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
淋巴结是什么东东?如果你没有概念的话,抬起手,低下头,摸一摸下巴外侧的下颌骨内侧,是不是牙痛,或咽喉肿痛的时候,在那里可以发现一枚,甚至几枚小疙瘩。等炎症消退了,小疙瘩也就消失了。
人体的“金钟罩铁布衫”-淋巴结
淋巴结画像:
只有哺乳动物才有的报警装置,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淋巴结遍布全身,分为浅群和深群淋巴结。我们能摸到的只是浅表地方的淋巴结,比如,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等。深部淋巴结位于胸,腹部脏器的周围,以及大血管的周围。
全身淋巴结有800多个,非常小,柔软,正常人淋巴结很小直径都在0.5cm以内。表面很光滑,像豆子一样,呈现一种高贵的灰红色。
淋巴结一般成群结队的出现,每个淋巴结之间有1-2根细细的淋巴管相连,想象一下,我们身上有一条800颗淋巴结串起来的大型珍珠衫,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金钟罩铁布衫”一样,保护着我们身体。
淋巴结的所谓“排毒”与乳腺癌的关系
每一个淋巴结就是一个生产身体免疫细胞的加工厂,不但生产淋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还运输过滤淋巴液。淋巴结对细菌的清除率达到99%。但是对于病毒和癌细胞清除率就很低了。
因此,被一些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忽悠,穿过紧的内衣,淋巴结受压不能“排毒”,容易得乳腺癌,当然是错误的了。因为淋巴结只杀细菌,对于癌细胞和病毒的杀伤力,取决于病毒,癌细胞与淋巴细胞三者之间谁比谁强大。用仓央嘉措的一句诗:排不排毒,癌细胞都在那里,不增不减。
淋巴结为啥肿大呢
古代有一位西周的君王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bao si)一笑。多次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烽火台作用一下子被周幽王玩坏了,起不到报警的作用了。
淋巴结就是人体的报警器,烽火台,当身体的某一处器官发生感染时,细菌就顺着淋巴液经过淋巴时,淋巴结受细菌和毒素的刺激而肿大。当我们发现淋巴结时,就在周围找一找,顺藤摸瓜地找到有感染的部位。因此,不是淋巴结自己出了问题,而是它在报警和抵御细菌,告知周围有感染情况发生。
正常与异常淋巴结区别:
正常淋巴结,较小,比较柔软,0.5cm左右,表面光滑,活动也好,按压不疼。
炎症淋巴结,较大,较硬,炎症引起的淋巴结,按压疼痛,表面光滑,局部炎症好了,淋巴结自行消退。
乳腺癌淋巴结,像石头一样坚硬,较大,表面也不光滑,与皮肤粘连在一起。一般癌细胞顺着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听到医生谈前哨淋巴结,“前哨”顾名思义,就是在最前面放哨的淋巴结,就是烽火台的最前线,第一站淋巴结。当乳腺癌发生时,如果医生发现第一站的淋巴结都没有癌细胞转移,说明发现得太早啦,阿弥陀佛,可以不用清扫腋窝淋巴结了,少了不必要的伤害。
淋巴瘤是什么:
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同的淋巴结肿大,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都受到伤害。如果怀疑淋巴瘤的时候,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器官的病理检查。
淋巴排毒科学吗;
首先,文胸过紧不会引起淋巴结受压,从解剖学上看,人体乳房90%以上的淋巴向上回流至腋下,锁骨部位,不向文胸下缘引流,因此,文胸不会导致淋巴淤积。
乳腺增生和疼痛的原因,是内分泌周期性刺激,乳腺的周期性变化出现的增生修复不全,而和毒素没有直接关系。
其次,“排毒”在论文网站中,发现相关文章41篇,其中淋巴相关文章30篇进行了科学批判,分别用事实证明,没有淋巴排毒,属于“伪科学”,剩余9篇有中医论文表示中医的毒是“风,寒,署,湿,燥,火”六大病邪。西医的“毒”是病毒细菌。因此,中医排毒里没有淋巴,西医排毒没有这个名词。人体的所谓的细菌99%都可以在淋巴结消灭掉,和尿液汗腺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因此,也不会排出来淋巴毒素。
乳腺癌是怎么来的:
引起乳腺癌的基因已经明确,也确定乳腺癌可以遗传。人类的进化,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基因不停调整,进化来的。乳腺癌细胞本来是人体的正常细胞,出现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是决定让人今后得何种病的因素。当特定情况出现时,为了适应环境,基因产生了变异。因此,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比如:熬夜,肥胖,吸烟,不锻炼,激素失调,晚婚不哺乳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规律的事情。会有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产生。
人类的疾病是由基因决定的,同时也会因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基因突变,造成癌症的发生。
大多数基因储存的信息更像菜谱,菜谱只是规定了做菜的每一步流程,最终做出来的菜色却因人而异谁做出1000道一样的宫保鸡丁。(悉达多·穆克吉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癌症医生,研究员)
最后,如何“百毒不侵”的秘诀是,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膳食,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靠外界干预。
“淋巴水肿了,怎么办?”这几种类型的淋巴水肿你可要注意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构成,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工事”,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 人体外周淋巴结群位置分布[1]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淋巴与肿瘤转移、治疗不良反应相关,因此也是大家日常关注的重点。以下2件关于淋巴的事相信你也很关心。
淋巴结肿大,是转移了吗?
