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纹修复(肥胖纹可以根治吗)

文章目录:

瘦了胖了长了肥胖纹怎么办?8款淡化肥胖纹产品红黑榜

淡化肥胖纹别听花里胡俏的广告语,看数据、选成分才最重要!

别问我为啥知道,问就是耗时三年的淡化肥胖纹战斗史!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相信科学,追求实践的理工科学生,长了肥胖纹之后第一时间不是去看医生,而是靠自己查攻略、做干货、试产品

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值得庆幸的是肥胖纹最终还是被我解决掉了

曾经的满腿肥胖纹→→现在大腿光滑白皙

市面上淡化肥胖纹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医美、维A酸、妊娠产品,与前两者相比,妊娠产品的优势就是安全平价且无副作用。

先来个淡化肥胖纹产品大合照:

根据老爸测评所说,人体皮肤的代谢时间为8周,如果连续8周坚持用同款淡纹产品没有丝毫效果,那么要不是产品无效,要不就是对你无效。

如何挑选肥胖纹产品:1、挑成分

奶茶有话说 ——

肥胖纹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都是由于皮肤弹性跟不上脂肪和肉肉的增加或者消失的速度造成的,关键是提高皮肤的保湿力,修护受损屏障,增肌爱皮肤弹性!在选择淡化肥胖纹产品的时候也要擦亮双眼,选择一款能够把保湿、修护、提弹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淡纹产品。

把预防、淡化肥胖纹产品中的有效成分都拎出来了,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手中的淡纹产品是否含有以下成分:

✅ 预防肥胖纹 — 保湿滋润

⭐ 小麦胚芽油:增加肌肤湿润力,可淡化细纹;

⭐ 白池花籽油:皮肤新陈代谢的活化剂,可防止水分流失;

⭐ 角鲨烷:亲肤保湿,加速有效成分吸收;

✅ 修护受损屏障 — 舒缓修护

⭐ 刺阿干树仁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修护受损的皮肤屏障;

⭐ 乳香油:具有良好的抗炎性,在皮肤损伤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

⭐ 角鲨烷、红末药醇:修护皮肤凹陷,淡化细纹;

✅ 提弹淡化 — 促进胶原蛋白

⭐ 维A酸:加速皮肤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生的同时刺激胶原蛋白产生;

⭐ 积雪草提取物:加快修护受损肌,促进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合成;

⭐ 棕榈酰三肽-5:通过组织生长因子刺进皮肤胶原蛋白合成;

⭐ 六肽-11:增强补水能力,减少细纹;

2、看数据背书

奶茶有话说 ——

在新颁布的法规中对功效性宣传非常严格,如果没有告不能说自己有效,毕竟数据、报告不会骗人不搞伪概念

比较权威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有:SGS、老爸测评、红绿灯测评等。在看报告的时候,请注意,看功效性报告而不是一般的毒理性报告。

3、使用感受

奶茶有话说 ——

血一般的教训告诉朋友们,要想持之以恒地使用一款淡纹产品,除了方便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感受,很多油类的产品质地厚重、黏腻,涂抹完之后皮肤压根就吸收不到,更别说有些产品涂抹完之后还要用清水洗掉了,想一下每天涂抹 按摩五分钟,皮肤能吸收到的有效成分能有多少?

4、性价比

很多淡纹产品标榜“高价、大牌”的标签卖着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淡纹产品,用了不但白用,分分钟还让你错失最好的淡化肥胖纹时间,在这里只想跟朋友们说!面对“高价、大牌”请慎重慎重再慎重!


先上总结:

8款淡化肥胖纹产品详细测评:❌ 黑榜:1、娇韵诗抚纹套装

原因:性价比低, 质地厚重,淡纹能力弱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决定买淡纹产品的第一反应都是娇韵诗。毕竟不管品牌力还是产品力都名列前茅。

需要肯定的是娇韵诗护理油的滋润保湿效果的确很好,但由于添加的成分简单,只有4种天然植物油,所以即使有非常好的滋润能力,依然没有办法达到修护、提弹的效果。

从成分上讲,单纯涂抹护理油不能淡化肥胖纹,但是搭配他家含有积雪草苷成分的抚纹霜对已经生成的肥胖纹有一定淡化的效果。但是由于添加的含量较少,对于比较顽固的肥胖纹还是无能为力。

