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肥胖类型,你是哪种?
6种肥胖,减肥重点也不同,看你属于哪一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刘殿刚介绍,肥胖也分为多种类型,特点不同,减肥方法也不同。 (健康时报)
来源: 河南日报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但其实,即便体重不超标,也有可能是肥胖。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要警惕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超标,它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得不防。
什么叫做腹型肥胖?
肥胖有两个测算标准,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国际上认为BMI超过25属于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对中国人而言,理想BMI应在20-22之间。
至于腹型肥胖,主要测量数据就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应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则不宜超过80厘米,否则即便体重不超标,也可认为是腹型肥胖。还可以计算腰臀比,男性数值大于0.9,女性数值大于0.85,也属于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腹型肥胖患者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顶着大肚子的人,除了少量的孕妇以外,其实大多都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或者说潜在患者。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可带来一些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甚至可以致死,与普通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含量更多,因此其危害性也会更高。
首先,腹型肥胖可以诱发脂肪肝,腹型肥胖患者会出现内脏脂肪超标的现象,这些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以肝脏为代表的器官带来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其次,腹型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这是由内脏脂肪太多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所导致的。
此外,腹部脂肪过多还可能会压迫到肺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为什么现在腹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都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常一定要少吃多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要防止腰围不觉一天天增加哦~
你在吃,秤在看,为什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胖子最多的国家?
文|万宏蕾
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6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的关于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的报告显示,中国拥有世界最多的肥胖人口,近9000万,其中男性4320万,女性4640万,分别占全球的16.3%和12.4%。美国则以4170万肥胖男性和4610万肥胖女性位列第二。
在严重肥胖的人口中,中国从1975年男性和女性分列第60和第41位升至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所有高收入发达国家中,日本国民的体质指数最低。
2019年10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敏团队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从2004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人越来越胖了。
目前,中国将普通型(全身性)肥胖定义为BMI数值达到28kg/m²(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标准是30kg/m²)。
论文指出,到2014年,中国成年人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而在十年前,该项数字仅为3.3%。
似是不知不觉,世界进入了胖子比瘦子多的年代。这一切,不仅仅是个人健康意识的问题,背后还涉及着社会阶级、“富态”文化传统,以及以食物弥补精神虚无的现实。
北方胖子多,因为天太冷?
从全国范围来看的话,男女的肥胖率差别并不大,中国男性的普通型肥胖率为14.0%,女性为14.1%。
差异较大的是地域之间。
北京男女的普通型肥胖率均位居全国榜首,分别为26.6%和24.9%,这意味着每四个北京人里就有一个是胖子;而在肥胖率较低的海南,只有4.4%的成年男性偏胖。
总体来说,北方省市的普通型肥胖率要较南方省份高一些。
这一点,通过地图能更明显地感受到。
在这张肥胖地图上,全国的肥胖率从北到南降低,北方的肥胖问题更突出。
怎么会这样?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王京钟分析说,纬度高的地区,由于天气寒冷,人们运动少,代谢也慢,更容易导致肥胖。
而饮食结构的差异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北方寒冷天气中,人们常常会吃更多、更高热量的食物,并储备成脂肪以应对。
啤酒肚最多
大家通常认为,体重是日常衡量胖瘦的重要指标。
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科学——体重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身体状态、骨骼大小、肌肉比重、水分含量等等,都会影响到体重的多少,但不能确切地反映胖瘦。
还有一个BMI指数,具体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²。但这一指标只能大体上判定人体是否超重,不能得出人体的脂肪分布。
敲黑板!重点来啦:腰围是一个新的衡量肥胖的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 cm,女性≥88 cm;中国标准以腰围男性≥90cm,女性≥85 cm,称为腹型肥胖(也叫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
很多中年人虽然体重正常,但内脏脂肪过多,体脂率超标,这往往就是腹型肥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啤酒肚)。
根据研究,黄种人更容易积聚浅层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我们的脂肪常常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变成苹果形肥胖;而白人脂肪多堆积在腿部和臀部,是梨形身材。
和普通型肥胖类似,腹部肥胖率也是呈现由北向南呈逐步降低的趋势。
比如,天津男性的腹部肥胖率为54.4%,女性为49.4%。对比之下,海南成年男性的腹部肥胖率是16.5%,广西成年女性的腹部肥胖率为17.7%。
比例相差悬殊。
为什么肥胖率上升这么快?
一个常见的答案:吃得太饱了。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中国居民“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的粮谷类食物摄入量基本稳定,而增长最明显的就是油脂和肉。
现在,中国人的肥胖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第一,体力活动量大幅度下降。低能量消耗,难以维持强健的肌肉,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使人容易发胖。
第二,我们每日平均摄入的鱼肉蛋等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也大幅度上升,但米面、杂粮、薯类的摄入量一路走低。
而且,现在的“雪花粉”、麦芯粉比从前更精、更白。以往标准大米、标准面粉出米率92%、81%,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到80%、70%甚至更低。这样制作出的食物的血糖指数越来越高,矿物质越来越少,膳食纤维越来越少,很容易让人发胖。
第三,我们不知不觉吃的油更多了。除了炒菜用油,还有加了大量油脂制成的酥饼、千层饼、烧饼、油条、炒饭、炸糕、红油小面等。多加油的确能改善口感,但它仅仅增加了脂肪含量和食物的能量,并没有增加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实际上降低了食物的营养素密度。
杂粮吃得少,盐太多、油太多、水果和全谷物太少,这种饮食结构带来的不仅是体重上升,更是“虚胖”,即肌肉量不足、体脂率过高、体能低下,最容易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肥宅快乐”背后是精神虚无
中国自古以来都崇尚一种“富态文化”。
“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富态”“发福”……这些老话无不强调着食物和富裕间的紧密联系。
在许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中,请客吃饭的规则之一:就是点比正常食量更多的菜,以至于在饭局结束时,桌上还有足量的食物剩下,从而体现自己的好客之道。
肥胖问题的根源相当复杂,除了社会结构、基因、现代人的情绪、心理,都悄悄决定着我们吃什么、怎么吃。
在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过量饮食已成为一种缓解焦虑的方法。
图源:美团《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报告,从年龄结构上看,美团闪购以年轻用户为主,30岁以下用户占比达67%。
晚7点后叫外卖到公司的加班族有2322万人;晚9点后的有1433万人。
有1.3亿单身人群曾在美团叫过外卖;393万人年度订单数量高于100次,平均每周叫两次外卖。
宅、急、忙 ——这三个字精准地概括出现代人的生活现状。
想象一下,晚上7点后,刚刚加班回家精疲力尽的人们,会本能地想:还是躺着吃点让人兴奋的食物吧,至少可以抚慰一下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心灵。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总体肥胖率小于5%,却在一些城市超过了20%。
总之,在这个越来越胖的时代,我们也许都该更关心自己的腰围、食物,和背后匆忙、焦虑的世界。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肥胖指数”阶段发布:东北是肥胖聚集区
2.新华网:我国居民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30%
3.中国临床营养网:中国人为什么越来越胖了
4.看理想:越来越胖的中国人
5.美团闪送:《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
总监制:陈良杰
监制:夏宇
制作:张静、万宏蕾
实习生:王思予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