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蟹多了真的会胖吗?丨谣言粉碎机
“秋风起,蟹正黄”。又到一年一度吃蟹的时节。这个时节,大闸蟹当然是不容错过的,但很多人吃之前总有顾虑和担忧。来看看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医生怎么说吧。
吃蟹多了真的会胖吗?
虽然大闸蟹的肉质较海蟹更为细嫩、较沟蟹少了泥草的气息,但总体来说螃蟹的营养价值大同小异。
螃蟹的热量并不高,比如一只4两左右的大闸蟹热量和一个200g的苹果相似,螃蟹所含营养全面,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蟹肉含有优质的蛋白质,蟹膏含脂肪较多,蟹黄富含胆固醇,大家不要谈胆固醇色变,胆固醇并非恶魔猛兽,我们人体需要一定的胆固醇,并且目前研究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影响并不大。
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正常水平为2.8-5.9mmol/L,每100mg食物来源的胆固醇提升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为0.038 mmol/L,一只4两左右螃蟹胆固醇含量大约在200mg~300 mg,所以对于血液中胆固醇并无异常的人来说以正常量吃螃蟹不必过度恐慌!
蟹黄的营养
蟹黄中的氨基酸含量也都高于蟹膏(含有17种氨基酸,依次为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其中谷氨酸是一种致鲜氨基酸,这也是为什么蟹黄比蟹膏鲜美的原因
蟹黄和蟹膏中含有17种脂肪酸,且其中12种是不饱和脂肪酸;蟹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蟹膏;富含DHA和EPA
蟹黄中的维生素A、D、E和卵磷脂的量都高于蟹膏
注意事项
螃蟹做熟了之后要尽快吃掉,不要放太久!
死蟹不能吃,因为可能会滋生大量细菌,细菌会进一步分解组织产生有害物质
醉蟹和腌蟹也不宜多食,可能会有寄生虫存在的风险。
螃蟹虽好,下列人群慎用!
过敏体质的人慎用!
传统医学认为螃蟹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孕妇慎用!
脾胃虚寒的人、高血脂、高尿酸、胆囊炎、胰腺炎的人要少食!
牙齿不好的人也要小心,被螃蟹崩了牙,看牙可是很贵哦!
谣言粉碎
1、担心「黄」胆固醇高,不能吃?
蟹黄中确实有很多胆固醇,每 100 克蟹黄中胆固醇含量可能达 400 毫克以上,蟹膏也差不多。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研究已明确:膳食中的胆固醇并不会显著影响人体内的胆固醇代谢。适量不吃太多,也可「吃蟹不弃黄不弃膏」。
2、高尿酸、痛风,不能吃?
其实螃蟹并不是高嘌呤食物,它属于中嘌呤的海鲜,每100 克螃蟹的嘌呤含量是82mg。每周吃一两次,每次少于 100 克是可以的。
3、一吃螃蟹拉肚子,不能吃?
跟蟹黄蟹膏相比,蟹肉主要是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到 1%。是不是没做熟?一定要注意,加热要彻底,建议煮着吃胜过蒸。但如果有「肠易激综合征」,肠子比较娇气受刺激就容易拉肚子的建议少吃了。
4、孕期,坚决不能吃?
有人说孕期吃大闸蟹,孩子生出来会老是嘴里吐泡泡,会喜欢横着走路…呵呵。可以吃,但注意若肠敏感容易拉肚子建议不吃。
5、螃蟹加柿子等同吃砒霜
传言称“海鲜 维C=砒霜”,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会氧化产生砒霜,吃了会中毒。
避开剂量谈毒性是不行的!按照每公斤螃蟹含0.5毫克无机砷的极限值来计算,理论上一次只有食用超过100公斤的螃蟹,才可能发生砷中毒,正常人的食量远远不能达到中毒条件。
6、避孕药喂螃蟹
有传言称:“螃蟹是避孕药喂大的,多吃螃蟹儿童会性早熟”,“现在有些螃蟹吃起来肉质酥松,味道有点苦,可能是喂了避孕药。”
水产专家认为,螃蟹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加入避孕药会破坏水质,导致螃蟹死亡,得不偿失。
作者:陈梦清 编辑:侯忆枫监制:王俊稷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男子连吃三只螃蟹后被送进了ICU……这个地方的问题很多人都忽略了
在一次亲朋聚会中
54岁的庄先生连吃三只螃蟹后突然腹痛不止
被送进了ICU!
是食物中毒?
还是胃病复发?
都不是!
真正的背后黑手其实是急性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却常常被我们忽略。近几年,我国胰腺疾病发生率不断攀升,尤其是胰腺癌,已经被列入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但是早诊率和生存率却不容乐观。
01
胰腺有多重要?
