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总长疖子?可能是糖尿病找上你了
头发里面总是长疖子,就算是换了洗发水也是没有用;身体各处尤其是在前胸后背老是长疖子,总不好,好了也反反复复……
如果总出现这种症状的您已经年过四十,或者家里有糖尿病史,建议您查个血糖。
1
糖尿病早期反复皮肤感染是最初表现
有时候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疖子,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为最初表现。因为血糖升高是不知不觉的,血液是甜的,就成了细菌的培养基,小的破口就可能引起皮肤、粘膜的感染。
但这种症状往往被人们忽略或者不往糖尿病上想,总觉得糖尿病是“三多一少”,必须要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才有可能是糖尿病,事实上,现在的糖尿病很少有这么典型的症状,倒是类似皮肤感染之类的率先出现,或者是严重的皮肤瘙痒,如果不了解,就会贻误诊断。
除了皮肤感染、长疖子,还有症状是长期慢性的泌尿性感染或者是阴道炎。反复治疗也不好,这种情况也要想到是不是有血糖升高的可能。特别是年过四十的人,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去除糖尿病这个诱因,很难彻底根治这些慢性感染。
2
糖尿病不是胖人专利,瘦子一样中招
因为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你的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年过四十的你就要非常小心。罹患糖尿病的几率可能超过50%,即便父母一方有,你也比其他人多出很多风险,这个时候,忌口、多运动的同时注意那些总是迁延不愈的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胖子“专属”的疾病,确实糖尿病人最常见的特征就是肥胖,所以很多体型较瘦者往往心存侥幸,其实“瘦子”患上糖尿病的病案并非鲜见。
。
3
代谢紊乱瘦人患上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引起糖尿病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瘦糖友”多为Ⅰ型糖尿病患者,而Ⅱ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不胖反瘦。此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会患上糖尿病。
4
哪些瘦人风险更高
1、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隐性肥胖”的人
他们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却很多。体质指数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这类人需尤其警惕,更应注意监测腰围、腰臀比。
3、有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
很多孕妈妈营养过剩,胎儿过大,这不仅加大了产妇分娩时的困难,而且也增加了产妇日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怀孕期间要注意检测血糖,做到营养均衡最重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总摸到一物 竟是糖尿病先兆 长疖子可要留心了
糖尿病是我们现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广泛的存在人群中,对于人体的伤害也是挺大的,那么你知道吗?糖尿病其实也是有先兆的,这些生活中我门长忽略的也学就是糖尿病先兆,那么糖尿病症状有哪些呢?糖尿病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呢?下面一起跟随小编看看吧!
最近有一位读者咨询我,说发现自己的头发里面总是找出长疖子,就算是换了洗发水也是没有用,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除了头发里,身体各处尤其是在前胸后背都老是长疖子而且总不好或者反反复复的话就要注意了。
如果您已经年过四十,或者家里有糖尿病史,建议您查个血糖。
有时候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疖子,反复发作的皮肤感染为最初表现。因为血糖升高是不知不觉的,血液是甜的,就成了细菌的培养基,小的破口就可能引起皮肤、粘膜的感染,但这种症状往往被忽略或者不往糖尿病上想,总觉得糖尿病是“三多一少”,必须要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才有可能是糖尿病,事实上,现在的糖尿病很少有这么典型的症状,倒是类似皮肤感染之类的率先出现,或者是严重的皮肤瘙痒,如果不了解,就会贻误诊断。
除了皮肤感染、长疖子,还有症状是长期慢性的泌尿性感染或者是阴道炎。反复治疗也不好,这种情况也要想到是不是有血糖升高的可能。特别是年过四十的人,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去除糖尿病这个诱因,很难彻底根治这些慢性感染。
糖尿病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因为它本身可以毫无症状。通俗讲就是不痛不痒,不影响吃喝,所以很多人不重视。也因此很多感染会迁延,包括肺部感染,如果这个人本身血糖很高,又上了年纪,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肺部感染,甚至可以要人命。
因为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你的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年过四十的你就要非常小心。罹患糖尿病的几率可能超过50%,即便父母一方有,你也比其他人多出很多风险,这个时候,忌口、多运动的同时注意那些总是迁延不愈的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瘦子为什么也会患糖尿病
说到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胖子“专属”的疾病,确实糖尿病人最常见的特征就是肥胖,所以很多体型较瘦者往往心存侥幸,其实“瘦子”患上糖尿病的病案并非鲜见。
代谢紊乱瘦人患上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引起糖尿病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瘦糖友”多为Ⅰ型糖尿病患者,而Ⅱ型糖尿病有胖有瘦。专家介绍,一般来说,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不胖反瘦。此外,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心理压力大,极易导致体内胰岛素代谢紊乱。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会患上糖尿病。
哪些瘦人风险更高呢
1、有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隐性肥胖”的人
他们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却很多。体质指数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这类人需尤其警惕,更应注意监测腰围、腰臀比。
3、有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
很多孕妈妈营养过剩,胎儿过大,这不仅加大了产妇分娩时的困难,而且也增加了产妇日后患糖尿病的危险。怀孕期间要注意检测血糖,做到营养均衡最重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育龄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出现3多症状快去医院做检查
糖尿病早期症状很多,专家介绍:“根据不同症状,糖尿病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与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关,另一类为有急性、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早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多尿,由于血糖过高,尿糖排泄变多,尿量就越多。其次是多饮,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多饮,多饮又进一步加重多尿。”
专家提醒,突然性的食量增多,也是糖尿病前期征兆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不敏感,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下降,身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从而诱发饥饿感。
另外,身体细胞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营养由尿排出,因此身体实际上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引起食欲亢进。与之相反的情况是,虽然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却下降,这同样值得警惕。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消耗过多,出现体重下降现象,乃至日渐消瘦。
更多养生知识尽在:
《健康第一》山东影视每晚5:00健康第一
李小璐 贾乃亮《产科男医生》山东影视每晚18:50播出!
