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你的胖可能都是因为盐吃太多了!5招教你轻松控制盐摄入
- 2、变胖太容易!每天多吃1克盐,肥胖风险增加29% 开灯睡觉、家里灰尘太多都是变胖的原因
- 3、高盐饮食会导致肥胖,还是消瘦?太空实验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你的胖可能都是因为盐吃太多了!5招教你轻松控制盐摄入
盐吃多了会让人发胖?
1
摄入钠过多,导致水肿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人从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盐分,体内钠离子数量相应就会增多,身体会存储更多水分来调节渗透压,阻碍人体排出水分,造成水分滞留在体内,出现水肿型肥胖。
2
令味觉变迟钝,吃得更多
长期吃过咸的食物,会让人的味觉变得麻木,口味变得越来越重,一旦味觉出现失常,就可能习惯于吃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味觉,导致热量摄入过剩,引起发胖。
大脑:大脑缺氧,容易老年痴呆
长期高盐饮食,导致血压升高,不仅会加大血管的压力,同时大脑血液供应还会得不到保障,长期血液循环不畅会使大脑缺氧,不仅会损伤脑细胞,还有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
心脏:过高的血压引发心脏疾病
根据英国《独立报》的报道:高盐饮食会显著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食盐摄入过多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如此对心脏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引起心率加快、心脏负荷过大等问题,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冠心病等病症。
骨骼:加速钙流失,骨骼变脆弱
当钠摄入过多的时候,身体会努力排出过多的钠元素,但同时也会增加钙的排出量,加速骨骼中钙的流失,最终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增加。
肾脏:加重肾压力,影响肾功能
饮食中绝大部分的盐分都是从肾脏代谢的,如果长期大量的摄入盐分,那么将会给肾脏带来巨大的负担。肾脏长期地超负荷运转,日积月累就会发生病变。
2
腌制食品
酸菜、泡菜、酸豆角……这些腌制食品酸咸可口、爽脆开胃,让人一不小心就多吃几口,但这些腌制食品都是用大量的盐来腌制的,含盐量也非常高。
3
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也是隐形盐的大户,方便食品为了保证风味,往往添加了大量调味料,其中就包括盐,一包100克的方便面,其中的盐含量就将近5克,再加一根火腿肠,一天的盐摄入量可能就超标了。
2
多吃钾含量丰富的蔬果
钾元素能平衡体内过多的钠元素,调节盐摄入过多对身体的危害,蔬果是钾元素最好的来源,常见的高钾食物有海带、冬瓜、石榴、香蕉等。
3
少吃腌、熏、酱、卤等高盐食品
腌、熏、酱、卤等烹饪方式在中国广为流行,也受到很多人喜爱,但这些烹调手法,往往需要加入过多高盐调料来保证菜肴的滋味,少吃这些食物才能防止盐摄入超标。
4
菜肴汤底要少吃
红烧肉的汤汁、糖醋排骨的汤汁……很多人都会用来拌饭,但这种做法无疑会增加额外的盐摄入,因为菜肴的汤底中往往溶解着更多的盐分,用汤汁拌饭吃下去的都是满满的盐。
5
避开高钠调料
除了食盐,很多调味料的含盐量都较高,例如酱油、鸡精,甚至番茄酱的钠含量也不低。建议使用含盐量低的食材调味,例如用薄盐酱油,少用鸡精,用香菇、虾皮提鲜。
来源:康宝莱微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变胖太容易!每天多吃1克盐,肥胖风险增加29% 开灯睡觉、家里灰尘太多都是变胖的原因
吃太咸也会发胖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JCN)》近期发表一项研究称,吃得太咸,也可能是肥胖和超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一项对日本、中国、英国、美国共计4680名40~59岁男女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人员发现,食盐的摄入量,与日本、中国、英国和美国人的BMI和超重/肥胖患病率呈正相关。
日、中、英、美的志愿者每天多吃1克盐,超重/肥胖的额外风险分别增加21%、4%、29%和24%。
研究人员分析,高盐摄入可能刺激口渴和食欲,导致更多的能量摄入,从而增加肥胖风险,但该机制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变胖太容易了
除了摄入过多热量、糖分和盐使人发胖,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也会让你变胖:
开灯睡觉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的一则新研究表明:在睡觉的时候关掉一切“人造光源”可以减肥,包括阻挡窗外的光线,或者关掉电视机。
与不开灯、使用小夜灯相比,喜欢在房间开着电视,或者开灯睡觉的女性更易变胖——她们增重5公斤(或以上)的可能性上升了17%。
不吃早饭
英国《每日邮报》刊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不吃早餐的人一年可能增重26磅(约22斤)。
吃饭太快
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与喜食油腻、吃太饱等其他进食习惯相比,吃饭过快更影响体重。
研究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快食”(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