肿瘤转移使治疗难度增大,也是预后不良的征兆。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当淋巴结出现肿大,很多患者会不由得紧张。
其实,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不完全代表肿瘤转移。
淋巴结可分布在体表和内脏。内脏淋巴结肿大一般是做CT或超声检查时发现;人体浅表淋巴结正常情况下直径1厘米以内,不容易摸到,如果发生肿大,通常易被发现。
虽然,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多样,但以下几个部位的淋巴结异常可能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要特别注意:
颈部淋巴结
颈前淋巴结增大往往因各种头颈部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引起。
颈后淋巴结肿大可能见于EB病毒感染、结核、淋巴瘤或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瘤或转移性鳞状细胞癌)。
质地坚硬的颈部淋巴结,尤见是在老年患者和吸烟者中,提示头颈部转移癌,例如口咽癌、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
锁骨上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的恶性肿瘤风险高。研究发现,有该表现的患者分别有34%和50%查出恶性肿瘤;40岁以上者的风险最高。
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提示纵隔、肺或食管恶性肿瘤。
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Virchow淋巴结)提示腹部恶性肿瘤,例如,胃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睾丸癌、卵巢癌、淋巴瘤或前列腺癌。
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接受来自手臂、胸壁和乳房的淋巴引流。这组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是感染。如果排除了上肢病变,则常为恶性肿瘤。
另外,一些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重建使用的硅胶乳房假体,也可引起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肿大;区域淋巴结有炎症,系硅胶微粒异物引起的反应。
腹股沟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往往由下肢感染、性传播疾病或恶性肿瘤引起。
发现淋巴结肿大,患者该怎么做呢?
1. 查看是否有相应的炎症反应(红肿热痛);
2. 对淋巴结进行观察,如果淋巴结有以下:
- 特征(如,质硬、迅速增大或位置特殊,如锁骨上淋巴结)
- 症状(疼痛、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 和/或患者特征(老年吸烟者的坚硬颈部淋巴结、老年女性的腋窝淋巴结)
可能考虑为恶性肿瘤。患者应接受恶性肿瘤的相应评估,确定淋巴结性质。
3. 如果确定为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进行规范化治疗。
淋巴水肿怎么办?
几乎任何类型的癌症在手术或放疗后,淋巴水肿都会成为一个问题。最常出现淋巴水肿的癌症是与淋巴结清扫相关的乳腺癌,最高发病率见于癌症诊断后2年内[2],其他还包括:前列腺癌、盆腔癌(如膀胱癌、阴茎癌、睾丸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或子宫颈癌)、淋巴瘤、黑素瘤、头颈癌。
手臂或腿部常因手术或治疗的影响而发生淋巴水肿,但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位[3]。
淋巴水肿可以预防吗?
没有确切的方法预防所有与癌症有关的淋巴水肿,早发现、早治疗是很重要的。
这样做,帮助降低患淋巴水肿的风险
- 定期检查,包括检查淋巴水肿。
- 如果身体有尺寸、颜色、温度、感觉或皮肤的任何变化,告诉医生。
- 保持健康体重(18.5 kg/㎡≤BMI≤24.9kg/㎡),肥胖会增加淋巴水肿风险。
- 进行锻炼,使用肌肉能够帮助淋巴液循环和排出。
- 避免感染、烧伤和受伤。
- 出现蜂窝织炎的症状,请立即就诊。蜂窝织炎是皮下组织的感染,可导致淋巴水肿发生或恶化。它的迹象和症状包括发红、发热、疼痛,以及感染区域的皮肤可能开裂或脱皮,还可能出现发烧和流感样症状。
- 避免挤压。
当出现淋巴水肿,患者应该这样做:
- 在镜子前仔细观察身体。比较身体的两侧,寻找尺寸、形状或肤色的变化,并告诉医生。
-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定期使用保湿霜以防止皮肤开裂。另外,保护身体免受阳光照射。使用SPF≥30的广谱防晒霜,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暴露在阳光下。
- 确保压力袖套、裤袜(不同于日常穿着紧身衣)合身并正确穿着。通常不需要穿压力袖套、裤袜防止运动中出现淋巴水肿。但是如果注意到在运动时肿胀,请告诉医生。
如果手臂有淋巴水肿
- 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手臂。
- 穿戴宽松的珠宝、衣服、胸罩和手套。
- 带包时,不要使用肩带。
- 乳房切除术后,使用轻量级的假体,较重的假体可能会施加太大压力。
- 在未受影响的手臂上测量血压。如果双臂都受到影响,测量大腿血压。
- 如果手臂开始疼痛,请躺下并将其抬高到心脏上方。
- 定期运动,但不要过度劳累肩膀和手臂。
如果下半身或腿有淋巴水肿
- 穿宽松的衣服。
- 避免穿太紧或对腰部、腿部、生殖器造成压力的衣服,比如有松紧带的裤子。
- 穿合脚的鞋子,不要穿凉鞋或拖鞋。
- 不要光脚走路。
- 不要穿有松紧带的袜子。
- 穿有保护作用的软袜子。
- 保持双脚清洁干燥。
- 尽量不在一个地方站立或坐太久(超过30分钟)。
- 坐着时不跷二郎腿。
写在最后
小小的淋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常因癌症治疗而受累,关注它,爱护它,让它更好地为抗癌事业“发光发热”吧!
