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肥胖率(日本肥胖率为什么那么低)

文章目录:

日本肥胖率全球最低,而中国胖子越来越多,3个饮食习惯一定要学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肥胖已成为全球性“流行病”

控制肥胖先把好入口关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称现阶段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蔓延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超重及肥胖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并且逐渐向年轻化趋势发展,现阶段超重和肥胖对人体的威胁性较为严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超重及肥胖的人口基数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肥胖与饮食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人肥胖率只有3%

注重营养、热量低、食材新鲜是健康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日本是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只有3%。走在日本街头,会发现根本没有胖人,这不仅是基因的问题,更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01

传统日式料理热量低、营养丰富发胖概率小

传统日式料理自带健康标签。《福布斯》刊文称,在世界饮食健康榜上,日本料理排名第一,食物导致的肥胖率仅为1.5%,国人预期寿命达到 82 岁。

日本料理大师仓田政起介绍,日本料理主要是指素食,虽然也会使用鱼和肉,但传统日本料理的主菜使用的是白萝卜、芋头等根菜类和青菜,春天使用野菜,秋天则使用蘑菇等山珍,还有就是豆类和海藻类,大豆是日本料理的蛋白质来源。蔬菜原本热量就很低,植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以激活肠道运动,增加对人体有益的肠道内细菌的数量。

日式料理追求食材的新鲜度。日料的精髓更偏向于食材的原味、美味,所有做法都是在凸显食材本身优势,因此必须以最严苛的条件挑选食材,以求精准呈现食材最佳风味。

02

崇尚黄金比例的地中海饮食防慢性病效果好

欧美化的日本,除了传统日式料理外,也推崇地中海饮食的搭配。地中海饮食是世界公认的健康膳食结构之一,旨在对体重控制、心脑血管健康、癌症预防以及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地中海式饮食提倡多摄入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豆类、坚果、橄榄油、鱼类和海产品,适度摄入家禽、鸡蛋、奶酪和酸奶,少吃甜食和红肉。

地中海饮食主要特征是:食物主要基于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豆类和坚果;烹饪用油更多地用橄榄油取代黄油;烹饪时用植物调味品和香料代替盐;限制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的食用量,每月最多吃几次;每周至少食用两次鱼和禽类,比如鸡、鸭、鹅等;可以适量饮用红葡萄酒。

2014 年哈佛大学研究组发现,地中海饮食人群,其染色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端粒的长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这提示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长寿。

03

热衷发酵食品,有助调节肠道菌群

健康丰富的日本饮食文化之所以得以发展,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发酵。世界各地有很多发酵食品,但日本是发酵食品最为丰富的国家。

日本湿度很高,非常适合微生物活动。日本料理必备的酱油、味噌和味醂都是发酵制成的调味料。其中,在谷物中掺入盐和曲(将谷物加热后发酵制成),熟后制成的味噌是一种健康食品,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日本人的食谱中,有大量发酵食品。典型的日式早餐套餐有发酵酵母烤鱼、玄米饭、发酵根菜、发酵味增酱汤、纳豆、发酵酱汁色拉和酱味萝卜等。超市里的大量发酵乳制品更是日本人食品的特色。

为什么日本社会如此关注发酵?主要是与近年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认识有关。目前已经证实的肠内细菌主要有五个作用:排除及防止病原菌的侵入;消化食物纤维,生产短链脂肪酸;利于维生素B2、B6、B12,维生素K,叶酸,泛酸,维生素H 等物质的吸收;合成多巴胺和 5-羟色胺;肠内细菌与肠黏膜一起构成人体免疫力70%的作用。

由此可见,发酵食品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中国人肥胖率为17%左右

肉食摄入多、蔬菜少、饮食结构西化致慢性病高发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饮食结构体系有主副食之分、荤素搭配、五谷豆类丰富、坚持低温烹饪的优势,是一种健康科学的饮食结构。然而近30年来我国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直接导致当下慢性病隐患的出现。中国人肥胖率为17%左右,现在增长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增长的速度比较快。

2014年中国超越美国拿到了新的世界第一:全球肥胖人口数第一。

按照中国的肥胖人口分布来看,北方胖人更多,高纬度地区,天气冷,住在那里的人容易形成“多吃少动”的习惯,因此东三省肥胖率都比较靠前。天气热的南方肥胖的人少一些,当地人代谢普遍快于北方。

收入增加也助长了体重的增长。北京是全中国肥胖人口最多的地方,地处北方,大城市快节奏又便捷的生活造就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坐车便捷,只要你有颗吃货的心,在这里找得到全世界的美食。

01

膳食结构不合理

中国是传统的东方膳食结构国家,但是近年物质条件丰富,人们的观念却没有跟上来。肉类摄取量只在量上提高,却没有在质上丰富。一是中国人偏爱猪肉,更偏爱肥肉,红肉摄取量过高,而鱼、虾、禽等高蛋白低脂肪的白肉占比并不高。

