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肛门的“造口人”:能拉屎是一种幸福!每年10万人失去肛门
说道造口,相信很多人都会比较陌生,但实际上它是一项解救失去肛门人的一种古老的医疗技术,直到今天仍为一些人延续生的希望。近年来,随着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提高,我国目前已经有100万人失去了肛门,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增长,他们都是靠“人造口”生活,其中不乏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
早在16世纪,人们就发现身体会因为伤病形成自然性肠造口;1757年,法国医生Lorenz Heister提出用肠造口术治疗腹部外伤;19年后,同是法国医生的H.Pillore首次为直肠癌病发肠梗阻的患者实行了肠造口手术。两百多年来,肠造口术应用于肠癌、肠梗阻、膀胱癌、家族遗传性息肉病等疾病的治疗中。
肠造口是指外科医生为了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如直肠癌、溃性结肠炎等)而在腹壁上所做的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开口外,翻转缝于腹壁,从而形成了肠造口。其作用就是代替原来的会阴部肛门行使排便功能,实际上就是粪便出口的改道,对整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
肠造口的并发症
肠造口虽然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它也给患者带来了某些并发症,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1%~71%。国内文献报道为16.3%~53.8%。
肠造口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造口本身的并发症,如造口缺血性坏死、造口回缩、造口处穿孔、造口脱垂;造口皮肤黏膜连接处的并发症,如出血、分离、瘘、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周围的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损伤性皮炎;其他较少见的并发症还有造口静脉曲张出血等。屠世良等分析1263例结肠造口的临床资料,1263例结肠造口中有443例(35.1%)出现637个造口并发症。主要为:
造口局部坏死2.4%,造口周围皮肤刺激21.9%,造口回缩狭窄5.6%,造口黏膜脱垂10.5%,造口旁疝9.3%,其它如肠梗阻、造口出血等发生率为1.3%。82.7%的并发症出现于术后1年内。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其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体形消瘦者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体形肥胖者造口局部坏死、皮肤刺激和回缩狭窄的发生率增加。
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造口皮肤刺激并发症减少而造口脱垂和旁疝的发生率上升。表明结肠造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情形、患者年龄及体形有密切关系。
目前我国并没有大规模的统计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造口人,经常被引用的一组数据来自已故的“中国造口之父”喻德洪教授:我国造口人数累计100万,每年新增约10万人。
失肛之痛:要肠子还是要命
造口术并非什么新的医学理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能坦然接受,相反恐惧和排斥在术前就已经显现得十分明显。
案例1:老杨是普普通通的河南农民,4年前,78岁的他因为心脏病被送进当地县医院,治疗期间无法正常排便,多喝水、吃香蕉,使用开塞露,一系列常规操作还无法解决问题时,医生提了一句:“实在不行,可能需要做个造口。”
“这多恶心啊!”简单了解肠造口是什么后,老杨的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拒绝的态度十分明显。幸运的是,老杨最终顺利排便,不用做“恶心”的造口,而有些患者却到了非做不可的程度。
案例2:37岁的刘先生经历了第三个化疗周期,身体显得很虚弱。他是一年前就出现了便血、腹泻等症状,一直觉得是痔疮,没有大碍,就没有去医院检查。他也压根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因为单位年年体检,年年都是正常。
3个月前,他发现大便次数增加,带还有脓液,同时出现了腹痛、消瘦和贫血才不得已去了医院,结果发现:III期直肠癌!因为肿瘤离肛门很近,单独切除肿瘤已经不行,必须连肛门也一起切掉。然后在肚子上开一个口,把肠子引出来,接一个塑料的袋子,这辈子就只能这样排便。患病后,高先生的生活也完全被颠覆了,儿子尚未毕业,自己也无法正常上班,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几乎摧毁了他的人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资深护士顾国平表示:自己见过做造口的人中,最年轻的17岁,二三十岁的人也不在少数,年纪轻轻就饱受失肛之苦,割腕、跳楼自杀,什么样的都有。”另外,造口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它的价格不等,一般一个造口袋100多块钱,两三天换一次,一个月下来得有将近1000多块钱的费用。
由于做了造口后,身体不能随意控制排泄物,任何场合都需要携带造口袋,这是困扰患者的最大问题。很多人面临着身心双重折磨,特别是当使用造口器材过程中出现漏水、漏气时,病人会产生失望、自卑的心理。曾有患者宁死不做造口。
90%造口人存在心理障碍
尽管越来越多的患者现身说法“造口人也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但造口人生的那些不美好也不能完全忽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九成“造口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的结直肠癌患者中,超过85%是进展期,只有10-15%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早期癌。这个位置的肠癌一旦是中晚期癌,即便能保住命,保留肛门十分困难,费用也十分高昂。然而,在早期,不但可以保肛,而且能完全治愈。令人们痛心的是,我国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发现时都是中晚期了,而且超过80%的直肠癌在早期被误认为是痔疮,延误了发现和治疗的最佳时机。