35岁大哥身患糖尿病7年不忌口,脖子长出碗大脓肿!
小疖肿摇身一变大溃烂,流脓不止如泄洪
王哥今年35岁,年纪轻轻,却已经是个有7年糖尿病史的“老糖人”了。
糖尿病听上去可怕,却没吓住王哥,他照样该吃吃该喝喝,完全不在意,面对家人的关心,他也是草草应付了事——
“现在人吃那么好,得个糖尿病有什么大不了的,你看我,这么多年过来,也没出什么大事啊!”
王哥语气满是不在乎,一副掌握全局的自得神色,看着他的样子,王哥家人也不好开口再劝,无奈之下,只好任由他去。
可让王哥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体内正在酝酿一股巨大的“风暴”。
这天早上,王哥起床洗漱,突然摸到自己的脖子后面长了几个小包包,圆鼓鼓的,里面窝了一包脓液,摁下去还有点痛。
王哥靠着镜子和手机一看,像是几个“火疖子”,问题不大,于是也没太在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火疖子”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平常手闲下来时,王哥总是忍不住摸上一摸,可摸着摸着,却摸出不对劲了,这“火疖子”似乎越摸越大,从原来的黄豆大小,渐渐成了杏核大小,还越长越多了!
心大的王哥给脖子抹了点药,便没再管它,又过了几天,原本的小脓包早已“野蛮生长”,远远超出了王哥的意料——
碗大的脓肿扎根在他的脖子上,脓液滴滴答答,溃烂黑紫一片,后颈像是一截被蛀虫啃蚀了大半的老树桩!
这该怎么办?这下王哥彻底吓坏了,可这脓肿不仅是表面看着吓人,不知所措的他还没来得及去医院,就两眼一黑,晕倒在了家里,不省人事……
疖肿扎堆融合酿大祸,感染失控险丧命
王哥是幸运的,晕倒后不久,他就被家人发现,送往了深圳市人民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脓肿的真面目终于水落石出——
巨大痈。
痈是一种累及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由多个相邻的毛囊深在感染或聚集的疖组成,好发于颈、背部、臀部和大腿等皮肤厚韧处,常见于糖尿病、肥胖等患者。
疖是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细菌感染,又称疖肿,俗称“火疖子”,多由皮肤毛囊附着的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会迅速繁殖侵入毛囊,好发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颈、面部、背部、腋下、腹股沟、会阴和小腿。
简单来说,王哥后颈的疖因为拖着没治,玩起了“合成大西瓜”,由几个小的脓包,融合而成了一个大脓包,烂在了脖子上。
而王哥时常摸一摸的动作,更是将手上的细菌亲自送进了脓肿处,为敌方细菌补充了“兵力”。
在这接二连三的“作死”行为加持下,王哥被巨大痈一举击沉,由于感染严重,甚至出现了脓毒性休克,一个不慎,就有生命危险!
好在入院后,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主任医师熊兵立即为王哥切开了脓肿,进行了负压治疗,之后又完成了4次清创手术,总算控制住了感染。接下来,王哥还要继续进行清创、抗感染,等到脓腔愈合、血糖稳定后,才能恢复出院。
甜到“发虚”扛不住,控糖绝不能掉以轻心
小小的一个疖,为啥有这么大的破坏力,直接把王哥的大半个脖子都“腐蚀”了呢?
除了王哥亲自送上的“助攻”外,关键原因在于,王哥早就“虚”透了。
患上糖尿病的7年来,王哥从来没对控制血糖上过心,他的血管神经在高糖环境的侵蚀腐化之下,早已是外强中干,轻轻一碰,就能碎成一地渣。
高糖的危害还不止于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会导致血管硬化、狭窄,血液中的营养渐渐无法顺利供应全身,“饿”极了的组织器官既没有力气防御,也没有力气修复,细菌一打进来,只能缴械投降,连战后重建都做不到。因此,糖尿病人格外容易惹上感染并引起并发症,伤口愈合也更加困难。
哪怕只是黄豆大小的疖,对于糖尿病人而言,都有可能进展为严重感染。积极控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力,才能从源头对付细菌感染!
想要尽早制服TA,以下几点要记牢
不管是抵抗力低下的糖尿病人,还是既往身体健康的普通人,如果对身上小小的不适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大麻烦,与其等到症状严重之后懊悔不已,不如在早期就做好预防、科学处理。
当皮肤只是冒出小疖肿时,能做的有——
1.每天温水热敷三到四次,每次敷上几分钟;
2.正确使用外用药膏治疗,用敷料保护脓肿位置;
3.注意手部与脓肿位置周围皮肤的干净卫生;
4.如果有流脓,及时清洁和消毒;
5.千万不要擅自挤破脓肿。
一旦疖肿变大、疼痛异常,那就不是自行在家就能解决的了,这时应尽快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请医生进行排脓引流处理。
早期的疖肿不算什么大问题,但防患于未然是最好不过的,要想预防疖肿,能做的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在出汗较多时,如夏季或运动后,更要注意保持皮肤干爽,避免油脂堆积;
2.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适度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3.避免被传染:不要和疖肿患者或葡萄球菌感染者共用床上用品、毛巾、面巾和衣物,经常彻底清洗床上用品和毛巾,并做好消毒工作。
来源 丨 晶报APP
记者:黄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