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
科普【导致肥胖的3个主要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先天的,父母肥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大。虽然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遗传因素往往是和其他两种因素一起作用的。生活方式因素:现代人从事体力劳动相对较少,也不再需要为食物短缺而苦恼,为了追求口感,饮食中精细加工食物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聚餐和朋友一起吃饭更容易吃多,所以经常聚餐也是容易肥胖的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压力与进食、肥胖有密切关系。人体在应激情况下会分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帮助人应对压力,但慢性压力导致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内分泌也会发生相应改变,使人更容易饥饿,对食物的渴求增强。压力还可能导致瘦素分泌减少,促进脂肪堆积,进一步增加肥胖风险。(via 健康中国)
来源: 广东12320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一种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新的遗传机制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篇遗传学论文,研究人员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检测到。
该论文介绍,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激活基因位于称为下丘脑的脑区,激发饱足或不饿的感受。干扰MC4R激活或发挥功能的变异,与饥饿感持续以及儿童期肥胖有关联。
论文通讯作者、德国莱比锡大学安捷·科勒(Antje Körner)和同事等合作者一起,通过研究一位患有严重肥胖的青少年女孩组织样本,发现了一种特定基因——刺鼠信号蛋白(ASIP)基因,会在正常情况下本不表达该基因的细胞里高水平表达,这些细胞包括脂肪细胞、白细胞和由个体细胞重编程产生的下丘脑样神经元。遗传分析表明,重排将一个ASIP基因拷贝放在了一个启动子旁边——这是驱动基因表达的DNA区域,从而解释了为何该基因在每个组织中持续高水平表达。这一已确认的染色体重排的性质,还意味着大多数常规肥胖的遗传形式检测都不会发现它。ASIP会抑制MC4R的激活,因此在下丘脑细胞中非正常的ASIP表达为肥胖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研究团队随后在超过1700名肥胖儿童的队列中特别搜索这一重排,识别出4名携带者(3名女孩,一名男孩),并确认了其中3人的ASIP过表达。这一观察与肥胖遗传小鼠(agouti小鼠)模型一致,这一模型中肥胖是由小鼠版本的ASIP异常表达引起的。但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了人类中与肥胖有关的涉及ASIP的类似突变。
论文作者认为,在测试队列中基因重排的频率较高,需要在其他患者队列中进行额外的定向筛查。虽然在分离细胞中的这些实验支持他们的模型,但论文作者也提醒指出,他们尚未确认患者脑中的ASIP表达和MC4R抑制有关,要确定地将基因重排与人类的肥胖相关联,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进行研究。(完)
搜狐科学|人类为啥越来越胖?科学家建议查查遗传基因
文 / 管颜青 编 / 袁月
【搜狐健康】吃得都差不多,为什么胖的总是你!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研究从遗传学角度揭示了人类几十年来越来越胖的秘密。研究人员认为,有肥胖遗传倾向的人不仅具有超重风险,他们的基因还与环境相互作用,导致更高的体重指数(BMI)。
在过去的50年里,肥胖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达到流行程度。相关数据显示,1975年—2014年期间,成年男性肥胖率(BMI≥30 千克/平方米)从3.2%上升到10.8%,成年女性从6.4%上升到14.9%。
以往的研究表明,尽管肥胖的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但遗传差异可能会使一些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发胖,但影响程度尚不清楚。
为了进一步探究遗传易感性对肥胖的影响,挪威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118959名年龄在13岁—80岁之间的参与者数据,所有的参加者在1963年至2008年期间多次测量了身高和体重等指标。其中,共有67305人的数据被纳入遗传易感性和BMI之间的关联分析。
在排除潜在的影响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参与者的BMI明显上升。与年长的出生群体相比,1970年后的出生群体在成年后早期的BMI要高得多。
研究人员还将参与者根据肥胖遗传基因影响和出生年份的不同进行了分组比较,所有年龄组的BMI均受到遗传倾向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时35岁的参与者之间,受遗传倾向影响最大的参与者和受遗传倾向影响程度小的参与者的BMI仅相差1.20千克/平方米。而到了2000年,这一差距达到了2.09千克/平方米。
“这可以归因于基因-肥胖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表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无论男女,挪威人的BMI都大幅上升,而这种现象在具有肥胖倾向的人群中更加明显。因此,这项研究证实了遗传易感性人群更可能具有肥胖风险。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由于遗传易感人群和非易感人群的BMI都有所上升,这也意味着环境仍然是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
这样看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外,你还得查查自己有没有肥胖基因在作怪。只有全面了解自己,才能让减肥之路走得更长远。
参考资料
1. The BMJ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genes on body mass index during the obesity epidemic: longitudinal findings from the HUNT Study
https://www.bmj.com/content/366/bmj.l4067
2. Medical Xpress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body weight since 1960s due to interplay between genes and environment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7-substantial-body-weight-1960s-due.htm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