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打呼原理(肥胖打呼噜怎么根治)

文章目录:

最新研究显示:打鼾与肥胖和手机依赖有关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6日报道,英国皇家国家耳鼻喉医院的最新研究显示,近20年以来,打鼾人群的数量将近增加了一倍,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不断攀升的肥胖率与智能手机使用率。

这项研究发表在《睡眠医学》杂志上,调查显示,1239名成年受访者中,7% 的人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呼吸障碍”最严重的一种病症,而20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4%。调查还发现,近四成的人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打鼾,其中男性打鼾最为严重。而打鼾率上升可能是由于肥胖率和智能手机使用率的飙升导致。

此报告的作者表示:“我们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充分诊断,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得不到治疗将造成不良健康影响,这就意味着决策者迫切需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员Maurice Ohayon博士认为,肥胖是导致打鼾多发的主要原因。他补充道:“智能手机、电脑和路灯发出的蓝光也会导致睡眠不足,增加肥胖、嗜睡和认知障碍的风险,从而增加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都可能和这种“打呼”有关

打呼,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很多人还认为呼噜打得响,说明睡得香。但有一种严重的“打呼”可是会对身体造成全方位的危害,那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研究还发现,大约30%的高血压,20%的糖尿病,其实就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解决了“打呼”问题,有的患者的高血压都不药而愈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有请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陈仁杰详细给我们说说“打呼”这件事。

通讯员 陈艳萍 张国强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杨彦

摄像 杨泽华

大咖小传:

陈仁杰 主任医师、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江苏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学会噪音学组秘书,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学会委员,国家卫健委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专家,国家卫计委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临床免疫治疗研究专家,江苏省暨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南京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专家。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专业特色:鼻内镜手术技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HS)手术治疗;头颈肿瘤手术治疗;鼻咽喉疾病低温等离子微创治疗技术;新型高效鼻咽癌、头颈恶性淋巴瘤生物治疗技术;耳显微外科技术及听力重建技术。先后承担国家及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SCI收录论文15篇,参编专著3部,获授国家专利3项。

打呼的你,睡眠呼吸暂停了吗?

“打呼”,是一种口语的说法。陈仁杰教授告诉记者,在医学上,打呼被称为鼾症,是因为咽部肌肉松弛等原因,部分气道被阻塞,睡觉时受到气流撞击振动而发出声音。打鼾在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肥胖或是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鼻腔阻塞引起打鼾更为常见。鼾症更多的危害是影响到别人,而如果鼾症合并有憋气、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就有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影响的是全身的健康。

“打鼾不一定有憋气,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定伴有憋气的,打鼾只是它的一个表现。”陈仁杰教授表示,成人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先天性发育的异常,下颌比较小、舌部比较肥厚,或是有先天性的唐氏综合征等;二是鼻咽喉这一条通路上有组织增生情况,从而造成气道狭小,影响通气。随着年龄的增大,神经调节能力减弱,咽部的肌张力下降,睡眠的时候更容易引起气道的塌陷,尤其是在呼气的最末期。

您可以为枕边人做个大致的评判:成人一个小时的睡眠中,憋气情况超过5次,每次暂停时间在10秒以上;成人一晚睡眠以7小时计算,总憋气次数超过30次,就达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标准了,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睡眠检测。

它和糖尿病高血压都有关系

“普通人睡着后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在95%,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氧饱和度可能降到60%多、50%多。”陈仁杰教授告诉记者,大脑受到缺氧的刺激会发出觉醒的信号,然后气道打开重新呼吸,如此循环在夜间反复进行。患者看似睡得香,其实睡眠都是碎片化的,难以进入熟睡状态,还会出现夜尿频繁、头晕头痛、乏力,白天疲倦嗜睡的等情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更应该看做是全身性的疾病。它影响的是我们的内分泌系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等,都和它有脱不开的干系。“大约有30%的高血压、20%的糖尿病,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陈仁杰表示,其中的机制比较复杂,大致与反复的缺氧状态影响儿茶酚胺、肾素、胰岛素等多种人体激素分泌有关。“特别是难治性的高血压,几种药物都控制不好的,很可能症结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有些患者在处理好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之后,高血压也随之好了,都不需要再服用药物。”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小朋友打呼,还会影响智力

不仅是大人,小朋友其实会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儿童中同样也存在,常常表现为睡觉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经常翻身等症状。

我们都知道,夜间是儿童长个子的关键时期,熟睡时儿童分泌的生长激素是最高的,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的孩子,夜间睡眠常常是碎片化的,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常常会影响体格生长。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缺氧尤其敏感,儿童期孩子睡眠不好,白天精力不足,注意力也难以集中,都会影响智力发育。