直肠癌不是突发性的癌症,早期大多有可以被病人及时发现的异常症状,最明显的就是便血和排便的习惯突然发生改变。早期直肠癌症状有:
便血有黏液,早期癌变体现在直肠粘膜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肛门不适还会有下坠感,腹部会隐隐作痛。
腹胀便秘,食物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内,到达结肠和直肠的时候已经是吸收完的残渣,就是粪便。直肠癌患者会因为感染的缘故,会有低烧、盗汗和便秘的症状。
下腹部肛门内有肿块,早期患者会因为癌症食欲减退和体重莫名减轻,感觉下腹部和肛门内有肿块异物感。
无论是什么癌症,最好的方法都是要做到健康生活,及时发现及时就医,别把异常情况当做是一时的症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直肠癌?做到4点,保住你的肛门:
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纤维有助于粪便团块,加速排泄物通过消化系统;
多喝水增加水分,能保持大便松软易排出,通畅排便;
减少咖啡因,非酒精类的茶、咖啡尽量少喝,这类液体不易帮助排便顺畅;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预防,有癌症家族史的朋友应该定期检查,排查癌症风险,一旦发现,还可以及时就医。
所以说,对于由直肠癌或是其他原因导致变成了造口人的朋友们,他们选择了舍弃肛门和部分肠子,换来生命,是勇气和求生欲支撑着他们。在他们承受病痛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和折磨下,无论是作为家人还是朋友,亦或是身边的人,我们有时候更应注重的是多照顾造口人的情绪和自尊心,不要带着歧视和异样的眼光看待,因为他们只是一个多了“一道门”的正常人。
肠道造瘘患者的家属要注意,医生5点建议减少造瘘口旁疝的风险
造瘘口旁疝的发病率大约在3%左右,我在去年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个多岁的老奶奶,在几个月前因为结肠穿孔住院后紧急行结肠部分切除术,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也进行了造瘘处理。但是,不到两个月,患者又来了,因为在她的造瘘口旁鼓出来一个大包,患者也会出现肚子痛,进行腹部的CT检查后发现存在造瘘口旁疝,给予手术治疗并一同还纳了造瘘,一个手术解决了两个问题,为患者解决了病痛,又减少了花费。
01 引发造瘘口旁疝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首先,如果患者是因为肠道的恶性肿瘤进行肠切除后造瘘的,那么患者出现这种造瘘口旁疝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因为肿瘤会消耗患者大量的营养物质,造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发生。此外,对于那些比较肥胖、或者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该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以上因素会影响患者手术后腹壁组织的修复,导致肠管通道不能良好愈合,增加造瘘口旁疝的几率。
2、此外,患者术后造瘘口的腹部组织有缺陷的话,也会增加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如出现造瘘口周围的组织出现缺损情况,而当腹部肌肉收缩时,就会因为两边的肌肉拉力作用使造瘘口周围组织进行回缩,进而出现局部组织薄弱而形成造瘘口旁疝。
3、老年患者进行肠切除后造瘘也是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造瘘口旁疝的情况,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腹部肌肉相对萎缩无力,已经发生了退行性改变,正如老年人容易得腹股沟疝一样,都是因为自身肌肉能力相对较弱,造瘘后修复能力较弱导致的。
4、除了患者自身原因以外,医生也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造瘘口旁疝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手术操作不恰当导致的。如手术过程中过于粗暴,使患者腹部的神经及血管发生损伤进而出现腹壁肌肉出现萎缩、无力的情况;而如果术中无菌意识不强,或者局部出血控制不佳,导致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会增加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此外,如果麻醉师对患者的麻醉作用不佳,当医生进行切口缝合时出现过度牵拉,使该处肌肉张力较大组织对合较差。
5、此外,选择不同腹壁造瘘口的位置也会影响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而且是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在患者的腹直肌部分进行造瘘的话,发生造瘘口旁疝的风险较低,这是因为人体的腹直肌有较强的束缚作用,腹直肌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腹肌。而在腹直肌旁进行造瘘的患者,其发生造瘘口旁疝的风险较高。
6、而一些可以导致患者出现腹腔内压力升高的原因也是可以增加造瘘口旁疝的风险的,如患者既往存在支气管炎等疾病而长期慢性咳嗽、或者有前列腺增生长而长期排尿困难的患者,腹内压力会经常升高,导致腹内组织从该薄弱处突出形成造瘘口旁疝。
02 造瘘口旁疝该如何进行治疗