02

维生素摄取量不足

这个问题的起因,还是因为膳食结构不平衡所致。有研究表明,维生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引发身体各种病变。

中国原本膳食结构中的一些优点,比如五谷杂粮摄入多,蔬菜摄入多,近些年来也出现下降趋势。

03

奶类摄入远远跟不上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14 千克,但是全球的平均水平是100 千克左右。美国膳食结构中,奶类食物的钙占钙总摄入量的 52%,中国城市居民只占11%,农村甚至只有 2%。如果中国人每天喝一杯奶,就能大大提高钙的摄入量。

04

饮食西化,偏于高热量

洋快餐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影响颇大,这些洋快餐提供的能量具有“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三低”即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纤维素的特点。儿童青少年长期食用不但会引起肥胖,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而且会成瘾,导致体质差,免疫力下降。另外,各种饮料也是儿童肥胖的“帮凶”。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燕声

日本人不爱运动却最长寿,且患癌率极低,医生:5个原因值得深思

我们常常鼓励大众要多运动,因为“生命在于运动”,也常常宣导运动的好处,有助于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但却有个例外,那就是日本人居然普遍没有运动健身的习惯,据调查统计,超60%日本人的运动积极性在平均水平以下。

可他们的肥胖率偏偏又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人均瘦子,在日本街头基本看不到胖子!同时日本人均寿命也达到84岁,已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患癌率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人既然不爱运动,那肥胖率低和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一、日本人爱吃碳水,为啥肥胖率这么低?

众所周知,摄入过量碳水易诱发肥胖问题,肥胖会增加三高和癌症等风险。日本人也非常喜欢碳水,三餐最常见的是寿司、饭团,甚至饺子还要配米饭,他们是真的很爱碳水!

但2020年世卫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指出,日本成人肥胖率仅为4.3%,在日本的确很少能看到胖子,大多数人都是偏瘦的。

来自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支杰华表示,日本人虽然三餐都吃碳水,但肥胖率不高,原因可能有三:

1.吃冷不吃热,减少淀粉分解热量

烹饪时,碳水中的淀粉会受到温度、水分的影响而膨胀、糊化,尤其在热时淀粉糊化程度最深,也更容易分解为葡萄糖并产生热量,使血糖升高。而日本人喜食的饭团、寿司都是凉的,淀粉颗粒会凝结成晶体,不易分解也能抵抗淀粉酶分解,因淀粉老化,食用热量也比较低。

2.吃硬不吃软,减缓吸收速度

软烂的米饭容易被消化吸收,食用后也更容易饿。而日本寿司的特点是米饭偏硬,粒粒分明,这种米饭能减缓餐后碳水吸收速率,也能维持较长时间温饱感。

3.每餐都有碳水但总量少

日本人的确每餐都吃碳水,但每一餐分配的主食的分量却很少,蔬菜却很多,而且整体清淡,这样就能避免碳水摄入过量。

二、日本人不爱运动却最长寿,经验全在这5个字里

2020年1月,前斯坦福医学院院长,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儿科、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Philip Pizzo博士,曾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分享了个人对21世纪长寿之道的思考和看法。

Philip Pizzo博士表示,过早死亡只有很少部分归结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是影响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如今有非常多疾病的遗传风险因素,或能通过改变行为、生活方式等得到改善。

从个人观察和经验角度出发,Philip Pizzo博士给出了长寿建议:人要有目标感,要参与社交,要采取积极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从临床角度出发,这些建议能成为健康评估的一部分,也能在医生的帮助下制定相关计划。

当然,从Philip Pizzo博士教授的思考和看法也不难发现一件事:想要长寿,其实有迹可循。

而日本人之所以长寿,或许和五个关键经验有关。

1.吃的方面

日本政府大力推广“食育”“减盐运动”“饮食营养均衡”等概念,倡导日本民众健康饮食。而日本民众也的确做得很好,日常饮食清淡,定时定量,荤素3:7比例,不暴饮暴食,讲究每餐六分饱。

2.睡的方面

日本政府倡导上班族每日睡眠不低于8h,也要求企业每日六点准时停电,不建议员工加班。日本人认为晚上11点至早上6点应当进入睡眠才有益健康。

3.动的方面

虽然大部分日本人不喜运动,但他们平时能站着就不坐,能走也不站,也习惯骑车或步行出门,这也是锻炼方式。日本还规定企业要严查40~75岁员工腰围,男性不超85CM而女性不超90cm,若是企业没做好管理,是要罚款的!