不爱晒太阳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指出,体内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脂肪在肌肉内堆积,可体内的维生素D只有在阳光下才能合成。那些喜欢过“夜生活”的人都有变成大胖子的危险。
周末爱补觉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周末补觉会让人发胖,损害健康,甚至比睡眠不足还要糟糕。研究人员表示,工作日睡不够、周末补觉的人通常会比持续睡不够觉的人吃更多零食,这不仅让人变胖,还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家里灰尘太多
《环境科学与科技》上一项研究显示,家里不干净、灰尘多,会令人变胖。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收集了11间住宅的灰尘样本。结果发现,其中9间的灰尘会刺激细胞分裂、产生大量脂肪细胞;7间会使脂肪细胞转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产生新的脂肪细胞,且该转化不可逆。
常在这四个位置吃饭
美国《健康生活》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称,吃饭的地点也会影响体重,在四个地方吃饭可能让你变胖。
车内。边开车边吃饭时,为避免长时间一只手握方向盘,经常会狼吞虎咽,吃得更快更多。厨房内。走进厨房就陷入了食物的“包围”,最终吃得会比预想的要多。尤其站在冰箱或食橱前吃,或直接从包装袋里拿出来吃,这样容易让你很难记得自己究竟吃了多少。电视机前。饥肠辘辘的晚上,电视里的食品广告更能能激起食欲。办公桌旁。一边工作一边快速吃饭,会让大脑“记不住”吃下的食物,所以你最后还是感觉饿,还会吃下更多的东西。营养专家的减肥“食谱”
很多人为了减肥主食不吃、热量过高的不吃、含淀粉的不吃……殊不知,这种减肥方法可能肥减不下去,身体也毁了。
主食追求质量
减肥时的确需要减少精白淀粉的摄入量,但不用寻求淀粉低的主食。如果一味地追求淀粉含量低,只喝稀粥、羹汤等,身体会提出“抗议”,让你疯狂投入各种甜食、点心的怀抱,吃起主食来也无法克制。
给食物淀粉含量排个名:
大米、面粉、小米、玉米等淀粉含量大同小异,大多数在70%~80%之间。
一般来说,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含量略高,淀粉就略少点。比如小麦(面粉)和荞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两三个百分点,它们的淀粉含量就比大米低两三个百分点。
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和大米、白面相比,血糖指数低,淀粉含量占50%~60%。淀粉少了,蛋白质就多了。大米只含7%的蛋白质,而各种杂豆高达20%。且豆子顶饿,在节食减肥期间,主食里加点杂豆能做到减热量而不减饱腹感。
马铃薯、甘薯、芋头、山药等薯类含16%~24%的淀粉,如果按干重来算,土豆粉和大米的淀粉含量基本一样,但鲜土豆、鲜红薯水分含量高,平均大概4斤鲜薯才相当于1斤大米的淀粉含量。1斤大米能蒸出2.3斤的米饭,熟米饭的淀粉含量约为34%,所以,1碗白米饭还是会比一碗蒸土豆淀粉多。
提醒:吃蒸红薯、炒土豆丝和拔丝山药等食物时,一定要扣减米饭、馒头等主食,否则两项加在一起,淀粉就吃得太多了。如果用同样数量的蒸土豆来替代米饭,是有利于减肥的。
减肥时不如放弃对淀粉含量的苛求,改成追求淀粉食物的质量。把一部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低的淀粉食物,替换成营养质量高的淀粉食物。
比如,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B族维生素也高很多,钾含量更是高出十几倍。薯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膳食纤维也比较高。用它们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就可以做到减量而不减饱,减量而不减营养了。
控制总热量,低脂饮食
成人应按身高标准体重控制每天总热量的摄入,注意全天热量的合理分配:
早餐占全天热量的30%,午餐占全天热量的40%,晚餐占全天热量的30%。
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每人全天植物油用量以20~25克为宜。
少吃或不吃肥肉,烹调时不用动物油,尽量避免高能量食品,如糖、甜食、油炸食品、肥肉、烧烤、卤货等。
减重时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并忌食腌渍食品。全天食盐总摄入量小于等于5克。
饱腹感强的食物更减肥
很多人容易将饱足感和饱腹感混淆。易吃饱的食物提供的是“饱足感”。在吃完饭一段时间,或者下一餐之前仍能让人不饿的才叫食物的“饱腹感”。
例如糯米食品,吃时胃部负担大,容易饱。但进肠道后消化很快,不一会就又感觉到饿了。提供良好“饱腹感”的常见食物包括:杂豆、蔬菜、瘦肉、水产等高纤维或高蛋白食物。
多喝水
有些人认为喝水会使身体发胖,其实饮水不足才会引起人体不断积储水分作为补偿,并使体内更容易积聚脂肪,导致肥胖。
坚持运动
每天应累计活动30-60分钟以上。注意刚开始的运动量要少一点,让身体慢慢适应,然后再适当地增加运动量,在运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不适感,一定要及时停止运动。
提醒:减重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每周降低0.5-1千克,使体重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过于快速的减重会伤了骨密度,还会给身体各个部位造成负担。
编辑:顾军
高盐饮食会导致肥胖,还是消瘦?太空实验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高盐饮食是好是坏,这是一个无需争论的话题,因为人作为一个生命体,每天所需要摄取的各种物质都是有限的,不仅是盐,任何超越所需的摄入都是无益的。