2、百洛油

原因:刺激大,味道重

号称万金油的百洛油,主要的淡纹成分是维a酸和生育酚复合物,适合有淡化肥胖纹需求的人群,但不建议长期使用,毕竟维a酸虽然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也能刺激皮肤,特别是皮肤不耐受的敏感肌,使用后会容易出现过敏、泛红等情况。

比如,像我这样的敏感肌,用了几天之后,皮肤泛红干痒的严重,就被我塞进角落吃灰了。

3、帕玛氏

原因:浓郁的巧克力味,太甜腻且喷头鸡肋

帕玛氏妊娠油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含有大量的可可多酚 ,可以软化皮肤角质 ,舒缓皮肤干痒。

但可可脂是否能淡化肥胖纹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通过2010年的一个实验可得出,可可脂对于淡化肥胖纹没有效果 ——

300个孕妈一半使用含25%可可脂的妊娠产品,结果有44%的孕妈出现妊娠纹,而不用的另一半人中有55%的孕妈出现妊娠纹。(肥胖纹和妊娠纹的产生、淡化原理是相通的)

坚持用帕玛氏妊娠油用了8周,除了皮肤滋润度有所提高,没有发现肥胖纹有淡化迹象,但他家的喷雾型喷头真的很不讨喜,每次用都会弄脏我的衣服。

⭕ 红榜:4、袋鼠妈妈精华油乳

原因:滋润、修护、淡纹成分都有,百来块一套性价比高且通过SGS和老爸抽检8周淡纹测试。

有一说一,袋鼠妈妈精华油乳是我用过那么多款淡纹产品中效果最好的。

精华油主要由刺阿干树仁油、小麦胚芽油等8种植物天然油复配角鲨烷、ve、vc等保湿抗衰的成分组成,能够舒缓皮肤,修护受损的屏障。

搭配含有积雪草提取物、棕榈酰三肽-5、六肽-11等修护淡纹成分的精华乳一起使用,可以促进纤维组织和胶原蛋白的合成,紧致淡纹。

一开始我还担心这样油乳搭配用会过于黏腻,意外的是先油后乳涂抹在长了肥胖纹的部位,按摩个十来秒就被皮肤吸收了,马上穿衣服裤子也不会觉得黏腻厚重。

给大家看看我使用这款淡纹套装的前后对比图:

性价比高,持证上岗,淡纹显著,大概用了两个多月,原本顽固的白色肥胖纹就淡化到肉眼看不出的状态的,强烈建议有淡化肥胖纹需求且追求性价比的小伙伴试试这款淡纹套装:

5、福来油

原因:滋润力强,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肥胖纹,但对已生成的肥胖纹无能为力。

福来的主要成分是小麦胚芽油、荷荷巴油、蓖麻籽油等小分子成分,复配了维e,滋润保湿的同时能够协同清除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

质地还算轻薄,延展性一般,涂抹完之后有点黏黏的感觉,但是完全被皮肤吸收之后还不错,滋润度强。

正在减肥或者增肌、皮肤容易干燥的朋友都可以入手福来油试试:

6、mama&kids妊娠乳

原因:量大耐用,味道好闻,适合敏感肌

添加了少量的积雪草提取物,能够促进纤维组织效果,但比起淡化肥胖纹,我更喜欢用它来当作日常身体乳使用,毕竟用了一段时间发现比起淡纹,它更适合滋润。

千万别被价格劝退!一瓶有470g,足足一斤多,早晚坚持涂抹,秋冬护肤用这瓶就够了。

成分表中添加了24种保湿成分和11种抗氧化成分,补水保湿效果强,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秋冬掉皮严重的干敏肌。闻起来是奶香奶香的味道,是真的很治愈。

皮肤比较干燥,有长肥胖纹迹象的朋友可以入手mamakids试试,能够提高皮肤补水能力,预防肥胖纹。

最后,希望朋友们都能选到适合的妊娠油乳,拜拜肥胖纹!

妊娠纹、肥胖纹、生长纹...你可以这样拯救

很多人怀孕后会有这样的忧虑:孕后期,肚子变大后会不会有妊娠纹?有没有办法阻止妊娠纹出现?

