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定义(儿童肥胖症定义)

文章目录:

中国儿童肥胖筛查共识发布 明确儿童体重超标与严重超标标准

在我国,儿童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昨天,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儿童肥胖筛查共识,指导家长和医务人员对肥胖儿童进行筛查和治疗。

专家介绍,从2004年到2019年,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了两万名6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经过15年对他们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的监测分析,结合内分泌专家和儿科专家的指导意见,制订出了中国儿童代谢健康性肥胖定义及筛查的专家共识。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高珊:我们这一次共识的制订,解答了大家非常困惑的问题,说这个孩子胖,我胖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看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们非常痛心的,看见有些孩子就是还没有到成年,就已经肾衰了,那都是12、13岁血压就高,但是家长并没有给他看病。

这次颁布的“专家共识”明确规定,对于0到10岁的儿童,当身高体重比值超过90%的同龄人时属于体重超标,当超过95%的同龄人时就属于严重超标,需要到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10岁以上儿童,除了持续监测体重指数以外,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血压,一旦出现异常,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专家强调,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关节压迫,运动障碍。还有一些过度肥胖的孩子会发生呼吸睡眠暂停,严重的会影响记忆力。肥胖儿童还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儿童期肥胖,成人后,75%的概率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到4倍。

(编辑 毛亚伟)

美国儿童肥胖率上升,儿童肥胖如何分级?

作者:@白衣奶爸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炎炎夏日,很多少男少女开始想穿上泳裤泳衣,到水里清爽一番,适宜的体重,穿起泳装自然开心,如果体重严重超标,难免羞涩。

让我们通过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来了解一下太平洋另外一边孩子们的情况。也通过了解太平洋彼岸孩子们的体重,进一步警示我们重视孩子的体重问题,因为国内儿童的体重也在逐年上升。

最新国际儿童新闻:根据美国联邦营养健康调查局的数据研究,在1999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与早前的报道相反,美国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肥胖率,并没有往下降,事实上,肥胖率的曲线一直在往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严重肥胖比例。

调查报道作者指出,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怀着微小的希望,认为美国部分儿童群体肥胖率已经比较稳定,比如,根据JAMA.2014年的一份报道指出,美国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之前有一定下降,再比如,曾经有报道指出,在发达国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部分群体的儿童肥胖率可能有所下降。

不管既往报道如何,如今的数据都向大家表明,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仍在上升。

Asheley Skinner, PhD,这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Duke临床研究中心的教授与其同事在《Obesity》发表了最新文章,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到2014年,几乎所有类别的肥胖率都在上升,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男女比例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William教授,一位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公共卫生学教授,有着稍微不同的见解:

从既往的文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美国2岁到5岁的儿童,肥胖率有5.5%的下降,同时2008年到2011年,美国2到4岁的儿童,肥胖率也有显著的下降。(MMWR Morb Mort Wkly Rep. 2013;62;629-634).2008年到2011年的调查资料来自:Pediatric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PedNSS)

威廉教授同时指出,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含糖饮料和快餐的数量在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美国2到19周岁的儿童肥胖率,应该会到达一个峰值。

威廉教授指出:关于“尽管临床努力和政策引导,儿童肥胖率在任何群体依然上升”这个结论,结合以上这些数据,都在一定程度让,让我们这个结论存疑。

最新美国儿童统计数据:

Dr Skinner 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NHANES统计数据(1999到2014),其研究结果,提供了美国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的最新最可靠数据。

所有年龄在2岁到19周岁的儿童,都在统计数据范围。

Dr Skinner教授说,体重状况,用身高和体重来衡量。

超重的定义:根据年龄和性别的BMI指数,≥85%百分位的称之为超重;

肥胖的定义:≥95%百分位(一级肥胖);

二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20%到140%之间,或者BMI≥35;

三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40%以上,或者BMI≥40;

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约1/3(33.4%)的样本超重,17.4%到达一级肥胖标准;6.3%到达二级肥胖标准;2.4%到达三级肥胖标准。

(作者指出,该数据有重复计算部分,比如超重标准的33.4%已经包含了一二三级肥胖标准的数据。)

2013到2014年肥胖率表格:(根据年龄划分)

Age (y)

年龄

Overweight (%)超重

Class I obesity (%)

一级肥胖

Class II obesity (%)

二级肥胖

Class III obesity (%)三级肥胖

2–5

25

9.2

2.1

0.2

6–11

33.3

17.9

4.6

1.1

12–19

37.4

20.9

9.5

4.3

种族差异中,黑种人和西班牙人的儿童和青少年,相比白人高一些。(2013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黑种人儿童肥胖率37.1%,西班牙人41.8%,白种人29.5%。)

被夸大的肥胖率下降:

Medscape 医学记者咨询Dr Skinner教授,为什么既往有报道,从相关的数据中,看出学龄前的儿童肥胖率有所下降?

