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控制肥胖(学校肥胖干预方案)

文章目录: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新政发布: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7月22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

超重肥胖影响中小学生健康,亟需加强干预。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促进健康饮食,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详细提示科学干预方法,鼓励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保证身体活动,促进运动日常化,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导则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大众网

构建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四部门发文指导中小学生肥胖防控策略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7月22日,据国家疾控局官微,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措施,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

《导则》指出,目前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的关键。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通过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肥胖超重的发生。二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开展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评估和个体干预等措施,控制肥胖的发生发展。三级预防干预技术是指对有肥胖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

此外,《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应密切协作,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责编:陈龙飞

主编:张赫

校对:齐钰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四部门发布最新政策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孙竞)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指出,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二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记者注意到,《导则》中提到,引导家庭和学校提供种类多样、搭配合理的食物,烹饪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引导学校科学管理自动售卖机、小卖部,避免提供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导则》还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