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肥胖率16.4%,你有身材焦虑吗?
澎湃新闻记者 杜海燕 卫瑶 徐雪晴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你为自己的身材而感到焦虑吗?
澎湃新闻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973 份有效回答中,只有一个人回答“完全不焦虑”。尽管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标准,身高 173 公分、体重 75 公斤的他属于偏胖人士。
我们依据受访者参与答题过程中,对不同选项背后所赋分值计算加总,计算出他们各自的身材焦虑等级。
剩下的 972 人,大部分处于轻微焦虑和比较焦虑当中。随着体重的上升,他们对身材的焦虑程度也更深。
相比男生,
女生更容易嫌自己胖
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这个概念被许多国家的政府机构用作肥胖和健康状况的评估标准。
在中国国家卫健委 2013 年的标准里,成年人BMI指数的正常值范围是 18.5~23.9。大家在体检时,也常常会据此被评为肥胖、偏胖、健康、偏轻等等级。
但是,这套标准跟人们的想法有许多差距。
我们根据受访者自行填写的身高、体重数据,折算出 BMI 指数,再与每位受访者的自评价题答案进行对比,中间有不少错位。
在统计数据中,一位身高 162 公分,仅有 84 斤的 90 后女生,无论是国家卫健委的评判标准,还是大众“体重不过百”的评判尺度,她都属于偏瘦的状态。但当我们询问“你认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自己的身材是如何的?”的时候,她的自我评价是偏胖的。
这样的认知反差在身材匀称者身上尤为突出,将近四成的身材匀称者,觉得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微胖人士。
进一步观察男女对比,有 47% 身材匀称的女生自认为偏胖,而身材匀称的男性只有 18% 觉得自己还有点胖。
高矮胖瘦,
各有各的身材困扰
细究哪些部位最令人不满意,腰、腿、手臂是受访者自评价里最困扰的部分。
当具体到不同身型的人群时,他们想要调整的身体部位就略有不同。偏瘦者更多对胸部、肩部感到不满,偏胖者则想要改变自己“虎背熊腰”的状态。
至于明明身材不胖也不瘦的人群,他们则对自己的手臂、腹部和大腿比较苛刻。
日常生活中的凝视,
沉淀出了身材焦虑
在我们的调研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有过身材被歧视的经历。
随着身材的加码,他们所承受的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据统计,相比身材偏瘦者,一位身材偏胖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身材羞辱的概率增加了 13%。
不仅如此,这些身材羞辱的伤害,可能更多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来自亲戚、亲密伴侣、朋友、同学等的无心言论,可能在无形中会刺痛到他们。
偏瘦的人更容易受到亲戚的“关怀”,而偏胖的人不仅会更多遭遇的亲密伴侣的身材羞辱,还要承受更多陌生人的身材挑刺。
美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漫画腿、蝴蝶背、直角肩、A4 腰、蜜桃臀等等,真的就是定义大家身材好坏的唯一吗?
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地审思,增多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与宽容。
来源: 澎湃新闻
一份关于勃起功能障碍的自测表,请查收
勃起功能障碍就是人们常说的“阳痿”、“不行”。
生活中不少男性可能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对男性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但是很多人对该病的认识还不足,一旦出现同房失败就怀疑自己是勃起功能障碍。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提供一张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IIEF),先默默的给自己打个分,测试一下吧!
