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嗓”又来袭!医生:可能是这种急症,体弱、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更易中招
近日,“急性会厌炎”“嗓子疼”等关键词数度成为新浪微博全国热搜关键词,“急性会厌炎”这种大多数人都比较陌生的疾病也受到大众关注。
上游新闻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近日,该院就收治了多例急性会厌炎患者,出现“刀片嗓”的患者也相对较多。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兰发璋介绍,急性会厌炎起程快,症状凶险,如出现喉部剧痛,说话含糊、吞咽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男子“刀片嗓”发烧39℃以为是感冒 拖到最后拖住院
“以后如果嗓子出现疼痛,一定要重视,不要简单地觉得是感冒。”23日上午,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病房内,兰发璋再次提醒即将康复的王先生。
不久前,王先生感觉自己的喉咙出现剧痛,体温更是高达39℃,因近期流感多发,他起初也以为自己是感冒了。
“结果越来越难受,连水都咽不下去,喝口水真的就跟着刀片在刮一样。”他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赶紧前往医院就诊。
接诊后,医生为王先生进行了相关检查,发现他的会厌充血严重,且高度水肿呈球状,是典型的急性会厌炎症状,立即将他收治住院。经过对症的激素和消炎治疗,王磊的病很快得到好转,“结果根本不是感冒。”
兰发璋介绍,和王先生类似这样的患者最近还有很多。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近段时间重庆中心城区多家医院就诊的急性会厌炎患者都有所增加,除了这些患者外,还有不少感冒、合胞病毒感染者也出现“刀片嗓”的情况。
这些情况就是“急性会厌炎” 它和感冒的“嗓子疼”有区别
“会厌俗称喉头,处于咽喉的入口处,是食物和空气必经之路,它就像一个盖子,我们呼吸、说话时打开,进食、吞咽时关闭,能防止吞咽时食物或液体进入气管。但如果这个盖子肿起来,就会堵住气管,导致窒息。”兰发璋介绍,急性会厌炎是一种常见的喉科急症,以会厌高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这种疾病,体弱、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刺激性的辛辣饮食、寒冷天气、咽喉部冷热迅速交替、细菌感染等都是此病的诱因。
会厌炎常伴有发热寒战,咽喉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症状。其中,急性会厌炎发作时,病人的体温多在38℃~39℃之间,甚至可高达40℃,“同时,由于会厌炎会导致会厌高度肿胀,阻塞声门,进而让患者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有喉鸣音),若病情继续恶化,可在4—6小时内因喉部阻塞而发生窒息。”
兰发璋说,不同于感冒,急性会厌炎的喉咙痛比较剧烈、吞咽时加重,会有说话含糊不清,好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还会出现憋气、胸闷等症状。“更重要的是,急性会厌炎的病程发展很快,且多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吸气性喉鸣音(吸气时有异常的呼吸音)。如果市民出现喉咙剧烈疼痛,尤其是伴随着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兰发璋表示,因急性会厌炎可出现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急性会厌炎患者经及时救治后一般预后非常好,大多数患者都可治愈。但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来院救治,延误病情,则预后较差,严重时可因窒息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急性会厌炎?兰发璋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市民平时应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增强抵抗力;咽喉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治疗;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痰湿体质 (肥胖型)
七、体质类型:痰湿体质 (肥胖型)
定义: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体质。
成因:先矢遗传,或后天饮食失衡、过食肥甘、起居失常、缺乏运动等。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外貌特征:面色黄胖、油脂较多、易困倦、多汗且粘黄、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
精神特征:神平气和,食后精神不振。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处事稳重,为人恭谦,豁达开朗、善于忍耐。
常见表现: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出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面黄胖暗,眼胞微浮,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容易困倦,嗜睡,嘴里常有粘粘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腹胀、便难臭秽、粘便池不易冲洗、痰多、眩晕、健忘、胸闷、小便混浊、食欲不振。
发病倾向:易患中风、胸痹、眩晕、咳喘、痛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体质特点:痰湿体质的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经常感觉导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脸上常有一层油,嘴里有黏、甜腻的感觉,嗓有痰,性格较温和,舌苔厚腻。
调养方式: ---化痰利湿
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侵袭;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跑步、球类、武术、舞蹈等。活动量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致密。
精神调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多吃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马蹄、紫菜、海蜇、洋葱、枇杷、白果、扁豆、薏仁、红小豆、蚕豆、包菜、葱、姜、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酒类不宜多饮。少食甜粘油腻,少喝酒,勿过饱。
可常食用药膳: "芡实莲子薏仁汤”(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
保健品:可用药物调理,如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桔梗、贝母、瓜萎、竹茹,可做成膏方服用。
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肺、脾、肾。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陈皮、厚朴、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可服用化痰祛湿方,代表方平胃散。
“十胖九鼾”有危害,不胖也鼾怎么办?
春节期间,一部《热辣滚烫》让人想起了多年前的减肥励志港片《瘦身男女》,两部剧中的主角都有通过大基数减重获得生活、工作上成功的经历,他们减重后展现出的精气神更是鼓舞了不少人。
而让大家感同身受的,其实是他们减重前的状态,每天疲惫无力,回家倒头就睡,这种睡眠状态下几乎都有呼噜声,即俗话说的“十胖九鼾”现象。据流行病学调查,严重呼噜病OSAHS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7%,而在肥胖人群中患病率高达40%~70%。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容易打呼噜?