“所以,早期发现孩子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及时干预,孩子的生长和智力都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陈仁杰表示,儿童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多都是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及早手术干预,就能解决问题。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你知道吗

止鼾,有这些方法

陈仁杰教授告诉记者,如果打鼾严重或是怀疑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到医院做一下多导睡眠检测,明确严重程度,然后根据病因来进行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干预,单纯的鼾症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还要简单一些。

1, 体位疗法:改变睡姿,仰卧时舌根后坠,会更加阻塞气道。改为侧卧睡姿后,轻度的鼾症可以得到改善。

2, 减肥:肥胖患者打鼾较多,特别是颈围比较大的,咽部组织里沉积的脂肪会更多,影响气流通道。

3, 使用阻鼾器:阻鼾器有各种形状,基本原理是通过器械使下颌和舌根向前移,从打开咽部气道。

4, 呼吸机治疗: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呼吸机,同时在使用前还需要进行调试,使得呼吸机的压力与个人适合。

5, 植入电极:在舌根处植入电极,通过电极放电,使舌根肌肉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改善睡眠呼吸。

6, 手术治疗:术式可达20多种,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手术。如小颌的可通过手术将颌骨前移;对症进行鼻中隔矫正、鼻息肉摘除以及咽部手术都能使得气道重新开放。

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高度警惕这种“睡眠杀手”!

我国约有6000万人有呼吸睡眠暂停,由于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关系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称为“睡眠杀手”。

由于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设备多局限于大型医院,公众对打鼾盲目轻视,使得大量的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发布。

识别可能的呼吸睡眠暂停

对常规体检的患者应该注意以下情况:

①是否打鼾?

②是否肥胖?

③是否有下颌后缩?

④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⑤是否抱怨白天嗜睡?

⑥是否有夜尿增多?

如果有上述情况,应该进行更详细的睡眠病史评估和体格检查。

高危人群

共识指出,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是呼吸睡眠暂停高危人群:

肥胖,难治性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夜间心律失常,脑卒中,肺动脉高压,职业司机,减重人群。

打鼾同时白天嗜睡者要小心

患者存在呼吸睡眠暂停的相关临床特点为:白天嗜睡、醒后精力未恢复、疲劳或失眠;夜间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醒;习惯性打鼾、可观察到的呼吸中断等症状。

当怀疑呼吸睡眠暂停时或已经诊断明确呼吸睡眠暂停时,应该详细地询问睡眠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以帮助评估呼吸睡眠暂停对患者的影响及严重程度。

白天嗜睡可根据嗜睡量表评估

睡眠病史的内容包括打鼾的情况、可观察到的呼吸暂停、夜间窒息或憋气发作、不能解释的白天嗜睡(可应用Epworth嗜睡量表进行评估)、睡眠时间、夜尿情况、白天头痛、易醒/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和白天警觉性下降、性功能障碍等。

同时需要评估呼吸睡眠暂停的并发症和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和交通意外风险等。

体格检查包括可以导致上述危险因素的心、肺和神经系统的异常,需要特别注意BMI、上气道狭窄的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上气道解剖异常的体征。

危险分层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按照呼吸睡眠暂停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层,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尽快做出诊断和评估严重程度。

对于非高危患者,进一步检查的时机取决于呼吸睡眠暂停的风险、白天症状或者相关的合并症。

基层医院可应用STOP-Bang问卷对可疑呼吸睡眠暂停患者进行筛查和分度。

STOP-Bang问卷评分≥3分为OSA(AHI≥5次/h)高危患者,敏感度84.7%,特异度52.6%。

治疗:改变睡姿和减肥是基础

1.改变睡姿

侧卧位睡眠可以改善舌后坠,从而降低咽部塌陷的可能性。

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通过侧卧位睡眠缓解症状,尤其是对于体位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2.减轻体重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主要病因之一。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一种辅助治疗,节食减重可以改善呼吸暂停频率,减轻上气道塌陷,从而有效减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

3.“呼吸机”

改善呼吸暂停频率首选的治疗方法为使用“呼吸机”,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其原理是人为施加一定程度的气道内正压,从而维持气道通畅。这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夜间缺氧、鼾声等问题。

河北省人民医院高洁等进行的研究曾表明,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但佩戴呼吸机时可能出现一些相应的副作用,口干、鼻出血、影响睡眠、机器噪声、鼻干及皮肤刺激等。当然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患者感觉是比较舒适的。

4.手术不作为初始治疗手段

通常手术不宜作为本病的初始治疗手段。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以使用。

资料:

[1]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1) : 30-35.

[2] 高洁,王荣国,王立立,等.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脏亚临床功能障碍的探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72-76.

(文韬)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