会不会长妊娠纹,这个真的难说,因为没人可以预知你的皮肤的弹性是否能够适应快速生长的胎儿。

之所以会长妊娠纹,就是胎儿快速发育时把肚皮给撑开撑薄了,当肚皮拉伸过度、超过了真皮里胶原、弹性纤维网的承受能力,它们就会断裂坍塌,然后这些断裂的纤维组织被自体吸收出现凹陷,这样肚皮上就会出现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纹路,本质上妊娠纹也是一种疤痕。

早期的妊娠纹是红色或紫红色,这主要是毛细血管扩张,还有毛细血管液体渗出、红细胞破裂、炎性因子及黑色素细胞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红色妊娠纹

后期妊娠纹会变成白色,主要是毛细血管变少,断裂的纤维组织、色素等被吸收了,成为薄、凹陷、成熟的萎缩性瘢痕。

▼白色妊娠纹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妊娠纹,至于会不会长,下面这个说法可以参考一下:妊娠纹有明显的遗传性,如果外婆、母亲、姐妹没有的话,那么你大概率也不会有,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

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防止妊娠纹出现,孕期所能做的,就是按医生的饮食建议,让体重匀速增长,短时间内体重不要增长太多,否则不止是妊娠纹,别的地方也会出现肥胖纹的。

▼肥胖纹

出现了妊娠纹,到底能不能治?

妊娠纹是可以治疗改善的,临床上也研究总结出来一些有效方法,比如SCR(Seed Cell Regeneration)妊娠纹修复术。

SCR妊娠纹修复是一种综合性的妊娠纹治疗体系,采用“精准电磁波”来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妊娠纹进行系统且全面地治疗:“精准电磁波”包含的不同波段电磁波,可以修复不同程度受损的真皮网状纤维,尽可能地达到“颜色淡化、纹吻合、皮肤紧致提升、皮肤弹性细腻”等效果:

一、对于早期红色的妊娠纹治疗:

妊娠纹在产后3天颜色变成红色,产后1个月左右,从红色变成黑色进而成为棕色(褐色、铁锈色)的裂色素沉着。

▼孕期妊娠纹

▼产后妊娠纹

SCR妊娠纹修复术的精准电磁波可以对色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比如可以选介于400-1200nm波长的电磁波进行治疗:

其中以波长介于400~600nm和450~650nm的精准电磁波更为理想,因为这个波段真是氧合血红蛋白和黑色素吸收的两个理想波段,能量更强也更集中,能够被氧合血红蛋白更好地吸收,从而闭合血管,同时可以促进黑色素分解,加速其被吸收代谢,同时也能够增加胶原蛋白生成,妊娠纹颜色减淡症状减轻、肤色暗沉问题也会改善。

▼对皮肤妊娠纹色素改善

二、对于已经变白的妊娠纹治疗:

① 促进妊娠纹粘连吻合:

通过SCR妊娠纹修复术的“精准电磁波”发出的能量,作用在真皮层妊娠纹的断端,促使真皮下组织使粘连合拢,并促使真皮胶原蛋白不断生成,随着恢复使得妊娠纹断面不断收紧吻合,通过定期、多次治疗后,妊娠纹会越变越窄、越来越浅,皮肤看起来更紧致平整。

▼治疗后即刻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损伤很细微,治疗后会结痂,7~9天就会自然脱落,3~5次治疗后,妊娠纹的问题会有很大的改善,效果非常直观,因此SCR妊娠纹修复术受到很大的欢迎。

▼妊娠纹修复改善效果

②促进妊娠纹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生成:

比如SCR妊娠纹修复术可以选择10600nm的电磁波配合治疗,它可以高效刺激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活性,释放更多生长因子,促进胶原和弹性蛋白生成,增加皮肤基质建立,可以增加皮肤的的弹性,从而收窄妊娠纹,同时生成的胶原蛋白可以填充妊娠纹,继而改善凹陷,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达到妊娠纹变窄、变小,改善妊娠纹外观的目的。

▼临床上治疗效果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搭配整形外科的治疗:

对于妊娠纹严重、肚腩脂肪堆积、肚皮松松垮垮、腹直肌分离过大的,单纯改善妊娠纹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要整体对腹部进行改善,临床上可以通过腹壁整形,通过合拢腹直肌,同时切除松弛的肚皮,这样在消除一部分妊娠纹的同时,肚皮也更为紧致。

