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儿童肥胖 需要复合“药方”
【来源:劳动午报】
王琦: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今年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近五分之一的6岁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健康关乎国家未来、家庭幸福,防治儿童肥胖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从多个维度入手开出复合“药方”,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环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怎么防怎么控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如何科学、系统采取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在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近日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中,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
提及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的特点,参与起草的专家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表示,一是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二是提出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措施。
《技术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专家介绍,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情况的中小学生防控重点各有不同。
“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倩表示,《技术导则》从评估筛查、生活干预和控制、及时诊断治疗等方面入手,强调分级实施预防策略,构建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其中,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强调在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其中包括进行超重肥胖风险评估,鼓励学校和家长运用和《技术导则》同时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评估个体和群体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通过早期识别超重肥胖高危个体,为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一级预防干预技术中包括的生活方式管理、营造支持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侧重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包括进行筛查建档、评估预警、个体干预。“专业机构指导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监测。同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指导家长关注并定期监测学生体重变化。”张倩介绍,对已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予以预警,并及时告知学校和家长。
此外,二级预防干预技术还包括个体化干预,即专业机构要指导学校、家庭和超重肥胖学生,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加强身体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等措施,实施个体化干预,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程度。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则侧重对严重肥胖及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根据相关指南规范,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干预,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及时控制肥胖及相关疾病,必要时采取临床治疗。”张倩解释,三级预防策略为构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搭建了框架,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措施也在《技术导则》中进一步细化。
实现多病共防凝聚社会合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张倩强调,诸多现状急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一系列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一些政策文件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提出了更多综合干预的技术和措施。比如,国家疾控局2023年8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科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水平。今年4月,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指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
“多病的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张倩介绍,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也提出了控制危险因素、实现多病共防的具体实施措施。
据介绍,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睡眠不规律、营养失衡等因素往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因。《技术导则》指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存在共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膳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不足、健康素养不高等。
“为此,可通过促进合理膳食、促进身体活动、提高防控知识知晓度、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亲子交流等综合手段,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张倩说。
此外,《技术导则》还提出加强监测干预、推动关口前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支持环境等具体实施措施。
“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需要将防控技术落到实处,构建立体防护网络。”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刘爱东说。
专家表示,推动《技术导则》进一步落地落实,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各专业机构用好《技术导则》,加强监测干预,纵向发挥实效;二是要发挥横向联动作用,卫生健康与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营造支持环境。
依据三级预防策略的思路,目前已有一些试点工作正在开展。“中小学生肥胖防控行动试点工作覆盖北京市房山区及顺义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的部分中小学校。试点通过开展创建健康环境、提升学校供餐质量、促进学生身体活动、加强营养监测、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等工作,预防与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张倩表示,希望能通过试点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模板,进一步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预防控制机制。
专家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围绕三级预防策略,持续探索更多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有益经验和有效路径。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1R0IU7J】获取授权
体力活动营养干预是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
来源:【科学网】
近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亚军教授团队研究提示传统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仍然是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相关研究发表于BMC Medicine。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梁景宏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陈亚军教授为独立通讯作者。
慢性病及肥胖流行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2020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世卫组织号召各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肥胖率上升,尤其是以儿童肥胖防控为抓手和关注点。
要实现肥胖的精准防控,需要解决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干预技术问题。当前,对于儿童超重肥胖的干预主要集中在体力活动、营养、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等;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干预实施路径除传统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还可以采用移动健康(e-Health)模式。但目前尚未有充分的循证证据表明何种干预方法和实施路径为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运用贝叶斯网状分析的手段系统分析了118篇相关研究,共71,064名儿童的实验数据,总结出当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最佳干预手段。他们从4项指标对超重肥胖的干预结局[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Z指数(BMI Z-score)、腰围、体质百分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传统的“面对面”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仍然是儿童超重肥胖最有效的干预手段。而基于e-Health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的效果也具有显著改善效应。鉴于e-Health本身具有可避免时空限制、实时监测、实施成本低等优点,未来在肥胖的群体干预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该研究首次揭示,与新型的e-Health手段相比,传统的体力活动联合营养干预的优势,为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在各种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中的选择提供了核心循证策略。慢性病和肥胖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识别儿童超重肥胖的理想干预手段对于肥胖精准防控和全民健康均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2-02462-6
本文来自【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