Skinner 教授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期间,2到5岁儿童,肥胖发病率是13.9%,而2011年到2012年,确实是下降到8.4%。

然而,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刻意地不去强调这一个点,因为同时我们发现,在1999到2014年的数据中,肥胖率在2到5岁儿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太大变化。

共识:青少年严重肥胖数据惊人!

Dr Skinner教授指出,更重要的部分是目前研究青少年二级肥胖及以上的数据,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已经达到10%,这是十分惊人的!

“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我们已经观察到,肥胖,跟他们患有糖尿病、心脏代谢综合征等方面的疾病有较高的风险关联。”

“同时,严重肥胖在青少年中极有可能再进入成人阶段,继续肥胖甚至是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所担心最无法改善的部分。”

Dr.Skinner 教授不同意威廉教授的其中一个观点。威廉教授指出,早期的儿科医生对肥胖的干预,对严重肥胖没有太大意义。

“可能对于现在只是稍微超重的儿童,儿科医生可以提供的帮助更多一些,但是对于严重肥胖的病例,我们需要的是很多的干预,可能就不是一个普通儿科医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4.5百万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长期、细致的减重治疗方案。”

与该研究相呼应,Elsie 教授,肥胖人群的其中一个代言人,呼吁更有效率的,更经济的,同时更加标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

“现在,我们很多关于儿童减肥治疗中,有很多医学项目,其中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并不包括减肥手术。”

“这项研究报道提醒我们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发展有效的儿童肥胖诊治标准。”

参考文献:

Obesity Rates Climbing in US Youth, Especially in Adolescents. Medscape. Apr 27, 2016.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小编微信号:huanbala

儿童肥胖有了新标准

来源:人民健康网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小时候胖点才可爱,到了青春期长个子,体重自然恢复正常。然而到了青春期,很多“小胖墩”不仅没瘦下来,反倒被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肥胖伴发病找上门。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表示,儿童肥胖是一种病,需要及时干预,拖不得。

不少家长疑惑,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看病?近日,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儿童代谢健康性肥胖定义及筛查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给出了答案:身高体重比值(身高体重标准表中有明确指示)超过95%的同龄人,需要到妇幼保健机构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喂养导致的儿童肥胖。

我国是世界肥胖儿童最多的国家,最新的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究其原因,与摄入过多高糖饮料、不健康加工食品以及运动少有关。尽管如此,此前在儿童肥胖就诊方面,我国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很多肥胖儿童因此延误甚至忽略就诊。本次颁布的专家共识首次对肥胖儿童就诊标准做出明确规定,2~10岁的儿童,当身高体重比值超过90%的同性别同龄人时属于体重超标,超过95%的同龄人时属于严重超标;10岁以上儿童,除了持续监测体重指数,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血压,一旦出现异常要尽快就医。

高珊表示,之所以很多肥胖儿童到了青春期还瘦不下来,是因为生活习惯是从幼年期形成的,如果从小就有不好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仅难以自动改好,反而更胖。临床发现,有些还没成年的孩子就已经因肥胖导致高血压。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运动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者,有75%的概率成人后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4倍。

不同地域不同性别年龄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差异,单靠家长肉眼很难分辨孩子是只需自行对生活习惯改善以减重,还是达到了需要就诊的程度。高珊表示,一方面,家长要重视孩子在幼儿园、小学每年进行的体检结果,如果查出有肥胖超重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建议家长读懂生长发育曲线图表,辨别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发育程度。

为帮助孩子更好控制体重,高珊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防控重点。

0~2岁,家长应对照身高体重发育曲线表定期监测,如果体重短时间内异常快速增长,可能合并先天性疾病,需及时就诊。

2~10岁,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让其少吃零食、甜食,少喝或不喝甜饮料,保证充足睡眠和运动。如果肥胖也不要过于担心,此阶段可塑性强,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基本可以逆转肥胖。

10~18岁,孩子在外自主选择饮食增多,家长要做好饮食教育,让其少吃垃圾食品,如有肥胖和肥胖伴生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