有小肚腩的,还可以用“修脂塑·形体美学雕塑”配合钻石精雕进行改善。

“修脂塑”可以针对腰腹部堆积的脂肪进行改善塑形,同时配合钻石精雕可以消融部分脂肪,同时可以对纤维隔膜及真皮层进行热刺激,促进胶原蛋白再生及收缩,术后可以加速皮肤收紧恢复,让受术部位更平整、柔滑、有弹性,妊娠纹也能有所改善。

关于妊娠纹治疗,还是得先明白这一点:妊娠纹的颜色、松弛程度能够通过治疗改善,但想要让妊娠纹完全消失,现今的医疗技术水平还达不到。

所以妊娠纹的治疗真不能强求,但也不要因为妊娠纹的存在太过介怀而影响心情,坚持进行治疗护理,终会有大改变的!

·几个刚做好的双眼皮,觉得怎么样?

·假体隆胸你想知道的,这里告诉你!

·“修脂塑”为啥火了?看完你就懂了!

·那些令人迷惑的瘦脸方式...

·鼻子做成这样,喜欢吗?

“小胖墩”如何科学减肥?不妨去这个专门科室试试

暑假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减重门诊挤满了来看病的“小胖墩”和家长。

10岁的祁蒙在医生的指导下脱鞋站立在人体成分分析仪上,手握仪器把手,仪表盘上显示出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体型判定等信息。

经过一系列检测后,一份专属于祁蒙的减重营养食谱生成,内容具体到每天吃哪些食物,每种多少克。

医生在与小朋友和家长充分沟通生活习惯后,对食谱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祁蒙便开始执行减重计划。

“暑假期间,这样的食谱我们每天都会定制数十份。”该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告诉记者。

暑假期间

减重门诊一天接诊100多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及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这一比率已达10%。

这份报告预计,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我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将达31.8%,学龄前儿童这一比率将达15.6%。

谈及儿童肥胖的危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慢病管理中心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成人病(慢病)防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米杰告诉记者:“儿童肥胖会增加许多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

近年来,许多‘成年病’开始出现年轻化、低龄化趋势,肥胖是不可低估的诱因;

其次,儿童肥胖容易造成青春期提前发育、性早熟,无论男孩儿女孩儿,过度肥胖都会引起性腺发育的问题;

另外,儿童肥胖还会导致性激素分泌异常、骨龄提前,影响身高;

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肥胖的儿童常常不自信,极端一些的还会有社交障碍。”

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开起了减重门诊。

“早年间,北京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便设有肥胖专业,2014年营养科开设减重门诊,医生团队由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医生组成,每次有1-3名医生坐诊。”闫洁说,“这几年,大众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每到寒暑假,来减重门诊就诊的孩子特别多。平时内分泌科减重门诊日门诊量为二三十人,暑假期间可以达到100多人,营养科减重门诊也从十几人增加到30多人。”

辗转于减重门诊和内分泌门诊的

“小胖墩”们

记者在医院跟诊采访时,经常会看到有的“小胖墩”从减重门诊转到内分泌门诊,同样也会有孩子从内分泌门诊转到减重门诊。

都是“小胖墩”,为什么会在不同科室间转来转去呢?

闫洁解释说:“许多家长并不认为孩子肥胖是一种病,他们带孩子来医院内分泌门诊看的更多是生殖器过小、生长发育过快或各项身体指标异常,这些看似是其他病症,而实际大多都由肥胖引起,要想治病就得先减重,所以会把他们从内分泌门诊转来减重门诊。

有些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肥胖问题,带孩子来减重门诊,一测指标,已经有糖尿病、脂肪肝,只能从减重门诊转到内分泌等专业科室进行专业诊治。”

“肥胖会引起很多病,但是家长们往往不会将肥胖看作是一种病。”闫洁感慨。

祁蒙就是由内分泌门诊转来减重门诊的。最初他的妈妈带他来治疗骨龄偏大的问题,医生判断孩子骨龄偏大、生长发育过快是由过度肥胖导致,便推荐他到减重门诊就医。

当祁蒙妈妈跟医生沟通调整食谱时,记者询问祁蒙是否有信心减重,祁蒙说没太多信心,“我不想减肥,今天跟妈妈来医院也只是‘被迫营业’”。

闫洁告诉记者,很多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爱吃爱玩,提起减重都比较抗拒。这时,家长的意识就非常重要。“一般家长重视减重的孩子几乎都能减下来”。