著名的胰腺外科专家苗毅教授曾形象的将我们体内的胰腺比作一条鱼。确实,胰腺分为胰头,胰颈,胰体,胰尾四个部分。它藏在我们腹部的最深处,位于胃的后方,第二腰椎的前方。
它是一个有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它可以分泌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胰液,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分解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胰腺内的胰岛还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帮助我们调节血糖,控制内环境平衡。
02
胰腺炎易发现 胰腺癌难觉察
当胰腺发生炎症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但是如果是胰腺癌,就不会那么容易让你发现了。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是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常常与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相混淆。当出现明显症状,如消瘦、腰背部疼痛,可能已经进入中晚期。
03
胰腺炎可能会诱导胰腺癌
胰腺炎会造成胰腺组织的损伤和病变,尤其对于慢性胰腺炎患者来说,一定要提高警惕,引起重视。大部分胰腺炎通过非手术方法就可以治愈,但是治愈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切忌暴饮暴食,否则可能会给胰腺癌“提供机会”!
除此之外,遗传、肥胖、糖尿病等都是引发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尤其要注意的是,长期吸烟饮酒也会大幅提高胰腺癌发病率!
04
如何“揪”出早期胰腺癌
70%-80%的患者确诊胰腺癌时已经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如何做好胰腺癌的早期筛查工作呢?血液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肿瘤标志物CA199对胰腺疾病比较敏感,准确率一般在60%左右。再配合上腹部增强CT,可以检查出大部分的早期胰腺癌。
很多人在日常体检中会进行B超检查,B超能筛查出早期胰腺癌吗?虽然B超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但是因为胰腺在我们体内较深位置,所以B超检查常常会受到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观察性较差,容易漏诊。
05
健康生活!将胰腺癌“拒之门外”
1) 健康饮食,坚决戒烟戒酒,忌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2) 积极预防和治疗与胰腺相关的疾病,如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好血糖,保持平稳状态。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超重。
4) 尽量避免熬夜,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5) 每年定期体检,高危人群需缩短体检间隔时间。
拍摄/邵毅诚
来源: 江苏新闻
吃蟹吃出各种病?性寒不可贪吃,这样吃才健康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九十月份正是螃蟹黄多油满之时,所以螃蟹味道也特别鲜美,正所谓 “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不少人吃得是非常过瘾,可身体却吃不消,各式毛病就出来了。
吃螃蟹不要隔夜
专家提醒,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因为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中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
千万不要吃死螃蟹,因为螃蟹濒临死亡时体内会分泌一种有毒物质组胺,死后的蟹肉也会迅速腐败变质,滋生其他细菌生长。
虽然螃蟹有醉蟹的吃法,但是由于水质问题,螃蟹体内往往滋生有着大量的细菌,所以吃螃蟹一定熟吃,不要贪食美味而生吃。煮螃蟹也一定要煮熟蒸透、高温杀菌,使蟹壳发红后,食之。
另外,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最好一顿只吃一只。对于体寒胃虚、手脚冰冷、过敏性体质的人群不建议食用。因为蟹类富含蛋白质,蟹黄、蟹膏里还有很高的胆固醇,一旦进食过量便容易引发疾病,会引起肚痛、腹胀、上吐下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对于本身患有肝炎、高血压、高血脂、胆囊炎、胆结石、感冒、肥胖等疾病的人来说,吃了螃蟹可能加重病情。
搭配黄酒、醋姜
吃蟹时只能取其蟹肉、蟹膏、蟹黄食之,必须除尽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因为这四样东西含有细菌、病毒、污泥等。
吃螃蟹时与其搭配的食物也有讲究,想驱除蟹的寒性,可以在食用时喝点白酒或者绍兴黄酒,爆炒螃蟹时是加姜、葱、蒜调料驱寒去腥,而吃清蒸螃蟹时要在醋中加适量切成碎末的生姜,蘸而食用之。一来可抵消螃蟹的寒性,起到杀菌作用,二来蟹肉蘸醋可以去腥并增加螃蟹的鲜味。
特别提醒,吃螃蟹时别喝啤酒,因为这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会引起痛风。此外,螃蟹不可与柿子、梨、花生仁、泥鳅、香瓜同食。吃蟹后1小时内不建议立即饮茶或吃冷饮。
蟹肉扒豆腐
最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马莉副主任为大家推荐一款蟹肉扒豆腐。
原料:蟹肉150克,豆腐250克,猪瘦肉丁50克,水发香菇丁10克。
调料:料酒、湿淀粉各10克,精盐4克,猪油20克,清汤400克,葱段3克。
做法:
1.将豆腐入锅煮沸,捞出切块。油锅烧至六成热,入葱段煸香,推入蟹肉稍炒,烹入料酒,炒匀铲出。
2.油锅烧热,入肉丁煸炒,加入精盐、清汤、香菇、豆腐烧沸,改为小火烧至入味。将豆腐捞出装盘,锅中加蟹黄烧沸,用湿淀粉勾芡,倒在豆腐上即成。
功效:
秋季宜多食具有滋阴、润燥、生津功效的食物。此菜中豆腐具有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功效。同时豆腐属于优质蛋白,消化吸收率高,适合老年人食用。而螃蟹含丰富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这道菜肴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清淡不腻,有滋阴润燥、养筋壮骨的作用,适用于秋天阴虚咳嗽、瘦弱乏力、消渴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