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家丨肝脏不好也会得糖尿病!糖友们要小心!
你知道吗?
肝脏不好也会得糖尿病!
研究发现,脂肪肝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脂肪肝令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了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造成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从而让脂肪肝患者患上糖尿病。
研究认为,脂肪肝,特别是肥胖型脂肪肝,会让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增加55%。这意味着,得了脂肪肝,如不加以控制,糖尿病离你就不远了。
相反的问题,也出现在糖尿病人身上。研究发现,五成糖尿病人可能发生脂肪肝。
这是因为患有糖尿病的人,尤其是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后,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酸不能被很好利用,脂蛋白合成也会出现障碍,致使大多数葡萄糖和脂肪酸在肝脏内转变成脂肪,存积在肝内,最终导致脂肪肝。
肝不好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除了胰腺之外,肝脏也是一个重要的调节血糖的器官。
肝脏是贮存糖原的“仓库”。
正常人吃了东西以后,血糖浓度增高。升高的血糖除了提供能量,会有一部分通过肝脏转化为肝糖原,贮存在肝脏中。
以后再出现血糖降低时,肝脏又可以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保证血糖不会降得过低。
此外,肝脏还会通过参与各种激素、辅助脂肪和蛋白质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给人体提供能量,参与代谢 。
所以,当各种原因导致肝脏病变时,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糖代谢,导致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
肝脏相关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原发性糖尿病以及“三高”人群
测血糖:需要定期检查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 2 小时血糖。
饮食:避免高糖、高油的食物,尤其注意食物中存在的“隐形的”糖和油。 控制每天的总能量,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
运动:适当运动,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维持合适的体重和腰围,避免肥胖。
这些不仅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已经存在糖耐量异常和轻度糖尿病也有治疗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几高:高血脂、高血压和高尿酸,也大有好处。
药物治疗:但如果血糖已经明显升高,或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肝源性糖尿病
由于这种糖尿病是因为肝功能不好造成的,所以尽量维护肝功能正常,定期复查肝功能,都可以预防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
监测:肝功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饮食与运动治疗:对于肝功能相对稳定的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仍然是控制总能量摄入。
但不一定要像普通的糖尿病患者那样严格,应适当放宽热量摄入,给予高蛋白、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轻中度肝病病人,尤其较胖的患者,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以轻体力的有氧运动为主,每日 1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但重度肝病可能需要卧床休息。
药物治疗:不能单纯降糖,而应保肝、降糖双管齐下。因为肝病是导致肝源性糖尿病的真正病因,单纯降糖治标不治本。
我国是乙肝大国,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数众多。
而脂肪肝作为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在也越来越年轻化。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病都可能造成血糖的异常,但不少情况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生是悄无声息的。
定期复查肝功能的同时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或轻度脂肪肝的病人,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这可是我们预防糖尿病的基础哦~
今日直播预告
主题:糖尿病人如何监测血糖
医生介绍: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张学军
直播内容:糖尿病人如何严格检测血糖,让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想定期监测自己的病情进展?
想要学到科学的糖尿病知识?
想问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
赶紧拿出手机
记血糖、看直播、问名医、做分享
还可以和糖友们一起参与到
线下丰富多彩活动当中去!
还等什么,赶快加入吧!
参与糖友家活动的办法
第一步:打开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左下方新栏目“糖友家”。
↓↓↓
第二步:进入糖友家平台后,选择感兴趣的栏目,即可参与到糖友家线上、线下活动中来。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生命时报、丁香医生等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
肝功异常,血压上涨
来源:生命时报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 潘红英 □主治医师 黄益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拥有500多种生理功能。它超级能忍、没有痛感,出现功能异常时,人们常有乏力、恶心、肤黄尿黄、面色灰暗、口苦口臭、眼睛干涩等症状。近日,著名学术期刊《生物医学中心·心血管病》刊登研究发现,肝功能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机体代谢,还会令血压跟着往上涨。
研究共纳入2110万人,其中女性年龄在20~49岁,男性为20~59岁。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人体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高血压发病率关系密切,特别是在超重、饮酒和吸烟人群中相关性更强。这表明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标志的肝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人的血压升高。
肝功能异常与高血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为何却有如此密切的关系?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肝病的病理生理过程。高血压一般指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倾向和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素疾病,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许多危险因素与其发生密切相关,包括年龄、肥胖、家族史、高盐饮食、过量饮酒、吸烟等。肝病患者也存在肥胖、饮酒、运动少等情况,多项研究均发现,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这三大机制均会引起血压升高。可以说,肝病本身就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另有研究发现,约50%的高血压患者有脂肪肝。
高血压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会带来全身性血管损伤,破坏血管内壁,引发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肝脏血管丰富,也会受到高血压的伤害,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压力增加。当肝细胞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高血压不仅会诱导肝病发生,更是其进展为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而药物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久之会给肝脏带来负担。肝功能下降,会导致高血压药物药效下降,患者为了控制血压又会加大药量,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肝损伤。因此,患者服药必须遵医嘱,而且要重视养肝护肝,戒烟戒酒,饮食清淡,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作息规律,保持好心情,适度运动。高血压患者还要学会在家自我监测血压,做到“四固”:固定每天测量血压的时间;固定测量血压的体位;固定测量血压的部位;固定测量血压的血压计。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为什么会越来越肥 帮你分析了这5个原因
肥胖是当下人们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问题,容易导致人们出现亚健康甚至疾病,比如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肥胖的群体越来越庞大,其引发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明显。
那么肥胖是怎么引起的?
1、遗传问题
肥胖遗传是一种先天性因素,其主要表现为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或者两人均肥胖的情况下,那么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而且也可以认为其子女较常人更容易肥胖,所以如果有家族遗传肥胖的情况下,你的肥胖可能会比常人要更容易。
2、饮食问题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大家对于美食的标准不断上升,而且经过了饥荒年代后,很多长辈对于下一代的营养问题格外关注,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等问题,所以导致肥胖问题也越来越年轻化。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肥胖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现在大家生活的压力很大,为了缓解不良情绪,很多人选择暴饮暴食来疏解烦恼。所以想要减肥的朋友,建议在情绪不好时,选择健身、爬山等方式来消除烦恼,而不是通过饮食,这不仅会使人肥胖,最可怕的是暴饮暴食背后的隐患。
4、运动问题
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便捷,需要消耗能量的运动越来越少,与过去相比,大部分人消耗热量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摄取的能量却日渐增多,从而引发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而肥胖的发生也会导致运动的懈怠,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增加减肥的难度。但是运动是减肥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消耗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时,人才会减肥成功,所以想要减肥的群体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增加运动量。
5、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会导致肥胖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抑郁症、肝功能异常等,这些疾病的存在是导致肥胖的间接因素,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先从原发疾病下手,先治疗原发疾病,再解决肥胖问题,但如果肥胖程度严重的话,可能也会造成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
以上几点是引发肥胖的常见因素,随着目前肥胖人群的增加,及肥胖所引发的诸多健康问题,减肥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想有效、健康的减肥,最好了解一下肥胖的原因。
来源: 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