每年中考前夕,有很多家长会来医院开体育免考单,每当这时,闫洁都会嘱咐一句,单子可以开,但抽空一定要带孩子过来看肥胖,肥胖不容忽视。

闫洁说:“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存在认知误区,他们会觉得胖孩子更有福气。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吃胖点能长个子,等青春期自然就瘦下去了;

听到孩子是胖出来的病就不以为意,觉得瘦下去就没事了,殊不知肥胖会造成机体代谢紊乱,若不及时纠正,孩子也会像成年人一样患高血压、糖尿病及痛风等疾病。”

“儿童营养不均衡大多是因为家庭的饮食结构不合理。这些家庭在饮食方面大多存在以下问题:不吃早餐、三餐不固定,经常过多食用肉类、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等高能量密度食物,饮食中食物多样性不足,很少吃蔬菜等。”闫洁说,“一些家长自己挺着啤酒肚颐指气使地让孩子减肥,不能身体力行,孩子自然很难减重。”

儿童减重不同于成人减重,儿童需要家长的指导以及整个家庭的支持。因此,儿童减重的重点在于家长要有正确的对于肥胖以及肥胖危害的认知。

困扰家长的难题:

科学减重知识去哪儿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夏露露暑假期间会不定期在减重门诊值班。

她告诉记者,在门诊遇到的肥胖儿童中,有95%都是单纯性肥胖(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肥胖,环境因素包括膳食平衡失调、运动过少、睡眠少、情感忽视)。

总能量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

“在确诊肥胖后,许多家长都会觉得,孩子是吃得太多、太好,营养过剩了。孩子超重肥胖的确是吃出来的,但不是吃得太好,恰恰是因为吃得不好、营养不均衡。”夏露露说。

帮助孩子减重,树立正确认知是前提,更需要有科学的减重知识,这也正是许多家长的困扰——科学的减重知识去哪儿学?

来自内蒙古的14岁男孩李哲宇,身高不到1.7米,体重91.6公斤。他在妈妈的陪伴下专程到北京儿童医院治疗肥胖。经过半年治疗,如今他的体重已经下降到81公斤。

在此之前,母子俩在减重这条路上“翻过车”。开始减肥治疗前的半年,李哲宇体检查出尿酸高、脂肪肝以及黑棘皮,母子俩决定一起在家里减肥。

在互联网减重博主的错误指导下,他们每天吃大量蔬菜,一周只吃一顿牛羊肉或鱼肉,结果不仅减重效果不理想,母子俩还双双查出贫血。

李哲宇妈妈告诉网记者,网上的减重知识五花八门,有时看得她眼花缭乱。

她也曾想对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孩子做饭,但因为孩子身体的特殊性,有些推荐食物不能随便吃,而她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替代。

“如何科学地帮孩子减重是我的一大难题。”李哲宇妈妈说。

听说北京儿童医院有减重门诊,李哲宇跟妈妈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闫洁根据李哲宇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专门的减重食谱并联合中医给予辅助中药药方进行治疗。

闫洁告诉记者:“肥胖的孩子饮食结构过于单一,所以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均衡营养。

我们根据他的身体状况为他定制专属食谱,比如孩子的尿酸高需要少吃大豆制品及海产品,就会将此类食品替换成能够提供同样营养的其他食品。

再配合中药控制孩子的慢性病,中药在减重方面有其独特价值,一般肥胖的孩子体内湿气都比较大,所以根据他的体质通过中药来扶脾祛湿。”

“这次减重没有之前那么难以坚持了,妈妈买了一个食品秤,每天按照食谱给我做饭吃,吃得很丰富,没饿着就瘦了。”李哲宇说。

在此后一月一次的复诊中,李哲宇的体重逐渐下降,身体感觉轻盈了许多。

中考前,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李哲宇的体重虽然没有反弹,部分指标还是出现了小范围的反弹。

暑假期间来北京复查,李哲宇的妈妈询问闫洁:“孩子虽然体重降了20斤,但是整个人看着还是虚,皮肤看着更松了。这是怎么回事?”