“十胖九鼾”发生的原因
01 喉部脂肪堆积
肥胖会导致身体各部位脂肪堆积,包括喉部。肥胖会导致喉部通道变窄,增加呼吸时的阻力,从而容易产生呼噜声。
02 舌头位置
肥胖者可能会有较大的舌头,当睡觉时,舌头会向后滑动,阻塞呼吸道,导致呼吸不畅,产生呼噜声。
03 呼吸道压力
肥胖者的胸腔和腹部脂肪增加,导致呼吸肌肉要用更大力度才能保持呼吸,此时会增加呼吸的压力,导致呼噜声的产生。
0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症,简称OSAHS)
肥胖者更容易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在睡眠中会因上气道的狭窄阻塞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导致频繁的呼噜声与机体缺氧,不但影响同伴睡眠,也非常影响自身的健康甚至会导致猝死,是最危险的一种呼噜病。
05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的症候群,包括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等。以肥胖为首的代谢综合征人群OSAHS发病率非常高。肥胖与OSAHS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关系,有研究表明,40%的肥胖人群患有OSAHS,70%的OSAHS患者合并肥胖。
打鼾的解剖原理
正常情况下,气体在气道中流动顺畅,不会发出鼾声,而打鼾的人一般上气道(鼻咽喉腔)比正常人狭窄,白天清醒时,咽喉部肌肉代偿性收缩,使气道保持开放。到了夜间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会加重咽部、舌根或喉腔狭窄,这时气体流动受到阻碍,形成湍流,振动气道侧壁,从而产生了声音,这就是打鼾的原理。严重者上气道完全阻塞时呼吸可以暂时停止,也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HS。
OSAHS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呢?(见图一、图二)
图一 OSAHS的症状
图二 OSAHS的危害
只有肥胖者才会打鼾或出现OSAHS吗
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是身材较瘦的人,也有可能打呼噜,甚至很严重,因为OSAHS的成因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很多人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01 先天性结构问题
有些人先天性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即使长大后也不能萎缩,或者先天性下颌后缩等鼻咽喉结构或口腔解剖构造可能会导致呼吸时出现上气道阻塞,引发打呼噜。
02 鼻腔鼻窦炎症问题
如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感冒时的急性鼻炎等,会导致鼻腔通畅度下降,使得呼吸时更容易出现阻塞,从而引发呼噜。
03 上气道新生物堵塞
鼻息肉、鼻腔肿瘤、鼻咽癌、喉咽部囊肿、喉癌等肿瘤性堵塞上气道,引起呼吸受阻而产生呼噜。
04 颈部粗短
如果存在颈部脂肪堆积或舌头过大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呼吸时出现阻塞,引发呼噜。
05 年龄
成年后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加,特别是中年以后舌体肌肉开始松弛后坠增加,增加呼吸道阻塞的风险,从而引发呼噜。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
06 性别
男性是女性的2~3倍,女性绝经后患病率增多。
07 睡姿问题
不良的睡姿,如仰睡或侧睡时头部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呼吸道受压,引发呼噜。
08 遗传因素
家族有OSAHS病史的,家庭成员有一半的遗传机率。
09 其他
疲劳、长期吸烟、嗜酒,其他疾病如甲减、肢端肥大症、心衰等均可能诱发打鼾、甚至加重缺氧,有发生卒中的风险。
可见,肥胖、鼻咽喉上气道阻塞、年龄、性别、遗传、吸烟饮酒等因素均可能会引起打呼噜、增加OSAHS的风险。
由于睡眠呼吸暂停(OSAHS)不治疗将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增加相关疾病的负担;当多种并发症合并时,更是会加重危险疾病的风险,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对OSAHS需早防早治。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频繁打呼噜,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鼾症相关专科医生,了解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睡眠质量。
世界睡眠日在即,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将在3月21日开展“大呼噜小呼噜”公益讲座及免费咨询活动,同步直播,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参加。
广东省中医院鼾症团队专家
和讲师介绍
陈文勇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嗓音研究组副组长,世中联耳鼻咽喉口腔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嗓音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等,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科常见、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咽喉嗓音疾病的综合治疗。
朱任良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中⻄整合⿐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东省临床医学会咽喉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东省中⻄医结合学会嗓⾳专业委员会常委,⼴东省医师协会咽喉组核⼼成员。
擅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治、头颈肿瘤病的各级手术及中药调理治疗。
陈彩凤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疗法优秀人才,师承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睡眠分会、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睡眠障碍与相关疾病防治专委会、耳鼻咽喉头颈疾病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广东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委员,儿童睡眠学组副组长。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科常见病、鼾症(OSAHS)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及扁桃体烙治、颊针等中医特色疗法。
邹浩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委员会委员。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科常见疾患、鼾症的中西医诊治。
伍映芳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师从广东省名中医李云英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嗓音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李晓辉
主管护师,广东省护理协会耳鼻咽喉专科护士。
擅长:耳鼻咽喉头颈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供稿:耳鼻咽喉头颈科 陈彩凤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