4.心态方面

日本最长寿的老人大多出自大阪,因为大阪人的性格都很开朗、直率坦荡,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更有利于长寿。

5.医疗方面

2014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健康医疗战略”,并且提出“循环型研究开发”。将研究机构研究成功用于新药和器械的开发,医疗一线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映到基础研究中,努力打造最先进医疗技术和健康长寿社会。

在日本,只要持有《国民健康手册》就可享受医保,仅需支付30%费用,剩下的国家会承担,百姓就医更方便,也更容易保持健康和长寿。

三、1454名百岁老人调查:做好3点有助活到100岁

2024年6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刊登了一项来自复旦大学研究团队的研究。

该研究对我国5222名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其中百岁老人有1454人)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调查,调查显示,保持3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活到100岁的概率会增加60%,即使80岁以上老人,只要坚持这三个习惯也能获益。这三个习惯是不吸烟,多运动,饮食多样化。

1.不吸烟

吸烟会导致56种疾病与22种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增加,包括哮喘、糖尿病、肺癌等。吸烟会提高过早死亡风险,而戒烟可逆转风险,且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和不戒烟的人相比,在35岁、45岁、55岁、65岁、75岁时戒烟,预期寿命将分别增加8年,5.6年,3.4年,1.7年,0.7年。

2.多运动

2020年一则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的研究指出,适度运动每年能让390万人免于过早死亡。坚持运动能解决三高问题,能促进睡眠,让心情变好,能预防多种慢病乃至癌症。和不运动的人相比,进行球拍类运动的人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会降低56%,达到运动推荐量后,全因死亡率也将降低47%。

3.饮食多样化

2024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一研究指出,40岁起改变饮食习惯,就可能吃出“长寿”,遵循长寿饮食模式,预期寿命或能增加6年。长寿饮食模式即适量全谷物、鱼、白肉、水果,大量牛奶奶制品、豆类、坚果、蔬菜,较少含糖饮料和红肉,少量加工肉和精制谷物。

全球范围内,日本政府在健康推广方面真的做得很出色,国民也都很有健康意识,加上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也难怪他们即使每日碳水,依旧能保持较低的肥胖率和较高的预期寿命。这也能说明健康的习惯和寿命是“挂钩”的,如果想要实现长寿,也不妨从养成良好习惯做起吧。

参考资料:

[1]《同样一日三餐吃碳水,为什么日本肥胖率这么低?》.健康时报.2021-10-15

[2]《一直以长寿著称的日本人,经验全在这5个字里》.生命时报.2018-02-03

[3]《追踪1400多名百岁老人后发现:长寿“秘诀”是这3点,照着做准没错!》.健康时报.2024-10-1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中日韩肥胖率反差巨大,日本低至 4.3%,韩国 34.4%,中国一路飙升为哪般?原因何在?

在当下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肥胖问题如同一片阴云,悄然笼罩在各个国家的上空,成为关乎民众健康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随着生活水平如同火箭般飞速蹿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模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革,而这一切,都直接反映在了各国的肥胖率数据之上。

一、日本肥胖率

且先把目光投向日本,这个国度的肥胖率低得着实令人咂舌,仅仅只有4.3%。咋一看,日本满大街的寿司店、饭团铺子,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碳水化合物啊,按常理说,高热量的碳水不就容易催生肥胖吗?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日本料理就像是一位淡雅的画师笔下的作品,整体风格清淡简约至极。烹饪手法大多是简单的烹煮,极少见到那种油腻腻、咸滋滋的重口味做法,甚至生吃各种生鲜食材也是他们的饮食偏好,像生鱼片、刺身之类,几乎不额外添加过多的油脂与盐分,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

不仅如此,日本的餐饮文化还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食物的分量。他们制作的餐食往往小巧精致,一份寿司可能就几个,一个饭团也是巴掌大小,这种恰到好处的量,让食客们能精准地控制每日的热量摄入,使得身体摄入与消耗的能量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肥胖的风险自然而然就被降低了。

日本人对运动的热爱也是出了名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习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学校和家庭就双管齐下,大力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踢足球、打棒球这些充满活力的运动项目,成为了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常客。如此长期的熏陶,让运动的种子早早地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枝繁叶茂。

即便长大成人,步入职场,忙碌一天后的他们,依然不会忘记给自己的身体“充电”,在闲暇之余,踊跃地投身到马拉松、骑自行车、登山等各类户外运动中去,尽情挥洒汗水,将工作中的疲惫与压力随着汗水一同排出体外。长期坚持下来,身体素质想不好都难,肥胖自然也就难以近身。

再者,日本社会对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极高,对肥胖群体存在着不小的“舆论压力”。走在日本的街头,无论是穿梭于写字楼间的上班族,还是漫步在商店街的路人,几乎清一色都是衣着整洁、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步伐矫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保持良好的体态形象仿佛成了一种不成文的社交准则。

而且,日本的企业和相关部门为了督促大家管理身材,还制定了一系列颇为“硬核”的措施,比如定期对员工的腰围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超标,二话不说,马上安排三高检测,要是减肥不力,后续还得乖乖接受专业的饮食控制教育,直到体重回归到健康范围。

二、韩国肥胖率

再把视线转到韩国,韩国的肥胖率却达到了34.4%,这一数据和大众印象中那些身材高挑、面容俊朗的韩国欧巴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曾几何时,我们对韩国饮食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腌咸菜、辣白菜上,心想着这些朴素的食物怎么会和肥胖挂上钩呢?

