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不通肥胖(下焦不通吃什么药好)

文章目录:

上焦不通心火旺、中焦不通人虚胖、下焦不通功能差,中医来救你!

惊!上焦不通心火旺、中焦不通人虚胖、下焦不通功能差,中医妙法来救你!

在中医的神秘世界里,“三焦”是一个独特而关键的概念。很多人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却找不到确切原因,其实很可能是“三焦不通”在作祟。今天,中医王庆泽医生就来为大家深入剖析三焦不通的问题,并分享一些不常见却切实有效的秘方秘法,帮助大家运用中医智慧解决身体的困扰。

认识三焦:人体的“隐形枢纽”

三焦并非指某个具体的器官,而是中医对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划分。上焦,涵盖了心、肺等脏腑,就像天空一样,主宣发和布散,将水谷精微和气血输送到全身;中焦,包括脾胃,如同大地,负责消化、吸收和运化水谷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下焦,包含肝肾、膀胱、大肠等脏腑,犹如沟渠,主要负责排泄糟粕和尿液。

三焦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三焦不通,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出现“上焦不通心火旺、中焦不通人虚胖、下焦不通功能差”的情况。

上焦不通心火旺:点亮身体的“信号灯”

当我们感到心烦意乱、失眠多梦、舌尖发红、口腔溃疡等,很可能是上焦不通,心火旺了。这是因为上焦气血运行不畅,心火无法正常宣泄,从而在体内积聚。

王庆泽医生分享一个独特的秘方:灯芯竹叶茶。灯芯草具有清心降火、利尿的功效,淡竹叶能清热除烦、利尿。取灯芯草 3 克、淡竹叶 6 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天饮用 2 - 3 次,能有效清泻心火,缓解上焦不通带来的不适。

还有一个简单的穴位按摩法:按摩少府穴。少府穴是心经的荥穴,位于手掌面,第 4、5 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按压少府穴,每次 3 - 5 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通过刺激少府穴,可泻心火,畅通上焦气血。

中焦不通人虚胖:解开肥胖背后的“谜团”

很多人明明吃的不多,却容易发胖,尤其是腹部赘肉堆积,还伴有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这往往与中焦不通有关。中焦脾胃功能失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引发虚胖。

王庆泽医生推荐一个食疗秘方:茯苓薏仁粥。茯苓能健脾、宁心,薏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取茯苓 15 克、薏仁 30 克、大米适量。将茯苓、薏仁提前浸泡 2 - 3 小时,然后与大米一起煮粥。每天食用 1 - 2 次,长期坚持,可健脾祛湿,改善中焦运化功能,减轻虚胖症状。

另外,还有一个穴位按摩秘法: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每天用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按揉足三里穴 10 - 15 分钟,力度以能耐受为宜。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身体的运化能力。

下焦不通功能差:唤醒身体的“活力源”

下焦不通可能会导致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尿频、尿急、便秘等问题。这是因为下焦的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受到影响。

王庆泽医生分享一个中药调理方:知柏地黄汤加减。取知母 10 克、黄柏 10 克、熟地 15 克、山药 15 克、山茱萸 10 克、茯苓 10 克、泽泻 10 克、丹皮 10 克。将上述药材洗净,加适量水煮沸,小火煮 30 - 40 分钟。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这个方子具有滋阴降火、补肾固精的功效,可改善下焦不通导致的各种功能问题。

还有一个日常保健的小方法:提肛运动。每天早晚,在安静的环境中,全身放松,收缩肛门,就像忍住大便一样,持续 3 - 5 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 20 - 30 次。提肛运动可以促进下焦的气血运行,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下焦脏腑的功能。

中医王庆泽医生的温馨提示

中医王庆泽医生提醒大家,三焦不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运用这些秘方秘法时,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能让大家对中医解决三焦不通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和身边的人有帮助,不妨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智慧。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传承中医文化!

上半身瘦但是下半身胖 多半是你下焦堵住了!

小腹肥胖很让人头痛,艾灸这个穴位让你做个苗条人

小腹肥胖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不仅仅体重超标的人会有,就连一些明眼上看着很苗条的人也会有。

造成腹部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不规律的作息导致的内分泌失调,高热量食品、久坐不动等等。

排除生活习惯外,从中医角度来说,腹部肥胖往往是人体一条特殊的经脉“带脉”堵塞所造成的。

带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位于腰腹之间、人体唯一横向运行的脉络。“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一、带脉有何用?

1、中医认为带脉“总束诸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三阴 、三阳以及阴阳二蹻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有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腹部、腰部的赘肉越来越多,那就是“带脉”约束力不够强了,就好像我们的腰带坏了,没有办法扎紧裤腰一样。

2、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3、带脉位于中下焦之处,下面就是生殖系统所处的位置,因此带脉影响孕育。

二、带脉为什么不通?

1

寒湿入体

带脉不通多因寒湿入体所致。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久之,带脉就不通了。

2

肝郁脾虚

带脉不通亦与肝郁脾虚有关。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畅、经常熬夜会导致肝郁,长期思虑过多、缺乏运动、贪食寒凉会导致脾虚,二者都会导致带脉不通。

人体其他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只有带脉左右横向环绕,把所有循行于腰腹的纵向经脉都系住。因此,一旦带脉堵塞,腰腹经络都会在其与带脉的交叉点堵塞。经络瘀堵,气血运行就不通畅,腰腹部就会感觉寒凉(加之腹部是六条阴经汇聚之处,容易寒凝瘀滞),就本能地需要借助外在力量(脂肪)来保暖。

就这样,脂肪一点一点地聚集,天长日久,聚沙成塔,腰腹部就肥胖起来。所以,要想消除腰腹赘肉,首先得防寒保暖,以防带脉瘀堵。

三、艾灸如何疏通带脉?

艾草素有“养生仙草”的美名,是罕见的能通十二经的药草,中医多部典籍都对其赞誉有加。韩国古医书《东医宝鉴》(朝鲜民族古代药学史上的巨著)也对艾草推崇备至,认为艾草可治诸多久治不愈的疾病,可治腹痛、赤痢和白痢,可治因五脏痔漏导致的流血、生疮,另外还可以祛风寒、促妊娠、助生肌。

艾草具有“释放热量大,燃烧时间长”的特点,艾灸时可以长时间高效率地刺激穴位,有效温经通络、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散结消症。带脉位于六条阴经汇聚的腰腹部,天生容易寒凝瘀滞,艾草乃纯阳之物,非常适合寒湿体质,《黄帝内经》曰: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所以,当人体被寒湿侵袭,以致内在阳气不足时,就必须借助外在力量补充,而艾灸则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之选。

艾灸取穴:简单地说,只要是平时系皮带的那一圈(带脉所在位置)都需要艾灸。其中有3个穴位: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可以重灸,因为这3个穴位在胆经上,肝胆互为表里,刺激这3个穴位,可以疏肝利胆,帮助胆经排毒,可有效祛除面部色斑。此外,肝郁脾虚者,可加灸太冲穴和足三里穴,也有助于稳固带脉。

四、敲带脉

除了艾灸以外,敲带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法也较简单,躺在床上,轻捶自己左右的腰部,100次以上就可以。月经期间和孕期都不要捶。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常推敲保养带脉,好处多多。

一是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腹部及腰部两侧赘肉的减肥更是有奇效。

二是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三是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可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对于腰部冰凉而常常感觉酸疼、痛经以及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都有帮助。

除此之外,由于“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敲击“带脉”又有同于敲打胆经,能够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经常敲打还可以祛除脸上的痘痘和痘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