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颗粒肥胖(黄芪颗粒会不会太猛)

文章目录:

重用黄芪,健脾益气,解决5年肥胖难题,挖掉“肥胖的根”!

5年肥胖患者对我说:“减肥的药吃了一箩筐,体重为什么纹丝不动?”看了她的情况后,我说:“不健脾益气,就算你把药店吃空,也是白费功夫。”

今年夏天,一位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的肥胖患者令我印象深刻。她很无奈地对我说“大夫,我真的快绝望了,这些年什么减肥方法都试过了,可体重不但没下去,反而越减越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颜女士,33岁,身高160,体重145斤,和肥胖已经“相伴”5年时间了。她告诉我,体重如同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还会感到乏力、腹胀、入睡难,睡不醒,大便不成形,月经不规律,情绪也比较低落,日常喜欢吃一点甜食与辛辣食物,什么清热去火、补气血的药统统吃了一遍,但症状却一点气色都没有。这次下了很大决心找到我,希望可以改善。

我仔细观察了她的舌象与脉象,发现她舌淡胖,边有齿痕,脉象细弱无力,这是典型的脾虚之象。我告诉她:“不治脾虚之本,只图减肥之标,无异于舍本逐末。”

根据她的情况,我开了一个针对性的方子:党参、白术、茯苓、泽泻、山楂、陈皮、黄芪、炙甘草等十余味中药(中医用药需辨证,一人一方,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同时告诉她减少甜食和油腻食物,同时坚持每天走走路,散散步。

两周后复诊,她兴奋地告诉我:“感觉身体轻盈了许多,腹胀和便溏也有所改善,晚上也睡得着了,体重略有下降”,这给了她很大信心。

我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嘱咐她继续巩固,连续坚持调理了3个月,体重从145斤降到了117斤,她非常开心,说自己肚子上的肉肉都少了很多,腰也细了,一日三餐正常吃,也能掉秤,感觉浑身都轻松、舒服了,睡眠好了,每天都很精神,月经也正常了,后续巩固了半个月,体重又降了两斤!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之前那么久都不见好,这次却能见效?

问题就在于此前她所尝试的方法大多侧重于节食与消耗,忽略了肥胖背后的脾虚本质。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脾气虚弱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形成痰湿,痰湿积聚于体内,加之脾不统血,气血生化无源,身体代谢减缓,自然导致肥胖。

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益气,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使水湿得以正常代谢,痰湿得以消除,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方中,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茯苓、泽泻、荷叶,利水渗湿,排除体内多余水分;陈皮,行气健脾,气行则湿化;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还有其它一些行气活血的药材,共同配伍,改善体质,和谐脏腑,自然体重就正常了。

气虚肥胖,分享3个黄芪的搭配,帮助你减肥补气

在中医看来,身体脂肪的囤积,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身体脏腑损伤、气血阴阳不平衡,都会让身体更偏向于储存脂肪,以备不时之需。

其中,气虚是肥胖中很常见的一个诱因。气虚肥胖者往往表现出身体困倦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四肢松软,肌肉不实。

这是因为人体的正气不足,尤其是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所致的虚胖。而且,很多气虚肥胖者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减肥比较困难,单纯控制饮食的作用不大。

减肥时往往还需要补气。

补气常常会用到的是“黄芪”,黄芪最大的功效就是补气升阳,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升机体的功能活动。

它可以补肺气,使呼吸有力;补脾气,促进水谷的运化吸收。对于气虚者减肥有所帮助。

然而,黄芪性温,单独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上火,如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而且长期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所以,巧妙地搭配其他药物尤为重要。

给大家分享黄芪的3个搭配:

1.黄芪 覆盆子

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的作用。

对于气虚肥胖者,尤其是伴有肾气不足表现的,如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这个组合就十分适宜。

黄芪补气,覆盆子益肾固精,使肾气充足。肾主水,肾气足则水液代谢有序。这样既避免了黄芪单独使用可能带来的上火问题,又因覆盆子的收敛之性,防止黄芪补气太过而耗散肾气过多。

2.黄芪 肉桂

肉桂性热,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那些阳虚体质明显的气虚肥胖者,比如经常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腹部冷痛的人,黄芪与肉桂的组合堪称佳配。

肉桂能引火归元,把黄芪升发的阳气引导到该去的地方,这样一升一降,可增强温阳之力,调和全身气血,避免局部的气滞上火。

有一些女性因宫寒、阳虚导致的肥胖兼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采用黄芪加肉桂的方子进行调理,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仅体重逐渐减轻,宫寒症状缓解,身体的整体状态也会得到改善。

3.黄芪 知母

知母性寒,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在气虚肥胖人群中,有一部分人除了气虚外,还伴有阴虚内热的表现,如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盗汗等。这时,黄芪与知母的组合就恰到好处。

知母可清热滋阴,和黄芪一起用,一阴一阳,使得身体内在平衡,有助于代谢。

提醒:以上方子仅作为分享科普,如身体不适,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肥胖致痿,重用补气之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宗筋得立

有些患者觉得吃中药麻烦,总希望缩短吃药时间,甚至会有人说,能不能把药量加大,这样我好早点停药。

这也不怪病人会有这样的心情,谁都想早点把病治好,摆脱生病的苦楚。但药量之用,全以病情而定,以胜病为用。即使有经方的依据,临床诊治时也不会完全照抄经方的用量。

我常用这样的比方来告诉他们:如果你每天坚持慢走一个小时,一年后你的身体素质会有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你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个运动量,对你身体来说就不是好事,反而成坏事了。

来看今天这则医案,患者张某,34岁,银行职员,主诉功能障碍。患者体型肥胖,平时又喜欢暴饮暴食,活动量较少,曾靠药物勉强维持房事近两个月,之后服用不见起效,于是来我处诊治。

交流后得知,张先生平时胸闷不舒,有尿频、尿急、小便黄的症状,伴欲望减退,少腹坠胀,气短乏力。诊舌脉象,脉沉细无力,舌质黄,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辨证属中气不足、湿热中阻。治当补中益气,清热利湿。予方如下:

黄芪、升麻、党参、白术、柴胡、陈皮、当归、生甘草、黄芩、连翘、生地榆。

先予7剂。嘱其加强锻炼,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二诊时张先生自诉药后尿频等症大减,功能恢复,只是偶尔有咳嗽。舌淡白,脉细弱。于是上方中党参减量,加绞股蓝、仙鹤草、大枣,继服巩固。后期随访,未再复发。

要说这位患者,肥胖时间长,且运动量少,导致痰湿内蕴,脾失健运,气血阴阳渐衰。而气虚则无力摄血,血不行脉道则不能充盈,因此发为痿证。

治当以补中益气之法,益气摄血,充润宗筋。故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白术甘温补气健脾。

然而补中益气本属温品,患者又兼具尿频、尿急等湿热之象,须在此基础上用连翘清热解毒而通利下焦,并辅以生地榆,取其性涩缓急,又具清利通淋之功。

二诊时,用仙鹤草与大枣相配,辅以芪参更具补气调血之功;绞股蓝化痰止咳兼具益气健脾之效。待津液充实,气血充沛,生化有源,宗筋得以濡养,而病症自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