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肥胖腰细(很胖但是腰细)

文章目录:

“胖且腰细” 中疾控研究:老年人这个体型最好

据中国妇女报报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龄(≥80岁)人群中,体重指数(BMI)较高且腰围(WC)较低的体型,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该研究纳入5306例≥80岁的高龄老人,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了BMI和WC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长达20年的随访期间,BMI和腰围均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具体来说,BMI每增加1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7%,而腰围每增加5cm,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9%。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基因预测的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较高的BMI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研究还发现,当BMI为28kg/m2时,死亡风险最低,这意味着高龄老人的最佳BMI可能处于超重或轻度肥胖范围。相比之下,体重不足和正常体重的参与者的死亡风险更高。此外,基因预测的腰围与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均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BMI和WC对死亡率的联合影响,发现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而BMI较低和腰围较高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高22%。

这些发现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健康信息:在高龄老年人中,一个相对较高的BMI与一个较低的腰围相结合,可能构成了最健康的体型。换句话说,“胖且腰细”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低。(师文)

中疾控研究:老年人这个体型最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龄(≥80岁)人群中,体重指数(BMI)较高且腰围(WC)较低的体型,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该研究纳入5306例≥80岁的高龄老人,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了BMI和WC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长达20年的随访期间,BMI和腰围均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具体来说,BMI每增加1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7%,而腰围每增加5cm,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9%。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基因预测的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较高的BMI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研究还发现,当BMI为28kg/m2时,死亡风险最低,这意味着高龄老人的最佳BMI可能处于超重或轻度肥胖范围。相比之下,体重不足和正常体重的参与者的死亡风险更高。此外,基因预测的腰围与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均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BMI和WC对死亡率的联合影响,发现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而BMI较低和腰围较高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高22%。

这些发现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健康信息:在高龄老年人中,一个相对较高的BMI与一个较低的腰围相结合,可能构成了最健康的体型。换句话说,“胖且腰细”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低。(师文)

来源: 中国妇女报

中疾控研究:老年人这个体型最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高龄(≥80岁)人群中,体重指数(BMI)较高且腰围(WC)较低的体型,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

该研究纳入5306例≥80岁的高龄老人,并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了BMI和WC对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长达20年的随访期间,BMI和腰围均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具体来说,BMI每增加1kg/m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3.7%,而腰围每增加5cm,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9%。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基因预测的BMI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负相关性,表明较高的BMI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

研究还发现,当BMI为28kg/m2时,死亡风险最低,这意味着高龄老人的最佳BMI可能处于超重或轻度肥胖范围。相比之下,体重不足和正常体重的参与者的死亡风险更高。此外,基因预测的腰围与全因死亡率、CVD死亡率和非CVD死亡率均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还分析了BMI和WC对死亡率的联合影响,发现BMI较高且腰围较低的参与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0%,而BMI较低和腰围较高的参与者死亡风险高22%。

这些发现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健康信息:在高龄老年人中,一个相对较高的BMI与一个较低的腰围相结合,可能构成了最健康的体型。换句话说,“胖且腰细”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低。

(师文)

来源: 中国妇女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