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简介(肥胖形象)

文章目录:

6种肥胖类型,你是哪种?

6种肥胖,减肥重点也不同,看你属于哪一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刘殿刚介绍,肥胖也分为多种类型,特点不同,减肥方法也不同。 (健康时报)

来源: 河南日报

何为肥胖?如何减肥?官方指南这么说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顾天成、董瑞丰)明确肥胖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分型、分期及相关疾病;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路径,提高医疗机构肥胖症诊疗同质化水平……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导进一步提高我国肥胖症诊疗规范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的诊疗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作为首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肥胖症诊疗权威指南,指南强调循证医学与多学科合作,为肥胖症临床诊疗提供科学、规范、同质化的指导路径。”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介绍,指南对肥胖症临床营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等领域予以详细指导和规范,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

如何诊断肥胖症,哪种程度需要医疗干预?指南对此明确,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基于体质指数、体型特征、体脂比和儿童青少年肥胖症诊断标准四类。其中,在我国成年人群中,BMI(体质指数)达到或超过28kg/㎡(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为肥胖症。

指南编写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介绍,为指导临床诊疗,指南对肥胖症的程度进一步精细化分级,包括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并结合是否有肥胖症相关疾病,有针对性地治疗,临床实践能够在指南中找到对应的、符合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案。

专家强调,多数超重肥胖是不良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方法是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来使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肥胖症的临床治疗,无论采取何种办法,治疗基础都是患者行为改变,只有自己的行为改变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防治效果才会最大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世界肥胖日丨肥胖是一种疾病,而非简单的体型问题

【来源:湖南日报】

视频加载中...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唐贵红 秦璐

2025年世界肥胖日来临之际,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于2月27日上午在医院门诊大厅举办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该院内分泌科主任邵挥戈教授称,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肥胖定义为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紧密相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引发心血管、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约为34.3%和16.4%。这意味着大约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例如,超重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而肥胖者高血压风险增加5倍。内脏脂肪超标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诱发代谢综合征。

“如何科学判断是否肥胖?”该院内分泌科王边博士介绍,两个指标要关注:

一是体重指数(BMI):≥24kg/m²,为超重,≥28kg/m²,为肥胖。例如,身高1.7m的人,体重超过81kg即为肥胖。

二是腰围指标: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提示内脏脂肪超标。

“正确治疗肥胖,首先要改变认知。”王边表示,科学减重不是快速消瘦,而是设立小目标——3—6个月之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5%,且遵循营养干预、运动处方、医疗支持的三大原则,才能事半功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