摄取的盐分超过了所需会给身体带来各种不利的影响,那么这其中是否也包括肥胖呢?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认为高盐饮食与肥胖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因为在逻辑上这是很好理解的,摄取的盐分多,要排出体外的盐分就多,而要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就必须要摄取大量的水,而水的摄入必然会导致体重的增加,但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一项太空实验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1961年4月12日,人类终于第一次离开了地球,进入了太空。
人类虽然实现了自己的太空梦,但人类毕竟不是一个太空物种,所以太空的环境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充满了挑战的,所以宇航员的身体变化一直都是科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1994年,俄罗斯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一个为期135天的生命模拟实验,在这次实验中,宇航员的尿液变化规律得到了详细的记录,而通过记录,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宇航员身体中的钠浓度以28天为一个周期呈现出了周期性的变化。宇航员身体内钠浓度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这件事本身就很令人意外了,更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变化竟然与尿量的增减无关。
第一次实验虽然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但由于从一开始并没有对宇航员的盐摄取量进行严格地规定,所以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直到2006年,俄罗斯又开展了两项太空模拟研究,一项持续105天,而另一项则长达520天。在这次实验中,宇航员每天的食盐摄取量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最初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为12克,28天之后改为9克,再过28天改为6克,如此往复。毫无疑问,对于宇航员而言,这是一项不太舒服的实验,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每天的食盐摄取量都在12克以上,如果将一天的食盐摄取量控制在6克以内,那么基本上就可以说是索然无味了。
在这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又得到了新的数据,那就是长期来看,宇航员身体内的钠含量基本可以保持不变,但尿量会随着食盐摄取的增加而增加。
这个变化看起来很是正常,但不正常的地方在于,宇航员的饮水量并没有因为盐分摄取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改变,甚至于在盐分摄取更多的时候,饮水量反而还出现了下降。那么问题来了,饮水量没有变化,尿量为什么会增加呢?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科学家又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在摄取了过多的盐分之后,小鼠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会急剧升高,从而促使脂肪和肌肉快速分解,而脂肪和肌肉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水分,用以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现在谜题已经揭开了,多余的盐分对于人体而言是无益的,所以必须要将它们排出,而身体并没有选择从外界摄取水分,而是选择燃烧脂肪和肌肉。
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因为人在饥饿的时候,身体也会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获得能量,只不过现在分解脂肪和肌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水分而已。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之中是十分常见的,比如骆驼就是将水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驼峰中,以此来帮助自己穿越沙漠。由此可见,高盐饮食会导致肥胖似乎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验证明大量的盐分摄取反而会导致身体分解脂肪和肌肉。
这么说来,高盐饮食反而会引起消瘦了?这么说也不准确。
从实验结论来看,盐分的摄取的确可以对减肥产生帮助,但这需要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找到合理技术方法,并不是说把自己的日常饮食搞得更咸就能够瘦下来。因为要分解脂肪和肌肉来获取水分,是需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宇航员在摄取盐分较高的周期中,食量也会相应增加,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小鼠实验中。由此可见,吃得太咸并不一定能减肥,反而还有可能会增肥。其实即便高盐饮食可以减肥,我们也不应该肆无忌惮地吃盐,就像开始说的那样,人体每日所需的物质是有限的,任何超越所需的摄取都是无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