殊不知,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这些看似普通的腌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盐和糖,而韩国人对它们的喜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餐餐必备,顿顿不少。长此以往,过量的盐分和糖分在体内悄悄搞起了“小动作”,使得脂肪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在身体里堆积起来。

随着全球化的滚滚车轮向前推进,韩国的饮食版图也被外来的“快餐列强”强势入侵。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快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韩国的大街小巷扎根落户,本土的韩国炸鸡、烤肉店更是随处可见,这些食物无一不是高热量的“热量炸弹”。

更要命的是,甜品热潮也紧随其后,甜甜圈、奶油蛋糕、冰激凌等各类甜食凭借着诱人的口感,迅速攻陷了韩国年轻人的味蕾,成为他们日常饮食中的“常客”,使得肥胖率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

与此同时,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背后,是无数职场人拼命三郎般的付出,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成了他们生活的主旋律。加班到深夜早已是家常便饭,一天到晚长时间地坐在办公桌前,身体几乎成了“静态雕塑”,运动的机会少得可怜。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做饭这件“麻烦事”,方便快捷的快餐自然而然就成了果腹的首选。如此恶性循环,肥胖问题愈发严重,肥胖率也居高不下。

三、中国肥胖率

回过头来看看咱们中国,如今的肥胖率已经达到了34.8%,这一数字比韩国还要略高一点,和日本相比,更是接近其十倍之多。遥想当年,中国经济尚不发达之时,老百姓的餐桌朴实无华,基本以五谷杂粮和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食品稀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肉饺子。那时,低热量的食物结构使得肥胖问题并不突出。

然而,时光流转,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经济如同腾飞的巨龙,一路高歌猛进。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生活品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饮食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各种肉类食品不再是稀罕物,外国快餐品牌也纷纷抢滩登陆,一时间,高脂肪、高热量、高糖且充斥着各类添加剂的食物琳琅满目,摆满了超市的货架和餐厅的菜单。长期沉迷于这些美食的“温柔乡”,肥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而且愈发严重。

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样“功不可没”。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便捷的出行方式让人们的双脚得到了“解放”,四通八达的地铁、公交线路纵横交错,高楼大厦里的电梯、扶梯随处可见,步行的机会被大幅压缩。

与此同时,电脑成为了工作的标配,人们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忙碌于各种文档、数据之间。闲暇时光,短视频和电子游戏又成了最好的消遣,运动的念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如此这般,肥胖率如同被点燃的导火索,逐年攀升。

肥胖率持续上升带来的危害,那可真是“全方位打击”。对个人而言,肥胖就像是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一系列健康危机。当身体过度肥胖时,心脏就如同一个不堪重负的苦力,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急剧上升。

体内堆积如山的脂肪如果一股脑地涌向肝脏,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便会接踵而至。此外,肥胖还会给肢体关节带来难以承受之重,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也有可能悄然降临。

从国家层面来看,大量肥胖人群的涌现,无疑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如山的压力。治疗肥胖引发的各类疾病,需要耗费巨额的医疗资源,这无疑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小的负担。就拿中国来说,在2000年至2009年期间,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经济负担就高达8512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说,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为了不给国家增添过多的医疗负担,我们都应该重视肥胖问题。要学会控制饮食,少吃那些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还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别总是坐着不动,哪怕每天出去走走、跑跑步,或者在家里做做简单的运动,也能对身体有好处。

毕竟,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因为肥胖问题而陷入各种健康困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烦恼,也给社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我们得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得跟着改变。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觉得胖点无所谓,或者觉得工作忙就没时间关注健康。我们得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而且,社会各界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学校可以加强体育教育,培养孩子们从小热爱运动的习惯;

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适当运动,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健身设施或者组织健身活动;社区也可以开展一些健康讲座和运动比赛,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有活力,而不是被肥胖问题所困扰,让我们一起朝着健康生活的目标前进吧。

以后,当我们再次谈及肥胖率,希望看到的是逐年下降的数字,以及越来越多健康活力的身影。让健康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新风尚,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人物侵权、内容存疑等问题,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同样一日三餐吃碳水,为什么日本肥胖率这么低?

环球时报:韩国健康调查:肥胖率和电子烟吸烟率双升

澎湃新闻:中国肥胖地图出炉,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