1、对于造瘘口旁疝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何治疗,而并非全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患者的肠腔内组织突出并不明显,而且并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不适症状,是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的。如采用合适的腹带或造瘘口腹带进行加压包扎,或者使用圆环类的器械围绕造瘘口将周围组织进行压迫,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2、而对于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或者已经出现明显的症状时,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手术治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进行疝原位修补术,主要适用于那些造瘘口旁组织缺损并不严重的情况,在造瘘口旁开口进行疝内容物的还纳,而对于组织缺损较大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补片进行加固治疗。还有一种手术方式是将造瘘口进行移位,主要适用于那些原造瘘口效果不佳或者修补后仍有突出的患者,一般会选取腹直肌的部位进行造瘘。
03 如何减少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呢
1、对于如何减少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我们可以针对引发改变发生的原因来针对性的进行预防。首先,由于肥胖是造瘘口旁疝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肥胖的病人要控制饮食与运动,以便减轻体重锻炼腹部肌肉的力量与强度。
2、此外,在腹壁何处进行造瘘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造瘘。临床上一般建议把造瘘口的位置放置在患者右侧上腹部或者左侧下腹部;如果之前进行过腹部的手术,应该尽量避免在腹部切口处进行造瘘,可以在腹部切口旁进行造瘘,此外,建议经患者的腹直肌进行造瘘。
3、由于腹部的缺口与薄弱会增加造瘘口旁疝的发生率,因此,在进行造瘘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造瘘口大小,不要过大,但也不要过小,过小的话可能会导致肠梗阻的发生,更加难以处理。造瘘口可以选择1.5~2.0cm左右,而对于肥胖的患者而言,也可以适当的增加切口的长度。
4、而对于医生操作方面的要求是要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而且手术是一个细致活,不能大把抓,不要过于粗暴的操作。如果有出血的地方,一定要仔细的进行结扎止血,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术后恢复情况,以减少切口感染的风险,如果病情需要的话,是应该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的。
5、此外,也不要忽略麻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造瘘后进行切口缝合的时候,一定要嘱咐麻醉师保持有效与稳定的麻醉效果,以保证手术医师可以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进行腹壁切口的缝合,以减少对合的张力与不能对合的风险。
6、前面已经讲过,那些可以导致腹压升高的疾病都可能会增加患者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因此,如果患者存在慢性咳嗽、长期排尿困难等症状时,要及早的进行治疗。如给予抗感染以及缓解前列腺增生的疾病,以减少腹压升高而诱发的造瘘口旁疝的发生。术后也要加强营养,加快切口的愈合。
04 腹部的造瘘后应该如何护理呢
首先,肠道造瘘的手术一般都是存在污染的手术,是比较容易发生感染的,而且一部分患者还容易出现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因此在患者进行造瘘手术后是需要谨慎进行护理工作的。
1、在患者术后的几天内要仔细的观察造瘘口周围的血运等问题,如果出现肠黏膜发紫等颜色改变或者出现渗液以情况时,就要注意是否存在造瘘口发生缺血坏死。
2、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如果出现持续的发热情况要追查是否存在局部感染的情况,每天都要查看造瘘口处是否有皮肤红肿、渗出脓液等情况,及时找医生来判断,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
3、如果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腹痛、腹胀甚至停止排便的情况,应该警惕是否出现了肠道的梗阻。发生肠道梗阻的原因有许多,如腹腔内黏连、造瘘口狭窄或者腹腔内疝气的发生等,如果严重的话,是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
4、此外,虽然患者进行造瘘后,大便不再通过肛门排出,但是也要对肛管进行处理的,在经造瘘口排泄1星期后,要进行扩肛治疗,以免由于长期废用而出现萎缩的情况,那样的话,即便再进行肠道的改道,也可能会出现肠道狭窄、排出不畅等情况。扩肛要坚持进行,早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肛管造成损伤。
5、而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要尽量避免进行体力劳动,尤其是在术后半年内,避免过度劳累导致严重后果,造瘘口旁疝地方发生。而过了半年后一般就可以参加工作了,但也要掌握工作强度与时间,尽量避免腹压增加的动作,如频繁弯腰等,除了会增加造瘘口旁疝的风险外,还会诱发直肠的脱出。
最后我做一下总结,针对患者腹部造瘘术后出现的造瘘口旁疝的情况,虽然并不多见,但是也是时有发生的,尤其是那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以及长期慢性咳嗽的患者,会明显增加该病的发生。造瘘口旁疝如果病情与症状较轻的话,是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的,选用腹带加压包扎就可以,但是如果情况较重,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免诱发严重后果。此外,为了减少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可以选择合适的造瘘部位以及注意术中的无菌操作来预防。此外,对造瘘口进行护理也是很必要的,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一个人没了肛门会怎样?我国“造口人”超百万,生存困境谁能懂?