闫洁解释:“这是很多人减重时都会存在的问题——只强调控制饮食,忽视科学运动。随着体重下降,脂肪和肌肉的分布改变,肌肉量下降,体脂率反而上升。”

据夏露露介绍,儿童肥胖在判断时至少要考虑3方面的因素:BMI(身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体脂率。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2(m2)。

若BMI大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第95百分位,属于肥胖(如果将100个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BMI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前5名便属于肥胖)。

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理想的腰围(cm)/身高(cm)值应小于0.46。

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体脂率应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体脂率应小于25%,超出以上范围属于肥胖。

闫洁说:“减重的目标应当是身体指标全面恢复正常,而不是只关注体重的下降。因此当减重到达一定阶段,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必须要结合科学运动(有氧与无氧运动相结合)。这也正是我们减重门诊的痛点所在。”

儿童减重门诊

还缺一份“运动处方”

提起减重,离不开“管住嘴、迈开腿”。在“管住嘴”方面,减重门诊为患儿制定的食谱非常详细,具体到每天吃什么,吃多少量,什么时候吃。

但涉及到“迈开腿”,减重门诊的医生却只能给患儿和家长非常模糊的建议,“建议连续性运动,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

闫洁无奈地表示:“身体指标的全面下降离不开运动,目前医院能提供详细的饮食指导,但缺乏具体的运动干预手段,减重门诊的医生并不具备开具运动处方的资质。”

什么是运动处方呢?

通俗来说就是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依据参加体育活动者的体质测试结果,比如年龄、性别、个人健康信息、医学检查结果、体育活动的经历以及心肺耐力等信息,用处方的形式制定出系统化、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方案。

可以说,运动处方是改变人们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等医疗干预、忽视人体主动修复能力的错误习惯,养成运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运动损伤及很多亚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记者了解到,202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以及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多名专家反复多次征求意见最终形成的《运动处方中国专家共识(2023)》(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发布,专家共识将运动处方分为:健身运动处方和医疗运动处方。

健身运动处方以健康人群和慢病风险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医疗运动处方以慢病人群、运动损伤人群和围手术期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

明确运动处方制定者须为运动处方技术培训合格人员,执行者为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运动康复师、运动健康师或健身教练等。

闫洁介绍:“肥胖引起的慢性病不同,减重应当遵循不同的运动处方。

比如高血压人群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运动,不能看别人去练哑铃自己也跟着去练,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因为一使劲,血压瞬间升高就很可能出现心血管问题。

又比如糖尿病人比较适合做有氧运动,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容易低血糖,因此餐后1小时内避免运动,而早晨起来的空腹运动也是禁忌,糖尿病人尤其要重视运动时段的选择。”

“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在培训有运动处方资质的人员,但是他们不能进入医院与医生共同服务慢病患者。而大多数医生只能给患者提出运动的‘建议’,而非科学的‘运动处方’。”

闫洁告诉记者,体育部门的全民健身工作者、体育健身机构人员又不具备慢性病的医学知识。

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去运动,却因为缺乏运动处方专业知识及科学健身的技能和体验,无法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运动处方;健身教练教你如何跑步,却不知道有健康问题的你真正适合什么运动。

闫洁说:“孩子减重需要家、校、医、体的共同协作。

当前,‘体医融合’作为一项国策已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突出位置。

‘体医融合’代表了健康促进新趋势的理念,江苏省已经开展体卫融合在社区医院服务慢性病患者,效果显著。

但就减重门诊来说,要想将其充分融合发挥1 1>2的作用,还有待更深入地探索。”

而这也是闫洁正在做的事情,“我们联合业内多名专家正在申请行业标准——体医融合儿童青少年减重门诊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闫洁说,希望未来跟体育部门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运动处方进临床,那时,“小胖墩”走进减重门诊,就会拿到专属、定制的减重食谱与运动处方,一步到位实现“管住嘴、迈开腿”。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其中在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方面,提出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

到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不少于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及以上。

在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方面,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于5%。

临近开学,孩子们的生活作息逐渐规律起来,这对于减重很重要。闫洁嘱咐家长与孩子,减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暑期减重效果好的孩子需要家长持续监管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后不吃零食、不喝饮料,保证每天有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

暑期减重效果不好的孩子不要气馁,家长帮助孩子重新制定减重计划,规律三餐,餐食定量,不吃零食、不喝饮料,循序渐进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早睡早起;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定期监测体重、腰围和身高变化,提升减重计划的执行力。

相信在家、校、医、体的共同努力下,减重将不再成为一件难事。

来源: 央视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