根据以上表格评分结果,如果<21分者可能存在勃起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去医院检查诊断。
勃起功能障碍
本身不会影响人的生命
但是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
也有一定的影响
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高血脂、肥胖等。还有精神心理因素、药物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外伤、手术等。
如何治疗治疗时首先应当进行心理治疗,包括性趣感觉训练、性感集中训练,男女双方应同时接受治疗。其次是采用药物治疗及阴茎海绵体药物注射治疗,效果都不显著时可以采用阴茎假体植入治疗。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勃起功能障碍有了了解,一旦怀疑自己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时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疾病,通过治疗后大多数人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要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恢复。
节食、催吐,因为害怕发胖,我得了厌食症(附自评问卷)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秦昊近乎“毁容”式暴增20斤出演,硕大的啤酒肚和肿起来的脸让观众惊呼“看了好几集才认出来是他”。然而在最近,秦昊又为新剧快速减肥20斤冲上热搜,秦昊同为演员的妻子伊能静晒出他的瘦身食谱。
发出这份减肥食谱的同时,伊能静明确表示秦昊是为了适应角色需求,多次强调不推荐大家模仿。
演员为了工作需要不得已控制体重可以理解,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注重身材管理,一些求美者受到部分营销号的不良引导,开始通过催吐、过度节食或运动追求“越瘦越好”的状态。在此极端的减肥过程中患厌食症的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仅2022年北京安定医院进食障碍门诊就诊量就有1842人次,在其中神经性厌食症占了较大比例。
厌食症绝不仅仅是不想吃饭、能让人变瘦。它是一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损伤。
厌食症的核心症状包括行为层面、精神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
- 行为层面的症状表现为患者常通过非理性的限制进食、过度锻炼、催吐等方法,刻意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消耗,造成明显低体重和营养不良。
- 精神心理层面的症状表现为患者对瘦无休止的追求和对肥胖的病态恐惧,恐惧性拒绝维持正常体重。有一部分患者明明已经很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很肥胖,认为自己但凡进食就会马上胖起来。
- 生理层面的症状表现为患者低于最低正常体重标准,并伴有明显营养不良,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苍白、头发干枯、无力,严重者还会引发身体损害,包括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的问题,女性可能出现闭经或停经,青春期前发病的患者会影响青春期发育。
除了以上主要的症状表现,厌食症患者也常常会伴有抑郁、焦虑、强迫、恐怖、易激惹、孤独、社交隔离等。
需要说明的是,不能把所有的减肥一概视之为厌食症。唐利荣医生提醒,如果有人为了减肥适当控制饮食,没有过度的焦虑紧张和过度的自我负面评价,就属于正常现象,临床上确诊厌食症需要具备体重保持在低于期望值15%以上的水平,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小安这里为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附上自评问卷。问卷结果仅供参考,不构成诊断建议。如果您的自评结果异常,请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进入原文进行自评↓↓↓
节食、催吐,因为害怕发胖,我得了厌食症(附自评问卷)
如何治疗厌食症
在厌食症初期,食物的摄入是最好的改善病情的方式。已经发展至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如果延续不良的进食模式,导致体重逐渐下降,将进一步加重病情,使躯体情况恶化,加重营养不良及器官损害,甚至产生严重的风险或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情况继续恶化,厌食症患者应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综合诊疗。
以北京安定医院为例,进食障碍专病门诊对首诊患者会在询问病史、进食相关症状、情绪行为问题、对疾病的认知、家庭功能、躯体情况等方面后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患者治疗方式的建议,同时提供营养建议和简短的个体/家庭治疗建议。
一般来讲,进食障碍需要综合精神科药物治疗、系统心理治疗(个体和家庭)、营养治疗及其他躯体辅助治疗。治疗方式以营养治疗加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唐利荣医生介绍了目前比较主流的心理治疗方式:
- 家庭治疗:进食障碍治疗中研究最多的,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神经性厌食的治疗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治疗认为神经性厌食的患者有避免家庭冲突、维持家庭系统平衡的作用。家庭治疗会探索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鼓励家庭成员做出改变,以改变整个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是患者的症状。
- 认知行为治疗:一直被认为是循证有效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性思维,如企图通过控制进食、获得理想的体重和体型来获得成就感、价值感、认同感、掌控感等。治疗技术包括心理教育、动机促进、其他行为改变策略。
- 辨证行为治疗(DBT):核心技能主要包括正念技巧、情绪调节技巧、痛苦忍受技巧以及人际效能技巧,能帮助患者增加对自身的认识和接受度、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减少负性情绪反应、改善人际关系等。
- 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在改善进食态度、对体型的满意度、抑郁情绪和进食相关家庭冲突等方面则均有帮助。心理动力性治疗强调建立自我力量、青少年自主性、对阻碍进食的情绪的内省力。
以上治疗在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心理病房均有开展。
最后小安想说,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对自己的要求不同,追求美没有错,但应该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保持合理运动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毕竟身体健康才是一直美下去的本钱呀!
END
北京安定医院进食障碍门诊
为早期识别及诊治进食障碍,方便患者就医,进一步规范进食障碍的治疗,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特开设进食障碍专病门诊。
出诊团队成员:
李占江教授临床心理知名专家团队成员
出诊时间: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全天,周五全天,周六全天)
出诊地点:
门诊二楼
挂号方式:
1.“北京安定医院”微信公众号
2.“北京114预约挂号”微信公众号,114网上预约挂号,电话010-114
微信:北京安定医院
新浪微博:@北京安定医院
抖音: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