25岁的小海是一家地产公司的业务员,性别男,取向男,正值年轻,精力充沛,从大学开始,小海对感情的态度一直比较随便,经常两三个月便换一个男朋友。
22岁时,小海在医院体检中发现自己长了一块肛门息肉,由于当时并无不适症状,小海也并未重视。
直到上个月,小海出现排便异常,腹痛等症状,这才想起那块被遗忘的肛门息肉,于是到医院检查,结果这一次,医生却告知小海,那块息肉已经癌变,而了解了小海的生活习惯后,医生表示,这或许与息肉长期受到频繁且过度强烈的刺激有关。
得知结果的小海懊悔不已,而为了治疗,小海需要进行全大肠切除手术,缝合肛门,再在肚子上做一个人造肛门供日常排便使用。
“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让我每天都背着粪袋,还不如让我去死!”话虽如此,小海还是进行了造口手术。
失去肛门的小海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灰暗无光,感情生活更是大受打击,他无奈道:“我的性生活全靠幻想,有时候约会,刚说出自己是造口人,对方立马找原因离开。也不敢瞒啊,早晚得知道。虽然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异味,我还是时刻喷着香水,我也是一个有着生理需求的正常人。”
我国肠造口患者总数已经超过100万失去肛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肠造口患者总数超过100万,“造口人”群体正以每年逾10万人的数量递增,其中不乏一些20多岁的年轻人。
“造口”,顾名思义,就是人造的开口。当肠道发生病变之后,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肠道,将一段肠管拉出,翻转,再缝在腹壁的部位,用于排泄粪便。简单来说,造口就是排泄粪便的一个通道。
没了肛门,只能在肚子上开一个口,把肠子引出来,接一个粪袋装排泄的粪便。每次排便之后,都要更换粪袋。这意味着,做了造口的人要随时随地携带粪袋。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粪袋出现漏水、漏气等情况,情况往往不妙,而且还会影响造瘘口周边的皮肤,引起红肿和疼痛,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更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
北大肿瘤医院的资深护士顾国平表示,做造口的人中,年纪轻的有十几岁,二三十岁的也有很多,有的人受不了长期的失肛之苦,甚至割腕、跳楼、自杀。
而生活中,“造口人”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异样目光。他们可能会面临造口没有护理好,引起发炎、疼痛;造口袋发生破损,粪便流出;身上有异味,影响正常的社交等尴尬情况。
但其实,这些“尴尬”并非绝对,只要规范护理,很多造口人外表与常人无异。我们要明确,“造口人”不是羞耻的代名词,成为“造口人”,虽然不能自主控制排便,但是并不意味着只能像行尸走肉一样活着,同样可以轻松地生活。
对于正常的社交生活来说,“造口人”也可以去参加聚餐、聚会,别人看不到造口袋,而且只要提前准备好备用的造口袋,在需要排空或者更换的时候,像正常人一样去厕所就行。
“造口人”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主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运动和肢体碰撞。游泳的时候,用强力胶贴固定造口袋,保证密封性,也不会发生尴尬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多认识一些同样是“造口人”的朋友,交流和学习护理造口的知识。
预防直肠癌,一个检查能救命做造口的原因,不外乎结直肠肿瘤或外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其中,对于中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由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要想痊愈已经希望渺茫,更别说保留肛门了。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40万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只有10%-15%是可以治愈的早期结直肠癌,超过85%属于进展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而且,从发病地区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更高。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直系亲属有大肠癌病史的人群;生活习惯不好,经常抽烟喝酒、熬夜、久坐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的人群;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等肠道疾病的人群;大便隐血实验、粪便DNA检测阳性的人群;经常出现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的人群等。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肠镜检查是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既可以发现良性的息肉,及时切除以阻断其癌变进程,又可以发现早期的肠癌,提高5年生存率。因此,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没症状也要做一次肠镜,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肠镜。
如果你也是“造口人”,一定不要自暴自弃,学习专业的日常护理知识,也可以保证高质量的生活。如果你还在“糟蹋”自己的身体,请马上停止自己的行为,从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做起,积极预防结直肠癌,保护自己的肛门,避免成为“造口人”。#清风计划##谣零零计划##科学真相#
参考资料:
[1]《100万人因肠癌失去肛门,这种痛苦是常人无法忍受的......》.胃肠病.2020-08-24
[2]《认识造口,关爱造口人》.外科护理.2021-05-0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