参考文献
[1]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evaluation-of-peripheral-lymphadenopathy-in-adults?search=淋巴结转移&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4~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4#H3
[2]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is-of-peripheral-lymphedema?search=淋巴水肿&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H884706130
[3]https://www.cancer.org/treatment/treatments-and-side-effects/physical-side-effects/lymphedema.html
男孩腹痛难耐确诊淋巴瘤!淋巴结肿大是肿瘤信号?这些情况要当心
近日,有一则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
去年,马先生年仅4岁的儿子阳阳,出现了面色发白、腹痛难耐的症状,本以为只是淋巴结肿大,但经过多次治疗,在今年7月份被确诊为伯基特恶性淋巴瘤。
对此,很多朋友开始慌了,回想起自己的体检报告上的“淋巴结肿大”几个字……
需要知道的是,造成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就是淋巴瘤。但无论哪种原因,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大家都应该及时关注。
那么,淋巴肿大的原因有哪些?淋巴瘤是什么?又该如何预防?接下来,就给大家讲清楚。
什么是淋巴?
淋巴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系统,遍布全身各处,由淋巴管、淋巴组织、淋巴器官构成,在调节组织液稳态、胃肠脂质吸收和全身免疫监视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淋巴管可以引流不能进入血液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细胞碎片、脂质、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这些大分子物质随淋巴液运送到淋巴结,淋巴结通过滤过淋巴液,产生免疫应答,阻截和清除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有害物质,形成免疫屏障。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淋巴结多为0.2-0.5cm大小,不易触及。可触到的淋巴结,如腹股沟浅淋巴结,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会疼痛,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一旦疾病侵袭,淋巴结做出免疫反应,发生细胞增殖,就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细菌感染:常引起淋巴结炎,伴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例如牙周感染可引起颌下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有效。
结核菌感染:引起结核病,有结核接触史,伴有低热、消瘦等全身中毒表现。抗结核治疗有效。
病毒感染:风疹病毒引起小儿风疹,淋巴结肿大与皮疹同时出现;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咽炎等症状。
淋巴瘤: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饮酒后疼痛是相对特异的表现。淋巴结活检帮助确诊。
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原发肿瘤病灶,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乳腺癌转移至腋窝淋巴结。
其他原因:如原虫感染、毒蛇咬伤、丝虫病等。
淋巴结肿大通常为敌人入侵的信号,淋巴系统正在积极防御,并调动全身免疫系统做出抵抗。总之,淋巴结肿大不要慌,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青少年,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最常见,其次是腋下淋巴结。
肿大的淋巴结可活动、可粘连、可融合,触诊软骨样感觉。全身症状多见,包括发热、消瘦、盗汗、瘙痒等。
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治愈率高,主要采用化疗加放疗的综合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远高于霍奇金淋巴瘤,并且随年龄增大发病增多,男多于女,除外惰性淋巴瘤,其余均发病迅速。
淋巴结肿大较霍奇金淋巴瘤少,多累及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因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化,比如:
累及呼吸系统,可出现咳嗽、胸闷;
累及骨骼,可出现骨痛、脊髓压迫;
累及骨髓,可发展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累及皮肤,可出现皮下结节、皮肤溃疡等。治疗策略以化疗为主;
累及消化系统,可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包块。
新闻中的伯基特淋巴瘤又称Burkitt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人,病变可累及全身各器官,是高度侵袭性的恶性淋巴瘤。
常见以腹部症状起病,如腹痛、腹部包块,也可有颌面部包块、扁桃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治疗以化疗为主,遵循短疗程、剂量强化、多药联合的原则。
淋巴瘤的高危因素是?
虽然影响个体患淋巴瘤的因素已在广泛研究,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免疫疾病、药物、感染、生活方式、遗传学等因素均可影响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肥胖,肥胖是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危险因素。
频繁使用染发剂,但是随着染发剂成分的改良已逐渐好转。
类风湿性疾病、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感染幽门螺杆菌、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
吸烟,可能导致滤泡性淋巴瘤。
如何预防淋巴瘤?
2011年美国加州癌症预防研究所Ellen T. Chang等人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紫外线会降低女性总体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晒太阳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展可能有保护作用。
此外,健康饮食、控制体重、预防病毒感染、戒烟、积极治疗其他免疫病、减少劣质染发剂的使用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淋巴瘤。
本文专家:邓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