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和腋下的“小肉粒”是什么?能直接用手揪掉吗?告诉你答案
“唉!身上怎么又多了一个“小肉粒”?”
今年48岁的王阿姨对着镜子自叹,她发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脸部就一直频繁出现粉刺、斑点,这也就算了,现在有时候颈部还会冒出一些“肉疙瘩”。
这让王阿姨十分苦恼,想用手揪掉它,却又不敢,甚至还怀疑自己是感染了HPV,所以才会长肉疙瘩。
其实,在很多人的身上,不经意间,都会莫名长出一些米粒大小的小疙瘩、小肉球,也有不少传言说:身上长出“小肉粒”,就是感染了HPV。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不同部位的“小肉粒”,又预示着哪些疾病?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01
脖子和腋下的“小肉粒”是什么?
皮肤是包在身体表面,直接同外界环境接触,具有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的一种器官,是人的身体器官中最大的器官。
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在皮肤表面,又可分成角质层和生发层两部分。
皮肤的表面有很多的付出,凄厉如毛囊、汗腺、皮脂腺,不同的功能,决定了皮肤的性质,例如干性皮肤和油性皮肤。
一般来说,油性皮肤的朋友因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在颈部、腋窝、腹乳沟等处,或者汗液排泄容易储存下来的部分,可能会发现所谓的肉疙瘩,也称之为赘生物、赘生物相对来说质地比较柔软,也没有太大的疼痛的感觉,可是赘生物也分很多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丝状疣
据了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变,当皮肤黏膜被乳头瘤病毒感染后,感染部位会长出一簇丝状疣,虽然这些“小鲜肉粒”突然长出来,让很多人害怕,但是泰国不用担心,这些丝状疣男女都有,不会恶变,也不会影响身体。
针对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多处理,自己抵抗力提高了,可以自己消失,但是会有很多人增加,建议去医院专业治疗,改善这种情况。
第二、皮赘
临床上将这种小皮肉称为皮肤癣菌,属于皮肤良性增生,其外观很像一个小痣状的毛刺,不痛,肉色,早期出现时,一般体积较小,不易被发现。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继续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会导致皮肤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导致痘痘越来越多,当然我们也不用担心,这种小鲜肉没有传染性,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感染。
这种情况最好不要私自处理,尤其是用手拉掉,因为手上的细菌多了,会增加感染的几率,皮肤真菌的数量也会随着处理不当而增加。
第三、脂溢性角化病
人的颈部长期暴露在外,日晒风吹,对颈部的皮肤部位产生刺激和影响,皮肤出现老化现象,这种情况下,皮肤容易长出褐色或暗黄色的小肉粒。
这种皮肤病变称为“脂溢性角化病”,如果数量多,可以去医院做激光消除。另外可以用外用药物来改善,不建议用手取出。
第四、皮脂腺发炎
皮脂腺发炎后,会阻碍皮肤腺体的正常工作,多余的皮脂腺无法排出体外,体内出现腺体毒素,容易导致皮脂腺最终发炎。
这些丘疹摸起来很软,颜色偏红,尤其是在脖子后面和胳膊下面,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他们。
第五、脂肪粒
脂肪粒是人体多余的脂肪,出现在皮肤新陈代谢的过程中。
这种情况不用怕,也不会影响身体,要避免这种情况,你需要调整身体的脂肪密度,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对于肥胖者,你必须纠正你不良的饮食习惯。
02
长疣就是感染了HPV吗?
疣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对于这个传染性的“小颗粒”,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吗?
首先,疣感染一般与人乳头瘤病毒有关,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性皮肤病,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来说,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皮肤损伤或污染物间接感染等方式传播,比较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
其次,疣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力,尤其是细胞免疫力有关,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皮质类固醇者,抵抗力较差,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
如果身体免疫力正常,低风险的人乳头瘤病毒病毒会在一年内清除出身体,疣会在一两年内自然消退,所以一般发生在四肢、面部、躯干的疣不要太紧张。
但最后要注意的是,如果疣发生在生殖器官或黏膜,可能是高危病毒,比较常见的是尖锐湿疣,这种长期感染可能诱发癌症,要高度重视。
因此,身体上的疣不排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03
小肉粒可以用手直接揪掉吗?
