生殖器异常、龟头炎等也会引起阳痿,要及时就诊。
另外,要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问健康:口服壮阳中成药,真能壮阳吗?
随着性功能障碍患者人数日趋增多,壮阳药成为药类热门产业之一。壮阳药,是指用于增强男性性欲等促进性功能的药物。
因相关药物知识普及不够,多数人对于壮阳药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滥用壮阳药的例子屡见不鲜。在介绍前,请大家树立一个观念——在用壮阳药之前,必须先咨询专业医师,切忌只听信片面宣传而盲目用药。
目前市售壮阳药,多为口服中成药。这类药物一般具有补肾壮阳作用,对于因肾阳虚证引起的性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性功能障碍无效。
古人需根据食品或药品的形状进行滋补,比如用肉苁蓉来补肾治疗阳痿。很多人认为牛、驴、虎等动物的鞭可以补肾壮阳,也是来源于古人取类比象、以形补形的思维。
古人取类比象、以形补形的理论,有合理的一面,临床正确使用确实有效,但也不可拘泥。
如果长期服用这些壮阳药,尤其对于患有肝郁、湿热、瘀血、痰瘀、肾阴虚等证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内热,出现心跳加快、烦躁、口干舌燥等症状,甚至有流鼻血等血热妄行的情况出现。其次,患有心脏病、血压异常、甲亢、神经衰弱、肝肾功能不全等病症的人,应慎用壮阳药。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柴玉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6月刊
图片:摄图网已授权
一半国人超重!看完胖子的解剖内脏,只想减肥
你胖了吗?
1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和癌症发病率与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
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拿下了“肥胖人数第一”
2016年权威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研究,对全球1920万成年人历时40年的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共有9000万肥胖人群,其中,1200万属于重度肥胖,成为全球“胖子”最多的国家。
要知道,30年前,我们还存在“吃不饱”的苦恼。30年前若是能痛痛快快吃上一顿肉,是像过年一样高兴的事。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即便是天天大餐、顿顿吃肉,也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一旦开始了“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的生活,再要“管住嘴、迈开腿”,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造成的结果就是,腰围不断加粗,体重不断增多,就连孩子“小胖墩”的比例也明显上升。
看完发抖!肥胖让你的内脏变成这样……
然而,身体肥胖了,我们的内脏却受了伤!
2016年,BBC拍了一部纪录片——《解剖肥胖》,他们找了一具女尸做解剖,并拍下了整个解剖过程。
被解剖的女性,身高165cm,体重高达215斤,是死于心脏衰竭。她在去世之前同意将尸体捐赠给医疗研究,希望给所有肥胖者一个警醒。
整个过程并不顺利,解剖专家花了很长时间,因为死者全身都裹满了脂肪。
终于肚子被划开,肚子满满一层脂肪。
解剖专家拿出了死者的器官发现,她的心脏、肺部、肝脏以及肾脏全都坏了!这才是肥胖真正可怕的地方!
1、心脏
解剖死者的心脏时,专家感到诧异:“正常人的心脏是强有力的肌肉组织,拿出来应该像牛排,而她的心脏拿出来却是软绵绵的”。
因为过度肥胖,死者的心脏承受了极大的负荷,心脏重量是正常人的两倍。(心脏重量的正常范围在225克,而她的高达449克!)
2、肺部
解剖到死者的肺部时,有滴滴答答的液体流出,并且体积异常庞大。解剖人员说到:“就算她的心脏能治好,也终会死在肺积水。”
3、肝脏
解剖到肝脏的时候,厚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并且已经发生病变。
4、肾脏
研究人员表示,“同样的,正常人的肾脏就只有一些青豆大小的脂肪附着在上面,但是她的肾脏上面有无数多余的脂肪。”
死者肾脏外的脂肪是普通人的三倍,并且已经出现病变。这将大大增加肾脏负担,患糖尿病以及尿毒症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肥胖,会毁掉全身器官!