有相当一部分人脖子上长了这些肉粒,极大的影响了容貌,所以一旦发现有小肉粒长出来,就会马上拔下来,专家表示: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不利于健康。
小肉粒虽然长得小,但也是和人体的皮肤连在一起的,如果直接用手扯下,会在皮肤表面产生一些小伤口,或者护理不当容易造成皮肤表面感染。
另一方面,当我们用手直接扔掉小肉粒时,皮肤表面会有剧烈的疼痛,并伴有出血症状,导致皮肤表面毛细血管破裂,渗出大量的血和脓,影响身体健康。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脖子上和胳膊下长的小肉粒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你觉得这些小肉粒影响了你的美丽,可以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寻求医生的帮助,利用医疗技术帮你去除皮肤表面的小肉粒。
但切记千万不要用手拔,否则会造成皮肤感染,危害身体健康。
脖子和腋下的“小肉球”,到底是皮肤病,还是HPV感染?怎么治?
蒋先生来到医院皮肤科,他来不及坐下就和医生说:“医生,麻烦你帮我看看,我这脖子和腋下长的这些小肉球是什么?”
医生戴上一次性手套凑近看了看,告诉蒋先生这些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医生看蒋先生没有理解,于是说了它的另一个名字HPV感染,蒋先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医生,我为什么会感染这些病毒?感觉它们的数量好像变多了。”蒋先生认为自己平时还挺爱干净,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医生告诉蒋先生,皮肤上有轻微破损,正好免疫力变弱了,病毒就会给皮肤带来一个个小疙瘩。这些病毒虽然不会给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不清除的话会越来越多。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皮肤能防御外界的病毒,不容易被病毒感染,但是因为摩擦、损伤、化学刺激,皮肤上就会形成小伤口,给病毒入侵的机会。比如说平时喜欢光脚走路,去游泳馆、汗蒸馆等地方,如果脚底正好有伤口,就可能会形成疣体。
再比如说有的人喜欢搓澡,在澡堂使用公共澡巾、浴巾,一旦颈部、腋下等皮肤被搓破了,也有可能造成感染。提醒一下,有的男性喜欢戴粗的金项链,脖子上经常被项链摩擦的地方,也很容易长出疣体。
因为小肉球长在皮肤上,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得了什么皮肤病,尝试用药膏涂抹,如果是长在脚底的,还有人把它当成鸡眼,处理的方法不正确,不仅不能让小肉球消失,还有可能让它越来越多。
跖疣和鸡眼不一样,前者是乳头状的,后者是发白的,比较硬,角质层很厚,削除老皮下面还是白色的,没有小黑点,也不会流血。另外,跖疣破损感染健康皮肤后数量会增多,但是鸡眼不具有传染性。
丝状疣
脖子、腋下这些部位一般是丝状疣,和汗多、免疫力下降、肥胖、皮肤受损有关,在成年人中十分常见,颜色和肤色很接近,远看时不太明显,近看或者用手摸才能发现它。如果能做到不挠抓的话,也可以不管它,如果数量比较多,可以考虑激光或用药涂抹。
寻常疣
手上、腿上长的一般是寻常疣,个头大一些,很明显的肉疙瘩形态,如果把它抓破了,将会感染很大一块面积,还是不抓为妙。它的治疗方法以冷冻治疗、激光治疗为主,患者一定要寻找正规治疗方法,轻信偏方有可能腐蚀健康皮肤或让健康皮肤受到病毒感染。
主要和患者的免疫力强弱、疣体的数量有关。
如果患者是年轻人,免疫力很容易就提高了,而且脖子上、腋下的小肉球比较少,可以通过运动、补充营养、注意休息等方法,让自身的免疫细胞杀死病毒。
而有的患者年纪比较大,免疫力很差,或者皮肤上的疣体比较多,这个时候就要用中医、西医等手段尽快消除疣体,以免越来越多。
如果放任不管,还经常用手抓挠,疣体肯定会越来越多。有的人疣体长在脚底,看起来就像鸡眼,让人心里痒痒,总是忍不住用手扣,用针挑,结果越来越多,脚底的皮肤不成样子,甚至自己的手上都长出疙瘩。到时候想要治疗就又增加一层难度。
上文说的丝状疣、寻常疣,是感染低危型的病毒,而肿瘤则是和高危型的16/18/52/58有关。
有的女性表示,自己没有性生活,却查出了感染HPV,真是无法理解。
其实这是大家对HPV病毒产生了误区,病毒比你想的聪明多了。比如说身边的朋友携带病毒,自己和朋友皮肤有接触,甚至摸过嘴巴、眼睛等部位,病毒就会进入人体。
另外,到酒店住宿,如果枕套、毛巾等物品没有更换,都有感染可能,包括平时住在一起,接触到病患的衣物、排泄物,都可能会引发感染。
关键是发现自己感染了不要自暴自弃,高危病毒经过治疗也能清除,只要能保证以后不再感染病毒就可以了。
女性朋友的内衣裤要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净卫生,月经期使用卫生巾或卫生棉条要注意卫生,使用前清洁双手。注意补充鱼、牛奶、鸡蛋、柚子、大枣等富含维C和蛋白质的食物,对加强免疫有好处。
提醒大家,在外面的培训机构练舞蹈、瑜伽、跆拳道、游泳、篮球等项目时,尽量不要光脚行走,防止被病毒感染,最好穿防滑袜或自己专门准备的拖鞋。喜欢去汗蒸房、温泉会所、棋牌室的朋友,也要注意预防,不用别人的搓澡巾、浴巾。
发现疣体不会太紧张,提升免疫力它的数量会慢慢减少,如果数量实在太大,可以借助医学手段把它清除,在清除前要预防传播,防止让家人和孩子也中招。
参考资料:
[1]身上长的“小肉揪揪”预示感染了HPV病毒?专家解答来了.央视一套.2022-03-18
[2]上兴趣班感染HPV,10岁小男孩脚底板布满小疙瘩……·北京新闻广播.2022-08-24
[3]脖子上的小肉粒可能是HPV感染 省中医附一专家教你如何应对·红网.2022-07-18
激素抹出“大头娃娃”不是夸张,专家:任何人使用激素都应遵医嘱
擦宝宝霜变成“大头娃娃”事件有了最新进展。1月17日,福建漳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报,确认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一种激素),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涉事企业所在地卫健部门已将有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传唤涉事企业主要涉案人员。
此前,UP主“老爸评测”在B站发布视频,直指“益芙灵”婴儿霜添加激素,宝宝使用后出现发育迟缓、体重激增、面部肿胀等问题。随后,UP主“老爸评测”获取相关样品送去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和同厂家的另一产品内都含有30mg/kg以上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
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糖皮质激素
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金锐介绍,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糖皮质激素,不是人体自身分泌的生理性激素,而是人工合成的。
“人工合成氯倍他索丙酸酯的目的是增效,与人体自身分泌的氢化可的松相比,它的药效更强,单抗炎作用就比氢化可的松强112倍。只要很小的用量,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抗炎效果。”金锐指出,氯倍他索丙酸脂被广泛用于湿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
正常情况下,不建议人们长期使用激素。金锐认为,激素属于人体内的代谢激活和调节物质,可以激活下游糖脂蛋白质的代谢,属于很重要的信号分子,一旦发生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应用激素要注意适量和适当,否则很容易形成药物依赖。就氯倍他索丙酸酯而言,不推荐儿童使用,且连续使用也不宜超过2周。”金锐说。
使用激素应遵医嘱,儿童更要当心
激素类药物作为一种药效迅速明显但副作用也很严重的药物,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随州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曾重表示,激素药物治疗通常见效快,可以起到免疫抑制的作用。例如,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快速、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体内各种炎症都有治疗作用,但也会导致机体防御功能下降。
默克公司此前曾公布的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减缓儿童的生长发育。公开资料显示,如果长期超生理剂量使用激素,可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紫纹、皮肤变薄、肌无力、肌肉萎缩、浮肿、恶心、呕吐、高血压、儿童生长抑制等情况。
金锐提醒,任何人使用激素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任何皮肤类保健产品,一旦出现一用就好、一停就差的情况,就要怀疑其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的激素。“儿童皮肤娇嫩,更容易吸收这些物质,尤其要警惕。”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王心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