1、心脏——衰竭
肥胖,可能导致脂肪长期堆积,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心脏会被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包裹,会影响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和养分的能力,最后可能只能逐渐衰竭而死。
2、肝脏——肝硬化
肚子很大,我们常称为“将军肚”或者“啤酒肚”。那些大肚子里面都装了啥?其实很简单,外面和里面都是脂肪,也就是肥肉。
然而,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医生曾维根2019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过多的内脏脂肪是有害的,比皮下脂肪的危害更大。内脏脂肪沉积在肝脏可导致脂肪肝,严重的可出现肝炎、肝硬化。
3、肾脏——肾小球“三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刘必成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肥胖会直接增加肾脏负担,使肾小球长期处于“三高”状态(即: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分数增高),这种“三高”状态可导致内皮细胞、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损伤,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超滤,引起肾病。
4、血管——动脉硬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之民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一些儿童由于过度摄入营养且不运动而肥胖,肥胖造成大量脂肪堆积在血管内壁,时间久了形成动脉硬化。肥胖患者一般存在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
5、骨骼——骨关节炎
中年男人最常见的肥胖是腹部肥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寇伯龙在2015年健康时报表示,增加的体重都会加在膝关节上,加大了膝关节压力。
膝关节运动产生的震动压力造成膝关节过度劳损,表面软骨变得凹凸不平,关节间间隙变窄,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阻等症状。如果是大腿脂肪多,这类人更易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别让肥胖要了命!保持健康的体重,才能远离疾病困扰!
胖了咋办?减!减!减!
其实减肥不难,说过很多次,却不在意!
道理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关键在于毅力!
想减肥,只要坚持就行!
参考资料:
①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1975 to 2014: 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J].the Lancet.387(10026),1377-1396. 2–8 April2016.
②2016.BBC纪录片《Obesity-The Post Mortem》(《解剖肥胖》)
③2019-08-23健康时报《“啤酒肚”里装了啥?》
④2017-03-17健康时报《肥胖也伤肾》
⑤2019-06-21健康时报《肥胖青少年 血管十岁就变硬》
⑥2015-01-08健康时报《胖男人膝盖最受累》
来源:健康时报
41.1%男性体重超重!2023“中国肥胖地图”发布
转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8月17日,《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身体质量指数)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关注“大肚腩”
全国41.1%男性体重超重
报告数据显示,从肥胖的“性别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男性占比41.1,女性占比 27.7%,肥胖男性占比18.2%,女性占比9.4%。
“男性更容易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通常与其在生活或工作中所受压力和情绪有关。一是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情绪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应激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公众通常所指的激素)分泌大量增多,起到对抗胰岛素作用,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引起以“将军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二是为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男性常常会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除过量进食外,酒精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促进肥胖形成。三是睡眠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也会通过打破能量平衡而导致男性肥胖。”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告诉记者。
另外,从肥胖的“年龄差异”来看,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
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糖尿病前期、脂肪肝
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趋势P<0.001)。
“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和久坐少动,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早期就存在血管功能的病变,随着病程延长,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相继出现。”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李步满告诉记者。
伍学焱教授向记者分析道,实际上,肥胖很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在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我们需要胰岛素协助摄血糖进入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如果胰岛素抵抗,就会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的线粒体所利用,于是就在脂肪组织内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而加重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很多肥胖的患者,早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脖子上会出现‘黑棘皮’,‘黑棘皮’是高胰岛素血症所导致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这是一个很严重的警示,预示着糖尿病的正在靠近。所以,肥胖的患者,如果胰岛素异常高,应尽快就医,医生会建议改变生活方式,甚或使用增强胰岛素敏感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减少胰岛素在血液中的量,从而延缓甚至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李步满认为,预防肥胖并发症,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是重要策略。代谢综合征是生活方式病,管住嘴、迈开腿、中医药综合干预调理等是必要的措施。
来源: 浙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